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2421发布日期:2021-12-04 11:4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现有模具中,工件的直壁的生成,一般采用拉伸或者折弯的方式去做,对于一些复杂的曲面,一部分造型深度太深,使其对应的壁面只能通过拉伸的方式去生成;另一部分造型深度浅,其对应的壁面使用折弯的方式即可成型,由于两种成型原理不太相同,故会使得两种处理方式混合处理生成的壁面产生皱纹、褶皱,也有可能导致模具拉伤工件等情况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成型模具,能够减少工件表面褶皱和皱纹,包括:
4.上模,具有与成型工件外表面形状相匹配的凹模;
5.下模,具有与成型工具内表面形状相匹配的主凸模;
6.至少一个副凸模,其上表面形状与凹模边缘的形状相匹配,设于所述凹模边缘在下模投影的位置,并且与下模滑动连接,当副凸模位于最高点时,其上表面不高于主凸模的上表面;
7.复位部件,与所述副凸模连接,使所述副凸模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模具,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可活动的副凸模,以配合凹模的边缘,在冲压时对工件进行预折弯或者预变形拉伸,使工件成型时能更好地与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贴合,取得光滑、少褶皱、少皱纹的工件,同时预拉伸还能减少拉伤工件的情况的出现。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模具,所述复位部件是设于副凸模和下模之间的复位弹簧。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模具,所述复位部件是设于副凸模和下模之间的氮气弹簧。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模具,所述凹模与上模活动连接,所述主凸模与下模活动连接,所述上模和凹模之间以及下模和主凸模之间均设有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用于吸收冲压时冲击的能量。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模具,所述缓冲部件是若干均匀布置在上模和凹模之间以及下模和主凸模之间的氮气弹簧。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下模100;主凸模101;副凸模102;主凸模中部101a;上模200;凹模201;凹模中部201a。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9.下面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弯折模具进行阐述:
20.一种成型模具,包括:
21.上模200,具有与成型工件外表面形状相匹配的凹模201;
22.下模100,具有与成型工具内表面形状相匹配的主凸模101;
23.至少一个副凸模102,其上表面形状与凹模边缘的形状相匹配,设于所述凹模边缘在下模100投影的位置,并且与下模100滑动连接,当副凸模102位于最高点时,其上表面不高于主凸模101的上表面;
24.复位部件,与所述副凸模102连接,使所述副凸模102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25.具体的,所述凹模201用于成形工件的外表面,所述主凸模101用于成形工件的内表面;所述下模100还具有供副凸模102上下滑动的滑道。
26.具体的,以下引入具体的工件加工形状特征作为示例,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凸模101的形状为长条形,主凸模中部101a具有波峰形的突起部;所述凹模201的形状是与主凸模101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槽,凹模中部201a具有与主凸模中部101a形状匹配的凹陷,所述凹模边缘的中部也具有相应的凹陷;所述副凸模102设于所述主凸模中部101a的两侧,其表面形状与对应位置的凹模边缘的形状相匹配。
27.所述主凸模101中部用于对工件拉伸变形,其余部分用于对工件的折弯变形;在冲压过程中,主凸模中部201a最早接触工件,主凸模中部101a与凹模中部201a配合,将工件中部拉伸成型,形成的直壁逐渐贴合在主凸模中部101a的壁面上;同时副凸模102也和凹模边缘配合,夹紧并托住工件,并且在上模200下移的过程中所夹持的工件的部位也会发生变形,起到的预拉伸的作用,利于后续拉伸工件时,新形成的壁面贴合在主凸模101上,减少工件拉伤的情况的出现;当工件中部的成型完成后,本实施例拉伸变形阶段结束。
28.随后主凸模101和凹模201配合,将工件其余部位折弯变形,本实施例的折弯变形阶段结束,由此减少了因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工件进行处理,造成工件表面产生皱纹和褶皱的情况的出现。
29.更具体的,可设置多个副凸模102,并且围绕主凸模101设置,其表面形状与对应的凹模边缘的形状相匹配,拉伸变形阶段,主凸模中部201a对应位置的副凸模102的作用与前述相同,在折弯变形阶段,其余副凸模102起到将工件预折弯的作用,利于后续对工件的快速折弯,提高本实施例的工作效率。
30.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模具还具有:加工效率高,不易拉伤工件,加工的工件表面光整,褶皱少,加工良品率高等优点。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部件是设于副凸模102和下模100之间的复位弹簧。
32.具体的,复位弹簧具有耐用性好,易于更换等优点,方便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修。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部件是设于副凸模102和下模100之间的氮气弹簧。
34.具体地,采用氮气弹簧具有弹力大,工作平稳的优点,可使副凸模102平稳地运动,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质量,使加工的工件表面更光滑。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模201与上模200活动连接,所述主凸模101与下模100活动连接,所述凹模201和上模200之间以及主凸模101和下模100之间均设有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用于吸收冲压时冲击的能量。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件是若干均匀布置在凹模201和上模200之间以及主凸模101和下模100之间的氮气弹簧。
37.在凹模201和主凸模101底部都设有缓冲部件,可减少冲压时冲击对模具所造成的损伤,同时缓冲部件由多个氮气弹簧组成,可确保主凸模101与下模100之间的弹力,大于副凸模102与上模200之间的弹力,确保本实用新型的良好运行。
38.以下以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形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成型模具,包括:
39.上模200,具有与成型工具外表面形状相匹配的凹模201;
40.下模100,具有与成型工具内表面形状相匹配的主凸模101;
41.两个副凸模102,其表面形状与凹模201边缘的形状相匹配,设于所述主凸模101相对的两侧,并且与下模100滑动连接,可上下滑动,当其位于最高点时,其上表面不高于主凸模101的上表面;
42.复位部件,是设于副凸模102和下模100之间的氮气弹簧,使所述副凸模102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43.所述副凸模102具有运动行程,其上表面不高于主凸模101的上表面。
44.两组缓冲部件,分别设于凹模201与上模200之间以及主凸模101和下模100之间,所述缓冲部件由多个氮气弹簧组成。
45.具体的,以下引入具体的工件加工形状特征作为示例,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凸模101的形状为长条形,主凸模中部101a具有波峰形的突起部;所述凹模201的形状是与主凸模101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槽,凹模中部201a具有与主凸模中部101a形状匹配的凹陷,所述凹模边缘的中部也具有相应的凹陷;所述副凸模102设于
所述主凸模中部101a的两侧,其表面形状与对应位置的凹模边缘的形状相匹配。
46.所述主凸模101中部用于对工件拉伸变形,其余部分用于对工件的折弯变形;在冲压过程中,主凸模中部201a最早接触工件,主凸模中部101a与凹模中部201a配合,将工件中部拉伸成型,形成的直壁逐渐贴合在主凸模中部101a的壁面上;同时副凸模102也和凹模边缘配合,夹紧并托住工件,并且在上模200下移的过程中所夹持的工件的部位也会发生变形,起到的预拉伸的作用,利于后续拉伸工件时,新形成的壁面贴合在主凸模101上,减少工件拉伤的情况的出现;当工件中部的成型完成后,本实施例拉伸变形阶段结束。
47.随后主凸模101和凹模201配合,将工件其余部位折弯变形,本实施例的折弯变形阶段结束。
48.具体的,本实施例具有加工效率好,加工质量高,加工的工件表面光滑等优点。
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