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2738发布日期:2022-09-17 00:1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加工中金属带的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


背景技术:

2.线缆夹一般使用紫铜板经过冲床冲压下料,切成两端为半圆形的腰形板件结构,而后再由人工逐个将上述半成品放入成型模具中,将其压制成所需的线缆夹成品,以用于固定线缆,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3.1:需要使用人工逐一放入至模具中,并手动卸料,费事费力;
4.2:针对需要加工的不同样式,需要更换具有不同模具样式的设备,使用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体为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前端面设置有位于下部布置的台面一、位于上部布置的台面二,其后端面设置有位于中部布置的台面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拆卸式地安装在台面一上,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金属带成型的槽口;传动件一,所述传动件一固设在台面二上,其输出轴贯穿台面二的厚度并于端部固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有适配槽口的压合端,所述传动件一驱动上模具沿竖直方向动作以驱使压合端压合金属带至槽口内并成型;传动件二,所述传动件二固设在台面三上,其输出轴贯穿支架厚度并延伸至下模具一侧;其中,所述金属带于槽口内成型后通过所述传动件二的输出轴端动作以驱动其脱离下模具。
7.还包括有来料感应器,所述来料感应器用于感应位于下模具上金属带的所处状态。
8.所述来料感应器电性连接传动件一和传动件二。
9.所述来料感应器拆卸式地安装在下模具的一侧。
10.所述台面一的一侧安装有下料板,成型后的所述金属带通过传动件二的输出轴动作驱使其从下模具的槽口上脱离至该下料板。
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实现了成型机对多种模具的高效利用,同时采用的传动件二可将成型后的金属带自动卸料,无需人工介入,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作用于工作物时的状态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和上模具的局部放大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作用于工作物时的局部放大图。
16.图中:1支架、11台面一、12台面二、13台面三、2传动件一、3装配板一、31上模具、311压合端、4传动件二、5装配板二、51下模具、511第一槽口、512第二槽口、52装配板三、6下料板、7金属带、8输送带、9来料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18.该种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用于实现对金属带7加工成型,通过冲压形式实现快速成型,成型后的金属带7便是可用于线缆使用的线缆夹,于本案中,通过采用传动件一2和传动件二4可以实现快速成型并脱离模具,具体如下:
19.该成型机包括有支架1,所述支架1的前端面设置有位于下部布置的台面一11、位于上部布置的台面二12,其后端面设置有位于中部布置的台面三13。
20.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所述的支架1通过装配三个台面以实现安装各个不同的元器件,一般来说,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采用的支架1为l形结构,所述的台面二12和台面一11是呈上、下布置的水平板件结构,同时台面三13安装在支架1的背面并水平设置。
21.下模具51,所述下模具51拆卸式地安装在台面一11上,所述下模具51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金属带7成型的槽口。
22.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金属带7一般是呈矩形结构或腰形结构的扁平带状金属片,在位于成型机的一侧设置有输送带8,通过输送带8将金属带7逐个输送至槽口内,下模具51的槽口形状为金属带7提供了多种成型样式,一般可以通过更换下模具51和与之匹配的上模具31得以实现,具体来说便是,下模具51可以通过装配板二5安装在台面一11上,一般来说,装配板二5的尺寸匹配台面一11的尺寸大小,所述的下模具51固设在装配板二5上端面的居中位置,在位于装配板二5的四个拐角处均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将其与台面一11拆卸式连接。
23.所述的槽口具有第一槽口511和第二槽口512,所述第一槽口511下模具51的上端面一侧,该侧靠近输送带8,未成形的金属带7通过输送带8传送至第一槽口511处,其末端延伸至第二槽口512的上方。这里采用的第一槽口511可用于初步定型金属带7的所在位置,其槽口的宽度与金属带7的宽度相同。
24.另外,在位于下模具51的一侧还固设有l形的装配板三52,在位于装配板三52上拆卸式的安装有来料感应器9,所述来料感应器9用于感应位于下模具51上金属带7的所处状态,这里所指的状态是指未成形金属带7是否于槽口内放置正确以及于槽口内是否含有金属带7。
25.传动件一2,所述传动件一2固设在台面二12上,其输出轴贯穿台面二12的厚度并于端部固设有上模具31,所述上模具31有适配槽口的压合端311,所述传动件一2驱动上模具31沿竖直方向动作以驱使压合端311压合金属带7至槽口内并成型,类似于下模具51的安装方式,在位于台面二12的下端面同样拆卸式的安装有装配板一3,所述的上模具31固设在
装配板一3的居中位置处,所述装配板一3固设在传动件一2的输出轴端,在动作过程中,其输出轴的伸缩驱动装配板一3与上模具31联动。
26.传动件二4,所述传动件二4固设在台面三13上,其输出轴贯穿支架1厚度并延伸至下模具51一侧,所述金属带7于槽口内成型后通过所述传动件二4的输出轴端动作以驱动其脱离下模具51。
27.进一步的,所述台面一11的一侧安装有下料板6,成型后的所述金属带7通过传动件二4的输出轴动作驱使其从下模具51的槽口上脱离至该下料板6,所述的下料板6倾斜设置,并在末端可以对应的设置物料框,以收集成型后的金属带7。
28.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采用的传动件一2和传动件二4均可以是气缸,但本实施例不限定于此,所述传动件二4的输出轴与第二槽口512的槽底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一来,当传动件二4的输出轴向外延伸动作时便可将第二槽口512内的金属带7推出以实现脱离下模具51。
2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前端面设置有位于下部布置的台面一、位于上部布置的台面二,其后端面设置有位于中部布置的台面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拆卸式地安装在台面一上,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金属带成型的槽口;传动件一,所述传动件一固设在台面二上,其输出轴贯穿台面二的厚度并于端部固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有适配槽口的压合端,所述传动件一驱动上模具沿竖直方向动作以驱使压合端压合金属带至槽口内并成型;传动件二,所述传动件二固设在台面三上,其输出轴贯穿支架厚度并延伸至下模具一侧;其中,所述金属带于槽口内成型后通过所述传动件二的输出轴端动作以驱动其脱离下模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来料感应器,所述来料感应器用于感应位于下模具上金属带的所处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料感应器电性连接传动件一和传动件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料感应器拆卸式地安装在下模具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一的一侧安装有下料板,成型后的所述金属带通过传动件二的输出轴动作驱使其从下模具的槽口上脱离至该下料板。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金属带加工的成型机,包括:支架;下模具,所述下模具拆卸式地安装在台面一上,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金属带成型的槽口;传动件一,所述传动件一固设在台面二上,其输出轴贯穿台面二的厚度并于端部固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有适配槽口的压合端,所述传动件一驱动上模具沿竖直方向动作以驱使压合端压合金属带至槽口内并成型;传动件二,所述传动件二固设在台面三上,其输出轴贯穿支架厚度并延伸至下模具一侧。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实现了成型机对多种模具的高效利用,同时采用的传动件二可将成型后的金属带自动卸料,无需人工介入,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用效率。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蒋子龙 张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侃电气(合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9/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