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及其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28793发布日期:2022-01-26 14:2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及其车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设备的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及其车床。


背景技术:

2.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控车床也随之而生,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加工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3.对于一台车床而言,不同车刀的安装使用,会直接影响加工的质量。而面对复杂的工件时,在车床中加工的工艺难道将会直线提升,甚至很多加工的工艺无法在车床或数控车床中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及其车床,旨在改善现有车床或数控车床的刀头无法调节角度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包括:
6.固定架,其设置有摆槽,所述摆槽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摆槽的槽底设置有动力轴;
7.刀座本体,其包括摆动座以及旋转设置在所述摆动座内的刀套主轴,所述动力轴用于带动所述刀套主轴转动;及
8.调节件,其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且其一端延伸设置在所述摆动座上,所述调节件用于带动所述摆动座摆动调节加工角度。
9.优选的,当所述调节件为蜗轮以及带动所述蜗轮转动的蜗杆时,所述通孔为圆形孔,所述蜗轮设置在所述圆形孔内,所述蜗轮的一端面与所述摆动座偏心连接设置,所述蜗杆沿着所述摆槽的一侧壁贯穿与所述蜗轮相啮合设置。
10.优选的,所述蜗轮的另一端面设置有刻度盘。
11.优选的,所述蜗杆位于所述固定架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沉头槽。
12.优选的,与所述固定架一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动力轴之间的动力传输为第一斜齿轮副,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刀套主轴之间的动力传输为第二斜齿轮副。
13.优选的,所述刀套主轴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端面开设有刀槽。
14.还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的车床,包括如上述的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将刀座本体可摆动的安装在固定架上,通过动力轴的带动使得刀套主轴进行转动。而刀套主轴的角度调节,则是通过调节件带动摆动座进行摆动,从而实现刀套主轴的角度调节,实现对工件可以进行在不同角度下进行加工,提高刀座机构的灵活性,提高加工的实用性。
17.2、调节件可以采用蜗轮蜗杆机构进行调节,蜗轮与摆动座进行偏心调节,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进行转动,使得蜗轮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摆动座进行摆动,形成对刀套主轴进行角度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的剖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的局部图。
22.附图标记:
23.10、固定架;101、摆槽;102、传动轴;
24.1011、通孔;1012、动力轴;1021、第一斜齿轮副;
25.1022、第二斜齿轮副;
26.20、刀座本体;201、摆动座;202、刀套主轴;
27.2021、刀槽;
28.30、调节件;301、蜗轮;302、蜗杆;
29.3011、刻度盘;3021、沉头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3.实施例一、
34.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包括固定架10、刀座本体20和调节件30,固定架10设置有摆槽101,摆槽10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011,摆槽101的槽底设置有动力轴1012;刀座本体20包括摆动座201以及旋转设置在摆动座201内的刀套主轴202,动力轴1012用于带动刀套主轴202转动。调节件30设置在通孔1011内,且调节件30一端延伸设置在摆动座201上,调节件30用于带动摆动座201摆动调节加工角度。
35.在使用时,通过固定架10的摆槽101安装摆动座201,并与设置在通孔1011上的调节件30进行连接,使得通过调节件30可以带动摆动座201进行摆,实现角度调节的效果。而刀套主轴202通过动力轴1012的带动进行转动,实现在刀套主轴202上安装车刀时,可以进行旋转切削加工,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36.进一步地,当通孔1011为腰形通孔(未图示),调节件30在腰形孔内移动,进而带动刀座本体20在摆槽101内进行摆动,实现对刀套主轴202的角度调节。而当通孔1011为圆孔时,则可以通过蜗轮301蜗杆302结构进行调节,具体如下文进行说明。
37.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当调节件30为蜗轮301以及带动蜗轮301转动的蜗杆302时,通孔1011为圆形孔,蜗轮301设置在圆形孔内,蜗轮301的一端面与摆动座201偏心连接设置,蜗杆302沿着摆槽101的一侧壁贯穿与蜗轮301相啮合设置。
38.将蜗轮301安装在圆形通孔1011内,并且与摆动座201进行偏心连接,使得当蜗轮301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摆动座201进行摆动,而达到对刀套主轴202进行角度调整的目的。而蜗杆302与蜗轮301的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设置在固定架10上,并与蜗轮301进行啮合,实现转动蜗杆302时可以带动蜗轮301进行转动,达到通过蜗杆302对刀套主轴202的角度调节,提供了调节的便利性。
3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蜗轮301的另一端面设置有刻度盘3011,通过刻度盘3011可以准确知晓刀套主轴202的位置,便于操作者进行角度调节使用,同时也提高加工的精度,具体实用性。
4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蜗杆302位于固定架10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沉头槽3021,沉头槽3021可以为内六角沉槽,也可以为专用沉槽,例如自行设计的非标的半圆沉槽、三角沉槽等等,通过与沉头槽3021相匹配的扳手进行调节即可,实现避免被他人误操作调节了刀套主轴202的加工角度,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4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固定架10一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传动轴102,传动轴102与动力轴1012之间的动力传输为第一斜齿轮副1021,传动轴102与刀套主轴202之间的动力传输为第二斜齿轮副1022。通过第一斜齿轮副1021将动力轴1012的动力传输至
传动轴102上,进而通过第二斜齿轮副1022将动力输送至刀套主轴202上,实现对刀套主轴202的转动。传动轴102与固定架10之间通过轴承进行自转,同理,主动轴与固定架10也通过轴承自转,刀套主轴202与摆动座201之间也可以采用轴承实现自转的效果。
42.在现有的固定架10上动力轴1012与刀套主轴202是位于同一中心线上的,而在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上,则需要实现对刀套主轴202的自转驱动的效果。具体的,可以采用斜齿轮的传动进行带动,同时还可以实现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安装,并对摆动座201的位置形成让位,达到稳定传输动力的目的。
43.本实施例中刀套主轴202远离固定架10的一端面开设有刀槽2021,通过刀槽2021可以直接插入安装车床的车刀,操作便捷、实用。
44.实施例二、
4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的车床(未图示),包括如实施例一中的可调角度的刀座机构。车床可以为数控车床,使用刀座机构进行切削时,能够对车刀的加工角度进行调节,完成对工件在倾斜侧面的加工,避免一个异形工件夹持或加工困难的问题,提高实用性和加工效率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