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辊缝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5931发布日期:2022-04-21 21:4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轧辊辊缝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轧辊调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轧辊辊缝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辊缝调整是金属轧制工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轧机使用时,需要对轧辊缝隙进行调整,使轧制后的轧件达到所要求的断面尺寸,辊缝调整的精度与轧制成品的表面质量成正比。
3.目前,轧辊缝隙调整主要是通过承载下侧轧辊的轴承箱的下方设置两个液压缸,由液压缸带动轴承箱上升或下降,对应的带动轧辊上升或下降,完成辊缝的调整。
4.然而,现有的轧辊调整方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轧辊辊缝调整装置,以解决现有辊缝调整方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轧辊辊缝调整装置,包括两个液压缸,两个所述液压缸分别与承载轧辊的轴承箱连接,以驱使所述轴承箱和所述轧辊上升或下降;还包括底座和移动支架,所述底座设于两个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移动支架可滑动的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移动支架包括移动座和若干支撑垫板,各所述支撑垫板中的至少一个固设在所述移动座上,且所述移动支架能够滑动至所述轴承箱的下方,以与所述支撑垫板支撑所述轴承箱,并可滑离所述轴承箱的下方。
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方块状,且所述本体的与其自身滑动方向正交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轮架,各所述轮架上分别装设有两个滚动轮。
9.进一步的,所述轮架包括条状的架体,所述架体贴合固定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架体的顶端设有向上延伸的若干个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本体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本体抵接。
10.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板上分别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滚动轮的行进方向贯穿所述支撑板;
11.所述通孔内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帽的端面与所述本体抵接,且所述螺栓上螺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和所述螺帽分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两相对侧;
12.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螺栓上,并抵接在所述螺帽和所述支撑板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轮架上固设有若干轴体,各所述滚动轮为对套设在对应的所述轴体上的轴承。
14.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支架上固设有拉动件,所述拉动件承接外力驱使而带动所述
移动支架滑动。
15.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螺杆,所述移动座上开设有与各所述螺杆一一对应的若干螺纹孔,各所述螺杆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螺接;
16.各所述垫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各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套设在所述螺杆上,且所述螺杆的顶面低于顶层所述垫板的顶面。
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辊缝调整装置,通过在两个液压缸之间设置底座和移动支架,其中,移动支架能够滑动至轴承箱的下方,以支撑轴承箱;移动支架还能够从轴承箱的下方滑出,方便的移动支架上的垫片数量进行调整,也即对轴承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与现有仅通过液压缸支撑轴承箱的方式相比,现有仅通过液压缸支撑轴承箱,若液压缸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轴承箱和轧辊等设备倾覆,可能会严重危害人员及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轧辊辊缝调整装置的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轧辊辊缝调整装置的俯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轧辊辊缝调整装置的左视图;
23.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中:100-液压缸;200-底座,300-移动支架,310-移动座,311-本体,312-轮架,3121-滚动轮,3122-支撑板,320-支撑垫板,400-弹性件,500-螺栓,600-拉动件,610-连接杆,620-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轧辊辊缝调整装置,参考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两个液压缸100,两个液压缸100的活塞杆分别与承载轧辊的轴承箱连接,以驱使轴承箱和轧辊上升或下降;还包括底座200和移动支架300,底座200设于两个液压缸100之间,移动支架300可移动的设于底座200上,且移动支架300包括移动座310和若干支撑垫板320,各支撑垫板320中的至少一个固设在移动座310上,且移动支架300能够移动至轴承箱的下方,以与支撑垫板320支撑轴承箱,并可自轴承箱的下方移开。
27.也即是说,本实施例的轧辊辊缝调整装置,在由两个液压缸100带动轴承箱升降,并支撑轴承箱的同时;还通过调整移动支架300上支撑垫板320的数量,调整移动支架300的整体高度,由移动支架300和各支撑垫板320同时支撑轴承箱及轴承箱上的轧辊。
28.现有仅通过液压缸100支撑轴承箱的方式中,若液压缸100故障,则轴承箱和轧辊存在倾覆的可能性,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设备及人身伤害;与之相比,本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在两个液压缸100之间设置一个移动支架300,由移动支架300同时为轴承箱提供支撑,即
使液压缸100故障,也可以避免轴承箱和轧辊倾覆,避免设备及人身伤害。
29.而且,通过使移动支架300在底座200上滑动,能够使移动支架300从轴承箱的下方滑出,进而可以方便的对支撑垫板320的数量进行调整,也即方便的调整对轴承箱的支撑高度。具体的来说,如果移动支架300是固定在底座200上,需要将支撑垫板320插入轴承箱和移动座310之间,可能难以将支撑垫板320插装到位。
30.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所示,移动座310包括本体311,本体311为方块状,且本体311的与其自身滑动方向正交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轮架312,各轮架312上分别装设有两个滚动轮3121。
31.通过在移动座310上设置轮架312,在轮架312上设置滚动轮3121,使移动座310和底座200之间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相比于使移动座310和底座200之间为滑动摩擦,本实施例的方案能够较为省力的使移动座310在底座200上进行移动,方便对支撑垫板320的数量进行调整。
32.参考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轮架312包括条状的架体,架体贴合固定在本体311上,且架体的顶端设有向上延伸的若干个支撑板3122,各支撑板3122沿架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支撑板3122和本体311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400,弹性件40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3122和本体311抵接。
3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轮架312,能够在移动座310的本体311未受到轴承箱的压力时,脱离底座200的底面,避免本体311和底座200之间摩擦,使该移动座310能够较为省力的在底座200上移动。
34.具体的原理为:当本体311未受到轴承箱的压力时,本体311与底座2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当本体311受到轴承箱的压力后,本体311下移与底座200贴合,由底座200和本体311支撑轴承箱,此时,由于滚动轮3121已受到底座200支撑,本体311下移的过程中,轮架312将不会下移,而是具有一定的转动,具体的来说是使支撑板3122与本体311之间的距离减小,也即压缩弹性件400。
35.当本体311受压结束后,弹性件400将驱使移动座310具有与上述下移过程中相反的动作,也即是使本体311脱离再次与底座200的顶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避免移动座310移动时,本体311和底座200之间产生摩擦。
36.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较优的结构,具体的来说,参考图1和图4所示,在各支撑板3122上分别设有通孔,通孔沿滚动轮3121的行进方向贯穿支撑板3122;通孔内穿设有螺栓500,螺栓500的螺帽的端面与本体311抵接,且螺栓500上螺接有螺母,螺母和螺帽分置于支撑板3122的两相对侧;弹性件400为弹簧,弹簧套设在螺栓500上,并抵接在螺帽和支撑板3122之间。
37.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方便的进行弹簧的安装,由于使用的都是标准件,因此也就可以具有较低的成本。
3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较优的滚动轮3121结构,具体的来说,本实施例中,在轮架312上固设有若干轴体,各滚动轮3121为对套设在对应的轴体上的轴承。
39.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轴承作为滚动轮3121,能够较为省力的带动移动座310移动。
40.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4所示,在移动支架300上固设有拉动件600,拉动件600
承接外力驱使而带动移动支架300滑动。
41.通过设置在拉动件600,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通过拉动该拉动件600而使移动支架300移动。
42.本实施例中,该拉动件600具体设置在本体311的与其自身移动方向正交的侧面上,且该拉动件600包括拉杆620和连接杆610,其中,连接杆610与本体311的滑动方向平行,横杆的中部与连接杆610的端部连接,并与本体311的移动方向正交。
43.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轧辊辊缝调整装置还包括若干螺杆,移动座310上开设有与各螺杆一一对应的若干螺纹孔,各螺杆与对应的螺纹孔螺接;各垫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各通孔一一对应的套设在螺杆上,且螺杆的顶面低于顶层支撑垫板320的顶面。
44.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各螺杆分别设置在移动座310上,并可通过旋转螺杆,调整螺杆伸出支架的高度,从而使得各支撑垫板320既能够套设在螺杆上,又能够避免螺杆的顶部超出顶层的支撑垫板320,使支撑垫板320支撑轴承箱。
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