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方法、液压缸缸筒加工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41716发布日期:2020-09-15 19:5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方法、液压缸缸筒加工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专用自卸车和专用挂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方法、液压缸缸筒加工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伸缩式套简(多级)液压缸的特点是占用空间小、行程长,与活塞式液压缸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应用在各种自卸汽车、垃圾车、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及农用车辆上,是工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部件。

套筒式液压缸缸简对内外圆柱面都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密封、导向的沟槽较多而且要求较高,目前对应不同的原材料和性能要求,有3种工艺方法:

1、钢管锯床下料-齐端面-倒角-粗车基准位置(架窝)-镗、滚压压孔-精车基准位置(架窝)-车削密封、导向、卡键孔和槽-车削外圆(增加粗加工外圆)-(抛光)磨削外圆-镀硬路-抛光去毛制。

2、钢管锯床下料-齐端面-倒角-粗车基准位置(架窝)-镗、滚压孔-焊接-精车基准位置(架窝)-车制密封、导向、卡键孔和槽-车削外圆(增加粗加工外圆)-(抛光)磨削外圆-镀硬铬-抛光去毛刺。

3、钢管锯床下料-齐端面-车削基准位置--车削密封、导向、卡键孔和槽--车削外圆(增加粗加工外圆)--(拋光)磨削外圆--镀硬铬--抛光去毛刺。

以上3种工艺,工艺路线中由于锯床下料时一般很难保证端面齐平,而使用车床对端面进行倒角时,一方面端面不平容易出现抗刀,导致刀具损坏,经常抗刀也容易导致车床的驱动机构出现损坏,另一方面,液压缸缸筒的长度一般在2-3m,车制倒角是,车床固定的是液压缸缸筒远离倒角的一端,三爪卡盘带动缸筒转动,缸筒容易出现跳动,也容易导致出现抗刀,因此,在车制倒角钱一般需要对端面进行打磨齐平即齐端面工序,增加一道工序物料的周转会占用了大量的非加工时间;第3条的工艺路线是国外的工艺路线,其采用了与国内不同的无缝管和热轧或冷拔后再加工的钢管,原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较高,并且公益执行不到位隐患较多,对现在国内市场的适应性不强,只有极少一些厂家在采用。

综上,目前现状为业内对此类液压缸缸筒加工工艺主要是继承了传统的加工工艺,一方面,工艺流程较长,且占用的场地和设备较多,效率低下,对于规模企业,仅工序间流转时物料的周转已经占用了大量的非加工时间,并且车制、车销均需要再车床上完成,车床的使用需要进行培训,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传统的工艺是在较早的无缝钢管标准下来制订的,其钢管毛坯各项指标偏差较大,所以工艺是合理的,但随着近年来无缝管质量的不断提高,各项指标偏差越来越小,智能化制造趋势愈发明显的形势下,传统的方法将面临逐渐淘汰。本发明就是在这样的制造背景下对传统的工艺方法提出改变以适应制造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方法、液压缸缸筒加工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固定液压缸缸筒;

驱动刀盘进刀,将刀具的切削刃移动至液压缸缸筒前端的第一车削位置,驱动刀具转动,刀具在第一车削位置对液压缸缸筒的端面进行车制倒角;

刀具转动时的阻力消失后,判断液压缸缸筒端面的倒角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若否,驱动刀盘进刀,将刀具的切削刃移动至液压缸缸筒前端的第二车削位置,驱动刀具转动,刀具在第二车削位置对液压缸缸筒的端面进行车制倒角;

至液压缸缸筒端面的倒角符合预设要求,停止进刀完成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液压缸缸筒为固定液压缸缸筒待加工倒角的一端;固定方式采用环形阵列分布的胀紧块,支撑缸筒内壁实现内孔定位,或者采用环形阵列分布的锁紧块,支撑缸筒外壁实现外圆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倒角加工前不需要对端面进行打磨,不依赖车床,减少物料转运,提高加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压缸缸筒加工方法,使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方法,完成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倒角加工前不需要对端面进行打磨,不依赖车床,对人工技能不需要专门培训,减少物料转运,减少了加工过程和设备以及场地,缩短工艺路线,工艺路线缩短后液压缸缸筒的加工时间少,提高加工效率和场地利用率,并且本发明为以后趋于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优质化制造液压缸缸筒奠定了基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装置,包括: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

刀盘,所述刀盘上设置用于对液压缸缸筒的端面进行车制倒角刀具;

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刀盘进刀,将刀具的切削刃移动至切削位置;

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刀盘转动,以供刀具在车削位置对液压缸缸筒的端面进行车制倒角;

支撑机构,所述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刀盘、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均与支撑机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倒角加工前不需要对端面进行打磨,不依赖车床,能够减少物料转运,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包括:

若干胀紧座;

设于若干所述胀紧座中心的胀紧拉杆,所述胀紧座远离胀紧拉杆的一侧设有胀紧块;

所述胀紧拉杆与胀紧盘连接并可沿胀紧座轴向滑动;

所述胀紧拉杆靠近胀紧座的一端部设置胀紧盘,所述胀紧拉杆沿胀紧座轴向滑动通过胀紧盘驱动若干所述胀紧座在胀紧拉杆的径向相互靠近或远离;

所述胀紧拉杆远离胀紧座的一端穿过支撑机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胀紧拉杆沿胀紧座轴向滑动通过胀紧盘驱动若干所述胀紧座在胀紧拉杆的径向相互远离时,将液压缸缸筒进行固定,反之将液压缸缸筒解除固定,能够胀紧拉杆快速将液压缸缸筒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一端设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可沿定位座轴向滑动;

所述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刀盘、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均与中心轴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刀盘、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均与中心轴连接,通过中心轴沿定位座轴向滑动实现进刀,刀盘转动实现切削,使各个部件之间排列紧凑,有利于控制整个装置的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套设于中心轴上的刀盘轴,所述刀盘轴通过第一轴承与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刀盘轴靠近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的一端与刀盘连接;

所述刀盘轴的外壁上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刀盘轴键连接并可沿刀盘轴轴向滑动,所述刀盘轴的外壁相对于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轴承。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相对独立,彼此互不影响,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适应中心轴轴向移动,有利于实现快速进刀。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内部设置凹槽;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套设于定位座内部的调节螺杆;

所述调节螺杆远离中心轴的一端伸出凹槽并设置进刀螺母;

所述调节螺杆靠近中心轴的一端套设轴向定位套,所述中心轴靠近定位座的一端与轴向定位套接触;

所述轴向定位套的外壁与凹槽的腔体相适应并可沿定位座轴向滑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转动进刀螺母,能够带动刀盘开始进刀,轴向定位套能够增加进刀的稳定性,分散第一驱动机构中各部件受到的应力,降低加工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定位套与凹槽键连接;

所述轴向定位套的设置第一导向柱,所述中心轴设置与第一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

所述调节螺杆上设置第二导向柱,所述轴向定位套设置与第二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能够增加第一驱动机构进刀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5为液压缸缸筒毛坯完成倒角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胀紧座a;2-胀紧座b;3-胀紧拉杆;4-胀紧盘;5-胀紧块a;6--胀紧块b;7-固定螺钉;8-中心轴;9-轴向定位套;10-导向键;11-调节螺杆;12-胀紧轮;13-刀盘;14-刀盘轴;15-定位块;16-端盖;17-压块;18-进刀螺母;19-液压缸缸筒毛坯;20-刀具;21-弹簧;22-第一轴承;23-齿轮;24-第二轴承;25-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装置,包括:

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所述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包括:若干胀紧座,设于若干所述胀紧座中心位置的胀紧拉杆3,所述胀紧座远离胀紧拉杆3的一侧设有胀紧块,所述胀紧拉杆3与胀紧盘4连接并可沿胀紧座轴向滑动,所述胀紧拉杆3靠近胀紧座的一端部设置胀紧盘4;所述胀紧拉杆3沿胀紧座轴向滑动通过胀紧盘4驱动若干所述胀紧座在胀紧拉杆3的径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作为可选方案,胀紧座通过固定螺钉7与胀紧拉杆3连接,在固定螺钉7与胀紧盘4之间设置有弹簧21,设置弹簧21有助于胀紧盘4复位;所述胀紧拉杆3远离胀紧座的一端穿过支撑机构,作为另一可选方案,伸出支撑机构的一端设置胀紧轮12,通过胀紧轮12控制胀紧拉杆3轴向移动,使胀紧块抱紧或松开液压缸缸筒。

刀盘13,所述刀盘13上设置用于对液压缸缸筒的端面进行车制倒角的刀具20,如图3所示,刀具20与刀盘13滑动连接,能够根据液压缸缸筒毛坯19的规格,调整刀具20在刀盘13上的径向位置,增加实用性。

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刀盘13进刀,将刀具20的切削刃移动至切削位置;

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刀盘13转动,以供刀具20在车削位置对液压缸缸筒的端面进行车制倒角25;

支撑机构,所述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刀盘13、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均与支撑机构连接。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一端设置中心轴8,所述中心轴8可沿定位座轴向滑动;所述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刀盘13、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均与中心轴8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套设于中心轴8上的刀盘轴14,所述刀盘轴14通过第一轴承22与中心轴8转动连接,所述刀盘轴14靠近液压缸缸筒固定装置的一端与刀盘13连接;

所述刀盘轴14的外壁上连接有齿轮23,所述齿轮23与刀盘轴14键连接并可沿刀盘轴14轴向滑动,所述刀盘轴14的外壁相对于齿轮23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轴承24。

所述定位座内部设置凹槽,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定位座包括定位块15,所述定位块15远离中心轴8的一端设置端盖16,定位块15内部为空腔,定位块15与端盖16形成凹槽,所述端盖16连接有压块17;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套设于定位座内部的调节螺杆11,所述调节螺杆11远离中心轴8的一端伸出凹槽并设置进刀螺母18;

所述调节螺杆11靠近中心轴8的一端套设轴向定位套9,所述中心轴8靠近定位座的一端与轴向定位套9接触;所述轴向定位套9的外壁与凹槽的腔体相适应并可沿定位座轴向滑动,优选的,轴向定位套9通过导向键10沿定位座轴向滑动;进一步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轴向定位套9与凹槽键连接;所述轴向定位套9的设置第一导向柱,所述中心轴8设置与第一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所述调节螺杆11上设置第二导向柱,所述轴向定位套9设置与第二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槽。

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1.拉动胀紧拉杆3,带动胀紧盘4向左移动,驱动若干所述胀紧座在胀紧拉杆3的径向相互远离,如图1中所示,胀紧座a1、胀紧座b2带动胀紧块a5和胀紧块b6支撑到缸筒内壁,实现对液压缸缸筒毛坯19的定位,当需要脱离时,弹簧21把胀紧盘4推开,解除对液压缸缸筒毛坯19的定位。

2.动力传动到达本实施例的齿轮23,通过齿轮23传递到刀盘轴14,此时转动进刀螺母18,带动刀盘13开始进刀,将刀具20的切削刃移动至液压缸缸筒前端的车削位置,刀片20开始车制倒角,实现切削运动,若液压缸缸筒前端为非齐平端面,则进行非连续车制,当刀具20不与液压缸缸筒前端接触时,刀具20转动时的阻力消失,由于是非连续车制,部分端面无法被切削,端面倒角无法达到使用要求,继续按照一定进给量进刀,至液压缸缸筒端面全部加工出倒角,符合使用要求,停止进刀完成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倒角加工前不需要对端面进行打磨,不依赖车床,减少物料转运,提高加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装置的倒角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固定液压缸缸筒,具体的所述固定液压缸缸筒为固定液压缸缸筒待加工倒角的一端;固定方式采用环形阵列分布的胀紧块,支撑缸筒内壁实现内孔定位,或者采用环形阵列分布的锁紧块,支撑缸筒外壁实现外圆定位。

步骤2:驱动刀盘13进刀,将刀具20的切削刃移动至液压缸缸筒前端的第一车削位置,驱动刀具20转动,刀具20在第一车削位置对液压缸缸筒的端面进行车制倒角;

步骤3:刀具20转动时的阻力消失后,判断液压缸缸筒端面的倒角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步骤4:若否,驱动刀盘13进刀,将刀具20的切削刃移动至液压缸缸筒前端的第二车削位置,驱动刀具20转动,刀具20在第二车削位置对液压缸缸筒的端面进行车制倒角,本实施例每次进刀0.5-1mm;当液压缸缸筒毛坯19的端面均被车制出倒角时,符合预设要求;若预设要求若液压缸缸筒前端为非齐平端面,则进行非连续车制,当刀具20不与液压缸缸筒前端接触时,刀具20转动时的阻力消失,由于是非连续车制,部分端面无法被切削,端面倒角无法达到使用要求,则液压缸缸筒端面的倒角不符合预设要求;驱动刀盘13进刀时,按照一定的进给量进行进刀,本实施例进给量一般为每次进刀0.5-1mm,避免因抗刀影响车制效果。

步骤5:至液压缸缸筒端面的倒角符合预设要求,停止进刀完成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此时,液压缸缸筒毛坯19的端面均被车制出倒角。

本实施例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装置的倒角加工方法,加工前不需要对端面进行打磨,不依赖车床,减少物料转运,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缸缸筒加工方法,使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方法,完成液压缸缸筒倒角加工,倒角加工前不需要对端面进行打磨,减少物料转运,减少了加工过程和设备以及场地,缩短工艺路线,工艺路线缩短后液压缸缸筒的加工时间少,提高加工效率和场地利用率,并且本发明为以后趋于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优质化制造液压缸缸筒奠定了基础。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