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处理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14041发布日期:2021-12-15 10:5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物料处理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纽扣电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料处理模块。


背景技术:

2.纽扣电池(button cell)通常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类似纽扣的一类电池。相比柱状电池,纽扣电池的直径通常更大,但厚度更薄,从而形似纽扣。纽扣电池包括钢壳和卷芯(电芯),卷芯设在钢壳内。
3.卷芯加工过程中,在上料之后,在与钢壳合体之前,还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处理,而多道工序涉及不同的处理设备。传统多是采用流水线的方式进行或通过人工辅助操作。流水线的方式占用空间大,设备集成度低,而人工辅助操作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物料处理模块;该物料处理模块能够代替人工进行物料的流转和处理,自动化程度高,且相比人工方式处理速度更快。
5.其技术方案如下:
6.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料处理模块,包括:
7.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设有第一夹持模组,所述第一夹持模组设有至少两个并沿所述第一转盘的圆周呈间隔布置;
8.整形处理模组,所述整形处理模组设在所述第一转盘的外周并位于整形工位,所述整形处理模组用于对所述第一夹持模组上的物料进行整形处理;
9.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第一转盘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转盘设有第二夹持模组,所述第二夹持模组设有至少两个并沿所述第二转盘的圆周呈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夹持模组能够在接料工位接收所述第一夹持模组送来的所述物料;
10.烫孔处理模组,所述烫孔处理模组设在所述第二转盘的外周并位于烫孔工位,所述烫孔处理模组用于对所述第二夹持模组上的所述物料进行烫孔处理。
11.上述物料处理模块,物料如卷芯能够通过第一夹持模组夹持,通过第一转盘流转到整形处理模组所在的整形工位,以对卷芯的两个端头进行整形处理,整形完成后第一转盘再次转动并使卷芯到达接料工位,以使第一夹持模组将卷芯移送给第二夹持模组;之后,第二转盘转动,并通过流转使卷芯到达烫孔工位,以使烫孔处理模组进行烫孔处理,然后第二转盘再转动并使烫孔处理后的卷芯继续朝下一工位流转,由于第一夹持模组和第二夹持模组均设有至少两个,因此,能够实现连续不间断生产,而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相邻设置,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便于集成设置,同时,自动化程度高,相比人工方式处理速度更快。
12.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盘能够升降;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模组到达所述接料工位,所述第一转盘下降,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模组上的所述物料能够移送至所述第二夹持模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模组包括第一夹持驱动件和第一夹爪组件,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盘固定,所述第一夹爪组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能够使所述第一夹爪组件夹持或松开所述物料;
15.所述整形处理模组包括第一整形块、第二整形块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整形块或/和所述第二整形块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整形块具有第一整形部,所述第二整形块具有第二整形部,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使所述第一整形块和所述第二整形块进行收拢,以使所述第一整形部和所述第二整形部分别对所述物料的两端进行整形处理。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烫孔处理模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驱动件和烫孔组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烫孔组件活动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烫孔组件移动,以使所述烫孔组件对所述物料进行烫孔处理。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转盘座,所述第二转盘转动设在所述转盘座上,所述转盘座设有第三驱动件;
18.所述第二夹持模组包括夹持座、夹持板和复位弹簧,所述夹持板转动设在所述夹持座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板连接并用于使所述夹持板与所述夹持座配合夹持所述物料,所述夹持板设有受力部,所述第三驱动件能够推动所述受力部活动,以使所述夹持板转动并松开所述物料。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负极耳找正模组,所述负极耳找正模组设在所述第二转盘的外周并位于负极耳找正工位;
20.所述转盘座设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能够在所述转盘座上伸缩移动,当所述第二夹持模组到达负极耳找正工位时,所述第一顶杆能够伸出并抵压所述物料,以使所述负极耳找正模组对所述物料进行负极耳找正处理。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贴胶模组,所述贴胶模组设在所述第二转盘的外周并位于贴胶工位;
22.所述转盘座设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能够在所述转盘座上伸缩移动,当所述第二夹持模组到达贴胶工位时,所述第二顶杆能够伸出并抵压所述物料,以使所述贴胶模组对所述物料进行贴胶处理。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负极耳折弯模组,所述负极耳折弯模组设在所述第二转盘的外周并位于负极耳折弯工位;
24.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检测模组,所述检测模组设在所述第二转盘的外周,且所述检测模组设在所述负极耳折弯模组的后一工位。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座设有第三顶杆,所述第三顶杆能够在所述转盘座上伸缩移动,当所述第二夹持模组到达下料位时,所述第三顶杆能够伸出并将所述第二夹持模组上的所述物料顶压出去;
26.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废料箱,所述废料箱设在所述第二转盘的外周,所述转盘座还设有第四顶杆,所述第四顶杆能够在所述转盘座上伸缩移动,当所述第二夹持模组到达排料工位时,所述第四顶杆能够伸出并将所述第二夹持模组上的所述物料顶压出去,以使所述物料掉落至所述废料箱。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盘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夹持模组,所有的所述第
一夹持模组沿所述第一转盘的圆周等间隔设置;
28.所述第二转盘设有十二个所述第二夹持模组,所有的所述第二夹持模组沿所述第二转盘的圆周等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2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此外,附图并不是以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3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物料处理模块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33.图2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转盘及第一夹持模组的装配图;
34.图3为图1实施例中第二转盘及第二夹持模组的俯视图;
35.图4为图1实施例中第二夹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图1实施例中烫孔处理模组的装配结构图;
37.图6为图1实施例中负极耳找正模组的装配结构图;
38.图7为图1实施例中负极耳折弯模组的装配结构图;
39.图8为图1实施例中检测模组的装配结构图。
40.附图标注说明:
41.210、第一转盘;211、第一夹持模组;220、第二转盘;221、第二夹持模组;2211、夹持座;2212、夹持板;2213、受力部;222、转盘座;2221、第三驱动件;2222、第一顶杆;2223、第二顶杆;2224、第三顶杆;2225、第四顶杆;230、整形处理模组;231、第一整形块;232、第二整形块;233、第一整形部;234、第二整形部;235、第一驱动件;240、烫孔处理模组;241、第一安装座;242、第二驱动件;243、烫孔驱动件;244、烫针;245、加热件;246、烫孔压块;250、负极耳找正模组;251、第二安装座;252、第四驱动件;253、拉力弹簧;254、找正滚轮;255、找正传感器;256、找正活动板;260、负极耳折弯模组;261、第三安装座;262、第五驱动件;263、第六驱动件;264、折弯上压块;265、折弯下压块;270、检测模组;271、第四安装座;272、ccd检测器;280、贴胶模组;290、废料箱;920、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4.请参照图1,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料处理模块,包括第一转盘210、第二转盘220、整形处理模组230和烫孔处理模组240。其中:
45.所述第一转盘210能够转动,所述第一转盘210设有第一夹持模组211,所述第一夹持模组211设有至少两个并沿所述第一转盘210的圆周呈间隔布置。
46.可选地,第一转盘210可以通过凸轮分割器进行驱动,以实现第一转盘210的转动并在不同的工位进行停留,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转盘210设有四个第一夹持模组211。
47.所述整形处理模组230设在所述第一转盘210的外周并位于整形工位,所述整形处理模组230用于对所述第一夹持模组211上的物料920进行整形处理。
48.整形处理模组230对物料920如卷芯的外观进行整形处理,以对来料进行初加工整形。
49.请参照图1,所述第二转盘220能够转动并与所述第一转盘210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转盘220设有第二夹持模组221,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设有至少两个并沿所述第二转盘220的圆周呈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能够在接料工位接收所述第一夹持模组211送来的所述物料920。
50.可选地,第二转盘220通过凸轮分割器进行驱动,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转盘220上设有十二个第二夹持模组221。
51.烫孔处理模组240,所述烫孔处理模组240设在所述第二转盘220的外周并位于烫孔工位,所述烫孔处理模组240用于对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上的所述物料920进行烫孔处理。
52.该物料处理模块在工作时,物料920如卷芯能够通过第一夹持模组211夹持,通过第一转盘210流转到整形处理模组230所在的整形工位,以对卷芯的两个端头进行整形处理,整形完成后第一转盘210再次转动并使卷芯到达接料工位,以使第一夹持模组211将卷芯移送给第二夹持模组221;之后,第二转盘220转动,并通过流转使卷芯到达烫孔工位,以使烫孔处理模组240进行烫孔处理,然后第二转盘220再转动并使烫孔处理后的卷芯继续朝下一工位流转,由于第一夹持模组211和第二夹持模组221均设有至少两个,因此,能够实现连续不间断生产,而第一转盘210和第二转盘220相邻设置,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便于集成设置,同时,自动化程度高,相比人工方式处理速度更快。
5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盘210能够升降;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模组211到达所述接料工位,所述第一转盘210下降,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模组211上的所述物料920能够移送至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
54.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转盘210和第二转盘220相邻设置,为降低第一夹持模组211和第二夹持模组221进行物料920交接时的干涉和交接难度问题,使第一转盘210能够升降,当需要进行物料920交接的时候,第一转盘210下降,以使第一夹持模组211能够顺利将物料920交接到第二夹持模组221上,同时也避免转动过程中第一夹持模组211和第二夹持模组221之间发生干涉;另外,第一转盘210下降时,也便于第一夹持模组211从来料位进行取料操作,同样避免了与上料模块发生干涉的问题,不再赘述。
5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模组211包括第一夹持驱动件和第一夹爪组件,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盘210固定,所述第一夹爪组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能够使所述第一夹爪组件夹持或松开所述物料920。
56.第一夹持驱动件和第一夹爪组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进行设置,以具备夹持和松开能力。
5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述整形处理模组230包括第一整形块231、第二整形块232和第一驱动件235,所述第一驱动件235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整形块231或/和所述第二整形块23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235连接,所述第一整形块231具有第一整形部233,所述第二整形块232具有第二整形部234,所述第一驱动件235能够使所述第一整形块231和所述第二整形块232进行收拢,以使所述第一整形部233和所述第二整形部234分别对所述物料920的两端进行整形处理。
58.如图2所示,第一整形块231和第二整形块232均设在第一驱动件235上,第一驱动件235工作时,能够使第一整形块231和第二整形块232进行收拢或分离。当收拢时,第一整形部233和第二整形部234恰好能够分别抵压停留在整形工位上第一夹持模组211的物料920(如卷芯),第一整形部233和第二整形部234分别抵压卷芯的相对两端,从而实现对物料920的外观整形。
59.可选地,第一驱动件235可以是能够输出直线移动的器件,以带动第一整形块231和第二整形块23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移动,以实现第一整形块231和第二整形块232之间的收拢和分离。
6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所述烫孔处理模组240包括第一安装座241、第二驱动件242和烫孔组件,所述第二驱动件242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41上,所述烫孔组件活动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41上,所述第二驱动件242能够驱动所述烫孔组件移动,以使所述烫孔组件对所述物料920进行烫孔处理。
61.如图5所示的视角,第二驱动件242能够驱动烫孔组件左右移动,当需要烫孔时,烫孔组件左移,以通过烫孔组件对处于烫孔工位的卷芯进行烫孔操作。
62.可选地,如图5所示,烫孔组件包括烫孔驱动件243、烫针244、加热件245和烫孔压块246,烫孔驱动件243与第一安装座241滑移配合,第二驱动件242能够驱动烫孔驱动件243进行左右移动,而第二驱动件242能够驱动烫针244转动,加热件245设在第一安装座241上并用于对烫针244进行加热处理,烫孔压块246通过固定在第一安装座241上的一个驱动件驱动进行上下移动,当进行烫孔处理时,该驱动件首先推动烫孔压块246朝下方移动,烫孔压块246设有与卷芯对应的槽,从而将处于烫孔工位的卷芯通过烫孔压块246紧紧抵压,然后通过第二驱动件242驱动烫孔驱动件243朝卷芯一侧移动,烫孔驱动件243带动烫针244转动,实现对卷芯的烫孔处理,回位时,第二驱动件242回退,回退过程中,烫孔驱动件243保持带动烫针244转动,直至烫针244离开卷芯,以避免烫针244拔出时影响到卷芯。
6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转盘座222,所述第二转盘220转动设在所述转盘座222上,所述转盘座222设有第三驱动件2221。
64.请参照图4,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包括夹持座2211、夹持板2212和复位弹簧,所述夹持板2212转动设在所述夹持座2211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板2212连接并用于使所述夹持板2212与所述夹持座2211配合夹持所述物料920,所述夹持板2212设有受力部2213,所述第三驱动件2221能够推动所述受力部2213活动,以使所述夹持板2212转动并松开所述物料920。
65.夹持座2211和上端和夹持板2212的下端均设有与物料920(如卷芯)对应的槽,以
进行限位和匹配。正常情况下,复位弹簧拉动夹持板2212,使夹持板2212紧紧抵压夹持座2211,以形成用于夹持卷芯的结构;而在需要打开或取料的时候,如图1视角下第二转盘220的最右边对应接料工位,第一夹持模组211在第一转盘210的下降后松开,卷芯处于夹持座2211上,而在这之前,必须要先打开夹持板2212,因此,在第一夹持模组211到达接料工位之前,第三驱动件2221伸出并推动夹持板2212的受力部2213(如可以是球状),以使夹持板2212克服复位弹簧的拉力并转动,从而打开,然后,第一夹持模组211在第一转盘210的带动下到达接料工位,并下移第一转盘210,第一夹持模组211松开卷芯,卷芯到达夹持座2211上,然后第一转盘210上升,第三驱动件2221收缩,此时,受力部2213的受力消失,在复位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夹持板2212复位,并抵压卷芯。在该过程中,通过夹持板2212的转动以及第一转盘210的可升降设置,解决了第一转盘210转动过程中与第一夹持模组211发生干涉的问题。
6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负极耳找正模组250,所述负极耳找正模组250设在所述第二转盘220的外周并与所述烫孔处理模组240分别处于不同的工位,具体位于负极耳找正工位。
67.请参照图3,所述转盘座222设有第一顶杆2222,所述第一顶杆2222能够在所述转盘座222上伸缩移动,当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到达负极耳找正工位时,所述第一顶杆2222能够伸出并抵压所述物料920,以使所述负极耳找正模组250对所述物料920进行负极耳找正处理。
68.可选地,如图6所示,负极耳找正模组250包括第二安装座251、第四驱动件252、拉力弹簧253、找正滚轮254、找正传感器255和找正活动板256。
69.第二安装座251固定设置,第四驱动件252设在第二安装座251上,找正活动板256与第二安装座251上下滑移配合,第四驱动件252能够驱动找正活动板256在第二安装座251上升降,找正滚轮254设有两个并呈间隔设置形成一个滚轮组,找正传感器255可以是光纤并设在滚轮组的上下两侧。
70.找正处理时,第二夹持模组221到达找正工位,物料920如卷芯在第一顶杆2222的顶压下保证卷芯的轴向位置,第四驱动件252带动找正活动板256下降,以使两个滚轮压住卷芯,两个找正滚轮254配套有驱动件,在压住卷芯之后,该驱动件转动并带动两个找正滚动转动,两个找正滚动在卷芯的两侧并带动卷芯绕一个方向转动,卷芯转动过程中,找正传感器255检测卷芯是否转动到位,当转动到位时,也即找正结束,并发送信号停止找正滚动转动。该过程中,找正活动板256的下降力度通过拉力弹簧253来判断,拉力弹簧253的两端分别抵压找正活动板256和第二安装座251,若找正活动板256下降幅度过大,则拉力弹簧253被压缩并产生较大的抵压作用力,则第四驱动件252能够判断到该阻力的大小程度,并判断是否找正活动板256是否已经下移到位,以避免下移过渡导致滚轮组对卷芯压力过大,从而损坏卷芯。
7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贴胶模组280,所述贴胶模组280设在所述第二转盘220的外周并与所述烫孔处理模组240分别处于不同的工位,具体位于贴胶工位。
7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3,所述转盘座222设有第二顶杆2223,所述第二顶杆2223能够在所述转盘座222上伸缩移动,当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到达贴胶工位时,所
述第二顶杆2223能够伸出并抵压所述物料920,以使所述贴胶模组280对所述物料920进行贴胶处理。
7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7,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负极耳折弯模组260,所述负极耳折弯模组260设在所述第二转盘220的外周并与所述烫孔处理模组240分别处于不同的工位,具体位于负极耳折弯工位。
74.可选地,负极耳折弯模组260包括第三安装座261、第五驱动件262、第六驱动件263、折弯上压块264和折弯下压块265。
75.第三安装座261固定设置,第五驱动件262和第六驱动件263分别设在第三安装座261的下方和上方,折弯上压块264设在第六驱动件263的下方并能够在第六驱动件263的驱动下进行升降,折弯下压块265设在第五驱动件262的上方并能够在第五驱动件262的驱动下进行升降。当物料920如卷芯到达负极耳折弯工位时,折弯上压块264下移并压紧卷芯,以护住卷芯,然后,折弯下压块265上移,并通过设在折弯下压块265的上方的折弯头将负极找正处理后的卷芯进行负极耳折弯处理。折弯完成后,折弯上压块264和折弯下压块265复位。
76.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检测模组270,所述检测模组270设在所述第二转盘220的外周,且所述检测模组270设在所述负极耳折弯模组260的后一工位。
77.可选地,检测模组270包括第四安装座271和ccd检测器272,第四安装座271固定设置,ccd检测器272设在第四安装座271上,当物料920如卷芯到达检测工位时,ccd检测器272对卷芯进行检测,并判断负极耳折弯角度是否合格以及贴胶是否合格。
78.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转盘座222设有第三顶杆2224,所述第三顶杆2224能够在所述转盘座222上伸缩移动,当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到达下料位时,所述第三顶杆2224能够伸出并将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上的所述物料920顶压出去。
79.请参照图1和图3,所述物料处理模块还包括废料箱290,所述废料箱290设在所述第二转盘220的外周,所述转盘座222还设有第四顶杆2225,所述第四顶杆2225能够在所述转盘座222上伸缩移动,当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到达排料工位时,所述第四顶杆2225能够伸出并将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上的所述物料920顶压出去,以使所述物料920掉落至所述废料箱290。
80.可选地,第一顶杆2222、第二顶杆2223、第三顶杆2224和第四顶杆2225分别有对应的驱动件进行驱动,并根据实际的空间进行布置,通过这些驱动件的伸缩移动,带动对应的顶杆进行伸缩移动,不再赘述。
8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第一转盘210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夹持模组211,所有的所述第一夹持模组211沿所述第一转盘210的圆周等间隔设置。
8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第二转盘220设有十二个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所有的所述第二夹持模组221沿所述第二转盘220的圆周等间隔设置。
83.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工作时,第一转盘210顺时针转动,第一转盘210的右侧工位为接收上料模块来料的工位,下侧工位为整形工位,对应设置整形处理模组230,左侧为将整形处理后的卷芯移交给第二转盘220上的工位,上侧为空闲工位,或根据需要,将整形失败等物料920在该工位丢掉。
84.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工作时,第二转盘220逆时针转动,第二转盘220的正右侧
工位为接收第一转盘210移送过来物料920的接料工位,沿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烫孔工位(对应设置烫孔处理模组240)、负极耳找正工位(对应设置负极耳找正模组250)、贴胶工位(对应设置贴胶模组280)、负极耳折弯工位(对应设置负极耳折弯模组260)、检测工位(对应设置检测模组270),第二转盘220的正左侧工位为将检测合理的卷芯移交给下一个模块的工位(下料位),通过第三顶杆2224将卷芯顶压出并到达下个模块上的钢壳内,沿逆时针方向看,第二转盘220随后是两个空工位,之后是通过第四顶杆2225将检测不合格的卷芯推出并落至废料箱290的工位,再随后是两个空工位,再接着就是与第一转盘210移送过来的卷芯进行接收的接料工位。
8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8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9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9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