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网纱窗折弯压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3506发布日期:2021-06-01 23:58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刚网纱窗折弯压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具体为一种金刚网纱窗组装时所用的纱网折弯压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纱窗是家庭窗户的必备之物,其可以起到防盗与防蚊虫的作用。一般的普通金刚网纱窗是四周为铝合金框架,中间铺以金刚纱网以皮条或者螺丝直接固定成型。此种方法制作的纱窗,纱网不平整而且容易变形脱落,所以不具备良好的防护性能和美观性。

如果把金刚纱网的四周直接折弯,卡在铝材边框的卡槽里使其连接更紧密更牢固,这种技术制作的金刚网纱窗,纱网非常平整、抗冲击、防盗,防护效果非常优秀。但是由于金刚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表面光滑的特性,此技术在没有辅助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很难将纱网的四周直接折弯到铝材边框的卡槽中,通常需要1-2人按住纱网,另一人用工具将纱网折弯到卡槽,其过程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还不能完全达到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金刚网纱窗组装时所用的纱网折弯压网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金刚网纱窗折弯压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由固定架及安装在固定架上的固定组件组装构成,所述的固定架由前后左右四条横梁围成的方形顶架,安装在顶架四角下方的四条支腿,以及安装在左右两对支腿间的隔板组装构成,所述的固定组件由后固定组件及前固定组件构成,所述的后固定组件安装于隔板上方、靠近后部支腿的位置,该后固定组件由后气缸及与后气缸连接的后压杆组装构成,所述的后气缸数量为两个,竖向安装于顶架上方后气缸安装梁的左右两侧,两个后气缸伸缩杆的底端与后压杆的左右两侧连接,其作用主要用于固定纱窗外框,所述的前固定组件安装于隔板上方、靠近前部支腿的位置,该前固定组件主要由前气缸、前压杆,压指件及与之配套的弹簧组装构成,所述的前气缸数量为两个,竖向安装于顶架上方前气缸安装梁的左右两侧,两个前气缸伸缩杆的底端与前压杆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的压指件为并排均匀排列在左右两条前部支腿之间的多根相同条状体,每根压指件的中间部位都开有通孔,一根安装在固定架上的中轴依次穿过各通孔将各压指件并排连接,各压指件的后端延伸至前压杆的下方,且所述各压指件的后端都连接有一弹簧的一端,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前气缸安装梁上,所述的前气缸与后气缸配套有控制器。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指件为本装置的核心部件,主要是通过该部件和所挂弹簧产生的压力将纱网固定在纱窗外框上,使其不能位移,从而方便操作员将纱网折弯。由于是通过弹簧单个受力,所有指压件的做功位置可以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使压力能避开纱窗外框无纱网位置和外框横栏不能受压位置。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气缸与前气缸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其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后气缸或前气缸分别安装于所述后气缸安装梁或前气缸安装梁的两端,当其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则均匀分布安装于后气缸安装梁或前气缸安装梁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气缸与后气缸各配套有一套控制器,或者通过同一控制器实现二者伸缩杆的同步反向运动。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轴通过两端的两块中轴安装块及中间的一块或均匀分布的多块中轴安装块连接安装在固定架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操作将纱窗组装时的纱窗金属外框与纱网进行固定,然后再进行纱网的折弯压网组装,使得整个组装过程简单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大大降低了纱窗组装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横梁,2-支腿,3-隔板,4-后气缸,5-后压杆,6-后气缸安装梁,7-后气缸伸缩杆,8-前气缸,9-前压杆,10-压指件,11-弹簧,12-前气缸安装梁,13-前气缸伸缩杆,14-中轴,15-中轴安装块,16-纱窗外框,17-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3所示,一种金刚网纱窗折弯压网装置,其主要由固定架及安装在固定架上的固定组件组装构成,所述的固定架由前后左右四条横梁1围成的方形顶架,安装在顶架四角下方的四条支腿2,以及安装在左右两对支腿间的隔板3组装构成,在使用时,可将纱窗外框16平行放置在该隔板上,纱网17再放置在该纱窗外框上(如附图中所示)进行组装;所述的固定组件由后固定组件及前固定组件构成,所述的后固定组件安装于隔板上方、靠近后部支腿的位置,该后固定组件由后气缸4及与后气缸连接的后压杆5组装构成;所述的后气缸数量为两个,竖向安装于顶架上方后气缸安装梁6的左右两侧,两个后气缸伸缩杆7的底端与后压杆的左右两侧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可控制后气缸使其后气缸伸缩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后压杆上下运动,其作用主要用于固定纱窗外框;所述的前固定组件安装于隔板上方、靠近前部支腿的位置,该前固定组件主要由前气缸8、前压杆9,压指件10及与之配套的弹簧11组装构成,所述的前气缸数量为两个,竖向安装于顶架上方前气缸安装梁12的左右两侧,两个前气缸伸缩杆13的底端与前压杆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的压指件为并排均匀排列在左右两条前部支腿之间的多根相同的条状体,每根压指件的中间部位都开有通孔,一根安装在固定架上的中轴14依次穿过各通孔将各压指件并排连接,各压指件可围绕该中轴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活动(如附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各压指件的后端延伸至前压杆的下方,且所述各压指件的后端都连接有弹簧11的一端,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前气缸安装梁上(说明:每根压指件上都连接有如附图中所示的弹簧,但为简化图纸,仅选取了一部分压指件上绘制了弹簧部件),压指件在如附图中所示的状态时,该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弹簧的两端可通过挂扣或螺钉进行固定);所述的前气缸与后气缸配套有控制器。

在具体实施时:

1、前气缸与后气缸采用市面上常见常用的配套有控制器气缸(也可以是油缸),当通过控制器向气缸内充入高压气时,气缸的伸缩杆向外伸出(向下运动),当通过控制器将气缸内的高压气排出或抽出时,气缸的伸缩杆回缩(向上运动)。

2、为节省成本并减轻设备重量,各横梁、支腿、气缸安装梁、压杆、压指件,均采用空心方管结构。

3、后气缸与前气缸的数量为两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当气缸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后气缸或前气缸分别安装于所述后气缸安装梁或前气缸安装梁的两端(如附图中所示),当其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则均匀分布安装于后气缸安装梁或前气缸安装梁上。

4、前气缸与后气缸各配套有一套控制器,分别控制所有的前气缸或所有的后气缸同步运动(比如各前气缸的各伸缩杆同步下降或向上提升);也可以将前后气缸通过一套总控制器来控制,当启动总控制器时,前后气缸会同步反向运动,比如前气缸上升时,则后气缸下降。在实际使用中,采用前者所述的两套控制器分别控制前后气缸使用较为方便。

5、连接各压指件的中轴通过两端的两块中轴安装块15及中间的一块(如附图中所示)或均匀分布的多块中轴安装块连接安装在固定架上。中轴安装块的数量可根据本固定装置的尺寸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当本固定装置的左右宽度较小,中轴的长度较短,在使用过程中中轴很难因受力而弯曲变形时,则只需通过两端的两块中轴安装块对中轴进行固定即可,当固定装置的左右宽度较大,中轴长度较长,在使用过程中中轴有可能受力而弯曲变形时,则可以在中间位置加装一块中轴安装块或是均匀分布加装多块中轴安装块来对中轴进行固定,有效防止中轴受力弯曲变形从而可能造成的压指件被卡死(无法绕中轴转动)。在进行中轴与中轴安装块的连接时,可在各中轴安装块上开一与中轴直径配套的孔,然后将中轴穿入各中轴安装块的孔中,最后将中轴安装块如附图中所示位置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固定架上即可。应尽可能保证中轴的水平度。

6、压指件为本装置的核心部件,主要是通过该部件和所挂弹簧产生的压力将纱网固定在纱窗外框上,使其不能位移,从而方便操作员将纱网折弯。由于是通过弹簧单个受力,所有指压件的做功位置可以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使压力能避开纱窗外框无纱网位置和外框横栏不能受压位置。

7、中轴与各压指件中间部位所开通孔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可在配合处注入黄油或机油),此间隙配合的间隙不宜太大,以免压指件产生晃动现象,间隙也不宜太小,否则易渗入杂物而产生卡死现象。当压指件出现卡死现象时,应当拆卸下中轴对各压指件的通孔及中轴外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

使用方法如下:

在原始状态下,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此时,压指件受弹簧拉力的作用,所有压指件的右端处于下降的极限位置并压在隔板上,所有压指件的左端处于上升的极限位置,同时,前后气缸均位于上限位(此处描述为采用两套控制器分别控制前后气缸)。将此种状态设置为不工作时的原始状态,其弹簧所受的拉伸力最小,能有效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

需要使用时,接通前后气缸控制器的电源,启动前气缸,向前气缸内充入高压气,使前气缸的伸缩杆向下运动并带动前压杆向下运动,前压杆推动各压指件的左端向下绕动并逐渐靠近隔板,同时压指件的右端向上绕动(左右两端的绕动/转动以中轴为中心)并逐渐离开隔板,当前气缸的伸缩杆向下运动一定距离后停止前气缸,此时,压指件的左右两端都与隔板之间产生一定间距从而在压指件与隔板之间产生空隙,然后将纱窗的框架16从左侧放到隔板上,并将纱网17放到框架上,再将框架与纱网一同向右侧推动,直到将框架与纱网推至如附图2中所示方便将框架与纱网进行组装并压条的位置,然后反向启动前气缸,将前气缸内的高压气排出或抽出,前气缸伸缩杆向上回缩,带动前压杆向上运动,同时,压指件的左端受弹簧拉力的使用向上绕动,压指件的右端向下绕动并最终紧紧压在框架及纱网上,将框架与纱网从右端固定;然后,再启动后气缸,向后气缸内充气,后气缸的伸缩杆向下运动并带动后压杆向下运动,直至后压杆紧紧压在其下方的框架及纱网上,停止后气缸,框架及纱网就被紧紧固定在了隔板上(如附图中状态所示)。接下来就可以对框架的四周进行纱网与压条的安装了。当纱网与压条组装完成后,再启动前后气缸,使前气缸伸缩杆向下运动,后气缸伸缩杆向上运动,使压指件及后压杆离开框架及纱网后再将成品纱窗从隔板上抽出即完成整个的组装过程。

本固定装置之所以采用多根并排均匀排列的压指件来固定,是因为压指件有的压在纱网上,有的压在框架条上,会形成凹凸不平的状态,而采用多根并排的压指件,则不同的压指件会根据自己所压位置的凹凸不平状态而自动选择下压的程度,保证各压指件均能紧紧压住框架或纱网,压在整个凹凸不平的纱窗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操作将纱窗组装时的纱窗金属外框与纱网进行固定,然后再进行纱网的折弯压网组装,相比于现有纱窗组装的人工固定、多人操作,本固定装置一个人即可完成纱窗的组装工作,使得整个组装过程简单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大大降低了纱窗组装的制作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