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3910发布日期:2022-09-20 23:0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2.防水透气阀是把防水透气膜通过注塑、超声焊接等形式和塑胶、金属、硅胶等其他材料结合,形成可以密闭的安装部件,其具有防水和透气的双重功能,通常主要用于通讯基站系统中的天线系统,射频以及数字处理设备,通信设备大多安装在复杂多变的户外环境中。防水透气阀可以调节因设备内外温度不同产生的压差,疏通有害气体,同时具有防水功能,以确保设备内部电子器件免受雨淋导致损坏。
3.防水透气阀一般包括主体、防水透气膜、盖体以及双密封圈。传统的生产加工过程是人工将防水透气膜粘贴到主体内,接着将其中一个密封圈抵持在防水透气膜上,然后再将盖体安装到主体上,最后在主体外侧套上另一个密封圈,从而完成组装。可见,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较为繁琐,人工作业效率差,生产效率不高。
4.为此,如何设计一种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使其能够自动完成组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是该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使其能够自动完成组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包括:工作台、转盘组、上料机构、贴膜机构、内密封圈填充机构、搬运过渡机构、激光刻标机构、外密封圈套扎机构以及下料机构;
8.所述转盘组包括第一转盘以及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及所述第二转盘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均设有治具,所述搬运过渡机构处于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
9.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主体上料装置以及盖体上料装置;所述主体上料装置、所述贴膜机构以及所述内密封圈填充机构环绕设于所述第一转盘的四周,所述盖体上料装置、所述激光刻标机构、所述外密封圈套扎机构以及所述下料机构环绕设于所述第二转盘的四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料装置包括:振动盘、直振送料器以及上料机械臂,所述直振送料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直振送料器与所述振动盘的出料端连接;
11.所述上料机械臂包括:固定架、移动模组以及机械爪,所述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机械爪安装于所述移动模组上,所述移动模组驱动所述机械爪做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12.所述盖体上料装置的结构与所述主体上料装置的结构相同。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膜机构包括放卷装置以及负压移载装置,所述放卷
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负压移载装置设于所述放卷装置与所述第一转盘之间,所述放卷装置上设有取料端;
14.所述负压移载装置包括:滑轨架、移载台、升降气缸以及负压吸嘴,所述滑轨架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移载台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轨架上,所述负压吸嘴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移载台上,所述升降气缸驱动所述负压吸嘴做升降运动,所述负压吸嘴的数量为多个。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搬运过渡机构包括:支撑架、过渡平台、运载移台以及搬运机械手,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过渡平台固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过渡平台处于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平移轨道,所述运载移台滑动设于所述平移轨道上,所述运载移台上设有搬运臂以及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固设于所述运载移台上,所述升降液压缸驱动所述搬运臂做升降运动,所述搬运机械手固设于所述搬运臂的两端。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搬运机械手包括:基座、辅助滑动件、弹性限位杆、第一夹爪以及第二夹爪,所述基座固设于所述搬运臂上,所述辅助滑动件通过复位弹性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基座内,所述第一夹爪通过扭簧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辅助滑动件上,所述第二夹爪通过扭簧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辅助滑动件上;
17.所述第一夹爪上包括施力部和夹持部,所述施力部上设有推力倾斜面,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推力倾斜面配合的抵持倾斜面,所述第二夹爪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夹爪的结构相同;所述辅助滑动件上设有引导轨道,所述弹性限位杆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弹性限位杆的另一端滑动设于所述引导轨道内;所述引导轨道包括:前进段、上升段、下降段以及回归段,所述上升段与所述下降段之间形成卡持位。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密封圈填充机构包括:振动盘、直振送料器以及内圈机械臂,所述直振送料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直振送料器与所述振动盘的出料端连接;
19.所述内圈机械臂包括:固定架、移动模组以及内圈上料组件,所述移动模组驱动所述内圈上料组件在所述固定架上做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所述内圈上料组件包括:定位板、伸缩气缸以及滑块,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穿针,所述滑块穿设于所述穿针,所述伸缩气缸驱动所述滑块沿着所述穿针做升降运动。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上设有放置凹槽以及阻挡块,所述阻挡块处于所述放置凹槽的一侧,所述阻挡块上设有卡持虎口,所述卡持虎口为三角形结构。
21.综上,本发明的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能够实现防水透气阀的自动装配,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的平面图;
25.图3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防水透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1所示的主体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2所示的贴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2所示的内密封圈填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2所示的搬运过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图7所示的搬运过渡机构的运动状态变化图;
31.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搬运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图9所示的搬运机械手的局部剖视图;
33.图11为图10所示的辅助滑动件与弹性限位杆的局部示意图;
34.图12为图10所示的搬运机械手在抓取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35.图13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9.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10,如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工作台100、转盘组200、上料机构300、贴膜机构400、内密封圈填充机构500、搬运过渡机构600、激光刻标机构700、外密封圈套扎机构800以及下料机构900。
40.其中,如图2所示,转盘组200包括第一转盘210以及第二转盘220,第一转盘210及第二转盘220均可转动地设于工作台100上,第一转盘210及第二转盘220上设有均设有治具230,搬运过渡机构600处于第一转盘210与第二转盘220之间。
41.上料机构300包括主体上料装置310以及盖体上料装置320。主体上料装置310、贴膜机构400以及内密封圈填充机构500环绕设于第一转盘210的四周,盖体上料装置320、激光刻标机构700、外密封圈套扎机构800以及下料机构900环绕设于第二转盘220的四周。
42.优选的,治具23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治具230均匀分布于第一转盘210及第二转盘220上。使用时,多个治具230形成多个相应的工位,每一个工位处均设有相应的机构,并由该机构完成某一特定的工序。本发明所涉及的防水透气阀20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防水透气阀2020包括:主体21、盖体22、防水透气膜23、内密封圈24以及外密封圈25,组装时,需要先将防水透气膜23贴合在主体21的凹槽内,然后将内密封圈24填充进主体21的凹槽中,并使得内密封圈24压持在防水透气膜23上,接着将盖体22盖合在主体21上,最后将外密封圈
25套设在主体21的外侧。相应的,本发明的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10的工序流程为:主体上料、贴膜、内密封圈填充、盖体上料、刻印标识、外密封圈套扎、下料。
43.具体地,在本发明中,主体上料装置310用于防水透气阀20的主体21移载到治具230上,并随着第一转盘210或第二转盘220转动,治具230将主体21运输到后续工序。贴膜机构400用于将防水透气膜23从整卷的膜纸中取出,并将其贴合到治具230的主体21上。内密封圈填充机构500用于将内密封圈24填入主体21中,使内密封圈24压持在防水透气膜23上。搬运过渡机构600用于将处在第一转盘210的治具230上防水透气阀20移载到第二转盘220的治具230上。盖体上料装置320用于将盖体22移载到治具230上,且由于此时的治具230上已有主体21,则盖体22移载后将被盖合在主体21上。激光刻标机构700用于在盖体22的外表面上刻印标识。外密封圈套扎机构800用于将外密封圈25套扎在主体21的外侧。下料机构900用于将完成组装的防水透气阀20从治具230中取出,并将其收集。
44.在本实施中,如图4所示,主体上料装置310包括:振动盘311、直振送料器312以及上料机械臂313,直振送料器312设于工作台上,直振送料器312与振动盘311的出料端连接。上料机械臂313包括:固定架3131、移动模组3132以及机械爪3133,固定架3131安装于工作台100上,机械爪3133安装于移动模组3132上,移动模组3132驱动机械爪3133做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盖体上料装置320的结构与主体上料装置310的结构相同。
45.在本实施中,如图5所示,贴膜机构400包括放卷装置410以及负压移载装置420,放卷装置410安装于工作台100上,负压移载装置420设于放卷装置410与第一转盘210之间,放卷装置410上设有取料端411。其中,负压移载装置420包括:滑轨架421、移载台422、升降气缸423以及负压吸嘴424。滑轨架421架设于工作台100上,移载台422可滑动地设于滑轨架421上,负压吸嘴424可活动地设于移载台422上,升降气缸423驱动负压吸嘴424做升降运动,并且负压吸嘴424的数量为多个。
46.使用时,在移载台422和升降气缸423的驱动下,负压吸嘴424运动到放卷装置410的取料端411,并将处于其上的防水透气膜23吸起;随后负压吸嘴424运动到治具230处,并将防水透气膜23贴合在主体21上。具体的工作原理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4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内密封圈填充机构500的结构与主体上料装置310的结构相似,其中,内密封圈填充机构500包括:内圈振动盘510(如图2所示)、内圈直振送料器520以及内圈机械臂530,内圈直振送料器520设于工作台100上,且内圈直振送料器520与内圈振动盘510的出料端连接。内圈机械臂530包括:内圈固定架531、内圈移动模组532以及内圈上料组件533,内圈移动模组532驱动内圈上料组件510在内圈固定架531上做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内圈上料组件533包括:定位板5331、伸缩气缸5332以及滑块5333,定位板5331上设有穿针5334,滑块5333穿设于穿针5334,伸缩气缸5332驱动滑块5333沿着穿针5334做升降运动。
4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搬运过渡机构600包括:支撑架610、过渡平台620、运载移台630以及搬运机械手640,支撑架610与过渡平台620固设于工作台100上,且过渡平台620处于第一转盘210与第二转盘220之间,支撑架610上设有平移轨道611,运载移台630滑动设于平移轨道611上,运载移台630上设有搬运臂631以及升降液压缸632,升降液压缸632固设于运载移台630上,升降液压缸632驱动搬运臂631做升降运动,搬运机械手640固设于搬运臂631的两端。为方便后续说明,将处在搬运臂631两端的搬运机械手640分别定义为第
一机械手640a以及第二机械手640b。使用时,如图8所示,第一机械手640a会先将处在第一转盘210的防水透气阀20取出,然后放置到过渡平台620上;接着,第二机械手640b会从过渡平台620上取走该防水透气阀20,随后将其放置到第二转盘220的治具230上。具体的工作原理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49.外密封圈套扎机构800实现将外密封圈25套扎在主体21的外侧,使得防水透气阀20在使用时可以具备更好地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外密封圈套扎机构800采用现有的密封圈上料机构,比如公开号为cn113385924a的中国专利,其涉及一种密封圈上料机构,可适用于本发明的外密封圈套扎机构800。
50.接下来结合本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10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说明:
51.使用前,工作人员先将若干防水透气阀20的主体21、盖体22、内密封圈24以及外密封圈25分别放置入主体上料装置310、盖体上料装置320、内密封圈填充机构500、外密封圈套扎机构800中;
52.使用时,主体上料装置310的振动盘311不断振动,使得主体21有序进入直振送料器312。随后,移动模组3132驱动机械爪3133在直振送料器312与第一转盘210之间运动,机械爪3133对直振送料器312上的主体21进行夹取,从而实现上料机械臂313将主体21运载到第一转盘210的治具230上,这样便完成了主体上料工序;
53.然后,第一转盘210带动治具230旋转至贴膜工序。在此工序中,贴膜机构400的放卷装置410对膜纸进行放卷,负压移载装置420的移载台422运动到放卷装置410上方,当膜纸上的防水透气膜23运动到取料端411时,升降气缸423驱动负压吸嘴424下降。与此同时,外界的气泵抽取负压吸嘴424内部的空气,使得负压吸嘴424处产生吸附力,从而将取料端411处的防水透气膜23吸附到负压吸嘴424的末端。随后,移载台422运动到治具230上方,升降气缸423再次驱动负压吸嘴424下降,使得负压吸嘴424将防水透气膜23粘贴到治具230的主体21上。并且,负压吸嘴4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负压吸嘴424同时吸取多个防水透气膜23,当移载台422运动到治具230上方后,每经过一个治具230,就会有一个负压吸嘴424下降并将防水透气膜23粘贴在主体21上,这样每次从取料端411吸取时可以同时取出多个防水透气膜23,随后再将多个防水透气膜23依次粘贴在主体21上即可,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54.接着,第一转盘210带动治具230旋转至内密封圈填充工序。在此工序中,内密封圈填充机构500的内圈振动盘510不断振动,并将内密封圈24有序地传递到内圈直振送料器520上,内圈机械臂530的内圈移动模组532驱动内圈上料组件533运动到内圈振动盘510上方。随后,内圈移动模组532驱动内圈上料组件533下降,定位板5331上的穿针5334向下运动并穿过内密封圈24,此时的内密封圈24被套在了穿针5334上;然后,内圈移动模组532驱动内圈上料组件533运动到治具230上方,并再次驱动内圈上料组件533下降,使得穿针5334贴近治具230上的主体21。此时,伸缩气缸5332驱动滑块5333沿着穿针5334向下滑动,由于此时定位板5331的位置不变,滑块5333与穿针5334发生相对运动,则滑块5333将推动套在穿针5334上的内密封圈24一起下滑,从而使内密封圈24与穿针5334脱离连接,并且滑块5333将内密封圈24压入主体21中,内密封圈24最终便填充入主体21内并压持在防水透气膜23上;
55.至此,防水透气阀20已经走过第一转盘210所涉及的所有工序,防水透气阀20的主体21上贴合有防水透气膜23以及内密封圈24,现在需要将防水透气阀20移载到第二转盘220的治具230上。在此过程中,如图8所示,搬运过渡机构600的运载移台630会向左移动,使得其上的搬运臂631靠近第一转盘210,此时,第一机械手640a处在第一转盘210的治具230上方,第二机械手640b处在过渡平台620上方。随后,升降液压缸632驱动搬运臂631下降,第一机械手640a与第二机械手640b也一起下降,并且第一机械手640a抓取第一转盘210上的防水透气阀20。然后,运载移台630会向右运动,其上的搬运臂631靠近第二转盘220,直至第一机械手640a处在过渡平台620上方,第二机械手640b处在第二转盘220的治具230上方;此时,升降液压缸632驱动搬运臂631下降,第一机械手640a松开使得防水透气阀20落入到过渡平台620上。随后,运载移台630再次向左移动去抓取新的防水透气阀20,而处在过渡平台620上的原防水透气阀20将被第二机械手640b抓取;随着运载移台630运动,第一机械手640a再次将防水透气阀20放置在过渡平台620上,而第二机械手640b也将原防水透气阀20放置在第二转盘220的治具230上。这样便实现将防水透气阀20从第一转盘210搬运到第二转盘220上;
56.之后,第二转盘220旋转直至盖体上料工序。盖体上料工序与主体上料工序相似,盖体上料装置320的振动盘将盖体22有序传递到盖体上料装置320的直振送料器处,然后由盖体上料装置320的上料机械臂将盖体22移载到第一转盘210的治具230上,由于此时第二转盘220的治具230存在有主体21,则上料机械臂将把盖体22盖合在主体21上,盖合后盖体22便将防水透气膜23及内密封圈24压持在主体21内。这样,防水透气阀20便完成了盖体上料工序;
57.接着,第二转盘220继续旋转,防水透气阀20依次进入刻印标识、外密封圈套扎、下料工序。当防水透气阀20经过激光刻标机构700时,激光刻标机构700会在防水透气阀20的盖体22上刻印产品标识及信息;随后,防水透气阀20经过外密封圈套扎机构800,外密封圈套扎机构800将外密封圈25套扎在主体21外侧,至此防水透气阀20完成了全部组装;最后由下料机构900将治具230上的防水透气阀20取出并放入外部收集槽处。至此,本发明的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10的主要工作原理说明完毕。
58.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说明过程中各机构之间存在先后顺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发明的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10是多工位同时进行的,即各机构之间是同时进行操作的,而且随着第一转盘210和第二转盘220的旋转,其上的任意一个治具230仍会按顺序经过每一个工序,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防水透气阀20的装配效率。
59.要强调的是,本发明的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10采用两个转盘(第一转盘210和第二转盘220)的设计能够减小设备总体的尺寸大小。若只采用一个转盘,由于工序较多,则同一个转盘上需要设置许多工位,这将导致该转盘尺寸较大,既占用了更大的面积,又增加了转盘的生产成本和驱动功耗;而通过两个转盘与搬运过渡机构600的配合,可以将多个工序分散,从而使两个转盘的尺寸都可以得到缩小,从而减小了设备的总体积,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60.而且,本发明的搬运过渡机构600在搬运防水透气阀20时采用中间过渡的搬运方式,即利用过渡平台620暂时放置防水透气阀20。这种搬运方式可以有效缩短运载移台630的运动行程(滑动距离),从而缩短搬运所需的时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小零部件
的尺寸。具体地,若采用传统的直接搬运的方式,则载移台630需要从第一转盘210的上方移动到第二转盘220的上方;而采用中间过渡的搬运方式后,载移台630只需要驱动第一机械手640a将第一转盘210处的防水透气阀20搬运至过渡平台620即可,并随着载移台630往复滑动,第二机械手640b会将处在过渡平台620的防水透气阀20搬运至第二转盘220处。由于第一机械手640a与第二机械手640b是同步运作的,则载移台630每做一次往返便会将一个防水透气阀20运输至第二转盘220处,从而实现与传统搬运方式一样的作用,并且采用这种方式后,载移台630每次往返只需要运动较短的距离(相当于只运动传统方式的一半距离),从而缩短搬运所需的时长,提高工作效率。
61.进一步的,采用中间过渡的搬运方式后,本发明使用了第一机械手640a与第二机械手640b对防水透气阀20进行搬运,由于第一机械手640a与第二机械手640b均需要做出抓取动作,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手640a与第二机械手640b均采用现有技术的夹爪气缸。但是,这需要用到多个驱动元件(夹爪气缸),从而增加了程序设置和布线(导气管布置)的难度,并且增加了成本。为此,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搬运过渡机构600做了改进,特别对搬运机械手640的结构做了改进。
62.具体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及图10所示,搬运机械手640包括:基座641、辅助滑动件642、弹性限位杆643、第一夹爪644以及第二夹爪645,基座641固设于搬运臂631上,辅助滑动件642通过复位弹性件646可滑动地设于基座641内,第一夹爪644通过扭簧(图未示)可转动地设于辅助滑动件642上,第二夹爪645通过扭簧(图未示)可转动地设于辅助滑动件642上。
63.其中,如图10所示,第一夹爪644上包括施力部6441和夹持部6442,施力部6441上设有推力倾斜面6443,基座641上设有与推力倾斜面6443配合的抵持倾斜面6411。第二夹爪645的结构与第一夹爪644的结构相同。而且,辅助滑动件642上设有引导轨道647,弹性限位杆643的结构如图11所示,弹性限位杆643的一端固设于基座641上,弹性限位杆643的另一端滑动设于引导轨道647内。引导轨道647包括:前进段6471、上升段6472、下降段6473以及回归段6474,且在上升段6472与下降段6473之间形成卡持位6475。
64.下面结合上述结构,对改进后的搬运机械手640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说明,为方便说明,将设于搬运臂631两端的搬运机械手640分别定义为第一机械手640a和第二机械手640b:
65.当搬运过渡机构600进行移载时,首先,运载移台630会向左移动,其上的搬运臂631靠近第一转盘210,此时,第一机械手640a处在第一转盘210的治具230上方,第二机械手640b处在过渡平台620上方。随后,升降液压缸632驱动搬运臂631下降,第一机械手640a与第二机械手640b也一起下降;
66.以第一机械手640a为例,下降过程中,辅助滑动件642会先与第一转盘210上的防水透气阀20发生接触;随着第一机械手640a继续下降,则辅助滑动件642将被防水透气阀20顶升(即辅助滑动件642与基座641发生相对运动),则复位弹性件646被压缩。与此同时,伴随着辅助滑动件642上移滑动,其上的第一夹爪644及第二夹爪645将与基座641发生碰触。具体地,第一夹爪644的推力倾斜面6443与基座641的抵持倾斜面6411相互接触并挤压,从而推动第一夹爪644克服扭簧的弹性力开始偏摆,则第一夹爪644的夹持部6442向着中心靠拢;同理,第二夹爪645也同样发生偏摆。第一夹爪644与第二夹爪645偏摆会夹持防水透气
阀20,从而实现对防水透气阀20的抓取;
67.与此同时,在辅助滑动件642被顶升的过程中,辅助滑动件642与基座641发生相对运动,使得弹性限位杆643的一端沿着引导轨道647滑动。具体地,弹性限位杆643的一端首先会沿着前进段6471滑动,当第一夹爪644与第二夹爪645夹持防水透气阀20时,弹性限位杆643的一端滑入上升段6472;随后搬运臂631带动搬运机械手640一起上升,则搬运机械手640夹持防水透气阀20开始上升,此时辅助滑动件642不再受到顶持,辅助滑动件642在复位弹性件646的作用下具有相对向下滑动的趋势,同时,弹性限位杆643的一端便会沿着上升段6472滑动到卡持位6475。这时,由于复位弹性件646为辅助滑动件642提供向下的推力,而弹性限位杆643想要脱离卡持位6475需要辅助滑动件642相对向上滑动,则弹性限位杆643的一端会稳定抵持在卡持位6475处,相当于弹性限位杆643将辅助滑动件642勾住,如图12所示。这样,辅助滑动件642只能保持在当前位置,而第一夹爪644与第二夹爪645由于受到抵持倾斜面6411的抵持,则第一夹爪644与第二夹爪645仍旧夹持着防水透气阀20。如此便使得第一机械手640a稳定抓取防水透气阀20;
68.随后,第一机械手640a运动到过渡平台620上方,升降液压缸632再次驱动搬运臂631下降,第一机械手640a将防水透气阀20放置在过渡平台620上。具体地,第一机械手640a下降过程中,首先,防水透气阀20会被放置在过渡平台620上,随后第一机械手640a继续下降,则辅助滑动件642再次被顶升,此时,弹性限位杆643的一端会沿着下降段6473滑动,并滑动进入回归段6474。这样,弹性限位杆643便脱离了卡持位6475处,然后第一机械手640a再做上升运动,辅助滑动件642不再受到顶持,且在复位弹性件646的作用下,辅助滑动件642开始相对下滑,第一夹爪644与第二夹爪645不再受到抵持倾斜面6411的抵持,两者开始偏转复位。这样,第一夹爪644与第二夹爪645便不再夹持着防水透气阀20,则防水透气阀20便被留在了过渡平台620上。至此便实现了将防水透气阀20从第一转盘210搬运到过渡平台620上;
69.之后,运载移台630继续往复运动,第一机械手640a再次抓取新的防水透气阀20,而处在过渡平台620上的原防水透气阀20将被第二机械手640b抓取,并搬运到第二转盘220的治具230上(可以参考前述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10的工作原理)。
70.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了使得弹性限位杆643的端部可以沿着指定方向在引导轨道647内滑动,引导轨道647的各段轨道内设计了一定的坡度,从而在各段之间形成了高低地势”,起到防止弹性限位杆643的端部反向滑动的作用。具体地,在前进段6471与上升段6472的连接处,前进段6471为高地势,上升段6472为低地势,这样弹性限位杆643的端部滑入上升段6472后,便无法再回退到前进段6471;同理,在上升段6472与下降段6473的连接处,上升段6472为高地势,下降段6473为低地势;在下降段6473与回归段6474的连接处,下降段6473为高地势,回归段6474为低地势。如此,便可以使得弹性限位杆643的端部沿着指定的轨迹滑动,从而确保搬运机械手640稳定完成抓取或放料的动作。
7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放置在治具230上的主体21不会发生偏转,从而影响后续工序,设计者基于防水透气阀20的主体21的外边缘为多边形的特性(如图所示),对治具230进行了特别设计。
72.具体地,如图13所示,治具230上设有阻挡块231以及放置凹槽232,其中,阻挡块231处于放置凹槽232的一侧,且阻挡块231上设有卡持虎口2311,卡持虎口2311为三角形结
构。使用时,主体上料装置310将主体21放置到治具230的放置凹槽232内,此时,主体21的外边缘将与阻挡块231的卡持虎口2311发生卡持,从而防止主体21发生偏转。而且,阻挡块231只处于放置凹槽232的一侧,而不是包裹放置凹槽232的四周,这样可以便于夹具进行取料(比如上料机械臂313、搬运机械手640等),避免阻挡块231与夹具之间发生干涉。
7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自动化防水透气阀装配设备10,能够完成防水透气阀20的自动组装,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7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