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3476发布日期:2021-11-03 12:2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打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打紧装置。


背景技术:

2.空调外机弯角充气阀是依靠员工按传统方式手工拧紧,普遍存在由于人为操作技能、物料异常等多方面因素,存在拧不紧现象,系统微漏隐患,抽真空不良,系统混入空气、灌注冷媒后泄漏,一系列连锁质量问题影响整机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充气阀安装不到位而影响空调性能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对充气阀进行自动打紧并控制力矩的打紧装置。
4.一种打紧装置,用于将充气阀安装到空调的充气口处,所述打紧装置包括:
5.支撑架;
6.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空调通过所述定位机构调节在所述支撑架上的位置;
7.旋转工装,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8.打紧夹具,设置于所述旋转工装上,所述打紧夹具能够夹取所述充气阀,且所述打紧夹具配置成在所述旋转工装的带动下沿第一旋转轴进行转动;
9.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定位机构、所述旋转工装和所述打紧夹具均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10.所述打紧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充气阀的紧固力矩值的力矩检测机构,所述力矩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工装上。
11.所述充气阀为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打紧平台,所述打紧夹具在所述打紧平台处对所述充气阀进行夹持固定。
12.所述打紧夹具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充气阀的外部,且所述套筒与所述打紧平台配合锁紧。
13.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定位柄,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定位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旋转工装上。
14.所述打紧平台的截面和所述套筒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
15.所述打紧装置还包括警报机构,所述警报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16.所述打紧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的参数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17.所述打紧装置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服务器信号连接。
18.所述充气阀包括:
19.阀体,所述阀体为柱状结构,且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连通通道;
20.阀芯,设置于所述连通通道内,且所述阀芯具有使所述连通通道连通的第一状态
和使所述连通通道关闭的第二状态;
21.顶针,设置于所述阀体上,且所述顶针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阀芯上,所述顶针的第二端暴露于所述阀体的外部;
22.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阀体内,且所述复位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抵接,所述复位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阀芯抵接;
23.所述阀芯在所述顶针和所述复位机构配合作用下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紧装置,利用打紧夹具和旋转工装对充气阀进行自动打紧,同时能够获取打紧过程中充气阀处的力矩,在旋紧充气阀的同时采集旋转紧固的力矩值,通过设定的标准力矩值范围值,自动判定充气阀的旋紧的力矩值是否符合要求,实现有效控制因未打紧泄漏的异常产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操作而存在操作不到位的问题,有效的保证空调性能,同时将充气阀设置为柱状结构,简化充气阀和打紧装置的结构复杂度,从而增加生产效率,同时每台产品的质量信息与产品编号对应在服务器中储存,实现远程监控、分析与快速解决处理。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紧装置的实施例的打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紧装置的实施例的打紧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紧装置的实施例中应用打紧装置的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紧装置的实施例的充气阀的剖视图;
29.图中:
30.1、充气阀;2、支撑架;4、旋转工装;11、打紧平台;51、套筒;52、定位柄;12、阀体;13、阀芯;14、顶针;15、复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如图1至图4所示的打紧装置,用于将充气阀1安装到空调的充气口处,所述打紧装置包括:支撑架2;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且所述空调通过所述定位机构调节在所述支撑架2上的位置,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导轨和感应机构,所述空调设置在导轨上,并能够随导轨进行移动,当感应机构检测到空调已经到设定位置时,定位机构完成对空调的定位,此时空调上的充气口暴露于支撑架2的设定位置,方便对充气阀1进行安装;旋转工装4,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打紧夹具,设置于所述旋转工装4上,所述打紧夹具能够夹取所述充气阀1,且所述打紧夹具配置成在所述旋转工装4的带动下沿第一旋转轴进行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与对应的充气口的轴线共线,利用打紧夹具模拟人工对充气阀1的抓取,同时旋转工装4能够带动所述打紧夹具和充气阀1的转动,从而使充气阀1安装到对应的充气口处;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且所述定位机构、所述旋转工装4和所述打紧夹具均
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能够所述定位机构传递的空调到位的信号,同时向旋转工装4发送转动信号,使旋转工装4带动打紧夹具和充气阀1进行转动,从而完成自动打紧过程。
33.所述打紧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充气阀1的紧固力矩值的力矩检测机构,所述力矩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工装4上,在旋转工装4转动过程中,所述力矩检测机构实时检测充气阀1在旋转过程中的力矩值,根据控制机构内预存的对应标准力矩值进行匹配,从而判断充气阀1是否安装到符合要求。
34.所述充气阀1为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打紧平台11,所述打紧夹具在所述打紧平台11处对所述充气阀1进行夹持固定,也即将现有技术中的弯角充气阀1重新设计为直阀,从而减小充气阀1的加工难度,同时利用设置在柱状结构的外表面上的打紧平台11,方便打紧夹具对充气阀1的夹紧。
35.所述打紧夹具包括套筒51,当需要对充气阀1进行夹紧并带动充气阀1进行转动时,将所述套筒51套设于所述充气阀1的外部,且所述套筒51与所述打紧平台11配合锁紧。
36.所述套筒51上设置有定位柄52,所述套筒51通过所述定位柄5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旋转工装4上,方便拆卸。
37.所述打紧平台11的截面和所述套筒51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也即在充气阀1的外周侧形成六角螺母,而套筒51的内孔截面也形成正六边形结构,从而使套筒51和所述打紧平台11能够完全套入配合。
38.所述打紧装置还包括警报机构,所述警报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当力矩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力矩值与标准力矩值存在差异时,警报机构发出警报,优选的,在所述警报机构发出警报的同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打紧装置停机和/或通知人工排查,实现有效控制因为打紧不合格而泄露的异常,所述警报机构可以为警报灯,当警报灯亮时,完成发出警报。
39.所述打紧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的参数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检测机构对空调进行检测,读取空调的参数,如空调的条码信息,从而获取空调的充气口所对应的力矩值,从而使力矩检测机构能够判断充气阀1是否已经打紧到符合要求,优选的,所述标准力矩值的范围为2.0至2.5n.m。
40.所述打紧装置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服务器信号连接,服务器中预存有空调的参数和力矩值的对应关系,同时也能够将力矩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力矩值进行收集,方便科学的实验分析,减少人工记录过程及其他中间环节出现的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服务器自动保存检测数据,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杜绝售后投拆。
41.如图3和图4所示的所述充气阀1包括:阀体12,所述阀体12为柱状结构,且所述阀体12内部设置有连通通道;阀芯13,设置于所述连通通道内,且所述阀芯13具有使所述连通通道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使所述连通通道关闭的第二状态;顶针14,设置于所述阀体12上,且所述顶针14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阀芯13上,所述顶针14的第二端暴露于所述阀体12的外部;复位机构15,设置于所述阀体12内,且所述复位机构15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12抵接,所述复位机构15的第二端与所述阀芯13抵接;所述阀芯13在所述顶针14和所述复位机构15配合作用下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当需要对充气口进行充气时,顶针14将阀芯13驱动至第一状态,此时连通通道与充气口处于打开状态,能够利用外部气源
对空调进行充气,当不需要充气时,复位机构15将阀芯13驱动至第二状态,此时连通通道关闭,空调内部的气体无法通过充气口排出,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15为弹簧。
42.所述打紧装置的工作流程如下:
43.当空调进入定位机构后,通过导轨工装自动把空调导入到指定位置,停止5s等待充气阀1固定到打紧夹具上,此时大小充气口正对着对应的充气阀1,检测机构(如光电检测机构)被触发,检测机构扫描读取空调条码信息,并将空调条码信息上传至控制机构内,控制机构由服务器内获取对应的力矩值,同时控制机构控制旋转工装4开始工作,旋转工装4的电磁阀给信号到旋转工装4的气缸动作,气缸带动套筒51套着充气阀1的打紧平台11共同移动,当充气阀1接触到大小充气口时,力矩检测机构启动,旋转工装4带动打紧夹具及充气阀共同旋紧,在旋紧的同时力矩检测机构采集旋转紧固过程中的力矩值,判断检测到的力矩值是否处于系统设定的标准力矩值范围2.0

2.5n.m内,来自动判定充气阀1的旋紧是否符合要求,当紧固合格时警报机构不发出警报,当紧固不合格时警报机构发出警报并报警停止通知人工排查,实现有效控制因未打紧泄漏的异常产品。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