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扁下模及压扁模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0983发布日期:2021-07-06 20:5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扁下模及压扁模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扁下模及压扁模槽。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模具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压扁模槽是极模模块上制成能使坯料锻造变形的型腔,也叫模膛。压扁模槽可分为模锻模槽、制坯模槽和切断模槽。
3.现有技术中,压扁下模安装方式多为整体式固定安装,具体的,压扁下模通常采用螺栓直接固定安装在压扁机上。但由于产品形状以及压扁长度的不同,当加工不同产品时,需整体重新加工压扁下模,整体式压扁下模由于材料为模具钢,价格偏高,同时压扁下模大部分部位用于安装,利用率较低,长此以往,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扁下模及压扁模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扁模槽在更换不同产品时,压扁下模需整体更换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扁下模,包括相互堆叠的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为模具钢,所述第二压块为碳钢,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的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压块底面设有若干凹槽,所述第二压块上表面在所述凹槽对应位置设有若干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大小与所述凹槽适配,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二压块堆叠时,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压扁下模还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对称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的两侧。
6.进一步地,所述凹槽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压块的宽度。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沉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固设有与所述第一沉孔对应的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压块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若干第二沉孔,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沉孔的第一螺栓以及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沉孔的第二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块以及所述第二压块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处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处设有第二垫片。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压块以及所述第二压块连接处设有第一橡胶垫。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三沉孔,所述第二固定板固设有与所述第三沉孔对应的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压块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若干第四沉孔,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沉孔的第三螺栓以及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沉孔的第四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块以及所述第二压块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螺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处设有第三垫片,所述第四螺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处设有第四垫片。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压块以及所述第二压块连接处设有第二橡胶垫。
13.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压扁模槽,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压扁下模。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将传统的整体式压扁下模设计成第一压块以及第二压块,当需要加工不同的产品时,只需要更换第一压块,提高了模具钢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了压扁下模的成本,同时,所述凹槽以及所述卡接部的设置,增加了所述第一压块以及所述第二压块的安装精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压扁下模的轴测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压扁下模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的装配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压块的结构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压块的结构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压扁下模10第二固定板18第一压块11第四垫片19第一垫片12第二橡胶垫20第一橡胶垫13第一沉孔21第二垫片14第二沉孔22第一固定板15第三沉孔23第二压块16第四沉孔24第三垫片17
ꢀꢀ
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压扁下模10,包括相互堆叠的第一压块11和第二压块16以及第一固定板15和第二固定板18。
27.具体的,所述第一压块11为模具钢,所述第二压块16为碳钢,为了保证工作时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安装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压块11和所述第二压块16的侧面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压块11底面设有若干凹槽,所述第二压块16上表面在所述凹槽对应位置设有若干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大小与所述凹槽适配,所述第一压块11与所述第二压块16堆叠在一起时,所述卡接部在所述凹槽内,同时,所述第一固定板15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18对称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块11和所述第二压块16的两侧。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的安装精度,所述凹槽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压块11的宽度。
28.需要注意的是,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压块1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5连接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沉孔21,所述第一固定板15在所述第一沉孔21对应位置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压块16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若干第二沉孔22,所述第一固定板15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沉孔21的第一螺栓以及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沉孔22的第二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上。类似的,所述第一压块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8连接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三沉孔23,所述第二固定板18在所述第三沉孔23对应位置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压块16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若干第四沉孔24,所述第二固定板18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沉孔23的第三螺栓以及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沉孔24的第四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上。
29.为了防止所述第一固定板15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18划伤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板15与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连接处设有第一橡胶垫13,同时,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固定板18与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连接处设有第二橡胶垫20。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分散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所述第三螺栓以及所述第四螺栓对所述第一固定板15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18的压强,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5连接处设有第一垫片12,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5连接处设有第二垫片14,类似的,所述第三螺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8连接处设有第三垫片17,所述第四螺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8连接处设有第四垫片19。
30.本实施例中,压扁下模10的装配过程为:先将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堆叠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卡接部需与所述凹槽卡接在一起并使得所述第一压块11和所述第二压块16的侧面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所述第一固定板15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18安装在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上。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固定板15以及所述第一压块11和所述第二压块16之间需安装所述第一橡胶垫13,所述第二固定板18以及所述第一压块11和所述第二压块16之间需安装所述第二橡胶垫20。
31.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压扁模槽,包括如上所述的压扁下模10。
32.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压扁下模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一方面,通过将传统的整块模具钢设计成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根据产品的不同,
只需要更换所述第一压块11,进而提高了模具钢的使用效率,使得所述压扁下模10的成本得到降低,同时,所述凹槽以及所述卡接部的设置,增加了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的安装精度,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橡胶垫13以及所述第二橡胶垫20的设置,防止了所述第一固定板15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18第一所述第一压块11以及所述第二压块16的划伤。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