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竹节管喷洒冷却的快速冷却合金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4109发布日期:2021-11-25 14:1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竹节管喷洒冷却的快速冷却合金铣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铣刀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竹节管喷洒冷却的快速冷却合金铣刀。


背景技术:

2.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合金立铣刀是铣刀的一种,一般主要装于数控加工中心,也可以装到普通铣床上加工一些比较硬不复杂的热处理材料。合金立铣刀用于加工沟槽和台阶面等,刀齿在圆周和端面上,工作时不能沿轴向进给。合金立铣刀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其表面温度会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如果不及时立铣刀进行冷却就会造成铣刀的损坏和磨损,进而影响铣刀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冷却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一般通过竹节管向铣刀表面喷洒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效果差、降低了刀头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竹节管喷洒冷却的快速冷却合金铣刀,在对刀刃进行冷却时,先在刀刃内部进行冷却,接着在刀刃外部进行喷洒冷却。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适用于竹节管喷洒冷却的快速冷却合金铣刀,包括铣刀,所述铣刀包括有刀柄和刀刃,所述刀柄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刀柄侧壁在外螺纹底端位置固定有限位环,所述刀柄外壁上安装有储液桶,所述储液桶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储液桶设置,所述通孔侧壁底端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储液桶内设置有环形储液腔,所述储液桶顶端开设有和环形储液腔连通的补液口,所述环形储液腔底端连通有送液管,所述送液管侧壁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送液管端部连通有弹性管,所述刀柄内开设有输液道,输液道顶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贯穿刀柄设置,所述刀刃内开设有u形冷却道,所述输液道和u形冷却道之间连通有连通道,所述u形冷却道两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贯穿刀柄设置,所述出液口内壁上开设有连接螺纹,所述出液口通过连接螺纹螺纹连接有螺纹接头,所述螺纹接头端部安装有连接盘,所述螺纹接头通过连接盘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端连接有竹节管,所述竹节管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加压喷头。
6.其中,所述输液道顶端高于刀柄和刀刃交界处位置,所述输液道底端靠近刀刃底端设置,所述u形冷却道共有两组且圆周均匀设置在刀刃内,所述u形冷却道底端低于输液道底端设置,所述u形冷却道顶端高于刀柄和刀刃交界处位置。
7.其中,所述进液口共有两组且以输液道为对称物对称设置,所述送液管共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储液桶底端中心两侧,所述送液管为l形管且其水平部分端部中心和进液口端部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弹性管的长度大于进液口端部至送液管端部的水平距离。
8.其中,所述出液口配合u形冷却道圆周均匀贯穿刀柄设置,所述螺纹接头包括有和连接螺纹配合的螺纹部分和光滑部分,所述螺纹部分的长度大于光滑部分的长度。
9.其中,所述连接管底端略高于刀柄和刀刃交界处位置,所述竹节管为软管,所述竹节管底端和刀刃底端平齐,所述加压喷头设置在竹节管侧壁上每一节的中心位置。
10.其中,所述储液桶侧壁上安装有粘贴面层。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对铣刀刀刃进行降温时,将竹节管放下,打开阀门,环形储液腔内的冷却液通过送液管和弹性管进入输液道内,经由输液道和连通道进入u形冷却道内,自刀刃内部进行冷却,随着冷却液的不断进入,u形冷却道内的液面不断上升,最后经过螺纹接头和连接管进入竹节管内,通过竹节管外部的加压喷头进行喷洒降温,竹节管圆周均匀设置同时对刀刃外壁四侧进行喷洒,自刀刃外部进行冷却,实现铣刀的先内部降温在外部降温的过程,本装置在对刀刃进行冷却时,先在刀刃内部进行冷却,接着在刀刃外部进行喷洒冷却。
1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铣刀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储液桶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竹节管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刀柄;2、刀刃;3、外螺纹;4、限位环;5、储液桶;6、通孔;7、内螺纹;8、环形储液腔;9、补液口;10、送液管;11、阀门;12、弹性管;13、输液道;14、进液口;15、u形冷却道;16、连通道;17、出液口;18、连接螺纹;19、螺纹接头;20、连接盘;21、连接管;22、竹节管;23、加压喷头;24、粘贴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

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竹节管喷洒冷却的快速冷却合金铣刀,包括铣刀,所述铣刀包括有刀柄1和刀刃2,所述刀柄1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3,所述刀柄1侧壁在外螺纹3底端位置固定有限位环4,所述刀柄1外壁上安装有储液桶5,所述储液桶5中心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贯穿储液桶5设置,所述通孔6侧壁底端开设有内螺纹7,所述储液桶5内设置有环形储液腔8,所述储液桶5顶端开设有和环形储液腔8连通的补液口9,所述环形储液腔8底端连通有送液管10,所述送液管10侧壁上设置有阀门11,所述送液管10端部连通有弹性管12,所述刀柄1内开设有输液道13,输液道13顶端设置有进液口14,所述进液口14贯穿刀柄1设置,所述刀刃2内开设有u形冷却道15,所述输液道13和u形冷却道15之间连通有连通道16,所述u形冷却道15两端设置有出液口17,所述出液口17贯穿刀柄1设置,所述出液口17内壁上开设有连接螺纹18,所述出液口17通过连接螺纹18螺纹连接有螺纹接头19,所述螺纹接头19端部安装有连接盘20,所述螺纹接头19通过连接盘20连接有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底端连接有竹节管22,所述竹节管22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加压喷头23;在进行铣刀的冷却时,打开阀门11,环形储液腔8内的冷却液通过送液管10和弹性管
12进入输液道13内,经由输液道13和连通道16进入u形冷却道15内,自刀刃2内部进行冷却,随着冷却液的不断进入,u形冷却道15内的液面不断上升,最后经过螺纹接头19和连接管21进入竹节管22内,通过竹节管22外部的加压喷头23进行喷洒降温,自刀刃2外部进行冷却,实现铣刀的先内部降温在外部降温的过程;
20.所述输液道13顶端高于刀柄1和刀刃2交界处位置,所述输液道13底端靠近刀刃2底端设置,所述u形冷却道15共有两组且圆周均匀设置在刀刃2内,所述u形冷却道15底端低于输液道13底端设置,所述u形冷却道15顶端高于刀柄1和刀刃2交界处位置;在冷却液自刀刃2内部冷却的过程中,保证冷却液可以流经刀刃2的大部分高度位置,同时确保冷却液自刀刃2侧壁顶端上方离开;
21.所述进液口14共有两组且以输液道13为对称物对称设置,所述送液管10共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储液桶5底端中心两侧,所述送液管10为l形管且其水平部分端部中心和进液口14端部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弹性管12的长度大于进液口14端部至送液管10端部的水平距离;利用弹性管12的弹性作用,实现送液管10和进液口14的连通;
22.所述出液口17配合u形冷却道15圆周均匀贯穿刀柄1设置,所述螺纹接头19包括有和连接螺纹18配合的螺纹部分和光滑部分,所述螺纹部分的长度大于光滑部分的长度;通过螺纹接头19实现出液口17和连接管21的连接,实现冷却液自刀刃2内部进入刀刃2外部的竹节管22内;
23.所述连接管21底端略高于刀柄1和刀刃2交界处位置,所述竹节管22为软管,所述竹节管22底端和刀刃2底端平齐,所述加压喷头23设置在竹节管22侧壁上每一节的中心位置;在不使用竹节管22时,可以将其弯折至上方,避免其自然垂落对铣刀的工作造成影响;
24.所述储液桶5侧壁上安装有粘贴面层24;在进行竹节管22的弯折收起时,可以将其粘贴在粘贴面层24上,方便进行收纳;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26.使用时,利用外螺纹3和内螺纹7的配合,将储液桶5安装在刀柄1上,利用弹性管12的弹性变形将其安装在进液口14内,在螺纹接头19和连接螺纹18的配合下,将通过连接盘20和螺纹接头19连接的连接管21和出液口17连通,实现连接,在不使用竹节管22时,可以将其弯折至上方,将其粘贴在粘贴面层24上,避免其自然垂落对铣刀的工作造成影响,在需要对铣刀刀刃2进行降温时,将竹节管22放下,打开阀门11,环形储液腔8内的冷却液通过送液管10和弹性管12进入输液道13内,经由输液道13和连通道16进入u形冷却道15内,自刀刃2内部进行冷却,随着冷却液的不断进入,u形冷却道15内的液面不断上升,最后经过螺纹接头19和连接管21进入竹节管22内,通过竹节管22外部的加压喷头23进行喷洒降温,竹节管22圆周均匀设置同时对刀刃2外壁四侧进行喷洒,自刀刃2外部进行冷却,实现铣刀的先内部降温在外部降温的过程,本装置在对刀刃2进行冷却时,先在刀刃2内部进行冷却,接着在刀刃2外部进行喷洒冷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