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7825发布日期:2021-12-22 19:1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2.长期以来,人们生产家具、地板等生活用品,大多采用木材进行加工。这不仅造成大量森林木材的砍伐,还造成了大自然生态的失衡。自从实现了以竹代木以后,大量砍伐森林木材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实现以竹代木,用竹材生产家具、地板等生活用品时,必须经过先将原竹截段,再将竹段开条,然后铣削竹条的两个侧面和上下面。为了铣削竹条的上下面和两个侧面,人们开发生产出竹条铣削机,在铣削去除了竹外青皮、竹内黄皮以后,通过铣削机构对竹条进行铣削。在现有的技术中,两把铣刀之间设有上下两组用于送料的压料轮,其不足之处在于,整体结构复杂、金属材料用料多、生产制造成本大、浪费严重;与此同时,现有的条料铣削结构,在加工地板条粗坯时,其条料两头的切削效果不佳,咬头啃尾现象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条料两端凹凸不平,不但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竹地板的胶合质量。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竹条铣削机的竹条自定心机构[cn200620141788.9],它包括安装在机体上的支架、竹条输入口、竹条行走台板,所述支架的侧面设有自动调节机构,所述自动调节机构具有一对啮合的,齿数相同的齿轮,所述齿轮安装于各自的齿轮轴的上端,所述齿轮轴的下端安装着各自的摆臂的后端,所述摆臂的前端安装着各自的导轮轴以及导轮,所述导轮轴之间连接着拉簧。
[0004]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竹条压料机构结构复杂且成本高,同时容易造成竹条料浪费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在加工地板条粗坯时,其条料两头的切削效果不佳,咬头啃尾现象严重导致条料两端凹凸不平,不但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竹地板的胶合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铣削效果好的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设置在条料铣削装置上,条料铣削装置具有转动设置在铣削架体外侧的铣削刀具,本条料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铣削架体外侧的支撑平台组件,铣削刀具转动设置在支撑平台组件内且支撑平台组件上端具有供铣削刀具露出的铣削缺口,铣削架体外侧通过自适应活动安装结构设有压料平台组件,压料平台组件与支撑平台组件之间形成与铣削缺口连通且供条形物料通过的铣削通道,压料平台组件呈分体式结构且具有至少两个横向依次活动相连的分体平台,且压料平台组件上端分别设有能使各个分体平台保持朝向支撑平台组件一侧运动趋势的弹性顶压机构。通过设置具有铣削缺口的支撑平台组件,条形物料插入铣削通道进行铣
削时,通过压料平台组件对条形物料进行定位,且在定位的过程中利用弹性顶压机构根据条形物料的厚度变化自适应调节压紧力,从而使铣削后的条形物料均匀美观,铣削效果好。
[0007]
在上述的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中,压料平台组件包括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安装结构设置在平台安装板上的第一平台,第一平台远离平台安装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连接有第二平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依次水平相邻设置,且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相互远离的一端下侧分别具有导料斜面。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连接,使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能够根据条形物料的厚度变化进行相对独立运动,从而确保条形物料铣削厚度的一致性。
[0008]
在上述的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中,第一转动安装结构包括两个位于平台安装板下方且与平台安装板相连的第一转轴安装板,第一转轴安装板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平台一端两侧,且第一转轴安装板之间设有转动穿设于第一平台一端的第一转轴。
[0009]
在上述的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中,第二转动安装结构包括两个一体形成于第一平台远离平台安装板的一端的第二转轴安装部,第二转轴安装部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二转轴安装部之间设有转动穿设于第二平台一端的第二转轴。
[0010]
在上述的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中,弹性顶压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铣削架体上端一侧且位于压料平台组件上方的压簧安装板,压簧安装板与平台安装板和/或第一平台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顶压组件,压簧安装板与第二平台之间设有第二弹性顶压组件。
[0011]
在上述的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中,第一弹性顶压组件包括活动穿设于压簧安装板上的第一压簧安装孔内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端具有与压簧安装板上侧抵靠的第一限位部,第一螺杆下端通过第一安装螺母和平台安装板相连,在第一螺杆周向外侧套设有第一压簧,且第一压簧上端作用于压簧安装板下侧,下端作用于第一安装螺母或平台安装板上。第一弹性顶压组件可以当条形物料进入后根据条形物料的不同分段厚度的差异驱动第一平台对位于第一平台底部的条形物料进行自适应压紧。
[0012]
在上述的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中,第二弹性顶压组件包括两根竖直设置且分别穿设于压簧安装板上的第二压簧安装孔内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端分别具有与压簧安装板上侧抵靠的第二限位部,两个第二螺杆下端分别具有第二安装螺母且其中一个第二螺杆的下端通过第二安装螺母和第二平台远离第一平台一端相连,剩余一个第二螺杆的下端通过第二安装螺母与位于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方之间的连接座一端相连,且连接座另一端通过定位螺栓与第二平台靠近第一平台的一端相连。第二弹性顶压组件可以当铣削后的条形物料进入第二平台下端时调节第二平台两端的压紧力实现对条形物料均匀压紧。
[0013]
在上述的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中,自适应活动安装结构包括呈弧形的自适应摇臂,自适应摇臂一端通过转轴体安装于铣削架体上,另一端具有呈非圆形的插接孔,且平台安装板一端固定于插接孔内。自适应摇臂的设置可以对第一平台的压紧力进行自适应调节,灵活性佳。
[0014]
在上述的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中,条料铣削装置一侧具有进料装置,另一侧具有出料装置,且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均与铣削通道相连通,压簧安装板两端分别定位于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上端之间,且条料铣削装置和进料装置以及出料装置均安装在机架上。
[0015]
在上述的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中,支撑平台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铣削刀具两侧的下平台,下平台靠近铣削刀具一侧分别具有弧形部,且两个下平台上端之间形成铣削
缺口,下平台分别设置在下平台安装座上,且下平台安装座上下可调设置在铣削架体或机架上。支撑平台组件的设置使条料铣削时能够保持水平方向的稳定。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在具有铣削缺口的下平台上端设置具有分体平台的压料平台组件,当条形物料进入下平台与分体平台之间形成的铣削通道时,设置在分体平台上端的弹性顶压机构根据条形物料的厚度变化利用自适应摇臂对条形物料进行自适应压紧,使条形物料在铣削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压紧力处于自适应调节中,从而使铣削后的条形物料厚度均匀、美观,铣削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料时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出料时的示意图;
[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倒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条料铣削装置1、铣削刀具11、铣削架体12、进料装置13、出料装置14、机架15、支撑平台组件2、铣削缺口21、铣削通道22、下平台23、弧形部24、下平台安装座25、自适应活动安装结构3、自适应摇臂31、转轴体32、插接孔33、压料平台组件4、分体平台41、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2、第一转轴安装板421、第一转轴422、平台安装板43、第一平台44、第二转动安装结构45、第二转轴安装部451、第二转轴452、第二平台46、导料斜面47、弹性顶压机构5、压簧安装板51、第一弹性顶压组件52、第一压簧安装孔521、第一螺杆522、第一限位部523、第一安装螺母524、第一压簧525、第二弹性顶压组件53、第二压簧安装孔531、第二螺杆532、第二限位部533、第二安装螺母534、连接座535、定位螺栓53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
如图1

6所示,本自适应条料压紧装置,设置在条料铣削装置1上,条料铣削装置1具有转动设置在铣削架体12外侧的铣削刀具11,本条料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铣削架体12外侧的支撑平台组件2,铣削刀具11转动设置在支撑平台组件2内且支撑平台组件2上端具有供铣削刀具11露出的铣削缺口21,铣削架体12外侧通过自适应活动安装结构3设有压料平台组件4,压料平台组件4与支撑平台组件2之间形成与铣削缺口21连通且供条形物料通过的铣削通道22,压料平台组件4呈分体式结构且具有至少两个横向依次活动相连的分体平台41,且压料平台组件4上端分别设有能使各个分体平台41保持朝向支撑平台组件2一侧运动趋势的弹性顶压机构5。条形物料进入铣削通道22时,压料平台组件4通过与弹性顶压机构5的相互配合,使进入铣削通道22的条形物料根据自身厚度的不同所受到的压紧力始终处于自适应调节中,从而使铣削刀具11于铣削缺口21铣削后的条形物料呈现均匀的厚度。
[0026]
其中,压料平台组件4包括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2设置在平台安装板43上的第一平台44,第一平台44远离平台安装板4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45连接有第二平台46,第一平台44和第二平台46依次水平相邻设置,且第一平台44和第二平台46相互
远离的一端下侧分别具有导料斜面47。这里的第一平台44与第二平台46相对独立转动,其中,第一平台44根据条形物料的厚度自适应调节压紧力,而第二平台46将铣削后的条形物料进行同步压紧,这里第一平台44与第二平台46的压紧力根据条形物料铣削前后厚度的不同,产生的压紧力也不同。
[0027]
可见地,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2包括两个位于平台安装板43下方且与平台安装板43相连的第一转轴安装板421,第一转轴安装板421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平台44一端两侧,且第一转轴安装板421之间设有转动穿设于第一平台44一端的第一转轴422。
[0028]
显然地,第二转动安装结构45包括两个一体形成于第一平台44远离平台安装板43的一端的第二转轴安装部451,第二转轴安装部451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二转轴安装部451之间设有转动穿设于第二平台46一端的第二转轴452。
[0029]
进一步地,弹性顶压机构5包括水平设置在铣削架体12上端一侧且位于压料平台组件4上方的压簧安装板51,压簧安装板51与平台安装板43和/或第一平台44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顶压组件52,压簧安装板51与第二平台46之间设有第二弹性顶压组件53。这里的压簧安装板51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进料装置13和出料装置14上端。
[0030]
具体地,第一弹性顶压组件52包括活动穿设于压簧安装板51上的第一压簧安装孔521内的第一螺杆522,第一螺杆522上端具有与压簧安装板51上侧抵靠的第一限位部523,第一螺杆522下端通过第一安装螺母524和平台安装板43相连,在第一螺杆522周向外侧套设有第一压簧525,且第一压簧525上端作用于压簧安装板51下侧,下端作用于第一安装螺母524或平台安装板43上。第一限位部523为固定螺母,用于对第一螺杆522上端进行固定。
[0031]
更进一步地,第二弹性顶压组件53包括两根竖直设置且分别穿设于压簧安装板51上的第二压簧安装孔531内的第二螺杆532,第二螺杆532上端分别具有与压簧安装板51上侧抵靠的第二限位部533,两个第二螺杆532下端分别具有第二安装螺母534且其中一个第二螺杆532的下端通过第二安装螺母534和第二平台46远离第一平台44一端相连,剩余一个第二螺杆532的下端通过第二安装螺母534与位于第一平台44和第二平台46上方之间的连接座535一端相连,且连接座535另一端通过定位螺栓536与第二平台46靠近第一平台44的一端相连。这里的第二螺杆532上套设有第二压簧。由于第二平台46上设置两根第二螺杆532,所以当条形物料进入或退出铣削缺口21时,铣削通道22的高度通过第二螺杆532进行小幅度微调,使条形物料不会出现过切现象。
[0032]
更具体地,自适应活动安装结构3包括呈弧形的自适应摇臂31,自适应摇臂31一端通过转轴体32安装于铣削架体12上,另一端具有呈非圆形的插接孔33,且平台安装板43一端固定于插接孔33内。当第一平台44受力时,自适应摇臂31一端通过转轴体32抬升或降低第一平台44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条形物料通过和压紧。
[0033]
优选地,条料铣削装置1一侧具有进料装置13,另一侧具有出料装置14,且进料装置13和出料装置14均与铣削通道22相连通,压簧安装板51两端分别定位于进料装置13和出料装置14上端之间,且条料铣削装置1和进料装置13以及出料装置14均安装在机架15上。这里的进料装置13和出料装置14周向内侧设有与铣削通道22位于同一平面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
[0034]
详细地,支撑平台组件2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铣削刀具11两侧的下平台23,下平台23靠近铣削刀具11一侧分别具有弧形部24,且两个下平台23上端之间形成上述铣削缺口
21,下平台23分别设置在下平台安装座25上,且下平台安装座25上下可调设置在铣削架体12或机架15上。这里的下平台安装座25能够在铣削架体12上进行上下调节从而根据不同规格的条形物料调整铣削通道22的高度。
[0035]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条形物料由进料装置13进入铣削通道22,第一平台44通过第一弹性顶压组件52将压紧力施加于条形物料上表面,条形物料下表面与下平台23接触成为下基准面,条形物料通过铣削缺口21时厚度的变化会使自适应摇臂31产生自适应调节作用力,从控制第一螺杆522对条形物料的压紧力度;条形物料通过铣削缺口21时,铣削刀具11进行切削,切削后的条形物料进入第二平台46与下平台23之间,此时,由于条形物料切削前后的厚度产生变化,因此,第二平台46通过第二弹性顶压组件53自动调节压紧力,其中二弹性顶压组件53压紧力的自动调节通过第二转轴452与第二压簧共同实现,从而使条形物料从进入切削通道22至完成切削后进入出料装置14的时候,受到的压紧力始终处于自适应调节中,不会因为条形物料的厚度变化而卡死或放空条形物料,有效保证了条形物料在铣削后厚度均匀,铣削效果好。
[0036]
本装置能够进行倒置装配,即沿切削刀具11为中心旋转180度,其工作原理及实施方式与正向装配时相同。
[0037]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8]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条料铣削装置1、铣削刀具11、铣削架体12、进料装置13、出料装置14、机架15、支撑平台组件2、铣削缺口21、铣削通道22、下平台23、弧形部24、下平台安装座25、自适应活动安装结构3、自适应摇臂31、转轴体32、插接孔33、压料平台组件4、分体平台41、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2、第一转轴安装板421、第一转轴422、平台安装板43、第一平台44、第二转动安装结构45、第二转轴安装部451、第二转轴452、第二平台46、导料斜面47、弹性顶压机构5、压簧安装板51、第一弹性顶压组件52、第一压簧安装孔521、第一螺杆522、第一限位部523、第一安装螺母524、第一压簧525、第二弹性顶压组件53、第二压簧安装孔531、第二螺杆532、第二限位部533、第二安装螺母534、连接座535、定位螺栓53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