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夹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2508发布日期:2022-03-30 12:0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夹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夹治具。


背景技术:

2.当需要对工件进行焊接或是其他类型的加工时,将待加工工件准确而稳定的定位于正确的工位上是减少加工误差、保证加工质量基础的关键。
3.常见的定位方式是依据工件本身的孔位,制定具有对应于该孔位的定位销的装夹治具,因装夹治具单独依靠多个定位销进行定位,故其高度依赖于各定位销和工件本身孔位的加工精度,一旦定位销的大小或设置位置存在较大误差,或是工件本身具有对应于定位销的孔位精度出现较大误差,均会影响装夹治具的定位精度,从而造成工件不良率高,极大的影响生产效率,无从保证工件质量;而且当装夹治具在进行工件装载时,往往会承受来自装载操作的压力,在此压力的作用下,可能会使装夹治具无法稳定而对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为了解决传统装夹治具受力后不稳定和对工件本身的孔位要求精度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夹治具,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装夹治具,包括工作台、机架和缓冲装置;工作台的一端面上设有用于放置待夹件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有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待夹件的一端放置于第一夹持槽内,待夹件的另一端放置于第二夹持槽内;工作台位于机架上;缓冲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和安设于机架上的固定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安设于固定组件上的第一驱动件;第三连接件与第一驱动件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远离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固定组件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远离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与工作台抵接;固定组件远离机架的一端和定位组件位于工作台的同一端面上。
6.上述装夹治具,通过设置有工作台,便于为定位组件的设置提供空间位置;通过在定位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便于待夹件的放置,解决了对待夹件本身的孔位要求精度过高的问题;通过设置有机架,便于为工作台的设置提供空间位置;通过设置有第一驱动件,在装夹治具进行待夹件装载操作时,使其产生一种横向的拉力,拉动第三连接件在固定组件上的转动,使得第三连接件抵紧在工作台上,从而产生一种支撑力,有利于对工作台的受力进行缓冲;通过设置有第三连接件,便于与第一驱动件和固定组件的转动连接,有利于待夹件装载时对工作台的受力进行缓冲;通过设置有固定组件,便于承托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通过与固定组件的连接从而与工作台连接,而且通过固定组件安设于机架上,便于机架对固定组件的承托,从而对固定组件产生支撑力,有利于对工作台的受力进行缓冲;如此,解决了装夹治具受力后不稳定的问题。
7.进一步地,机架包括工作板和箱体;工作板设有通孔;箱体包括空腔,空腔的开口朝向且连通通孔;工作台位于空腔内。
8.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块和位于第一定位块的一侧的第二定位块,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分别位于第一定位块上和第二定位块上。
9.进一步地,装夹治具还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位于工作台远离定位组件的一端面上;连接装置包括固定板、滑动板和与固定板垂直连接的连接条;固定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动板滑动的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的一端与工作台连接,第二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滑动板连接;滑动板设有凹槽,连接条与凹槽滑动连接。
10.进一步地,连接装置还包括用于夹持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外轮廓和第二连接件的外轮廓均为v形并相对连接条对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分别与固定板和滑动板滑动连接。
11.进一步地,工作台远离定位组件的一端面上还设置有向工作台外延伸而出的凸出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与第一夹持部一体成型的第三夹持部,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夹持部和与第二夹持部一体成型的第四夹持部。
12.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远离第三夹持部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远离第四夹持部的一端用于夹持凸出件;第三夹持部远离第一夹持部的一端与第四夹持部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端用于夹持第三连接件。
13.进一步地,固定板上设有相对连接条对称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板上设有相对连接条对称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第一夹持部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滑动连接;第二夹持部分别与第二滑槽和第四滑槽滑动连接。
14.进一步地,固定组件包括与工作台连接的固定部、位于固定部上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外轮廓和第二连接部的外轮廓均为l形;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和第二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均安设于工作板上,并用于承托第一驱动件。
15.进一步地,第三连接件与第一驱动件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远离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
附图说明
16.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装夹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装夹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装夹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装夹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装夹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装夹治具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装夹治具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工作台;11-定位组件;111-第一定位块;112-第二定位块;12-凸出件;2-缓冲装置;21-驱动组件;211-第一驱动件;212-第三连接件;22-固定组件;3-连接装置;31-固定
板;311-第一滑槽;312-第二滑槽;313-第二驱动件;32-滑动板;321-第三滑槽;322-第四滑槽;33-第一连接件;34-第二连接件;35-连接条;4-支撑件;5-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30.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装夹治具,包括工作台1、机架5和缓冲装置2;工作台1的一端面上设有用于放置待夹件的定位组件11;定位组件11设有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待夹件的一端放置于第一夹持槽内,待夹件的另一端放置于第二夹持槽内;工作台1位于机架5上;缓冲装置2包括驱动组件21和安设于机架5上的固定组件22;驱动组件21包括第三连接件212和安设于固定组件22上的第一驱动件211;第三连接件212与第一驱动件211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212远离第一驱动件211的一端与固定组件22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212远离第一驱动件211的另一端与工作台1抵接;固定组件22远离机架5的一端和定位组件11位于工作台1的同一端面上。
31.上述装夹治具,通过设置有工作台1,便于为定位组件11的设置提供空间位置;通过在定位组件1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便于待夹件的放置,解决了对待夹件本身的孔位要求精度过高的问题;通过设置有机架5,便于为工作台1的设置提供空间位置;通过设置有第一驱动件211,在装夹治具进行待夹件装载操作时,使其产生一种横向的拉力,拉动第三连接件212在固定组件22上的转动,使得第三连接件212抵紧在工作台1上,从而产生一种支撑力,有利于对工作台1的受力进行缓冲;通过设置有第三连接件212,便于与第一驱动件211和固定组件22的转动连接,有利于待夹件装载时对工作台1的受力进行缓冲;通过设置有固定组件22,便于承托驱动组件21,驱动组件21通过与固定组件22的连接从而与工作台1连接,而且通过固定组件22安设于机架5上,便于机架5对固定组件22的承托,从而对固定组件22产生支撑力,有利于对工作台1的受力进行缓冲;如此,解决了装夹治具受力后不稳定的问题。
32.如图5-6所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架5包括工作板和箱体;工作板设有通孔;箱体包括空腔,空腔的开口朝向且连通通孔;工作台1位于空腔内。如此,通过设置有箱体,便于为工作台1的放置提供空间位置;通过设置有工作板,便于固定组件22的安设。
33.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1包括第一定位块111和位于第一定位块111的一侧的第二定位块112,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分别位于第一定位块111上和第二定位块112上。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一定位块111和第二定位块112,便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的设置,且有利于待夹件的放置。
34.如图1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夹治具还包括连接装置3,连接装置3位于工作台1远离定位组件11的一端面上;连接装置3包括固定板31、滑动板32和与固定板31垂直连接的连接条35;固定板31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动板32滑动的第二驱动件313,第二驱动件313的一端与工作台1连接,第二驱动件313的另一端与滑动板32连接;滑动板32设有凹槽,连接条35与凹槽滑动连接。如此,通过有连接装置3,便于分别对驱动组件21和工作台1进行夹持操作;通过设置有固定板31,便于与连接条35的垂直连接;通过设置有连接条35,便于滑动板32的滑动;通过在滑动板32内设置有凹槽,便于与连接条35的滑动连接,有利于滑动板32的滑动;通过在固定板3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件313,便于对滑动板32在连接条35上的滑动进行控制。
35.如图1-2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装置3还包括用于夹持的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第一连接件33的外轮廓和第二连接件34的外轮廓均为v形并相对连接条35对称;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均分别与固定板31和滑动板32滑动连接。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便于连接装置3通过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的作用从而完成对凸出件12和驱动组件21的夹持操作;通过滑动连接,便于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调整角度,从而有利于对工作台1和驱动组件21的夹紧。
36.如图1-3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工作台1远离定位组件11的一端面上还设置有向工作台1外延伸而出的凸出件12;第一连接件33包括第一夹持部和与第一夹持部一体成型的第三夹持部,第二连接件34包括第二夹持部和与第二夹持部一体成型的第四夹持部。如此,通过设置有凸出件12,便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对凸出件12的夹紧从而对工作台1进行夹持;通过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便于对凸出件12夹紧;通过有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便于对驱动组件21夹紧。
37.如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远离第三夹持部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远离第四夹持部的一端用于夹持凸出件12;第三夹持部远离第一夹持部的一端与第四夹持部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端用于夹持第三连接件212。如此,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对凸出件12的夹紧,便于连接装置3对工作台1的夹持操作;通过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对第三连接件212的夹持,便于连接装置3对缓冲装置2的夹持操作。
38.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31上设有相对连接条35对称的第一滑槽311和第二滑槽312;滑动板32上设有相对连接条35对称的第三滑槽321和第四滑槽322;第一夹持部分别与第一滑槽311和第三滑槽321滑动连接;第二夹持部分别与第二滑槽312和第四滑槽322滑动连接。如此,通过滑动连接,便于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调整角度,有利于夹持各种不同形状与厚度的型材。
39.如图2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2包括与工作台1连接的固定部、位于固定部上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外轮廓和第二连接部的外轮廓均为l形;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和第二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均安设于工作板上,并用于承托第一驱动件211。
如此,通过设置有固定部,便于固定组件22与工作台1的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便于固定组件22安设于工作板上从而为工作台1提供支撑力,而且便于对驱动组件21的承托。
40.如图1-2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212与第一驱动件211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212远离第一驱动件211的一端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如此,通过第三连接件212与第一驱动件211的转动连接,有利于第一驱动件211控制第三连接件212的转动;通过第三连接件212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便于第三连接件212在固定组件22上的转动,便于第三连接件212通过转动至与工作台1抵接。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夹治具还包括若干个用于支撑工作台1的支撑件4,若干个支撑件4位于空腔内。如此,便于对工作台1进行支撑,有利于装载操作的完成。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1的数量为多个。如此,便于对多个待夹件进行装载定位。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1和第二驱动件313均为气缸。如此,通过第一驱动件211,便于对第三连接件212产生拉力,有利于驱动组件21对工作台1的缓冲作用;通过第二驱动件313,便于对滑动件的滑动进行控制。
44.工作原理:
45.首先放置好机架5,在箱体内安装工作台1,工作台1上预先设置有定位组件11,在第一定位块111和第二定位块112内设置有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待夹件的两端只需要分别放置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内即可对待夹件进行装载操作,如此就解决传统装夹治具对待夹件本身的孔位要求精度过高的问题;工作台1安装完成后,在工作台1底部安装好支撑件4,使得工作台1处于一个对装载操作较为合适的高度;然后安装连接装置3,通过第二驱动件313的作用调整好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的角度,从而在一端完成对工作台1上设置的凸出件12的夹持,在另一端则完成对驱动组件21的夹持,如此,便通过连接装置3分别对工作台1和驱动组件21进行夹持,进而完成了缓冲装置2和工作台1的初步连接;最后,通过把缓冲装置2的固定组件22的一端固定与工作台1上,把固定组件22的另一端安设于工作板上,并把驱动组件21承托于固定组件22上方,第三连接件212也与固定组件22完成转动连接,如此便完成了工作台1和缓冲装置2的最终连接;当待夹件被运送至工作台1处由定位组件11进行装载操作时,可能会对工作台1产生一种压力,此时,通过第一驱动件211的作用,产生一种横向的拉力,使得第三连接件212转动到与工作台1抵紧,同时因为固定组件22安设于工作板上,使之获得了支撑力,如此,对工作台1的受力进行缓冲,使之不足以大于支撑件4带来的支撑力而造成工作台1的不稳定。如此,便完成了装夹治具的使用和操作。
4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