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管端部二次高精度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3569发布日期:2021-03-05 14:0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管端部二次高精度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头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管端部二次高精度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头管是电动车车架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头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电动车的方向把和前叉。在头管的成型过程中,需要对头管的端部冲压成型处理,使头管的端部成型为需要的形状,以便和方向把或前叉连接。部分电动车头管的端部单次冲压无法完成成型过程,需要经过两次冲压才能够转变为所需要的形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生产效率高的头管端部连续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管端部二次高精度成型装置,可以快速装卸头管,且安全性能好。
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头管端部二次高精度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夹持台和冲压成型装置;所述夹持台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由第一气缸驱动运动;所述夹持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容纳头管的夹持管,所述夹持管内设置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和所述夹持台下方的第二气缸传动连接;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包括主板、滑动板和两个冲压钻头;所述主板水平跨设在所述夹持台的上方,并由液压缸驱动竖向运动;所述滑动板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下方,由第三气缸驱动滑动,且滑动方向和所述夹持台的滑动方向一致;两个所述冲压钻头竖向固定在所述滑动板的下方,且两个所述冲压钻头沿所述夹持台的滑动方向排列。
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换管装置,所述换管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平移板,所述支撑板水平架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平移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并由第四气缸驱动运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竖向贯通的换料孔,所述换料孔和所述夹持管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平移板上远离所述换料孔的一侧设置有竖向贯通的换料管,所述平移板上靠近所述换料孔的一侧设置有竖向贯通的半圆形退料槽,所述退料槽的上方设置有退料架。
6.进一步地,所述换料管远离所述退料槽的一侧下端转动设置有l型的垫块;所述垫块的上端用以承托头管,所述垫块的下端设置有滚轮,并通过滚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滑动;所述换料孔靠近所述换料管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容纳所述垫块的斜向缺口。
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斜向的退料滑道,所述退料滑道的斜向上端和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换料孔的一端相连,所述退料滑道的斜向下端延伸出所述底座的边缘。
8.进一步地,所述换料管的高度不小于头管高度的一半,所述换料管的内管径和头管的管径相等,所述换料管内管壁的上端为斜口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板的下板面和所述支撑板的上板面为间距设置。
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头管端部二次高精度成型装置,在气缸驱动下运动的两个冲压钻头可以对头管的端部连续冲压两次,生产效率高;设置有装卸头管的换管装置,可以实现快速更换头管,提高生产效率,且换管装置远离冲压钻头,可以避免冲压钻头压伤操作工人的手部,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1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2.附图2为第二气缸位置示意图;
13.附图3为支撑板和平移板结构示意图;
14.附图4为垫块的结构和位置示意图;
15.附图5为垫块和斜向缺口的配合示意图;
16.附图6为二次冲压成型后的头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18.如附图1至6所述的一种头管端部二次高精度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夹持台2和冲压成型装置。所述夹持台2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并由第一气缸4驱动运动。所述夹持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容纳头管5的夹持管6,所述夹持管6内设置有顶出杆7,所述顶出杆7和所述夹持台2下方的第二气缸8传动连接。未成型的头管5是中空的直管,夹持管6的内管径和头管5的外管径相等。冲压成型过程中头管5放置在夹持管6内,此时头管5的上端面低于所述夹持管6的上端面。夹持管6的下方设置有孔,顶出杆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8传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夹持管6下方的孔进入到夹持管6的内部,顶出杆7的上端对应顶住头管5的下端,但需要取出头管5时,顶出杆7将头管5顶出夹持管6。
19.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包括主板9、滑动板10和两个冲压钻头11;所述主板9水平跨设在所述夹持台2的上方,并由液压缸12驱动竖向运动。所述滑动板10设置在所述主板9的下方,由第三气缸13驱动滑动,且滑动方向和所述夹持台2的滑动方向一致。两个所述冲压钻头11竖向固定在所述滑动板10的下方,且两个所述冲压钻头11沿所述夹持台2的滑动方向排列。两个冲压钻头11的形状不同,分别完成对头管5端部的一次冲压过程和二次冲压过程。
20.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换管装置,所述换管装置用于取出夹持管6内已经成型的头管5,并将未成型的头管5放入到夹持管6内。所述换管装置包括支撑板14和平移板15,所述支撑板14为水平板体,且所述支撑板14水平架设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平移板15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4的上表面,所述平移板15和第四气缸16传动连接,所述平移板15在第四气缸16驱动下沿所述支撑板14的上表面滑动。
21.所述支撑板14上设置有竖向贯通的换料孔17,所述换料孔17和所述夹持管6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支撑板14的下板面的高度高于夹持管6的高度,夹持管6可以随夹持台2滑动到支撑板14的正下方,使夹持管6和换料孔17在同一竖直轴线上。换料孔17的孔径大于成型后的头管5的最大管径,使顶出杆7可以将头管5从换料孔17顶出至支撑板14的上表面。
22.所述平移板15上远离所述换料孔17的一侧设置有竖向贯通的换料管18。所述平移
板15上靠近所述换料孔17的一侧设置有竖向贯通的半圆形退料槽19,所述退料槽19的上方设置有退料架20。退料槽19和退料架20对顶出换料孔17的头管5起到固定和防倾倒的作用,随后退料槽19和退料架20可以配合将已经成型的头管5推离换料孔17。
23.所述换料管18远离所述退料槽19的一侧下端转动设置有l型的垫块21。所述垫块21的上端用以承托头管5,所述垫块21的下端设置有滚轮,并通过滚轮在所述支撑板14的上表面滑动。当未成型的头管5放置在换料管18内时,头管5的下端被垫块21所托住,使得头管5的下端不会直接接触到支撑板14,减少了平移板15滑动过程中头管5和支撑板14之间的摩擦,也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噪音。所述换料孔17靠近所述换料管18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容纳所述垫块21的斜向缺口22,由于垫块21为转动设置,当换料管18移动至换料孔17的正上方时,垫块21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动到斜向缺口22内,不再托住头管5,使头管5则可以落入到夹持管6内。斜向缺口22的斜面和垫块21下端的滚轮配合,使得换料管18离开换料孔17的正上方时,垫块21可以转动复位,仍旧起到托住头管5下端面的作用。
2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斜向的退料滑道23,所述退料滑道23的斜向上端和所述支撑板14靠近所述换料孔17的一端相连,所述退料滑道23的斜向下端延伸出所述底座1的边缘。退料槽19和退料架20配合将已经成型的头管5推到退料滑道23内,退料滑道23的下端可以放置收纳头管5的容器,从而完成对已经成型的头管5的收集。
25.所述换料管18的高度不小于头管5高度的一半,确保头管5在换料管18内的稳定性,所述换料管18的内管径和头管5的管径相等,所述换料管18内管壁的上端为斜口设置,斜口设置更方便头管5插入到换料管18内,操作更为方便。
26.所述平移板15的下板面和所述支撑板14的上板面为间距设置,顶出杆7将已经成型的头管5自夹持管6和换料孔17顶出时,顶出杆7的上端面不低于支撑板14的上板面。若平移板15的下板面和支撑板14的上板面相贴合,则顶出杆7的上端面只能和支撑板14的上板面相平行,否则平移板15在滑动过程中会和顶出杆7碰撞干涉。然后完全确保平行比较困难,因此令平移板15的下板面和支撑板14的上板面为间距设置,避免平移板15和顶出杆7碰撞干涉。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如下:夹持管6内放置有头管5,夹持台2滑动至其中一个冲压钻头11的正下方,液压缸12带动冲压钻头11下移至头管5的端部,进行第一次冲压;随后液压缸12带动冲压钻头11上移,第三气缸13带动另一个冲压钻头11移动至头管5的正上方,由液压缸12带动第二个冲压钻头11进行第二次冲压;冲压完成后,夹持台2滑动至支撑板14的正下方,并使夹持管6和换料孔17在同一竖直轴线上,此时退料槽19和退料架20也对应位于换料孔17的正上方,且换料管18内放置后未成型的头管5;随后顶出杆7将成型后的头管5顶出夹持管6和换料孔17,第四气缸16驱动平移板15滑动,退料槽19和退料架20配合将已经成型的头管5推向退料滑道23,并使换料管18运动至换料孔17的正上方,未成型的头管5的下端落在顶出杆7的上端,顶出杆7下移复位,将未成型的头管5带入到夹持管6内,随后夹持台2再次滑动至冲压钻头11的正下方,开始下一轮的头管5端部成型作业。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