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3813发布日期:2022-10-21 23:4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2.用于对产品上的废料进行冲压的冲压模具中,为了使冲压后的产品脱离下模以便于将产品输送至模具外,在下模设置顶升机构,通过顶升机构将产品顶出下模,实现产品与下模的分离。现有的顶升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及穿设于下模的顶杆,驱动装置驱动顶杆上行将冲压后的产品顶出下模,在合模时驱动装置驱动顶杆下行使产品再次置于下模以供再次冲压产品上的废料。上述顶升机构的顶杆穿设于下模且与驱动装置连接,在顶升机构出现故障时,需要将整个下模抬下机台并将驱动装置及顶杆拆卸,寻找原因并进行维修,过程复杂,耗时长,影响生产产能,且作业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冲压模具,以方便维修用于将产品顶出下模的部件。
4.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及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凸设有冲子,所述冲子用于在合模时冲压产品;所述下模组件朝向所述上模组件的一侧具有至少两排容置孔,每排容置孔由多个并排设置的容置孔组成;
5.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浮动顶升组件,所述浮动顶升组件安装于每一所述容置孔内,所述浮动顶升组件用于承载及顶升产品,所述浮动顶升组件包括:
6.顶杆,设于所述容置孔内;
7.浮动件,所述浮动件滑动设于所述容置孔内,且所述浮动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顶杆,所述浮动件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容置孔,所述浮动件能够沿所述顶杆上下移动;
8.弹性件,活动设于所述浮动件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浮动件及所述顶杆;
9.合模时,所述上模组件带动所述冲子下行,以冲压产品,并抵压所述浮动件压缩所述弹性件沿所述顶杆向下移动;分模时,所述浮动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驱动下沿所述顶杆向上移动,以顶出冲压后的产品。
1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动件具有第一孔及连通于所述第一孔且靠近所述上模组件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顶杆靠近所述上模组件的一端抵持所述台阶面,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孔,所述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二孔内并与所述浮动件及所述顶杆抵接。
1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动件包括:浮动块,具有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浮动块靠近所述上模组件的一端;抵挡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第一孔的一端并与所述弹性件抵接。
1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动顶升组件还包括:限位件,置于所述容置孔中,用于在所述浮动块顶出产品时与所述浮动块抵持。
1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动块的外表面具有台阶,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部,与所述下模组件固定连接;限位部,凸设于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上模组件的一端,并位于所述台阶的上方,用于在所述浮动块顶出产品时与所述台阶抵持。
1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及与所述第一定位孔连通的第二定位孔,所述顶杆及所述浮动块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1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动块靠近所述上模组件的一端具有沿平行于所述下模组件的方向贯穿所述浮动块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放置产品。
1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动块还具有下料孔及导向槽,所述下料孔贯穿所述浮动块远离所述上模组件的一端且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所述导向槽贯穿所述浮动块靠近所述上模组件的一端且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合模时,所述上模组件上的冲子穿过所述导向槽以冲压置于所述容置槽中的产品,使产品上的废料从所述下料孔滑落出所述下模组件。
1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组件的两侧还设置有两导向块及两承载柱,两导向块相对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且相向延伸形成有两挡片,两承载柱位于两导向块之间,且两承载柱弹性连接于下模组件,所述承载柱的高度低于所述导向块,以使所述承载柱与所述挡片之间具有与容置槽相通的间隙,从而承载产品。
1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组件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导向块的限位槽及容纳所述浮动块靠近所述上模组件一端的定位槽。
19.上述冲压模具中用于顶升产品的浮动顶升组件由于置于下模组件的容置孔中,即使浮动顶升组件出现故障,可直接从容置孔取出浮动顶升组件进行维修,方便快捷且无需要搬动下模组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冲压模具合模时的立体图。
21.图2为图1中的冲压模具在合模前下模组件的立体图。
22.图3为图2中的第一下模板与第二下模板的立体图。
23.图4为图3中的iv处的放大图。
24.图5为图4中的浮动顶升组件的剖面图。
25.图6为图2中的冲压模具放置产品时的立体图。
26.图7为图6中vii处的放大图。
27.图8为图1中的上模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9.30.[0031][003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035]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0036]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1,冲压模具1包括上模组件2、下模组件3及多个浮动顶升组件4。上模组件2与下模组件3合模时,凸设于上模组件2上的冲子(图未示)冲压产品10(请参阅图6),开模时,浮动顶升组件4上行将冲压后的产品10顶出下模组件3。
[0037]
请参阅图2及图3,下模组件3朝向上模组件2的一侧具有多个容置孔31,多个容置孔31排成间隔设置的两排,两排容置孔31之间预留有用于容置产品10(请参阅图6)的间隙。具体地,下模组件3包括两组抵持板32及固定板33。两组抵持板32面向上模组件2设置且并列地固定于固定板33上。每组抵持板32包括第一下模板321及位于第一下模板321与固定板33之间的第二下模板322。容置孔31贯通第一下模板321并延伸至第二下模板322上。
[0038]
请参阅图3至图5,多个浮动顶升组件4分别安装于相应的容置孔31内,形成两排间隔设置的浮动顶升组件4。两排浮动顶升组件4用于承载及顶升产品10(请参阅图6)。浮动顶升组件4包括顶杆41、浮动件42及弹性件43。顶杆41设于容置孔31内,且顶杆41的一端与第二下模板322上的容置孔31的底壁抵接。浮动件42滑动设于容置孔31内,浮动件42的一端与顶杆41活动连接,浮动件42的另一端延伸出容置孔31且浮动件42能够沿顶杆41上下移动,弹性件43设于浮动件42内,且弹性件43的两端分别抵接浮动件42及顶杆41。在合模时,上模组件2带动冲子下行,以冲压产品,浮动件42在上模组件2的带动下压缩弹性件43并沿顶杆41向下移动;在开模时,上模组件2上行,浮动件42在弹性件43的弹性驱动下沿顶杆41向上移动,以顶出冲压后的产品10。
[0039]
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实施方式中,浮动件42具有第一孔421及连通与第一孔421且靠近上模组件2的第二孔422。第一孔421与第二孔422之间形成台阶面423,顶杆41靠近上模组件2的一端位于第二孔422并抵持台阶面423,顶杆41另一端延伸出第一孔421并抵接第二下模板322,弹性件43置于第二孔422内并与浮动件42及顶杆41抵接。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件42包括浮动块424及抵挡件425。浮动块424具有上述第一
孔421及上述第二孔422,第二孔422贯穿浮动块424靠近上模组件2的一端。抵挡件425安装于第二孔422远离第一孔421的一端并与弹性件43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孔422靠近上模组件2的一端可为螺纹孔,抵挡件425可为止付螺丝。
[0041]
请参阅图5至图6,浮动块424凸出于容置孔31的一端沿平行于下模组件3的方向上开设有容置槽426,容置槽426用于承载产品10的边缘。两排浮动顶升组件4上的两排浮动块424分别承载产品10的相背两边缘,使产品10承载于浮动块424上。
[0042]
请参阅图2、图6及图7,下模组件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导向块38及两承载柱39。两导向块38相对设置于下模组件3的抵持板32上且两导向块38相向延伸形成有两挡片381,两承载柱39位于两导向块38之间且两承载柱39弹性连接于下模组件3的抵持板32面向上模组件2一侧,且承载柱39的高度低于导向块38,两承载柱39分别位于两挡片381的下方,承载柱39与挡片381之间具有与容置槽426相通的间隙以放置产品10并将产品10导向至容置槽426。
[0043]
请参阅图8,上模组件2具有用于容置导向块38的限位槽21及容纳浮动块424靠近上模组件2一端的定位槽22。
[0044]
请参阅图1-2及图8,在合模时,上模组件2向下运动至下模组件3上方的预定高度时,导向块38位于产品10上方的部分地置于限位槽21,浮动块424靠近上模组件2的一端置于定位槽22,上模组件2继续下行,上模组件2面向下模组件3的一侧下压产品10使浮动块424及承载柱39下行,从而使产品10下压至第一下模板321上,以供上模组件2上的冲子对产品10进行冲压。在开模时,浮动块424及承载柱39上行复位以将产品10顶出下模组件3。
[0045]
请参阅图5,浮动块424还具有在垂直于下模组件3的方向上与容置槽426连通的下料孔427及导向槽428。导向槽428贯穿浮动块424靠近上模组件2的一端,下料孔427贯穿浮动块424远离上模组件2的一端,第二下模板322及固定板33具有与下料孔427相连通的穿孔(图未示)。合模时,上模组件2上的冲子穿过导向槽428冲压置于容置槽426中的产品10,使产品与废料分离,从而使废料依次经下料孔427及穿孔滑落出下模组件3。
[0046]
请参阅图2,下模组件3还包括一承载板35及多个支撑柱36,一承载板35位于固定板33的下方,多个支撑柱36连接于固定板33与承载板35之间,使废料从下料孔427经穿孔滑落出固定板33后落于承载板35上。
[0047]
请参阅图4,浮动顶升组件4还包括限位件44。限位件44置于容置孔31中,用于在浮动块424顶出产品10时与浮动块424抵持,以限制浮动块424顶升的高度,避免浮动块424弹出容置孔31外。
[0048]
在一实施方式中,浮动块424的外表面具有台阶429。限位件44包括固定部441及限位部442。固定部441与下模组件3的第一下模板321固定连接。限位部442凸设于固定部441靠近上模组件2的一端,并位于台阶429的上方,用于在浮动块424顶出产品10时与台阶429抵持以限制浮动块424顶升的高度。
[0049]
上述的冲压模具1采用多个浮动顶升组件4弹性浮动顶升产品,可通过限位件44对浮动顶升组件4的浮动高度进行调节,减小产品变形错位产生的损失。
[0050]
容置孔31包括第一定位孔311及在平行于下模组件3的方向上与第一定位孔311连通的第二定位孔312。第一定位孔311贯穿第一下模板321并延伸至第二下模板322上,第二定位孔312位于第一下模板321上。顶杆41、浮动块424及弹性件43置于第一定位孔311。第一
定位孔311的形状与浮动块424匹配,以导向浮动块424上下移动。限位件44固定于第二定位孔312内,以在浮动块424顶出产品10时抵持浮动块424上的台阶429,从而限制浮动块424顶升的高度。
[0051]
上述的冲压模具1的工作过程为:
[0052]
将产品10的两侧放置于两排浮动顶升组件4的浮动块的容置槽426内,且使产品10的两端位于两承载柱39上;
[0053]
合模时,上模组件2带动冲子下行,在上模组件2下行至下模组件3上方的预定高度时,浮动块424靠近上模组件2的一端置于定位槽22并与定位槽22的内壁抵持,导向块38置于限位槽21,同时,上模组件2面向下模组件3的一侧还与产品10抵持;
[0054]
上模组件2继续下行,上模组件2抵压产品10及浮动块424下行,以带动承载柱39下行,同时,弹性件43被压缩,直至上模组件2与第一下模板321抵持时,上模组件2上的冲子冲压产品10上的废料部分使产品10与废料分离,废料经浮动块上的下料孔427滑落出下模组件3并落于承载板35上,如沿导向槽428下行的冲子冲压置于容置槽426中的部分产品10,使废料依次经下料孔427及穿孔滑落出下模组件3并落于承载板35上;
[0055]
开模时,上模组件2上行,使承载柱39上行,弹性件43弹性抵推浮动块424上行,浮动块424及承载柱39上行时顶升产品10,使产品10与第一下模板321分离,直至浮动块424上的台阶429与限位部442抵持,弹性件43及承载柱39复位,此时,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产品10沿着浮动块424的排列方向移动,收回冲压后的产品10。
[0056]
上述的冲压模具1在合模时,浮动顶升组件4在上模组件2的带动下下行使凸设于上模组件2上的冲子冲压产品10,在开模时,浮动顶升组件4上行以顶出冲压后的产品10,由于浮动顶升组件4置于下模组件3的容置孔31中,即使浮动顶升组件4出现故障,可直接从容置孔31取出浮动顶升组件4进行维修,方便快捷且无需要搬动下模组件3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