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9141发布日期:2021-12-04 11:3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削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削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锯虽然能够根据尺寸、用途等的不同有多种分类,但其结构上的区别却是大同小异。现有的电锯通常包括壳体、动力装置和锯片,动力装置通常采用电机且设于壳体处,动力装置用于带动锯片转动以实现对物料的切割。
3.现有技术中,为防止锯片切割过程中产生的锯屑飞溅,通常会在锯片外侧设置锯片罩,通过设置锯片罩,能够较佳地阻挡锯屑飞溅至使用者处进而实现对使用者的保护。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锯片罩在防止锯屑飞溅的功能上,仅仅是通过改变锯屑飞溅方向以实现对使用者的防护;其依然会导致锯屑散布至工作环境中,进而造成工作环境的较为恶劣。
4.目前市场的切割机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切割机和外接吸尘器使用的无尘切割机。传统切割机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缺点在于污染严重,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不利于环保。外接吸尘器使用的无尘切割机,优势在于能减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缺点是价格贵,必须配合吸尘器才能实现吸尘功能;操作不方便,使用工况受限制等。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集尘集为一体的切削设备。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削设备,包括吸尘腔、电机腔和切削腔,一转子贯穿设于所述吸尘腔、电机腔和切削腔;所述电机腔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转子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子转动;所述转子上设有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转子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叶轮、所述第二叶轮的中心且与所述第一叶轮、所述第二叶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叶轮设于所述吸尘腔内,所述第二叶轮设于所述电机腔内;所述转子转动带动所述叶轮组件转动、以在所述吸尘腔内形成负压,所述切削腔与所述吸尘腔之间通过吸尘管道连通;所述吸尘腔远离所述切削腔的一侧、或所述吸尘管道上还可拆卸连接有集尘通道,所述集尘通道内设有过滤网,从所述切削腔内被吸取的空气经过所述集尘通道被排出、而粉尘被所述过滤网阻挡留在所述集尘通道内。
7.优选的,所述集尘通道包括集尘空间和出风空间,所述集尘空间设于所述吸尘腔与所述出风空间之间,所述集尘空间内设有所述过滤网;所述集尘空间与所述吸尘腔可拆连接;从所述切削腔内被吸取的空气经过所述集尘空间、且从所述出风空间被排出,而粉尘被所述过滤网阻挡留在所述集尘空间内。
8.优选的,所述电机腔与所述吸尘腔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个连接件,所述电机腔的壳体、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吸尘腔的壳体通过若干个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机腔、所述吸尘腔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尺寸一致;所述固定板包括中部开
孔区和圆环连接区,所述开孔区穿设所述转子,所述连接区上设有若干个所述连接件。
9.优选的,所述电机腔的壳体上还周向设有若干个散热孔,若干个所述散热孔的位置与所述叶轮的位置相对应。
10.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包括外接电源线和内置电池。
11.优选的,所述吸尘管道沿所述切削设备的壳体表面设置,且穿过所述固定板。
12.优选的,所述切削腔的壳体上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电机腔的壳体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沿所述切削腔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把手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切削腔的切割口设置。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把手沿所述电机腔的径向设置、且两端都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把手包括轴向排布的两个握持件,两个所述握持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机腔的轴向尺寸的四分之一。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分别设于所述电机的两侧或同侧;所述第一叶轮包括第一轮盘和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周向等距设于所述第一轮盘上;所述第一叶片为圆弧形或螺线形,所述转子转动时,所述第一叶轮吸取周围空气沿所述转子径向流通;所述第二叶轮包括第二轮盘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周向等距设于所述第二轮盘上;所述第二轮盘的一面或两面设有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为直线型或圆弧形或螺线形,数个第二散热叶片、所述第二轮盘与所述转子连接加大了所述转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外接吸尘器的切割机来说,本实用新型自身具备吸尘功能和集尘功能,无需配合外接吸尘器,操作更方便,适用范围更广,不受使用工况限制;且经济性远大于外接吸尘器的切割机;
17.2.通过所述过滤网避免了粉尘进入电机对设备的影响;
18.3.分别通过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实现吸尘功能和电机散热散热功能;
19.4.相比于外接集尘袋的切割机来说,没有集尘袋破损而外漏粉尘的风险。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削设备的爆炸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削设备的立体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削设备的剖面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削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24.其中:1

切割腔,2

电机腔,3

吸尘腔壁板,4

驱动电机,5

第一叶轮,6

集尘部, 7

出风部,8

固定板,9

第一把手,10

第二把手,11

吸尘管道,12

电源线套,13

碳刷,14

轴承,15

底板,16

切削深度调节模块,17

开关,18

锯片,19

过滤网,20

第二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26.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
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7.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8.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1.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32.参见附图1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削设备,包括吸尘腔、电机腔2和切割腔1,转子贯穿设于吸尘腔、电机腔2和切割腔1之间。电机腔2内设有驱动电机4和开关17,驱动电机4与转子连接以带动转子转动,转子上设有叶轮组件和锯片18,切割腔1包括切割口,锯片18一部分设于置于切割腔1内,另一部分暴露于切割口外,用于对物体进行切削。置于切割腔1内的锯片18能得到全面保护,减少因锯片18断裂破损引起的安全事故风险。
33.叶轮组件包括第一叶轮5和第二叶轮20,转子依次穿过第一叶轮5、第二叶轮20的中心且与第一叶轮5、第二叶轮20固定连接。第一叶轮5设于吸尘腔内,第二叶轮20 设于电机腔内。
34.转子转动带动锯片18转动以进行切割,并带动叶轮5转动,从而在腔体内形成一股风力,使得腔体内风力的指向端为负压,从而在切削设备内部实现吸尘的效果。
35.切割腔1与吸尘腔之间通过吸尘管道11连通,用于吸取切割腔1内的切削碎屑。吸尘腔包括吸尘腔吸尘口和吸尘腔出尘口,切割腔1包括切割腔1吸尘口,吸尘管道11一端与切割腔1吸尘口连接,另一端与吸尘腔吸尘口连接。切削碎屑从切割腔1吸尘口进入吸尘管,进而从吸尘腔吸尘口进入吸尘腔,再通过吸尘腔出尘口进入集尘通道而被排出。在锯片18切削物体时,产生的粉尘、飞屑被第一叶轮5吸取,避免粉尘、飞屑被使用人员吸进身体造成危害,也保证了切削设备的工作环境的干净。
36.还包括集尘通道,用于收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优
选实施例中,集尘通道可拆卸设于吸尘腔远离切割腔1的一侧,集尘通道内设有过滤网19,从切割腔1内被吸取的空气经过集尘通道被排出、而粉尘被过滤网19阻挡留在集尘通道内。
37.切割机工作时,电机带动第一叶轮5转动,产生负压吸力。粉尘会从吸尘腔吸尘口进入吸尘管道11;吸尘管道11连接集尘通道的进气口,带粉尘的空气进入集尘通道;过滤网19安装在集尘通道内,可以阻止粉尘颗粒进入吸尘型腔。
38.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集尘通道还可设于吸尘管道11上。
39.切割机工作产生带有粉尘的污染空气,切割机通过第一叶轮5产生吸力,空气会从切割腔1至集尘通道,然后经过过滤网19被排除,其中粉尘在经过集尘通道时,会留在过滤网19上,过滤净化后的空气则会被排出。
40.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叶轮5与第二叶轮20分别设于电机的两侧,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叶轮5与第二叶轮20也可同时设于电机的同侧,此处并不限定。
41.较佳的,吸尘腔为两块吸尘腔壁板3组合形成的容置空间,集尘通道包括集尘部6 和出风部7,集尘部6设于吸尘腔与出风部7之间,集尘部6内设有过滤网19。
42.从切割腔1内被吸取的空气经过集尘部6、且从出风部7被排出,而粉尘被过滤网 19阻挡留在集尘部6内。
43.集尘部6与吸尘腔可拆连接,当过滤网19上附着有较多的粉尘时,则拆卸下集尘部 6进行清洗。
44.集尘部6的体积大小受电机的功率大小的影响,电机功率大,则集尘部6的体积越大。
45.较佳的,电机腔2与吸尘腔之间设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上设有若干个连接件,电机腔2的壳体、固定板8和吸尘腔的壳体通过若干个连接件连接,使得吸尘腔与电机腔2 之间的力传递通过固定板8,而经所述固定板8的加强,使得所述电机腔2与所述吸尘腔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固定板8主要与电机腔2内的第一轴承14进行接触,稳定保护轴承14即可保护电机。
46.固定板8与电机腔2、吸尘腔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尺寸一致,固定板8包括中部开孔区和圆环连接区,开孔区穿设转子,连接区上设有若干个连接件,使得吸尘腔与电机腔2 之间的力传递完全通过固定板8进行加强,进一步减小设备运行时的抖动和噪音。
47.较佳的,电机腔2的壳体上还周向设有若干个散热孔,若干个散热孔的位置与第一叶轮5的位置相对应,空气可以通过电机散热孔进入机身内部对电机进行散热。
48.较佳的,驱动电机4与电源连接,电源包括外接电源线和内置电池。
4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电源为外接电源,包括外接电源线,外接电源线外设有电源线套12。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单独设置锂电池电源,或者与外接电源线一同设置,使得设备既可自带电源,也可通过外部电源进行插电供电。
50.较佳的,吸尘管道11沿切削设备的壳体表面设置,且穿过固定板8,使得吸尘管道 11也受固定板8的固定作用,防止吸尘管道11的较大的抖动和噪音。切削设备还包括底板15,用于支撑作用。
51.较佳地,切割腔1的壳体上设有第一把手9,在切削时,借助所述第一把手9更易向地面或墙体施加压力,有助于切削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把手9沿切割腔1的径向设置,第一把手9包括支撑板,支撑板朝向切割口设置,在切削时,可以直接按压支撑板以实现对第一
把手9的施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
52.电机腔2的壳体上设有第二把手10,第二把手10沿电机腔2的径向设置,且两端都设置在电机腔2的壳体上,第二把手10即为手持的主要施力把手,用于操作员手提和握持。
5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把手10仅包含一个握持件。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把手10 还可包括轴向排布的两个握持件,在电机腔2上形成左右两个握持部分,两个握持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电机腔2的轴向尺寸的四分之一,施力范围广,便于转换位置和施力方向。
54.较佳的,第一叶轮5包括第一轮盘和第一叶片,第一叶片周向等距设于第一轮盘上。第一叶片为圆弧形,转子转动时,第一叶轮5吸取周围空气沿转子径向流通。
55.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叶片还可为螺线形,此处以在第一叶轮5处形成风力为目的,而不限制叶片的形状。
56.第二叶轮20包括第二轮盘和第二叶片,第二叶片周向等距设于第二轮盘上。第二轮盘的一面设有第二叶片,第二叶片为直线型,数个第二散热叶片、第二轮盘与转子连接加大了转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7.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轮盘还可两面都设有第二叶片,加大散热面积。第二叶片还可为圆弧形或螺线形。
58.较佳的,转子上还设有碳刷13,碳刷13设于电机腔2内,两碳刷13在转子上相对设置。电机腔2的壳体上还设有碳刷13孔,碳刷13通过碳刷13孔暴露于电机腔2的壳体外。
59.切割腔1的壳体上还设有切削深度调节模块16和切削角度调节模块,分别包括深度调节模块和角度调节开关,通过切削深度调节模块16和切削角度调节模块可以调节锯片 18的切削深度和切削角度。
60.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