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84450发布日期:2020-10-20 17:4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如今的机械传动运动中,燕尾座与燕尾导轨的配合运动是具有较良好性能的一种。燕尾座主要用于机床运动中,其运动过程是燕尾座与燕尾导轨配合形成的运动关系。运动中零件具有磨损量自动补偿功能,须间隙调整装置,燕尾起压板可调整水平垂直两方向的间隙,承受颠覆载荷,结构紧凑,但刚度差、摩擦阻力大、制造、检验维修不方便。燕尾座不仅可以牵引工件移动,而且在工件固定于机床上时可以起支撑固定的作用。但是燕尾座及配合零件属于较复杂零件且要求较高的零部件,而目前的燕尾座加工工艺精度差、生产效率低下、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加工方法工艺复杂、精度差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原料压力铸造成型,得到毛坯;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毛坯进行人工时效处理;

步骤3,按图划线找正圆盘7底面、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用平口钳夹持方形壁18,粗铣圆盘7底面,留精加工余量,粗铣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至最终尺寸,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粗铣方形壁18的上平面,留精加工余量,粗铣圆台11至最终尺寸;

步骤4,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钻孔e10,留精加工余量;以方形壁18的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方形壁18的上平面钻孔k17,留精加工余量;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铰两个孔k17至最终尺寸,锪两个沉孔h16至最终尺寸;

步骤5,以圆盘7底面和孔e10为基准,运用夹具上限位销限位,夹紧燕尾座,粗刨燕尾座13的两个燕尾槽侧面及燕尾座13的底面,留精加工余量,退刀槽a22至最终尺寸,粗刨中间燕尾槽12侧面及退刀槽b23至最终尺寸;

步骤6,以方形壁18的上平面和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为基准,并用平口钳夹紧,钻孔b2,留扩孔加工余量,钻孔c3和孔a1至最终尺寸;

步骤7,二次人工时效处理;

步骤8,检查上述步骤的加工尺寸,以及检查曲面b20和曲面a19的尺寸;

步骤9,若曲面b20和曲面a19未达到技术要求,则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燕尾座,在旋转工作台上按技术要求铣曲面b20和曲面a19;若曲面b20和曲面a19达到技术要求,则无需对曲面b20和曲面a19进行铣操作;

步骤10,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半精铣圆盘7底面,留精加工余量;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半精铣圆盘7上平面,留精加工余量;

步骤11,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钻孔d4到最终尺寸,钻螺纹孔b14,留攻丝余量;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钻螺纹孔a6,留攻丝余量;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攻丝螺纹孔a6、螺纹孔b14至最终尺寸;

步骤12,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燕尾座,粗镗孔e10,留半精镗加工余量;

步骤13,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精铣圆盘7下底面到尺寸,留磨削加工余量;以圆盘7下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下底面,精铣圆盘7上平面至最终尺寸;

步骤14,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燕尾座,半精镗孔e10,留精镗加工余量;

步骤15,以圆盘7的上平面和底面为基准,用平口钳夹紧圆盘7的上平面和底面,扩孔b2,留铰孔加工余量,铰孔b2至最终尺寸;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方形壁18的上表面和燕尾座13底面所在的平面,在旋转工作台上,钻孔孔g15至最终尺寸;

步骤16,用球头铣刀铣曲面c21,用端铣刀铣刻线台上的槽a8、换用t型铣刀铣槽b9至最终尺寸;

步骤17,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方形壁18的上表面和燕尾座13底面所在的平面,在旋转工作台上,用刻线机在刻线台上刻刻度;

步骤18,以圆盘7底面和孔e10为基准,运用限位销辅助定位夹紧燕尾座,精刨燕尾座13的两个燕尾槽及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退刀槽a22,留精加工余量;

步骤19,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磨削圆盘7下底面至最终尺寸;

步骤20,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98板压住燕尾座,精镗孔e10,留浮动镗加工余量,浮动镗孔e10至最终尺寸;

步骤21,以圆盘7底面和孔e10为基准,运用限位销辅助定位夹紧燕尾座,刮研燕尾座13的两个燕尾槽及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至最终尺寸;

步骤22,按照图纸要求检验各部尺寸及精度,涂料入库。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4中钻孔e10留的精加工余量为2mm,钻孔k17留的精加工余量为0.2mm,步骤4中沉孔h16的深度为7mm。

步骤6中留扩孔加工余量1.75mm。

步骤12中留半精镗加工余量0.9mm。

步骤14中留精镗加工余量0.4mm。

步骤15中留铰孔加工余量0.2mm,孔g15的深度为12mm。

孔e10与圆盘7底面的同轴度为r0.05mm。

步骤17中刻度的宽度为0.5mm,深度为0.3mm。

步骤20中留浮动镗加工余量0.1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提高了加工效率、延长加工刀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合格率,还保证了燕尾座的精度及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的燕尾座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的燕尾座的俯视图。

图中,1.孔a,2.孔b,3.孔c,4.孔d,5.m面,6.螺纹孔a,7.圆盘,8.槽a,9.槽b,10.孔e,11.圆台,12.中间燕尾槽,13.燕尾座,14.螺纹孔b,15.孔g,16.沉孔h,17.孔k,18.方形壁,19.曲面a,20.曲面b,21.曲面c,22.退刀槽a,23.退刀槽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种利用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包括:孔a1,孔b2,孔c3,孔d4,m面5,螺纹孔a6,圆盘7,槽a8,槽b9,孔e10,圆台11,中间燕尾槽12,燕尾座13,螺纹孔b14,孔g15,孔h16,孔k17,方形壁18,曲面a19,曲面b20,曲面c21,退刀槽a22,退刀槽b23;

由图1和图2可知,本发明垂直燕尾座是机床导轨运动中配合件,其结构包括:位于左端的燕尾座13,形成两个燕尾槽,两个燕尾槽均设有退刀槽a22,燕尾座13中间位置设置有中间燕尾槽12,中间燕尾槽12中设置有退刀槽b23,燕尾座13内部且沿其轴向设置有孔d4,孔d4外部设置有孔b2,孔b2上且垂直于孔b2设置有孔c3,孔d4的底部且垂直于孔d4设置有孔a1;远离中间燕尾槽12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圆盘7,圆盘7的直径端靠近中间燕尾槽12,圆盘7的侧壁曲面c21开设有刻线台,刻线台底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槽a8和槽b9,燕尾座13与圆盘7之间且靠近圆盘7的底部设置有圆台11,圆台11上方设置有孔e10,圆盘7的上平面设置有方形壁18,方形壁18内壁且垂直圆盘7的面为m面5,方形壁18四个角处均设置有螺纹孔b14,圆盘7上且与孔e10同轴设置有孔k17,孔k17顶部的周边设置有沉孔h16,圆盘7侧壁且靠近直径端曲面c21上设置有孔g15,方形壁18上与圆盘7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水平的螺纹孔a6,孔e10与方形壁18之间设置有曲面b20,曲面b20与方形壁18之间设置有曲面a19。

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原料压力铸造成型,得到毛坯;

所选用的原料为ht300、硬度为170~241hbs、燕尾座尺寸为中小型尺寸,且形状较复杂、不规则,因此无法选用锻造毛坯,只能用铸件;通过计算可知毛坯制造精度等级为11~12级,且加工余量较小,主要应用于传递运动,机械性能较好,因此选用压力铸造;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毛坯进行人工时效处理,以消除毛坯制造所产生的内应力;

步骤3,按图划线找正圆盘7底面、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用平口钳夹持方形壁18,粗铣圆盘7底面,留精加工余量,粗铣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至最终尺寸,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粗铣方形壁18的上平面,留精加工余量,粗铣圆台11至最终尺寸;

步骤4,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钻孔e10,留精加工余量2mm;以方形壁18的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方形壁18的上平面钻两个孔k17,留精加工余量0.2mm;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铰两个孔k17至最终尺寸,锪两个沉孔h16至最终尺寸,沉孔h16的深度为7mm;

步骤5,以圆盘7底面和孔e10为基准,运用夹具上限位销限位,夹紧燕尾座,粗刨燕尾座13的两个燕尾槽侧面及燕尾座13的底面,留精加工余量,退刀槽a22至最终尺寸,粗刨中间燕尾槽12侧面及退刀槽b23至最终尺寸;

步骤6,以方形壁18的上平面和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为基准,并用平口钳夹紧,钻孔b2,留扩孔加工余量1.75mm,钻孔c3和孔a1至最终尺寸;

步骤7,二次人工时效处理;

步骤8,检查上述步骤的加工尺寸,以及检查曲面b20和曲面a19的尺寸;

步骤9,若曲面b20和曲面a19未达到技术要求,则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燕尾座,在旋转工作台上按技术要求铣曲面b20和曲面a19;若曲面b20和曲面a19达到技术要求,则无需对曲面b20和曲面a19进行铣操作;

步骤10,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半精铣圆盘7底面,留精加工余量;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半精铣圆盘7上平面,留精加工余量;

步骤11,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钻孔d4到最终尺寸,钻螺纹孔b14,留攻丝余量;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钻螺纹孔a6,留攻丝余量;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底面攻丝螺纹孔a6、螺纹孔b14至最终尺寸;

步骤12,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燕尾座,粗镗孔e10,留半精镗加工余量0.9mm;

步骤13,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精铣圆盘7下底面到尺寸,留磨削加工余量;以圆盘7下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下底面,精铣圆盘7上平面至最终尺寸;

步骤14,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燕尾座,半精镗孔e10,留精镗加工余量0.4mm;

步骤15,以圆盘7的上平面和底面为基准,用平口钳夹紧圆盘7的上平面和底面,扩孔b2,留铰孔加工余量0.2mm,铰孔b2至最终尺寸;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方形壁18的上表面和燕尾座13底面所在的平面,在旋转工作台上,钻孔孔g15至最终尺寸,孔g15的深度为12mm;

步骤16,用球头铣刀铣曲面c21,孔e10与圆盘7底面的同轴度为r0.05mm,用端铣刀铣刻线台上的槽a8、换用t型铣刀铣槽b9至最终尺寸;

步骤17,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方形壁18的上表面和燕尾座13底面所在的平面,在旋转工作台上,用刻线机在刻线台上刻线宽0.5mm深0.3mm的刻度;

步骤18,以圆盘7底面和孔e10为基准,运用限位销辅助定位夹紧燕尾座,精刨燕尾座13的两个燕尾槽及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退刀槽a22,留精加工余量;

步骤19,以圆盘7上平面为基准,用压板压住圆盘7上平面,磨削圆盘7下底面至最终尺寸;

步骤20,以圆盘7底面为基准,用压98板压住燕尾座,精镗孔e10,留浮动镗加工余量0.1mm;浮动镗孔e10至最终尺寸;

步骤21,以圆盘7底面和孔e10为基准,运用限位销辅助定位夹紧燕尾座,刮研燕尾座13的两个燕尾槽及燕尾座13底面所在平面至最终尺寸;

步骤22,按照图纸要求检验各部尺寸及精度,涂料入库。

其中孔a1的孔径为φ8mm,孔b2的孔径为φ20mm,孔c3的孔径为φ12mm,孔d4的孔径为φ13.5mm,孔e10的孔径为φ32mm,螺纹孔a6为3×m4mm,螺纹孔b14为4xm8mm,孔g15为2×φ18mm,沉孔h16的孔径为φ14mm,孔k17的孔径为φ9mm,曲面a19的半径为r52mm,曲面b20的半径为r50mm,曲面c21的半径为r89mm,槽a8的宽度为8mm,槽b9的宽度为14mm。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燕尾座13中的两个燕尾槽为60°,燕尾槽侧面及燕尾接触平面的表面粗糙度ra≤0.8μm,且与圆盘7底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两个燕尾槽的槽面相互平行,平行度公差为0.01mm,退刀槽a22为1.5mm×2mm,表面粗糙度ra≤3.2μm。加工时应注意平行度要求,精加工(刮)时保证表面粗糙度。

(2)中间燕尾槽12为60°,中间燕尾槽12侧面的表面粗糙度ra≤6.3μm,退刀槽b23为1mm×1mm,表面粗糙度ra≤6.3μm。

(3)步骤21中的刮研要求接触均匀,接触点不得少于16~20点/25×25平方毫米,再加工时应注意平面度要求。

(4)圆盘7底面的表面粗糙度ra≤0.8μm,且圆盘7底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25mm;圆台11表面粗糙度ra≤6.3μm。

(5)方形壁18的上平面的表面粗糙度ra≤3.2μm,且与圆盘7底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5mm。

(6)孔e10的表面粗糙度ra≤0.8μm,且孔中心轴线与圆盘7底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5mm;孔b2的表面粗糙度ra≤1.6μm。

(7)孔d4表面粗糙度ra≤6.3μm,孔c3表面粗糙度ra≤12.5μm,孔a1表面粗糙度ra≤12.5μm,孔k17表面粗糙度ra≤3.2μm、对应沉孔h16深度7mm,孔g15表面粗糙度ra≤12.5μm,深度为12mm,螺纹孔b14为4×m8mm、螺纹孔a6为3×m4mm。

(8)曲面c21表面粗糙度ra≤6.3μm,且曲面c21与孔e10的中心轴线同轴度为r0.04mm,槽a8和槽b9的表面粗糙度ra≤12.5μm。

(9)各面与面连接处为光滑圆角、其余圆角为r2~4mm,其目的是减少应力集中。

(10)m面5为砂光表面,铸造时不需要留加工余量,当曲面a19的半径小于52mm时必须按r52mm尺寸加工,去除多余量;当曲面b20的半径小于50mm时则按尺寸r50mm进行加工,去除多余量。

由于本发明燕尾座是较复杂的工件,毛坯是压力铸造,待加工表面有燕尾槽、退刀槽、刻线台、平面、曲面、配合孔、螺纹孔及一般内孔等。查《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典型零件工艺设计》确定各工序之间加工余量、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

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

(1)圆盘7底面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首先保证圆盘7高度尺寸为24mm,底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平面度为0.025,公差精度为7级,需要粗铣、半精铣、精铣、磨削加工完成,根据《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典型零件工艺设计》确定各工序之间加工余量、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如表1所示。

表1圆盘底面各工序之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2)方形壁18的内壁上平面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首先保证方形壁18上平面高度尺寸为9mm,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与圆盘7底面有平面度要求,平面度为0.025,公差精度为7级,需要粗铣、半精铣、精铣加工完成,确定各工序之间加工余量、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如表2所示。

表2方形内壁上平面各工序之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3)圆台11上平面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保证圆台11上平面与圆盘底面之间的高度尺寸为18mm,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圆台11上平面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因此只需要粗铣加工完成即可,确定该工序加工余量为2mm、公差等级为it11、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毛坯尺寸为20mm。

(4)燕尾槽侧面及燕尾槽底面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由图1和图2可知,有两个燕尾槽和中间燕尾槽、多个燕尾平面,在此我们选取较重要的(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进行分析计算,其他精度较低的面与这些表面的分析计算类似,根据图纸保证各平面之间尺寸,燕尾槽与燕尾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两个燕尾槽面之间有平行度要求、燕尾槽侧面与圆盘7底面有垂直度要求,平行度为0.04,公差精度为6级、垂直度为0.04,需要粗刨、精刨、刮研加工完成,确定各工序之间加工余量、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如表3所示。

根据分析计算确定了毛坯尺寸,但由于燕尾槽的结构特点,燕尾槽的毛坯在铸造阶段为方便加工铸造为方形面,同样中间的燕尾槽及其表面根据此分析计算可得知;

表3燕尾平面各工序之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配合孔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孔e10和孔b2,在加工过程中首先保证孔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其中孔e10为基孔制、公差等级为it6,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中心轴线与圆盘7底面垂直度为0.05,公差精度为7级,需要钻、粗镗、半精镗、精镗、浮动镗加工完成;孔b2为基孔制、公差等级为it8,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需要钻、扩、铰加工完成。根据《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典型零件工艺设计》确定两配合孔各工序之间加工余量、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如表4、表5所示。

表4配合孔b各工序之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

表5配合孔e各工序之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

(6)盲孔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孔d4、孔c3及孔g15为盲孔,在加工过程中需保证各盲孔的表面粗糙度。其中盲孔孔d4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需要钻、铰加工完成该盲孔工序之间加工余量、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如表6所示,盲孔孔c3、孔g15的表面粗糙度为ra12.5μm,只需要通过钻加工完成即可,因此这几个孔只要通过选用合适的钻头进行加工即可。

表6盲孔孔d各工序之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

(7)通孔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孔a1、孔k17为通孔,在加工过程中需保证各通孔的表面粗糙度,其中通孔孔k17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需要钻、铰加工完成,查资料确定该通孔工序之间加工余量、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如表7所示,通孔孔a1的表面粗糙度为ra12.5μm,只需要通过钻加工完成即可,因此这个孔只要通过选用合适的钻头进行加工即可。

表7通孔孔k各工序之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

(8)沉孔h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沉孔h16,在加工过程中需保证沉孔的深度,其中沉孔h16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需要钻、锪加工完成,由于该孔是在通孔孔k加工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钻孔k为该通孔工序之间加工余量、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如表8所示,

表8沉孔h各工序之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9)螺纹孔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螺纹孔螺纹孔b14、螺纹孔a6,在加工过程中需保证螺纹孔的位置精度(即螺纹孔的横纵坐标),螺纹孔只需进行钻孔、攻丝即可完成加工。

(10)圆盘侧面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圆盘7侧面曲面c21与孔e10中心轴线同轴度为0.04,公差等级为8级,在加工过程中保证同轴度要求,需要粗铣、精铣加工即可完成,该通孔工序之间加工余量、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如表9所示。

表9圆盘侧面曲面c各工序之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

(11)刻线台侧面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刻线台侧面曲面r78、曲面r83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在加工过程中保证图纸尺寸,需要粗铣加工即可完成,由于这两个曲面工序少但需要加工的尺寸较大,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适当增加走刀次数,合理控制加工余量,避免加工过程产生问题。

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一种垂直燕尾座加工方法,工艺过程简单,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合格率,还保证了燕尾座的精度及良品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