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3654发布日期:2022-05-18 00:1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冲压加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


背景技术:

冲压是通过压力机和模具对加工材料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形变或分离,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是重要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塑性加工方法之一,冲压件在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十分常见,其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冲压件后期加工量少、生产效率高、原材料损耗较少,因此冲压具有其它成形加工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冲压模具在冲压加工中至关重要,与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并称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其三者互相结合才能获得优质合格的冲压件。目前,半自动冲床以其成本较低、操作较简单、维保便利等优点,仍然大量使用于冲压件的生产加工中,冲压模具必须配合一组模具,也就是上模和下模进行加工,将待加工材料置于模具之间,由冲床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塑性形变,得到产品,因此需占用一定的人员将冲压后的工件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增加了人力占用,降低了生产效率,且由于冲压件是由外力作用成形的工件,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毛刺,尤其是刚冲压出的钣金件等面积较大的冲压件的边缘常遍布毛刺,提高了冲压件的后期加工量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所述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可以自动将冲压完成的工件取出并进行去毛刺加工,无需占用较多人力收集整理工件,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且进一步减少了冲压件的后期加工量,进而降低最终产品成本。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包括输送机、取件及输送组件和收集及码放组件。所述取件及输送组件包括支架、横架、机械臂、电机、固定块和抛光辊,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输送机一端,所述横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侧,所述机械臂设置在所述横架上侧,所述机械臂末端设置有第一吸盘机械手,两个所述固定块对称设置在所述输送机两侧的机架上侧,所述电机设置在一个所述固定块外侧,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贯穿于一个所述固定块,两个所述抛光辊并列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一个所述抛光辊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一个所述抛光辊另一端转动贯穿于另一个所述固定块,另一个所述抛光辊一端转动连接于一个所述固定块内侧,另一个所述抛光辊另一端转动贯穿于另一个所述固定块,两个所述抛光辊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抛光辊下侧贴合于所述输送机的输送带上侧,所述收集及码放组件包括电动滑台、电动十字滑台和第二吸盘机械手,两个所述电动滑
台并列设置在所述输送机远离所述机械臂一端,所述电动十字滑台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电动滑台的滑动端上侧,所述第二吸盘机械手设置在所述电动十字滑台的下端。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抛光辊远离所述电机一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固定块外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外部设置有第一防护壳,所述第一防护壳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抛光辊外部设置有第二防护壳,所述第二防护壳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机的机架上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壳两侧下沿分别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下沿贴合于所述输送机的输送带上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壳上侧设置有吸尘器,所述吸尘器连通于所述第二防护壳内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滑台远离所述输送机一端下侧设置有支腿。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腿和所述输送机之间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腿和所述输送机的支撑架。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的输送带外侧表面做糙面处理。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还包括叠放及平铺组件。所述叠放及平铺组件包括固定板、减速电机、往复丝杠、第一滑块、第一横轴、第二横轴、转盘、推板和侧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架靠近所述输送机一端上侧,所述支架一侧设置有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一个所述固定板对应设置,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外侧,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贯穿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内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转动贯穿于所述支架,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并列设置有两个第一导杆,所述往复丝杠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另一端,所述往复丝杠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减速电机一侧,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一导杆分别滑动贯穿于所述第一滑块两端,所述往复丝杠螺纹贯穿于所述第一滑块下侧,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输送机一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第一横轴滑动贯穿于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一端,所述第一横轴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一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第二横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块下端一侧,所述第一横轴和所述第二横轴垂直设置,所述转盘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框架一侧,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转盘,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框架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下侧,所述第二横轴滑动贯穿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转盘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横轴靠近所述第一滑块一端,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方,两个所述侧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侧两端边沿,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输送机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杆,所述推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和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两个所述侧板靠近所述输送机一侧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盘靠近所述支架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三皮带轮,
所述第三皮带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框架一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和所述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和所述连接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一端滑动贯穿于所述支撑块,所述第二导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块。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盘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盘外侧边沿一端,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外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推板中部开设有通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还包括推送调节组件。所述推送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框架、第一螺栓、挡圈、第二螺栓和第二连杆和球头,所述第二框架下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靠近所述输送机一侧上端,所述第一螺栓螺纹贯穿于所述第二框架上侧中部,所述第一螺栓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挡板上侧中部,所述第一螺栓上端和所述第二框架上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螺栓贯穿于所述第一弹簧,所述挡圈设置在所述推板靠近所述输送机一端,所述挡圈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板靠近所述输送机一端两侧,所述第二螺栓一端螺纹贯穿于所述推板远离所述输送机一端,所述第二螺栓和所述通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通槽内部,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挡圈中部,所述球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所述球头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栓一端内部,所述第二螺栓外端和所述推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螺栓贯穿于所述第二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使用时,将整个机构设置在冲床旁,使机械臂靠近冲压模具的工作区域,将收集容器置于两个电动滑台之间的电动十字滑台下方,开启输送机和电机,开始冲压作业后,当上模和下模分离时,即可通过机械臂带动第一吸盘机械手将工件取出并置于输送机上,输送机带动工件移动至抛光辊下,电机驱动抛光辊旋转,对工件进行去毛刺处理,工件继续移动至输送机靠近电动滑台一端时,电动滑台驱动电动十字滑台,电动十字滑台带动第二吸盘机械手将加工完毕的工件规律地码放在收集容器中,如此不仅无需占用较多人力进行专门的工件收集与整理,且可完成工件的去毛刺处理,不仅提高了冲压生产加工效率,还降低了冲压件的后期加工量,进一步有效地降低了最终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取件及输送组件、收集及码放组件和叠放及平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收集及码放组件和叠放及平铺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固定块、抛光辊和第二防护壳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叠放及平铺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框架、第一螺栓和第一弹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叠放及平铺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挡圈、第二连杆和第二螺栓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输送机;200-取件及输送组件;210-支架;220-横架;230-机械臂;231-第一吸盘机械手;240-电机;250-固定块;260-抛光辊;261-第一皮带轮;2611-第一皮带;270-吸尘器;280-第一防护壳;281-通孔;290-第二防护壳;291-毛刷;300-收集及码放组件;310-电动滑台;311-支腿;3111-加固杆;320-电动十字滑台;330-第二吸盘机械手;400-叠放及平铺组件;410-固定板;411-第一导杆;420-减速电机;421-第一框架;422-传动轴;4221-第二皮带轮;430-往复丝杠;440-第一滑块;441-支撑块;450-第一横轴;451-连接块;452-第二导杆;460-第二横轴;461-第二滑块;470-转盘;471-第一连杆;472-第三皮带轮;473-第二皮带;480-推板;481-通槽;482-限位杆;490-侧板;491-挡板;500-推送调节组件;510-第二框架;520-第一螺栓;521-第一弹簧;530-挡圈;540-第二螺栓;541-第二弹簧;550-第二连杆;560-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包括输送机100、取件及输送组件200、收集及码放组件300、叠放及平铺组件400和推送调节组件500,取件及输送组件200和收集及码放组件300分别设置在输送机100两端,便于自动取出工件经去毛刺处理后完成码放,叠放及平铺组件400设置在输送机100和取件及输送组件200之间,便于在冲压加工速度较快时,先将工件叠放再有规律地平铺到输送机100上,推送调节组件500设置在叠放及平铺组件400上,便于根据工件厚度调整推送结构的厚度尺寸,保证工件及时有效地平铺到输送机100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输送机100的输送带外侧表面做糙面处理,糙面输送带可以增大工件接触的摩擦力,便于快速输送工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5和图7所示,取件及输送组件200包括支架210、横架220、机械臂230、电机240、固定块250和抛光辊260,支架210设置在输送机100一端,横架220设置在支架210上侧,机械臂230设置在横架220上侧,机械臂230末端设置有第一吸盘机械手231,两个固定块250对称设置在输送机100两侧的机架上侧,电机240设置在一个固定块250外侧,电机240的输出端转动贯穿于一个固定块250,两个抛光辊260并列设
置在两个固定块250之间,一个抛光辊260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机240的输出端,一个抛光辊260另一端转动贯穿于另一个固定块250,另一个抛光辊260一端转动连接于一个固定块250内侧,另一个抛光辊260另一端转动贯穿于另一个固定块250,两个抛光辊260另一端传动连接,抛光辊260下侧贴合于输送机100的输送带上侧,抛光辊260远离电机240一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261,第一皮带轮261设置在另一个固定块250外部,两个第一皮带轮261通过第一皮带2611传动连接,两个第一皮带轮261外部设置有第一防护壳280,第一防护壳280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81,第一防护壳280可以防止异物进入第一皮带轮261和第一皮带2611之间,通孔281可以及时散发第一皮带轮261和第一皮带2611运行摩擦时产生的热量,保证平稳运行,两个抛光辊260外部设置有第二防护壳290,第二防护壳290固定连接于输送机100的机架上侧,第二防护壳290两侧下沿分别设置有毛刷291,毛刷291下沿贴合于输送机100的输送带上侧,第二防护壳290上侧设置有吸尘器270,吸尘器270连通于第二防护壳290内部,第二防护壳290和毛刷291可以防止对工件进行抛光处理时产生的粉尘外泄,并通过吸尘器270及时吸除,避免污染工作环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收集及码放组件300包括电动滑台310、电动十字滑台320和第二吸盘机械手330,两个电动滑台310并列设置在输送机100远离机械臂230一端,电动十字滑台32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电动滑台310的滑动端上侧,第二吸盘机械手330设置在电动十字滑台320的下端,电动滑台310远离输送机100一端下侧设置有支腿311,支腿311和输送机100之间设置有加固杆3111,加固杆311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支腿311和输送机100的支撑架,两个电动滑台310和电动十字滑台320配合并通过第二吸盘机械手330拿取去毛刺处理后的工件并码放到收集容器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和图5-图8所示,当需要加工的冲压件的结构较为简单时,冲压加工的速度将会提高,此时如果通过机械臂230直接拿取刚冲压完成的工件并平铺到输送机100的输送带上的话,将会极大地增加机械臂230的活动频率,增加其磨损并降低使用寿命,在冲压加工速度更快时,机械臂230可能就难以完成直接取件并平铺的连续操作,将可能导致工件不能及时地被拿出冲压模具,影响冲压加工作业的连续进行,且机械臂230较为昂贵,频繁过度使用导致磨损或毁坏将带来不菲的维修成本,最终提高了最终产品成本,降低了产品竞争力,叠放及平铺组件400包括固定板410、减速电机420、往复丝杠430、第一滑块440、第一横轴450、第二横轴460、转盘470、推板480和侧板490,两个固定板410对称设置在支架210靠近输送机100一端上侧,支架210一侧设置有第一框架421,第一框架421和一个固定板410对应设置,减速电机420设置在第一框架421外侧,减速电机420的输出端转动贯穿于第一框架421,第一框架421内部设置有传动轴422,传动轴422一端固定连接于减速电机420的输出端,传动轴422另一端转动贯穿于支架210,两个固定板410之间并列设置有两个第一导杆411,往复丝杠430一端固定连接于传动轴422另一端,往复丝杠430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210远离减速电机420一侧,第一滑块440设置在两个固定板410之间,两个第一导杆411分别滑动贯穿于第一滑块440两端,往复丝杠430螺纹贯穿于第一滑块440下侧,第一滑块440远离输送机100一侧设置有支撑块441,第一横轴450滑动贯穿于支撑块441远离第一滑块440一端,第一横轴450远离第一滑块440一端设置有连接块451,第二横轴460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块451下端一侧,第一横轴450和第二横轴460垂直设置,转盘470转动连接于支架210靠近第一框架421一侧,传动轴422传动连接于转盘470,支架210靠
近第一框架421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块461,第二滑块461滑动连接于支架210下侧,第二横轴460滑动贯穿于第二滑块461,转盘470传动连接于第二滑块461,推板480设置在第一横轴450靠近第一滑块440一端,推板480设置在第一滑块440上方,两个侧板490对称设置在第一滑块440上侧两端边沿,第一滑块440远离输送机100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杆482,推板480设置在两个侧板490和两个限位杆482之间,两个侧板490靠近输送机100一侧之间设置有挡板491,挡板491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侧板490,转盘470靠近支架210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三皮带轮472,第三皮带轮472转动连接于支架210靠近第一框架421一侧,传动轴422上设置有第二皮带轮4221,第二皮带轮4221和第三皮带轮472通过第二皮带473传动连接,支撑块441和连接块451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杆452,第二导杆452一端滑动贯穿于支撑块441,第二导杆452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块451,转盘470和第二滑块46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471,第一连杆471一端转动连接于转盘470外侧边沿一端,第一连杆47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461外侧,根据实际冲压加工情况设置推板480的厚度,根据需要加工的工件大小,设置支架210的长度,使第一横轴450有充足的运动空间余量,或者使第一横轴450的高度低于支架210,当开始冲压作业时,通过机械臂230将刚冲压完成的工件取到两块侧板490之间,叠放在第一滑块440上,根据实际加工生产情况设置机械臂230的结构,使叠放的工件的毛刺朝上,侧板490和挡板491将对叠放的工件进行限位归集,视工件厚度,使挡板491下侧和第一滑块440上侧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使工件被推出,使其叠放较为整齐,启动减速电机420驱动往复丝杠430使第一滑块440沿第一导杆411往复运动,同时驱动传动轴422转动并带动转盘470转动,转盘470通过第一连杆471拉动第二滑块461沿支架210下侧一线也做往复运动,第二横轴460随着第一滑块440的往复运动而在第二滑块461中伸缩,第二横轴460推动第一横轴450和推板480往复运动,第二导杆452提供限位和支撑,使推板480保持水平,依次将贴合于第一滑块440上侧的工件顶推到输送机100的输送带上侧,使其沿第一导杆411方向平铺满输送带,推板480抽离第一滑块440时,限位杆482将保持叠放在第一滑块440上侧的工件的稳定,如此循环,可根据实际情况启停减速电机420,以配合机械臂230拿取并叠放工件,或者机械臂230将工件就近叠放在往复运动中的第一滑块440上侧亦可,如此即可在冲压加工的速度较快时,使机械臂230可以就近把工件取到第一滑块440上叠放,再一次平铺到输送机100的输送带上,由输送机100输送到抛光辊260下进行去毛刺处理,可有效降低机械臂230的作业频率和强度,减少其磨损并提高其使用寿命,避免其损坏带来额外的高昂维修成本,进而降低最终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和图8所示,一般情况下,工件的厚度都不大,推板480的厚度设置得较薄,当工件厚度较大时,可能会难以快速有效地顶推工件,甚至会直接插入工件间的缝隙中,影响工件平铺到输送机100的输送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而影响工件的自动化取件、去毛刺和输出码放流程,最终降低冲压加工的平稳持续进行和效率,频繁更换推板480也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导致人力物力占用较多,可能会提高最终产品成本,推送调节组件500包括第二框架510、第一螺栓520、挡圈530、第二螺栓540和第二连杆550和球头560,第二框架510下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490靠近输送机100一侧上端,第一螺栓520螺纹贯穿于第二框架510上侧中部,第一螺栓520下端转动连接于挡板491上侧中部,第一螺栓520上端和第二框架510上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521,第一螺栓520贯穿于第一弹簧521,挡圈530设置在推板480靠近输送机100一端,挡圈530两端分别转动连接
于推板480靠近输送机100一端两侧,第二螺栓540一端螺纹贯穿于推板480远离输送机100一端,推板480中部开设有通槽481,第二螺栓540和通槽481对应设置,第二连杆550设置在通槽481内部,第二连杆550一端转动连接于挡圈530中部,球头560设置在第二连杆550另一端,球头560设置在第二螺栓540一端内部,第二螺栓540外端和推板48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541,第二螺栓540贯穿于第二弹簧541,当工件的厚度较大,现有的推板480的厚度难以满足要求时,通过转动第二螺栓540拉动第二连杆550,球头560会在第二螺栓540一端内部转动,使第二连杆550角度发生变化并拉动挡圈530抬升,进而增加推板480前端的整体高度,以适应顶推厚度更大的工件,第二弹簧541将增大第二螺栓540的锁紧力,同时,通过转动第一螺栓520,调整挡板491和第一滑块440上侧之间的缝隙大小,第一弹簧521将增加第一螺栓520的锁紧力,如此即可适应厚度较大的工件的顶推需求,保证工件输送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及冲压加工的平稳持续进行和效率,避免因频繁更换推板480而增加额外工作量进而导致最终产品成本增加,保证产品竞争力。具体的,该一种冲压模具自动化取件机构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整个机构设置在冲床旁,使机械臂230靠近冲压模具的工作区域,根据实际冲压加工情况设置推板480的厚度,根据需要加工的工件大小,设置支架210的长度,使第一横轴450有充足的运动空间余量,或者使第一横轴450的高度低于支架210,将收集容器置于两个电动滑台310之间的电动十字滑台320下方,开启输送机100和电机240,开始冲压作业后,当上模和下模分离时,通过机械臂230带动第一吸盘机械手231将刚冲压完成的工件取到两块侧板490之间,叠放在第一滑块440上,根据实际加工生产情况设置机械臂230的结构,使叠放的工件的毛刺朝上,侧板490和挡板491将对叠放的工件进行限位归集,视工件厚度,使挡板491下侧和第一滑块440上侧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使工件被推出,使其叠放较为整齐,启动减速电机420驱动往复丝杠430使第一滑块440沿第一导杆411往复运动,同时驱动传动轴422转动并带动转盘470转动,转盘470通过第一连杆471拉动第二滑块461沿支架210下侧一线也做往复运动,第二横轴460随着第一滑块440的往复运动而在第二滑块461中伸缩,第二横轴460推动第一横轴450和推板480往复运动,第二导杆452提供限位和支撑,使推板480保持水平,依次将贴合于第一滑块440上侧的工件顶推到输送机100的输送带上侧,使其沿第一导杆411方向平铺满输送带,推板480抽离第一滑块440时,限位杆482将保持叠放在第一滑块440上侧的工件的稳定,如此循环,可根据实际情况启停减速电机420,以配合机械臂230拿取并叠放工件,或者机械臂230将工件就近叠放在往复运动中的第一滑块440上侧亦可,如此即可在冲压加工的速度较快时,使机械臂230可以就近把工件取到第一滑块440上叠放,再一次平铺到输送机100的输送带上,可有效降低机械臂230的作业频率和强度,减少其磨损并提高其使用寿命,由输送机100将平铺好的工件输送到抛光辊260下,电机240驱动抛光辊260旋转,对工件进行去毛刺处理,工件继续移动至输送机100靠近电动滑台310一端时,电动滑台310驱动电动十字滑台320,电动十字滑台320带动第二吸盘机械手330将加工完毕的工件规律地码放在收集容器中,当工件的厚度较大,现有的推板480的厚度难以满足要求时,通过转动第二螺栓540拉动第二连杆550,球头560会在第二螺栓540一端内部转动,使第二连杆550角度发生变化并拉动挡圈530抬升,进而增加推板480前端的整体高度,以适应顶推厚度更大的工件,第二弹簧541将增大第二螺栓540的锁紧力,同时,通过转动第一螺栓520,调整挡板491和第一滑块440上侧之间的缝隙大小,第一弹簧521将增加第一螺栓520的锁紧力,如此
即可适应厚度较大的工件的顶推需求,保证工件输送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及冲压加工的平稳持续进行和效率,避免因频繁更换推板480而增加额外工作量进而导致最终产品成本增加,如此不仅无需占用较多人力进行专门的工件收集与整理,且可完成工件的去毛刺处理,不仅提高了冲压生产加工效率,还降低了冲压件的后期加工量,进一步有效地降低了最终产品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输送机100、机械臂230、第一吸盘机械手231、电机240、吸尘器270、电动滑台310、电动十字滑台320、第二吸盘机械手330和减速电机42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输送机100、机械臂230、电机240、吸尘器270、电动滑台310、电动十字滑台320和减速电机42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