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用对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0264发布日期:2020-10-13 08:0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建筑工程用对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对焊机。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的板材对焊中,现有的焊接机焊接效率低,焊接质量完全依赖人工的熟练度,焊接效果不一。同时,对焊机在对较重的板材焊接时移动不够便捷,焊接过程中焊缝处的冷却效率不足,对焊缝的力学性能造成较大影响。此外,还存在对接焊机对不同宽度的板材放置适用范围不够广泛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焊接性能优良以及适用范围广的建筑工程用对焊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放置台、集渣槽、风源冷却系统、液压导向支撑机构、行走小车和焊丝筒,所述放置台置于固定底座的上部,所述集渣槽置于放置台的中心位置,所述风源冷却系统置于集渣槽的底部,并与集渣槽相贯通,所述液压导向支撑机构置于放置台的上部,所述行走小车卡接在液压导向支撑机构上,并可相对液压导向支撑机构做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所述焊丝筒固定连接在行走小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台的顶部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滚轴,滚轴与放置台卡接,滚轴的底部设有横向偏心槽,横向偏心槽的内部卡接有偏心杆。

进一步地,所述集渣槽为u型。

进一步地,所述风源冷却系统包括风机、风管和分布板,风管一端与风机相连,另一端与分布板相连,分布板设置在集渣槽的两侧并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口,出风口与集渣槽相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布板呈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导向支撑机构包括液压泵、液压杆、横杆和导向杆,液压杆为两个,且垂直、对称的布置在放置台上部,横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液压杆的顶部相连,导向杆设有导向槽,并置于横杆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小车的顶部设置有悬挂杆,行走小车的导向杆和液压导向支撑机构的横杆通过悬挂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小车包括电机、驱动杆、主动轮、从动轮、变相杆、转动杆、行走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电机设于行走小车的内部,驱动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主动轮的一侧轴相连,驱动杆通过第一齿轮与变相杆连接,变相杆通过第二齿轮与转动杆连接,行走小车底部设有行走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延伸平台,两个延伸平台对称地设置在放置台的两端,延伸平台靠近放置台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与放置台卡接,延伸平台的顶部设有侧滚轴,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板和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延伸平台卡连,另一端与固定底座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平台远离放置台的一侧设有卡接板,卡接板的上端中间部位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一端卡接有挤压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该发明通过在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台,放置台上两侧卡接有滚轴,在宽度较小的板材对焊时,可在放置台上进行放置,滚轴可便于板材的横向推动,便于较重板材的移动对接;2)在边缘对接完成后的旋转底部的偏心杆,偏心杆的一侧可卡接多个滚轴,阻止滚轴的转动,可避免板材在焊接过程中的移动;3)放置台的上端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下降时行走小车与板材接触,行走小车一侧的焊丝与对接处进行行走焊接,完成对接处的焊接,焊接效果快速便捷;4)分布板上连接有若干个出风口,通过分布板可将内部的高速气流均匀分布且通过多个出风口导出,快速流动的气流将焊接时的热量快速导出,便于焊接后的冷却成型;5)主动轮和从动轮对应卡接焊丝,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进行焊丝的连续推动,可保证焊接进行不间断的焊接,焊接效果好;6)电机一端与驱动杆固定连接,驱动杆和变向杆、转动杆均通过齿轮连接,行走轮的行走速率与焊丝推出速率相匹配,同步的行走和送丝能保证达到稳定快速的焊接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处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放置台和延伸平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主动轮与从动轮传送焊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固定底座1、放置台2、u型集渣槽3、风源冷却系统4、液压导向支撑机构5、行走小车6和焊丝筒7,放置台2置于固定底座1的上部,u型集渣槽置于放置台的中心位置,风源冷却系统4置于u型集渣槽3的底部,并与u型集渣槽3相贯通,液压导向支撑机构5置于放置台2的上部,行走小车6卡接在液压导向支撑机构5上,并可相对液压导向支撑机构5做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焊丝筒7固定连接在行走小车6一侧。

进一步地,放置台2的顶部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滚轴8,滚轴8与放置台2卡接,滚轴8的底部设有横向偏心槽9,横向偏心槽9的内部卡接有偏心杆10。

进一步地,风源冷却系统4包括风机4-1、风管4-2和倾斜设置的分布板4-3,风管4-2一端与风机4-1相连,另一端与分布板4-3相连,分布板4-3设置在集渣槽3的两侧并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口4-4,出风口4-4与集渣槽3相贯通。

进一步地,液压导向支撑机构5包括液压泵5-1、液压杆5-2、横杆5-3和导向杆5-4,液压杆5-2为两个,且垂直、对称的布置在放置台2上部,横杆5-3两端分别与两个液压杆5-2的顶部相连,导向杆5-4设有导向槽5-5,并置于横杆5-3的底部。

进一步地,行走小车6的顶部设置有悬挂杆11,行走小车6的导向杆5-4和液压导向支撑机构5的横杆5-3通过悬挂杆11连接。行走小车6包括电机6-1、驱动杆6-2、主动轮6-3、从动轮6-4、变相杆6-5、转动杆6-6、行走轮6-7、第一齿轮6-8和第二齿轮6-9,电机6-1设于行走小车6的内部,驱动杆6-2的一端与电机6-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主动轮6-3的一侧轴相连,主动轮6-3与从动轮6-4共同作用传送焊丝12,驱动杆6-2通过第一齿轮6-8与变相杆6-5连接,变相杆6-5通过第二齿轮6-9与转动杆6-6连接,行走小车6底部设有行走轮6-7。

进一步地,还包括延伸平台13,两个延伸平台13对称地设置在放置台2的两端,延伸平台13靠近放置台2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14,连接块与放置台2卡接,延伸平台13的顶部设有侧滚轴15,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板16和支撑杆17,支撑杆17一端与延伸平台13卡连,另一端与固定底座1卡接。延伸平台13远离放置台的一侧设有卡接板18,卡接板18的上端中间部位螺纹连接有螺杆19,螺杆19的一端卡接有挤压板20。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放置台、置于放置台中心位置的集渣槽、风源冷却系统、液压导向支撑机构、行走小车和焊丝筒,所述放置台置于固定底座的上部,所述风源冷却系统置于集渣槽的底部,并与集渣槽相贯通,所述液压导向支撑机构置于放置台的上部,所述行走小车卡接在液压导向支撑机构上,并可相对液压导向支撑机构做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所述焊丝筒固定连接在行走小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的顶部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滚轴,滚轴与放置台卡接,滚轴的底部设有横向偏心槽,横向偏心槽的内部卡接有偏心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渣槽为u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源冷却系统包括风机、风管和分布板,风管一端与风机相连,另一端与分布板相连,分布板设置在集渣槽的两侧并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口,出风口与集渣槽相贯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板呈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导向支撑机构包括液压泵、液压杆、横杆和导向杆,液压杆为两个,且垂直、对称的布置在放置台上部,横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液压杆的顶部相连,导向杆设有导向槽,并置于横杆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小车的顶部设置有悬挂杆,行走小车的导向杆和液压导向支撑机构的横杆通过悬挂杆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小车包括电机、驱动杆、主动轮、从动轮、变相杆、转动杆、行走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电机设于行走小车的内部,驱动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主动轮的一侧轴相连,驱动杆通过第一齿轮与变相杆连接,变相杆通过第二齿轮与转动杆连接,行走小车底部设有行走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伸平台,两个延伸平台对称地设置在放置台的两端,延伸平台靠近放置台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与放置台卡接,延伸平台的顶部设有侧滚轴,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板和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延伸平台卡连,另一端与固定底座卡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平台远离放置台的一侧设有卡接板,卡接板的上端中间部位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一端卡接有挤压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对焊机,包括固定底座、放置台、集渣槽、风源冷却系统、液压导向支撑机构、行走小车和焊丝筒,所述放置台置于固定底座的上部,所述集渣槽置于放置台的中心位置,所述风源冷却系统置于集渣槽的底部,并与集渣槽相贯通,所述液压导向支撑机构置于放置台的上部,所述行走小车卡接在液压导向支撑机构上,并可相对液压导向支撑机构做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所述焊丝筒固定连接在行走小车一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对焊机焊接性能优良、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张海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3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