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定位功能的内花键拉削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9210发布日期:2021-02-20 19:0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定位功能的内花键拉削夹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步器结合齿拉削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定位功能的内花键拉削夹具。


背景技术:

[0002]
对手动上下料的立式拉床在拉削加工内花键时,由于人工放置加工工件无法保证工件内孔与拉刀同心,导致拉刀在接触工件时,被加工工件倾斜,由于拉削力很大,会强行加工工件而造成工件报废、拉刀弯曲、崩齿及机床故障。现有加工方式最常用的有两种:
[0003]
1,人工装夹产品,如图4所示;靠操作人员感观来评判工件是否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此方案主要靠岗位技术经验支撑,对工件加工熟练度要求较高,在实际加工中经常产生加工事故,此工装结构不合理;
[0004]
2,通过工件外圆定位,如图5所示;
[0005]
缺陷1:运用工件外圆定位,定位环需要开凹槽,要控制孔径圆度与内孔同轴度等形位公差,制造复杂,加工成本高;
[0006]
缺陷2:工件放置需要人工找正,工件不易放入定位环凹槽内加工,影响加工效率;
[0007]
缺陷3::在加工过程产生的铁屑会卡入工件外圆与定位环凹槽的间隙内,造成工件加工完成后无法取出,严重影响加工效率;
[0008]
缺陷4:残留在凹槽内的铁屑在吹扫时在工装内打转,导致产品质量缺陷,即工装设计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定位功能的内花键拉削夹具,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工上料的辅助时间,具有防错功能,避免错误加工,有效的减少待加工产品对于定位环端面的压伤,装取快捷,有效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0010]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1]
一种带有定位功能的内花键拉削夹具,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设置有凹槽的底座、套装在凹槽内且同轴设置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端面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定位销,相邻两个定位销之间的距离小于工件的最大距离。在底座上设置有凹槽同轴且连通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凹槽的内径。定位环安装在凹槽内且通过螺栓实现连接。
[0012]
安装时,控制凹槽的中轴线与拉刀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0013]
使用时,将工件的侧面与定位销抵紧,使得工件孔的中心与拉刀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样使得在拉削加工时,工件与拉刀实时处于垂直而不会发生倾斜,拉刀可以顺利通过工件内孔,完成拉削加工。
[0014]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环的端面包括分别与凹槽的轴线同轴设置的环状支撑面和由内向外倾斜的环状斜面;所述环状斜面的内侧与环状支撑面的外侧连接。
[0015]
环状斜面由内向外倾斜,有效的减小了将加工产品时,产品对于定位环的压伤,同时还能保证加工时所产生的铁屑顺着环状斜面在重力的作用下离开定位环。
[0016]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定位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定位销配合使用的销孔和螺纹孔,所述螺纹距离凹槽轴线的距离大于销孔距离凹槽轴线的距离。
[0017]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销孔与定位销为小间隙配合。
[0018]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销孔、螺纹孔分别位于环状斜面上。
[0019]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环、环状斜面、环状支撑面均为圆环状。
[0020]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孔与定位环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销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销孔轴心的连线与两个所述螺纹孔轴心的连线相互平行。
[002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2]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定位销有效的保证对于待加工产品的定位,只需将工件平放在定位环上,一侧靠在定位销处即可视为装夹到位,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3]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环状斜面,有效的减小了产品与定位环端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产品对于定位环端面的压伤,同时能够保证定位环端面的整洁、干净;
[0024]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8]
图4为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装夹的工装示意图;
[0029]
图5为现有技术中通过外圆定位的工装示意图;
[0030]
其中1、底座;2、定位环;21、支撑面;22、环状斜面;23、螺纹孔;24、销孔;3、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3]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5]
实施例1:
[0036]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图3所示,一种带有定位功能的内花键拉削夹具,用于对同步器结合齿进行定位,并配合拉刀实现拉削;包括设置有凹槽的底座1、套装在凹槽内且同轴设置的定位环2;所述定位环2的端面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定位销3,相邻两个定位销3之间的距离小于工件的最大距离。在底座1上设置有凹槽同轴且连通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凹槽的内径。定位环2安装在凹槽内且通过螺栓实现连接。
[0037]
安装时,控制凹槽的中轴线与拉刀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将底座1安装在机床上,通过螺栓实现连接。
[0038]
使用时,将同步器结合齿的外圆与定位销3抵紧,使得同步器结合齿中内孔的中心与拉刀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样使得在拉削加工时,同步器结合齿与拉刀实时处于垂直而不会发生倾斜,拉刀可以顺利通过同步器结合齿内孔,完成拉削加工。
[0039]
实施例2:
[0040]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环2的端面包括分别与凹槽的轴线同轴设置的环状支撑面21和由内向外倾斜的环状斜面22;所述环状斜面22的内侧与环状支撑面21的外侧连接。
[0041]
定位环2的端面为远离凹槽一侧的面。
[0042]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图2所示,支撑面21用于对工件的支撑;环状斜面22由内向外倾斜,有效的减小了将加工产品时,产品对于定位环2的压伤,同时还能保证加工时所产生的铁屑顺着环状斜面22在铁屑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离开定位环2。
[0043]
这里的环状斜面22为一个锥面。
[0044]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45]
实施例3:
[004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定位环2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定位销3配合使用的销孔24和螺纹孔23,所述螺纹距离凹槽轴心的距离大于销孔24距离凹槽轴心的距离。
[0047]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销孔24、螺纹孔23分别位于环状斜面22上。
[0048]
螺纹孔23配合螺栓用于对定位环2和底座1的固定。将销孔24和螺纹孔23分别设置在环状斜面22上,而不设置在支撑面21上,这样能够更加减小支撑的尺寸,支撑面21只要能够实现对工件的支撑即可。
[0049]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50]
实施例4:
[0051]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销孔24与定位销3、定位环2与凹槽分别为小间隙配合。
[0052]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环2、环状斜面22、环状支撑面21均为圆环状。这样配合拉刀实现对同步器结合齿的拉削更加合理。现有技术中同步器结合齿为圆环状。
[0053]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54]
实施例5:
[005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孔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孔23与定位环2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销孔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销孔24轴心的连线与两个所述螺纹孔23轴心的连线相互平行。
[0056]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两个所述销孔24轴心的连线与两个所述螺纹孔23轴心的连线相互平行;这样是的对于工件的定位更加牢固,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移动。
[0057]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5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