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铸铁压铸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23513发布日期:2023-02-01 04:2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五金铸铁压铸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五金铸铁压铸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2.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
3.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4.通常情况下一个模具只能加工成一种零件,但对于五金铸铁压铸来说可以实现多个零件同时冲压,因为五金零件类型繁多,而且每个零件都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可以针对零件的不同在同一模具中设置多个模仁,这样一次冲压能够成型多个零件,例如:
5.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1191567u公开了一种精密五金冲压模具,其采用传动装置,实现一次性对多个零件的冲压,并实现流水化生产,提高冲压效率,满足高标准的生产需求,在冲压生产时,电机启动,转轴随之转动,传动辊随之转动,将需要冲压的钢材置于两个传动辊之间,钢材随着传动辊的转动而进入冲压装置中进行冲压,且模具中有多对上模仁和下模仁,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零件的冲压,冲压效率高。
6.但是现有的冲压模具因为上、下模之间难以形成封闭的空间,而且上、下模内被模仁占用,很难形成一个促进空气流通的通道,这样不论是降温,还是热量的携带以及灰尘的处理都很难在冲压过程中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金铸铁压铸冲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五金铸铁压铸冲压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在用于与下模闭合,闭合过程中通过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内部对应的上、下模仁对材料施加压力,所述模具还包括设置在上模和下模外围的外围体,所述外围体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围成中间腔室;
9.所述下模上设置有空气促流组,所述空气促流组将中间腔室与外界环境连通,并在负压力的作用下促进中间腔室内的空气向外界环境流出。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围体周围开设有多个侧槽,所述上模滑动连接在中间腔室内,并在滑动过程中形成如下三种状态:
11.所述上模脱离中间腔室,所述空气促流组形成的吸流端借助中间腔室内壁形成一个气流屏障;
12.所述上模滑入中间腔室但未对侧槽进行封堵,所述中间腔室内的气流通过侧槽进入,再通过所述空气促流组排出至外界环境,以通过空气流动形成的气流将中间腔室内的灰尘吸出;
13.所述上模对侧槽进行封堵,并且所述上模的中心位置上形成有流通端,所述中间腔室内的空气由流通端进入,再通过所述空气促流组排出至外界环境,以形成向外围发散的气流,气流携带热量均匀的作用在中间腔室内。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围体包括围板和卡架,所述卡架设置在围板外围,所述围板通过卡架可活动的连接在下模上,其中:
15.所述侧槽开设在围板的外壁上;
16.所述中间腔室由围板围成。
1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体和凸模,所述凸模设置在上模体的下方,用于搭载上模仁,其中:
18.所述上模体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形成流通端的通槽
19.所述凸模设置成框形结构,以为通槽的开设提供空间。
2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包括搭载空气促流组的下模体,所述下模体的顶部设置有框形的凹模;
21.所述凹模的内部轮廓与凸模的外部轮廓相吻合,通过所述凹模搭载下模仁,所述凸模完全进入凹模后,对应的上、下模仁闭合。
2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体由盖板和基板组成,所述盖板盖于基板上。
2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促流组由腔道部以及负压部组成,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盖板腔室,所述盖板腔室的周围设置有侧流道,通过侧流道的上方开口形成吸流端;
24.所述基板的顶部设置有基板腔室,基板腔室内设置有贯穿基板的通孔;
25.所述侧流道、盖板腔室、基板腔室以及通孔构成腔道部,以利用腔道部将外界环境与中间腔室连通;
26.所述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负压扇,所述基板的底部设置驱动设备,所述负压扇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转动,并形成负压部。
2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流道上方开口形成的吸流端靠近所述中间腔室内壁设置。
2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架横截面为“l”形,所述卡架与下模体外壁固定连接形成卡槽,卡槽用于与围板连接。
2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围体包括围板和卡架,围板通过卡架滑动连接在下模上;
30.所述围板上设置有预留槽,预留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卡架上设置有限制滑板的挡块,所述围板的外围设置连接板,所述卡架的顶部设置架板,所述连接板和架板之间设置弹性滑柱;
31.所述围板内壁上设置有内块,上模下移推动内块,然后带动围板沿卡架进行滑动;
32.所述基板内设置有散热系,所述散热系由翅板和翘板架组成,所述基板位于基板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内通道,所述翅板设置在内通道内,所述翅板与基板的壁体滑动连接,所述翘板架设置在翅板的两端;
33.所述翘板架具有受压端和翘起端,翘起端与翅板转动连接,受压端则受到下移围
板的作用将翘起端顶起,以使翅板滑至基板腔室内。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5.1、该五金铸铁压铸冲压模具中,在下模上设置有空气促流组,通过空气促流组将中间腔室与外界环境连通,并在负压力的作用下促进中间腔室内的空气向外界环境流出,通过促进后流动的空气将中间腔室内的灰尘带出,并且利用流动的空气能够携带材料中的热量均匀的铺散开来,以起到均匀受热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及时的进行散热。
36.2、该五金铸铁压铸冲压模具中,围板作用在翘板架的受压端上,然后利用翘起端将翅板顶至基板腔室内,通过翅板表面吸收流过空气的热量,从而使盖板腔室和基板腔室内的空气成为低温气体,以提高整体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39.图3为本发明的上模体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本发明的下模体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本发明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42.图6为本发明的中间腔室内空气流向示意图;
43.图7为本发明的侧槽封堵后中间腔室内空气流向示意图;
44.图8为本发明带有散热系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45.图9为本发明用于散热系的外围体结构示意图;
46.图10为本发明的散热系结构示意图;
47.图11为本发明的散热系工作原理示意图。
48.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49.100、上模;
50.110、上模体;110a、凸模;110a、通槽;110b、崖板;
51.200、下模;
52.210、下模体;210a、凹模;210a、盖板;210b、基板;210b、通孔;211、负压扇;212、驱动设备;210c、内通道;213、翅板;214、翘板架;
53.220、空气促流组;220a、侧流道;220b、盖板腔室;220c、基板腔室;
54.300、外围体;
55.310、围板;311、内块;312、连接板;310a、侧槽;320、卡架;321、挡块;322、架板;330、滑板;340、弹性滑柱;300a、中间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8.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9.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
60.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61.现有的冲压模具因为上、下模之间难以形成封闭的空间,而且上、下模内被模仁占用,很难形成一个促进空气流通的通道,这样不论是降温,还是热量的携带以及灰尘的处理都很难在冲压过程中进行。
62.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金铸铁压铸冲压模具,如图1所示,该模具包括上模100和下模200,上模100和下模200均安装在压力机上,上模100位于下模200的上方,并在压力机的作用下与下模200闭合,以通过上模100和下模200内部的模仁(模仁指的就是使材料受压分离或塑性的空腔)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
63.在上模100和下模200的基础上,本发明中的模具还包括外围体300,外围体300设置在上模100和下模200的外围,以在上模100和下模200之间围成中间腔室300a)(中间腔室300a在图6中示出),结合图2所示,在下模200上设置有空气促流组220,通过空气促流组220将中间腔室300a与外界环境连通,并在负压力的作用下促进中间腔室300a内的空气向外界环境流出。
64.通过促进后流动的空气将中间腔室300a内的灰尘带出,并且利用流动的空气能够携带材料中的热量均匀的铺散开来,以起到均匀受热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及时的进行散热。
65.图2-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66.外围体300包括围板310和卡架320,卡架320设置在围板310外围,围板310通过卡架320可活动的连接在下模200上,且围板310的外壁周围开设有多个侧槽310a,然后上模100在压力机的作用下滑动连接在围板310围成的中间腔室300a内,并在滑动过程中形成如下四种状态:
67.其一、上模100脱离围板310)(也即中间腔室300a),此时空气促流组220形成的吸流端借助围板310内壁(也即中间腔室300a内壁)形成一个气流屏障,在气流屏障的作用下阻止外界环境中的灰尘进入中间腔室300a,即使进入也会被气流携带再排出;
68.其二、上模100滑入围板310)(也即中间腔室300a)但未对侧槽310a进行封堵,此时中间腔室300a内的气流通过侧槽310a进入,再通过空气促流组220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此过程中形成的气流能够将中间腔室300a内的灰尘吸出;
69.其三、上模100对侧槽310a进行封堵,并且在上模100的中心位置上形成有流通端,此时空气由流通端进入,再通过空气促流组220排出至外界环境中,这时候已经将材料注入至模仁内了,所以流动的空气携带热量均匀的作用在中间腔室300a内,以起到预热上模仁的作用;
70.其四、上模仁和下模仁闭合后,流通端被堵,此时主要借助吸流端将热量吸出,以起到散热的作用。
71.在此基础上,请参阅图2所示,上模100包括上模体110和凸模110a,凸模110a设置在上模体110的下方,其作用是搭载上模仁,结合图3所示,因为五金零件冲压的上模仁可独立在凸模110a上设置(只要求对应下模仁的位置能够与上模仁匹配即可),所以就没有特定位置的要求,因此本实施例将凸模110a设置成框形结构,以为上模体110中心位置的通槽110a开设提供空间,而且通过通槽110a形成流通端;
72.回归到图2所示,下模200包括搭载空气促流组220的下模体210,在下模体210的顶部设置有框形的凹模210a,且凹模210a的内部轮廓与凸模110a的外部轮廓相吻合,然后通过凹模210a搭载下模仁,当凸模110a完全进入凹模210a后,对应的上、下模仁闭合,通过闭合的上、下模仁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五金零件。
73.接着,通过图4对下模体210的具体结构进行公开,下模体210由盖板210a和基板210b组成,盖板210a盖于基板210b上,并借助螺栓等固定件固定,而搭载在下模体210上的空气促流组220由腔道部以及负压部组成,图4中,盖板210a的底部设置有盖板腔室220b,且在盖板腔室220b的周围设置有侧流道220a,通过侧流道220a的上方开口形成吸流端,结合图5所示,基板210b的顶部设置有基板腔室220c,基板腔室220c内设置有贯穿基板210b的通孔210b,从而通过侧流道220a、盖板腔室220b、基板腔室220c以及通孔210b构成腔道部,以利用腔道部将外界环境与中间腔室300a连通。
74.需要说明的是,最后形成的吸流端是靠近围板310内壁的,这样能够在围板310内壁的导流作用下形成气流屏障。
75.在参阅图4和图5所示,在通孔210b内转动连接有负压扇211,具体在通孔210b内架设与负压扇211转轴连接的支撑架,然后在基板210b的底部设置驱动设备212,通过驱动设备212驱动负压扇211的转轴,以带动负压扇211进行转动,从而利用转动的负压扇211形成一个负压力(也就是说负压扇211在驱动设备212的驱动下形成负压部),将中间腔室300a内的空气吸出。
76.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通孔210b排出的空气热量较高,所以驱动设备212优选采用电机和斜齿轮组配合的方式驱动转轴,在这不对其原理进行赘述。
77.而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原理结合图6和图7进行说明:
78.首先使上模体110滑入围板310内,同时负压扇211被驱动设备212驱动进行转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负压力,在负压力的作用下,中间腔室300a内的空气会被吸入凹模210a,再经过凹模210a流入盖板腔室220b和基板腔室220c内,最后通过通孔210b排出,此过程中中间腔室300a内的空气会被吸出,同时外界环境中的空气会通过侧槽310a和通槽110a进入中间腔室300a,但是由于凹模210a的上方开口是靠近围板310内壁,且朝向侧槽310a的,所以大部分的空气通过侧槽310a进入,而且会在围板310内壁的导向下形成气流屏障,一方面能够阻止外界的灰尘进入中间腔室300a,另外还能通过中间腔室300a流动的空气携带灰尘排出中间腔室300a,从而起到清灰的作用,而此时由于围板310将中间腔室300a包裹,所以很难再有灰尘进入中间腔室300a了;
79.而后向下模仁中注入材料,接着上模体110继续下滑,当上模体110将侧槽310a封堵后,此时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只能通过通槽110a进入了,如图7所示,由于通槽110a设置在
上模体110的中心位置,而凹模210a分布在外围,所以空气会由中心向外围扩散,形成向外围发散的气流,此时气流就会携带材料中的热量与凸模110a充分接触,使其上模仁能够进行预热,这样在进行冲压时,不会因为自身与材料温差过大而受损,而且携带的热量还能够流至盖板腔室220b和基板腔室220c内,这样热量不会立即释放至外界环境中,从而保证冲压时材料具有一定的温度;
80.最后在上、下模仁闭合后,侧槽310a以及通槽110a均被封堵,这时候凹模210a只起到释放热量的作用。
81.值得说明的是,上模体110和凸模110a的衔接处设置有崖板110b,通过崖板110b与盖板210a接触后对下移的上模体110进行阻挡,以为连接盖板210a和基板210b的螺栓提供空间,同时避免中间腔室300a因上模体110和盖板210a的闭合完全消失。
82.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卡架320横截面为“l”形,当卡架320与下模体210(可以是盖板210a也可以是基板210b)外壁固定连接后会形成一个卡槽,这时候直接将围板310卡入卡槽内即可实现二者的连接,连接后围板310只能实现可拆卸的活动,并不能沿卡架320进行滑动。
83.图8-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84.图9中外围体300包括围板310和卡架320,围板310通过卡架320可活动的连接在下模200上,而在本实施例中围板310不仅能够拆卸,还能沿卡架320进行滑动,图中围板310上设置有预留槽,预留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330,在卡架320上设置有限制滑板330的挡块321,由于预留槽的开设,所以围板310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因此在围板310的外围设置连接板312,以将围板310未连接的部分固定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然后在卡架320的顶部设置架板322,连接板312和架板322之间设置弹性滑柱340,从而在弹性滑柱340的弹力作用下实现卡架320对围板310的支撑,另外在围板310内壁上设置有内块311,上模100又或者说是上模体110下移推动内块311,然后带动围板310沿卡架320进行滑动。
85.通过挡块321对滑板330的阻挡,使其停留在原位,而围板310继续下移,二者之间产生距离差,通过产生的距离差判断围板310下移的距离。
86.请参阅图10所示,将围板310设置成沿卡架320进行滑动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散热系进行工作,散热系设置在基板210b内,具体由翅板213和翘板架214组成,图中基板210b位于基板腔室220c的底部设置有内通道210c,然后在内通道210c内设置翅板213,翅板213与基板210b的壁体滑动连接,然后在翅板213的两端设置翘板架214,翘板架214具有受压端和翘起端,翘起端与翅板213转动连接,而受压端则是受到下移围板310的作用将翘起端顶起,以使翅板213滑至基板腔室220c内(没被顶起时容置在内通道210c内),然后利用翅板213加速基板腔室220c内空气冷却的速度,以提高散热的效率。
87.具体工作原理参阅图11所示,在围板310下移与翘板架214的受压端接触时说明已经进入到上、下模仁闭合的阶段了,而在第一实施例中侧槽310a以及通槽110a都被封堵,此时散热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这时候围板310作用在翘板架214的受压端上,然后利用翘起端将翅板213顶至基板腔室220c内,通过翅板213表面吸收流过空气的热量,从而使盖板腔室220b和基板腔室220c内的空气成为低温气体,以提高整体的散热效率。
88.需要说明的是,翅板213内设置有冷凝管,以提高翅板213吸收热量的能力,而且在均匀受热的阶段翅板213是容置在内通道210c内的,这样不会影响均匀受热阶段进行工作。
89.而且受压端受到内通道210c的限制有一定转动角度,所以需要通过滑板330判断围板310下移距离,避免受压端受到内通道210c的作用受损。
9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