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质难变形高温合金低偏析细晶棒材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36060发布日期:2021-04-02 10:1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优质难变形高温合金低偏析细晶棒材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质难变形高温合金低偏析细晶棒材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gh738合金是镍-铬-钴基时效强化型难变形高温合金,使用温度最高可达730℃,合金化程度高,由钴、铬和钼元素固溶强化,由铝、钛元素形成γ′沉淀强化相,同时由硼、锆元素净化和强化晶界;偏析倾向严重,合金中γ′相含量超过20%,热加工窗口窄,锻制过程中极易产生表面裂纹。此类难变形合金的传统锻造方法,是将钢锭软包套后再由快锻机直接成材,锻制需要较高的加热温度,导致成品棒材心部组织粗大;锻制过程中棒坯表面温降快,导致成品棒材表面裂纹严重、混晶组织严重;锻制棒坯尺寸偏差大、形状不规则,导致车削量大(25mm~30mm),成材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一种优质难变形高温合金低偏析细晶棒材制造方法,目的是采用快锻机+径锻机联合锻造生产、经新的均匀化退火工艺,能够获得均匀细小的低偏析晶粒组织和低成分偏析的棒材。

具体技术方案

采用快锻机+径锻机联合生产gh738合金棒材的锻造生产方法:

⑴钢锭均匀化扩散退火工艺:

工艺曲线如图1所示;

⑵快锻机开坯工艺:

钢锭加热曲线如图2所示,钢锭加热温度1040℃~1160℃,加热到温后包裹保温棉后再回炉保温,保温结束后出炉锻造,出炉对钢锭进行包裹保温棉后再回炉保温,加热温度范围从30℃扩大到120℃,保温结束后出炉锻造,在快锻机上进行拔长和镦粗,拔长每火次变形量30%~60%,镦粗每火次变形量15%~40%;变形结束后对棒坯重新包裹保温棉,逐火次降低加热温度,从1160℃降低到1040℃;

⑶径锻机锻制工艺:

开坯后的坯料在3min~10min内转移至离径锻机最近的加热炉,加热温度控制为1040℃~1120℃,径锻机锻制成棒材,锻后快冷。

本发明关键点:⑴采用钢锭均匀化扩散退火工艺,平衡难变形合金钢锭各成分的偏析系数,得到成分相对低偏析的钢锭;⑵快锻机采用回炉软包套技术达到近似等温锻造,保证棒坯中心到边缘的细小晶粒;⑶通过径锻机变形提高棒材组织均匀性,减少棒材车光量,提高成材率。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采用快锻机+径锻机联合生产φ85mm~φ250mm棒材,中心至边缘均可以获得均匀细小的低偏析晶粒组织;锻造过程中不会产生严重的锻制裂纹,减少棒材的车削量,提高成材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钢锭均匀化扩散退火加热曲线,;

图2为钢锭或钢坯加热工艺曲线;

图3为快锻开坯径锻联合生产的φ85mm规格gh738合金棒材中心位置金相组织照片,晶粒度6级;

图4为快锻开坯径锻联合生产的φ85mm规格gh738合金棒r/2位置金相组织照片,晶粒度7级;

图5为快锻开坯径锻联合生产的φ85mm规格gh738合金棒边缘位置金相组织照片,晶粒度7级;

图6为快锻开坯径锻联合生产的φ250mm规格gh738合金棒材中心位置金相组织照片,晶粒度5级;

图7为快锻开坯径锻联合生产的φ250mm规格gh738合金棒材r/2位置金相组织照片,晶粒度6级;

图8为快锻开坯径锻联合生产的φ250mm规格gh738合金棒材边缘位置金相组织照片,晶粒度7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案例详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实施案例。

实施例1:

合金锭锭型:φ508mm;锻造规格:φ97mm;成品材规格:φ85mm。

⑴钢锭均匀化扩散退火工艺:

工艺曲线如图1所示;

⑵快锻机开坯工艺:

钢锭加热曲线如图2所示,当钢锭加热温度到1160℃时,出炉对钢锭进行包裹保温棉,重新进行加热再出炉后在快锻机上进行拔长和镦粗,拔长3~5火次,每火次变形量30%~60%,镦粗1火次,每火次变形量15%~40%;变形结束后对棒坯重新包裹保温棉,逐火次降低加热温度至1040℃;开坯尺寸为φ240mm。

⑶径锻机锻制工艺:

开坯后的坯料在2min~10min内转移至离径锻机最近的加热炉,加热温度控制为1040℃~1120℃,径锻机2火次锻造,第1火次锻造开坯φ120mm~φ180mm,第二火次锻造至φ95mm。

图3、4、5为快锻开坯径锻联合生产的φ85mm规格gh738合金棒材中心、r/2、边缘位置金相组织照片,棒材中心至边缘晶粒度评级为6级~7级。

实施例2:

合金锭锭型:φ508mm;锻造规格:φ262mm;成品材规格:φ250mm。

⑴钢锭均匀化扩散退火工艺:

工艺曲线如图1所示;

⑵快锻机开坯工艺:

钢锭加热曲线如图2所示,当钢锭加热温度到1160℃时,出炉对钢锭进行包裹保温棉,重新进行加热再出炉后在快锻机上进行拔长和镦粗,拔长4火次,每火次变形量30%~60%,镦粗2火次,每火次变形量15%~40%;变形结束后对棒坯重新包裹保温棉,逐火次降低加热温度至1040℃;开坯尺寸为φ320mm。

⑶径锻机锻制工艺:

开坯后的坯料在3min~10min内转移至离径锻机最近的加热炉,加热温度控制为1040℃~1120℃,径锻机1火次锻造,锻造至φ260mm。

图6、7、8为快锻开坯径锻联合生产的φ250mm规格gh738合金棒材中心、r/2、边缘位置金相组织照片,棒材中心至边缘晶粒度评级为5级~7级。



技术特征:

1.一种优质难变形高温合金低偏析细晶棒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快锻机+径锻机联合锻造、均匀化退火工艺,获得均匀细小的低偏析晶粒组织和低成分偏析的棒材;

所述钢锭均匀化扩散退火工艺:600±10℃不少于2h→1000±10℃不少于2h→1120℃~1160℃不少于20h→1170℃~1220℃不少于40h→炉冷;

所述快锻机开坯工艺:钢锭加热600℃±10℃不少于2h、1000℃±10℃不少于2h、1040℃~1160℃不少于2h;加热到温后包裹保温棉后再回炉保温,保温结束后出炉锻造,出炉对钢锭进行包裹保温棉后再回炉保温,加热温度范围从30℃扩大到120℃,保温结束后出炉锻造,在快锻机上进行拔长和镦粗,拔长每火次变形量30%~60%,镦粗每火次变形量15%~40%;变形结束后对棒坯重新包裹保温棉,逐火次降低加热温度,从1160℃降低到1040℃;

所述径锻机锻制工艺:将开坯后的坯料在3min~10min内转移至离径锻机最近的加热炉,加热温度控制为1040℃~1120℃,径锻机锻成棒材,锻后快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优质难变形高温合金低偏析细晶棒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锭锭型:φ508mm;成品材规格:φ85mm。

⑴钢锭均匀化扩散退火后,对钢锭加热温度到1160℃时,出炉对钢锭进行包裹保温棉,重新进行加热再出炉后在快锻机上进行拔长和镦粗,拔长3~5火次,每火次变形量30%~60%,镦粗1火次,每火次变形量15%~40%;变形结束后对棒坯重新包裹保温棉,逐火次降低加热温度至1040℃;开坯尺寸为φ240mm;

⑶径锻机开坯工艺:

开坯后的坯料在2min~10min内转移至离径锻机最近的加热炉,加热温度控制为1040℃~1120℃,径锻机2火次锻造,第1火次锻造开坯φ120mm~φ180mm,第二火次锻造至φ9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优质难变形高温合金低偏析细晶棒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锭锭型:φ508mm,成品材规格:φ250mm;

⑴钢锭均匀化扩散退火后,对钢锭加热温度到1160℃时,出炉对钢锭进行包裹保温棉,重新进行加热再出炉后在快锻机上进行拔长和镦粗,拔长4火次,每火次变形量30%~60%,镦粗2火次,每火次变形量15%~40%;变形结束后对棒坯重新包裹保温棉,逐火次降低加热温度至1040℃;开坯尺寸为φ320mm;

⑶径锻机锻制工艺:

开坯后的坯料在3min~10min内转移至离径锻机最近的加热炉,加热温度控制为1040℃~1120℃,径锻机1火次锻造,锻造至φ260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优质难变形高温合金低偏析细晶棒材制造方法,目的是采用快锻机+径锻机联合锻造生产、经新的均匀化退火工艺,能够获得均匀细小的低偏析晶粒组织和低成分偏析的棒材。具体技术方案:⑴采用钢锭均匀化扩散退火工艺,平衡难变形合金钢锭各成分的偏析系数,得到成分相对低偏析的钢锭;⑵快锻机采用回炉软包套技术达到近似等温锻造,保证棒坯中心到边缘的细小晶粒;⑶通过径锻机变形提高棒材组织均匀性,减少棒材车光量,提高成材率。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采用快锻机+径锻机联合生产Φ85mm~Φ250mm棒材,中心至边缘均可以获得均匀细小的低偏析晶粒组织;锻造过程中不会产生严重的锻制裂纹,减少棒材的车削量,提高成材率。

技术研发人员:丑英玉;杨玉军;于腾;杨亮;谷强;李凤艳;刘宁;李连鹏;齐超;侯少林;宋彬;王骁楠;毕煜;徐连营;于宗洋;沈洋;刘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2
技术公布日:2021.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