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温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4146发布日期:2021-07-27 15:3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加温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温炉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自动加温炉。



背景技术:

锻造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常见工艺,为了达到某种特性,物料需要经过锻造以获得该种性能。在锻造前进行必须对物料高温加热,如对铁料的加热通常在1000摄氏度以上,甚至达到1300摄氏度。加温炉是锻造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设备,采用煤炭燃烧、电力发电或燃气燃烧加热,物料从炉体一端进入炉膛,经过炉膛内加热结构加热后从炉体另一端的出料口落出,在置入物料加热的过程中,通过后置入的物料推挤前置入的物料移动,或通过链条对物料进行输送。但是在移动加热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探测物料的加热温度,以判断是否达到所需的加热要求。申请号为“201310570040.5”的《推钢式天然气锻造加温炉》提出了一种在加温炉上设置有测温装置,可对加热的物料的即时温度进行测温的加温炉。但是上述加温炉仍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自动入料,需要人工填料,工作效率相对低下;2、物料填料时分布不均匀,物料多的地方加热不充分,物料少的地方加热温度过高影响物料的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横向输送机构自动输送物料进入加温炉本体实现自动上料的加温炉,且在上料过程中通过两个转动盘对物料与物料之间进行分离,保证物料逐个进入加温炉本体进行加热以实现物料加热充分均匀。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加温炉,包括加温炉本体,且所述加温炉本体于进炉口的前端设置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横向输送机构,所述横向输送机构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支撑板及用于承接物料并对物料进行输送的第一输送带;

第一转动盘,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尾端,所述第一转动盘上同轴心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且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绕自身圆心转动;

若干个可承接单个物料的第一容纳槽,该第一容纳槽于第一转动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容纳槽随所述第一转动盘转动至第一输送带时,所述第一容纳槽可承接第一输送带上的物料并持续转动;

承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盘的下方且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该承接件为第一转动盘及第一容纳槽内的物料提供底部支撑;且所述承接件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承接件上下两端面的过料通道,容纳有物料的第一容纳槽转动至过料通道上方时,物料落入所述过料通道;

第二转动盘,位于所述承接件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盘上同轴心连接有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且在第二驱动电机的作用下绕自身圆心转动;所述第二转动盘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转动盘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二转动盘的盘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可承接单个物料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转动盘的盘壁与所述过料通道的出料口相抵,所述第二容纳槽转动至过料通道的出料口时,所述第二容纳槽承接过料通道内的物料并持续转动;

第二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盘的下方,用以承接第二容纳槽内的物料并对物料进行输送;

推动组件,设置于第二输送带的尾端,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输送带上的物料进入所述加温炉本体;所述加温炉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输送物料的链条,所述链条承接由推动组件推入加温炉本体的物料并进行输送。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过料通道的出料口为可与所述第二转动盘的盘壁相贴合的弧形开口,所述承接件位于第二转动盘进给方向的一侧侧壁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过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深度小于物料的高度,所述通槽的长度小于物料的高度,所述通槽的长度加上第二容纳槽的深度大于物料的高度。避免后续的物料从过料通道和第二转动盘间隙中溢出。且通过第二容纳槽的深度小于物料的高度,所述通槽的长度小于物料的高度,所述通槽的长度加上第二容纳槽的深度大于物料的高度,避免第二转动盘在转动过程中与后续的物料发生干涉影响转动。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承接件的侧壁于过料通道处设置有用以对过料通道内的物料进行限位的挡板。防止物料外泄。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过料通道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径缩段、直线段和缓冲段,所述过料通道于径缩段的上端内径大于所述过料通道于径缩段的下端内径,所述过料通道于直线段的内径与径缩段的下端内径相同且仅可容纳一个物料;所述过料通道于缓冲段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缓冲段与直线段之间呈夹角设置。通过径缩段防止物料下落过程与第一转动盘发生干涉,且通过直线段的内径仅可容纳一个物料,使得物料沿竖直方向逐个排列齐整。同时通过缓冲段倾斜向下延伸对物料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物料直接撞击第二转动盘,提高了第二转动盘的使用寿命。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气缸与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推动气缸连接并在推动气缸的作用下推动第二输送带上的物料进入所述加温炉本体;且所述推板上连接有弧形板,所述推动气缸带动推板推动第二输送带上的物料时,所述弧形板移动至所述第二转动盘的一侧对第二转动盘内的物料形成限位;所述推动气缸带动推板复位时,所述弧形板远离所述第二转动盘。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板,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两侧的限位板与所述第一转动盘相切。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承接件的上端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置有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空间使用率。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纵向输送机构,所述纵向输送机构包括进料箱,所述进料箱内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多块活动板,所述多块活动板在竖直方向上由低到高呈阶梯状排列,每两块相邻的活动板之间的高度差大于物料的高度,所述多块活动板的底部通过一个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端连接有升降气缸,每两块相邻的活动板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与进料箱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上板面与固定板的上板面均为向最高的活动板的方向延伸并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提料机构,所述提料机构包括固定架和用于承载物料的载料车,所述固定架上沿自身高度方向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可滑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载料车连接;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设置有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通过连杆与所述载料车连接,以驱动所述载料车沿导轨做升降动作;且所述导轨由下至上分为直线导轨与弯曲导轨,所述载料车进入所述弯曲导轨后,所述载料车向所述进料箱的进料口倾倒。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第三驱动电机、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加温炉本体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与所述链条连接以驱动所述链条运转,且所述第三驱动电机、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链条上于加温炉本体内的物料的温度小于预设值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链条减速运转。

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输送带承接物料并对物料进行输送,且通过第一转动盘将物料分为多列后逐列间隔式输送。在第一转动盘将物料分为多列,逐列间隔式输送后;通过第二转动盘将物料逐行间隔式输送,由于第一转动盘已经将物料分为多列后逐列间隔式输送,经过第二转动盘拆分后的物料即为单个物料,进入加温炉后加热更加充分也更加均匀。

2、通过推动组件推动所述第二输送带上的物料进入所述加温炉本体,无需人工填料,更加方便快捷,工作效率更高,也避免出现人工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加温炉未包含提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第一转动盘、承接件及第二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承接件未带有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承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承接件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横向输送机构的局部侧视图;

图9为图8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提料机构处于物料倾倒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2为提料机构处于空闲状态下的正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加温炉本体,2-提料机构,21-固定架,22-载料车,23-导轨,231-直线导轨,232-弯曲导轨,24-电动葫芦,25-连杆,3-纵向输送机构,31-进料箱,32-升降组件,321-活动板,322-连接板,323-升降气缸,324-导向柱,325-固定板,326-导向板,4-横向输送机构,41-支撑座,42-第一输送带,43-第一转动盘,431-第一容纳槽,44-第一驱动电机,45-限位板,46-支撑板,47-承接件,471-开口,472-通槽,473-挡板,48-过料通道,481-径缩段,482-直线段,483-缓冲段,49-第二转动盘,491-第二容纳槽,410-第二驱动电机,411-第二输送带,412-推板,413-弧形板,5-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自动加温炉,包括加温炉本体1,且加温炉本体1于进炉口的前端设置有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包括提料机构2、纵向输送机构3和横向输送机构4。且提料机构2、纵向输送机构3和横向输送机构4沿物料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布。

在本方案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提料机构2包括固定架21和用于承载物料的载料车22。固定架21上沿自身高度方向设置有导轨23,导轨23上可滑动设置有滑轮,且滑轮与上述载料车22连接。同时固定架21的上端设置有电动葫芦24,电动葫芦24通过连杆25弧形板与载料车22连接,连杆25弧形板的上端头与电动葫芦24连接,且连杆25弧形板的下端头与载料车22的底端铰接。通过电动葫芦24以驱动载料车22配合滑轮沿导轨23做升降动作。并且该导轨23由下至上分为直线导轨231与弯曲导轨232。当载料车22进入弯曲导轨232后,载料车22相对于弯曲导轨232的圆心发生偏转,使得载料车22向纵向输送机构3倾倒。且通过电动葫芦24提升载料车22,根据载料车22提升的高度,载料车22于弯曲导轨232中所处的位置就不同。而载料车22于弯曲导轨232中所处的位置就不同,载料车22倾斜的角度就不同。载料车22倾斜的角度较大,物料出料就越多。通过控制电动葫芦24来控制载料车22提升的高度,进而控制载料车22倾斜的角度,最终达到控制物料出料数量及出料速度。

请参阅图1、2、10,纵向输送机构3包括进料箱31,进料箱31的进料口与提料机构2连接。载料车22倾倒出的物料5由进料箱31的进料口进入箱内。进料箱31内设置有升降组件32,具体的,升降组件32包括多块活动板321,多块活动板321在竖直方向上由低到高呈阶梯状排列。每两块相邻的活动板321之间的高度差大于物料5的高度。且多块活动板321的底部通过一个连接板322固定连接,连接板322的底端连接有升降气缸323。通过升降气缸323带动多块活动板321同时上下移动。且本方案中,每个活动板321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柱324,导向柱324与进料箱31的内壁固定连接。活动板321与导向柱324可滑动连接。同时,每两块相邻的活动板321之间设有固定板325弧形板413,固定板325弧形板413的两侧与进料箱31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活动板321的上板面与固定板325弧形板413的上板面均为向最高的活动板321的方向延伸并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

进料箱31的箱内于进料口处设置有导向板326,提料机构2倾倒出的物料5落在导向板326上,经由导向板326引导落入第一块活动板321(位于最低位置的活动板321)的上端面。随后升降气缸323带动第一块活动板321上升,进而带动物料5上升,使得物料5滑动至下一个固定板325弧形板413的上端面并随着固定板325弧形板413的上端面下滑直至与第二块活动板321的板面相抵。随后升降气缸323带动第一块活动板321下降,第二块活动板321随之下降,使得第二块活动板321与固定板325弧形板413拼接以承接下滑的物料5,依次循环直到最后一块活动板321带动物料5上升,且使得物料5下滑至横向输送机构4。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方案中,活动板321的数量为三个,但是可以是四个、五个及五个以上,此处对活动板321的数量不做限制。

本方案中,如图1与图8所示,横向输送机构4包括支撑座41,支撑座41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活动板321推送的物料5并对物料5进行输送的第一输送带42。当最后一个动板321带动物料5上升,且使得物料5下滑至第一输送带42带面时,第一输送带42带动物料5做进给运动。

第一输送带42的尾端设有第一转动盘43,第一转动盘43上同轴心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44且在第一驱动电机44的作用下绕自身圆心转动。且第一转动盘43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可承接单个物料5的第一容纳槽431。当第一容纳槽431随第一转动盘43的转动转至第一输送带42的末端时,第一容纳槽431承接第一输送带42上的物料5并持续转动。而在转动的过程中,后续的物料5始终与第一转动盘43的盘壁相抵。在活动板321推动物料5进入第一输送带42后,物料5于第一输送带42上堆积,每个第一容纳槽431可承接单个物料5,但是无法确保这个物料5的上端是否还有堆积着物料5,通过第一转动盘43将物料5分为多列后逐列间隔式输送。

且第一输送带42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板45弧形板413,两侧的限位板45弧形板413与第一转动盘43相切。由于第一输送带42是持续运转的,后续的物料5有向前的动作,而前方的物料5被第一转动盘43的盘壁所阻隔,就会迫使后续的物料5向两侧移动,通过限位板45弧形板413防止物料5从第一输送带42上脱离。

支撑座41的侧壁还设置有支撑板46,支撑板46上固定连接有承接件47。承接件47第一转动盘43的下方为第一转动盘43及第一容纳槽431内的物料5提供底部支撑。且承接件47上设置有贯穿承接件47上下两端面的过料通道48。当容纳有物料5的第一容纳槽431转动至过料通道48上方时,物料5落入该过料通道48。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8,过料通道48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径缩段481、直线段482和缓冲段483。其中,过料通道48于径缩段481的上端内径大于过料通道48于径缩段481的下端内径,过料通道48于径缩段481的内径由上端至下端逐渐变小。且过料通道48于直线段482的内径与径缩段481的下端内径相同且仅可容纳一个物料5。通过过料通道48于径缩段481的上端内径大于过料通道48于径缩段481的下端内径,避免物料5在从第一转动盘43落入过料通道48的过程中与第一转动盘43发生干涉(即物料5的上端位于第一容纳槽431内而物料5的下端位于过料通道48内),影响第一转动盘43的转动。物料5进入径缩段481后,沿着径缩段481的内壁下滑进入直线段482。且通过直线段482的内径仅可容纳一个物料5,使得物料5沿竖直方向逐个排列齐整。同时,过料通道48于缓冲段483倾斜向下延伸,缓冲段483与直线段482之间呈夹角设置。通过缓冲段483倾斜向下延伸对物料5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物料5直接撞击承接件47的下方的物体,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且承接件47的侧壁于过料通道48处设置有用以对过料通道48内的物料5进行限位的挡板473,通过挡板473防止物料5外泄。

且在本方案中,如图6及图7所示,承接件47的上端面设置有开口471,开口471内置有上述第一驱动电机44。以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空间使用率。

同时,承接件47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转动盘49,第二转动盘49上同轴心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410,第二驱动电机410与支撑板46连接。通过上述缓冲段483提高了第二转动盘49的使用寿命。且第二转动盘49在第二驱动电机410的作用下绕自身圆心转动。第二转动盘49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转动盘43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第二转动盘49的盘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可承接单个物料5的第二容纳槽491。当第二容纳槽491随着第二转动盘49转动转至过料通道48的出料口时,第二容纳槽491承接过料通道48内的物料5并持续转动。且第二转动盘49的盘壁与过料通道48的出料口相抵。后续落下的物料5被第二转动盘49的盘壁所阻隔,只有在下一个第二容纳槽491转动至过料通道48的出料口时,下一个物料5才能进入第二容纳槽491随着转动。由于第一转动盘43已经将物料5分为多列后逐列间隔式输送,经过第二转动盘49拆分后的物料5即为单个物料5。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过料通道48的出料口为可与所述第二转动盘49的盘壁相贴合的弧形开口471,且承接件47位于第二转动盘49进给方向的一侧侧壁设置有通槽472,该通槽472与过料通道48连通。通过过料通道48的出料口为可与所述第二转动盘49的盘壁相贴合的弧形开口471避免后续的物料5从过料通道48和第二转动盘49间隙中溢出。

且如图9所示,第二容纳槽491的深度小于物料5的高度,通槽472的长度小于物料5的高度。但是通槽472的长度加上第二容纳槽491的深度大于物料5的高度。容易理解的,当单个物料5落入第二转动盘49后,若第二容纳槽491的深度大于物料5的高度,下一个物料5的下端就会有一部分落入第二容纳槽491内。由于下一个物料5一部分在过料通道48内一部分在第二容纳槽491内,在第二转动盘49转动的过程中物料5就会与第二转动盘49发生干涉影响转动。若通槽472的长度大于物料5的高度。后续的物料5就会从桶槽溢出。而通过第二容纳槽491的深度小于物料5的高度,通槽472的长度小于物料5的高度,但是通槽472的长度加上第二容纳槽491的深度大于物料5的高度。物料5落入第二容纳槽491内后,超出第二容纳槽491,避免后续的物料5落入第二容纳槽491内。且在转动过程中,物料5配合通槽472转动离开承接件47,不会发生干涉。

第二转动盘49的下方设有第二输送带,用以承接第二容纳槽491内的物料5并对物料5进行输送。当第二转动盘49转动到一定角度后,物料5自动经由重力作用从第二容纳槽491内滚落至第二输送带上。第二输送带的尾端设置有推动组件,用于推动第二输送带上的物料5进入加温炉本体1。具体的,推动组件包括推动气缸与推板412,推板412与推动气缸连接并在推动气缸的作用下推动第二输送带上的物料5进入加温炉内。加温炉内部设置有用于输送物料5的链条,通过链条承接由推动组件推入加温炉本体1的物料5并进行输送。

容易理解的,若物料5不间隔地进行输送,在推板412推动物料5进入加温炉时,后续的物料5移动到第二输送带的推动位置。推动气缸带动推板412回退时,推板412就会碰到推动位置上的物料5,发生干涉,物料5就会朝相反的方向推动,导致物料5的浪费,气缸也容易进料导致损坏。而物料5堆积进入加温炉,物料5之间相互接触,接触的部分无法充分加热。而本方案中由于在进入加温炉之前,已经通过第一转动盘43,将物料5分为多列,并物料5逐列间隔输送。再通过第二转动盘49将同列的物料5分为多行,将物料5逐个输送到第二输送带,避免了出现推板412与后续物料5发生干涉的问题。且使得最终进入加温炉的物料5都是逐个进入加温炉内进行加热。避免出现多个物料5堆积同时加热导致加热不充分的问题。使得物料5进入加温炉后加热更加充分也更加均匀。

且本实施例中,推板412上连接有弧形板413。当推动气缸带动推板412推动第二输送带上的物料5时,弧形板413移动至第二转动盘49的一侧,弧形板413的内弧面与第二转动盘49的盘壁贴合对第二转动盘49内的物料5形成限位。而当推动气缸带动推板412复位时,弧形板413远离第二转动盘49。由于推动气缸推动推板412的时机与物料5落入第二输送带(即第二转动盘49的转动速度)难以实现完全的同步,设备在经过长时间的运作后,难免出现物料5落入第二输送带输送至推动位置,但是推板412还在做推动动作导致发生干涉的问题。而本方案中,在推板412推动物料5进入加温炉时,弧形板413移动至第二转动盘49的一侧对第二转动盘49内的物料5形成限位,防止物料5落出,只有在物料5转动至第二转动盘49的正下方,才可以掉到第二输送带上,延迟下一个物料5移动到推动位置的时间,避免发生干涉。而当第二转动盘49转动到物料5可以落到第二输送带上,且推板412没有做推动动作时,物料5直接落到第二输送带上,加快下一个物料5移动到推动位置的时间,避免发生干涉。

另外,本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第三驱动电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温炉本体1上,第三驱动电机与链条连接以驱动链条运转。且第三驱动电机、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当温度传感器检测链条上于加温炉本体1内物料的温度小于预设值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链条减速运转。其加温炉本体1内的加热设备、第三驱动电机与链条的结构及驱动方式为现有常见的设备及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做过多的叙述。而温度传感器检测链条上于加温炉本体1内物料的温度的具体流程可参考申请号为“201310570040.5”的《推钢式天然气锻造加温炉》。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