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管机的竖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8683发布日期:2022-01-12 11:5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制管机的竖模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管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管机的竖模组件。


背景技术:

2.制管机又称焊管机,制管机组,焊管机组。根据材料分高频制管机和不锈钢制管机,主要用于管件制作领域。制管机的工作原理依次是将带料经辊轮挤压成型,对挤压形成的缝隙进行焊接,对焊缝进行打磨,对打磨后的管材进行校圆,对校圆后的管材进行调直,调直后进行切割最终形成管材。
3.现有的制管机包括多组竖模组件,竖模组件是安装在横模组件与焊接装置之间,通过多组竖模组件用于将传输中的带料逐渐挤压成型。竖模组件包括固定座、设置于固定座的滑槽、滑动设置于滑槽内的左滑块与右滑块、驱动左滑块与右滑块运动的驱动组件以及可拆卸固定于左滑块的左模辊与可拆卸固定于右滑块的右模辊。左模辊的下端可拆卸固定于左滑块、右模辊的下端可拆卸固定于右滑块。由于左模辊与右模辊在挤压带料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相对作用力,为了确保左模辊与右模辊的结构稳定性使其能对带料进行精准加工,故现有的竖模组件都会在左模辊的上端与右模辊的上端两者之间连接限位组件,配合设置的限位组件对左模辊的两端与右模辊的两端形成两点支撑受力,以此来保证左模辊与右模辊的稳定结构。
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待加工管材的管径不同更换与之适配尺寸的模辊,就需要连带着对限位组件进行拆装;且根据不同的加工管径以及不同的加工阶段需要通过驱动组件对两模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而调节后的两模辊就需要连带着对限位组件进行拆装调节。从而导致现有的模辊更换以及调节操作较为繁琐、工作量大,且限位组件的调节不精准会影响到管材的加工质量,从而导致现有的竖模组件结构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管机的竖模组件,该竖模组件能实现模辊更换与调节的便捷操作,且不受限位组件影响,以此来保证管材的加工质量,达到更好的实用性。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制管机的竖模组件,包括固定座、左模辊以及右模辊,所述固定座上滑动设置有左滑块与右滑块,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驱动左滑块与右滑块两者相向或相背运动的驱动件,所述左模辊下端可拆卸固定于左滑块、右模辊下端可拆卸固定于右滑块,所述左滑块上固设有左部支架、右滑块上固设有右部支架,所述左部支架对应于左模辊的加工位置、右部支架对应于右模辊的加工位置均形成一供其转动的转动区,所述左部支架上设有相抵于左模辊上端的左部相抵组件、右部支架上设有相抵于右模辊上端的右部相抵组件,所述左部相抵组件相抵于左模辊、右部相抵组件相抵于右模辊用于限制左模辊与右模辊两者相背运动并使限位两者处于竖直状态。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模辊与右模辊在挤压带料加工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
相对作用力,通过设置的左部相抵组件、右部相抵组件、左滑块与右滑块四者之间的配合对左模辊与右模辊形成两点支撑受力,提升左模辊与右模辊的结构强度从而更好地承载来自于料带的作用力。且左部相抵组件随左滑块运动、右部相抵组件随右滑块运动,使得滑块在调节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了对左部相抵组件与右部相抵组件的同步调节,在配合相抵的方式使得该种设置结构无需人工调节,从而省去了调节与拆装限位组件的操作,使得模辊的更换与调节更加便捷,以此来保证管材的加工质量,达到更好的实用性。
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部相抵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左部支架的左部相抵块以及设置于左部相抵块且供左模辊进入的左相抵槽,所述左相抵槽上形成有供左模辊沿其径向进入的左开口,所述右部相抵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右部支架的右部相抵块以及设置于右部相抵块且供右模辊进入的右相抵槽,所述右相抵槽上形成有供右模辊沿其径向进入的右开口。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模辊通过左开口进入左相抵槽,通过左模辊相抵于左相抵槽侧壁来对左模辊上的受力进行支撑,实现左模辊的两点支撑受力,提升左模辊的结构强度,左开口的设置不会影响左模辊的正常更换操作,来保证左模辊的更换便捷性。右模辊通过右开口进入右相抵槽,通过右模辊相抵于右相抵槽侧壁来对右模辊上的受力进行支撑,实现右模辊的两点支撑受力,提升右模辊的结构强度,右开口的设置不会影响右模辊的正常更换操作,来保证右模辊的更换便捷性。
10.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形成于左模辊的左插块、形成于左滑块且供左插块插设的左插槽、形成于右模辊的右插块以及形成于右滑块且供右插块插设的右插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插块配合左插槽来实现左模辊在于左滑块上的可拆卸固定、右插块配合右插槽来实现右模辊在于右滑块上的可拆卸固定,该种可拆卸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更换便捷。
1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转动设置于固定座的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左部螺纹与左滑块螺纹连接、右部螺纹与右滑块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刻度条,所述刻度条的长度方向与双向螺纹杆的轴向相平行。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左滑块与右滑块两者同步相向或向背运动,并通过观察刻度条上的刻度可实现左模辊与右模辊两者之间距离的精准调节,来保证加工的精准性。
1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部支架与右部支架上均设有背向转动区延伸且相抵于固定座上表面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固定座上表面滑动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用于提升左部支架与右部支架的结构强度,通过将加强筋设置成与固定座滑动配合的方式使得加强筋上的受力能传导至固定座进行承载受力,以此来提升加强筋的结构强度。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模辊更换与调节的便捷操作,以此来保证管材的加工质量,达到更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爆炸图;
19.图3为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爆炸图。
20.图中:1、固定座;2、左模辊;3、右模辊;4、左滑块;5、右滑块;6、驱动件;7、左部支架;8、右部支架;9、转动区;10、左部相抵组件;101、左部相抵块;102、左相抵槽;103、左开口;11、右部相抵组件;111、右部相抵块;112、右相抵槽;113、右开口;12、左插块;13、左插槽;14、右插块;15、右插槽;16、刻度条;1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参考图1至图3,一种制管机的竖模组件,包括固定座1、左模辊2以及右模辊3,固定座1上滑动设置有左滑块4与右滑块5,固定座1上设有驱动左滑块4与右滑块5两者相向或相背运动的驱动件6。驱动件6为转动设置于固定座1的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的左部螺纹与左滑块4螺纹连接、右部螺纹与右滑块5螺纹连接。固定座1的上表面固定嵌装有刻度条16,刻度条16的长度方向与双向螺纹杆的轴向相平行。左模辊2下端可拆卸固定于左滑块4、右模辊3下端可拆卸固定于右滑块5,左模辊2下端一体设置有左插块12,左滑块4上开设有供左插块12插设的左插槽13;右模辊3的下端一体设置有右插块14,右滑块5上开设有供右插块14插设的右插槽15。
23.左滑块4上固定设置有左部支架7、右滑块5上固定设置有右部支架8,左部支架7对应于左模辊2的加工位置、右部支架8对应于右模辊3的加工位置均形成一供其转动的转动区9。左部支架7与右部支架8上均固定设置有背向转动区9延伸且相抵于固定座1上表面的加强筋17,加强筋17与固定座1的上表面之间滑动配合。左部支架7上设有相抵于左模辊2上端的左部相抵组件10、右部支架8上设有相抵于右模辊3上端的右部相抵组件11。
24.左部相抵组件10包括固定设置于左部支架7的左部相抵块101以及开设于左部相抵块101且供左模辊2进入的左相抵槽102,左相抵槽102上形成有供左模辊2沿其径向进入的左开口103。右部相抵组件11包括固定设置于右部支架8的右部相抵块111以及开设于右部相抵块111且供右模辊3进入的右相抵槽112,右相抵槽112上形成有供右模辊3沿其径向进入的右开口113。当左模辊2位于左相抵槽102内且与之侧壁相抵时,左相抵槽102限制左模辊2背向右模辊3运动并使左模辊2处置竖直状态;当右模辊3位于右相抵槽112内且与之侧壁相抵时,右相抵槽112限制右模辊3背向左模辊2运动并使右模辊3处置竖直状态。
2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