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铜管拉拔直径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25080发布日期:2023-02-01 04:5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铜管拉拔直径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铜管拉拔工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铜管拉拔直径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外加拉力的作用下,迫使金属通过模孔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形状、尺寸相同的制品的加工方法,称之为拉拔(或称为拉伸)。棒材型材线材,空心异型材,管材管材拉拔又分为空拉、长芯杆拉拔、固定芯头拉拔、游动芯头拉拔、顶管、扩径拉拔等6种。
3.在进行管材的拉拔加工中,芯棒置于挤压原料管内,使得芯棒与模具组成一环口,管材从环口拉出,以对管材的形状进行限定,得到内径、外径和壁厚一致的管材。由于芯棒需要固定在基座上,以使芯棒与模具呈相对固定状态,通常芯棒通过杆固定在基座上;在加工过程中,杆始终处于挤压原料管内,且杆需承受极大的压力,为了防止杆不发生弯曲,则杆不宜过长,从而使得挤压原料管的长度有限,因此,需要增加挤压原料管的装夹次数,在伴随着一次次装夹之后,减低效率和安装复杂不便于调整,长期多次数安装可使得安装工位精度下降,由于在加工中芯棒和铜管内壁近似接触(两者还具有待压缩空间),此时由一个行走行车将铜管拉动,由于精度下降不可避免,铜管和芯棒之间产生更大缝隙,在铜管对准拉拔膜洞口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芯棒和铜管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使得芯棒刚到达的拉拔膜洞口的时候,铜管早已经超过拉拔膜洞口,使得铜管一端一部分成为废料,不能节约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调节铜管拉拔直径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铜管拉拔直径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铜管拉拔直径的固定装置,包括拉拔轨道和设于拉拔轨道一侧的底座,以及设于拉拔轨道底部的机架,所述底座顶部一侧安放有第一转料筒,所述第一转料筒内部安装有固定轨道,所述第一转料筒一侧安装有第二液压杆组,所述固定轨道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一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对立面之间设有铜管本体,所述铜管本体内部安装有加芯棒,所述固定轨道上设有用于铜管本体在转移时保证其稳定并且不打滑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于铜管本体内圈的离心稳固组件和设于铜管本体一端的驱动组件,以及设于驱动组件用于连接加芯棒的连接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离心稳固组件转动使其通过弹性支撑在铜管本体内壁。
6.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固定轨道一端的驱动齿轮、一对靠近驱动齿轮一旁并且设于固定轨道一端的齿轮安装座、和驱动齿轮啮合一起的齿轮、并且齿轮侧边开设有和齿轮安装座匹配转动的转槽、设于齿轮内圈的螺纹、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在齿轮上的丝杆,以及设于丝杆一端的连接头。
7.优选的,所述离心稳固组件包括连接在连接头一侧的多节固定辊、多个开设于多节固定辊上的分槽,以及多个设于每个分槽外圈的抵触杆,且所述抵触杆通过连接头和丝杆固定,所述抵触杆通过丝杆旋转和铜管本体内圈形成密封结构。
8.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加芯棒在朝向丝杆一端的轴承、设于轴承内圈的轴承连接套件、设于轴承连接套件一侧的卡环、多个设于卡环外圈用于固定轴承连接套件的第二伸缩杆、设于丝杆一侧的卡环块、多个设于卡环块上的多层环,以及多个等距开设于每个卡环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二伸缩杆和安装孔匹配连接。
9.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另外一端安装有第二转料筒,所述第二转料筒一侧安装有第三液压杆组,所述底座和拉拔轨道之间安装有用于给铜管本体拉拔的拉拔铜管固定器,所述拉拔铜管固定器包括设于拉拔轨道一端的固定座、滑动连接在固定座上的安装板、设于安装板上的拉拔膜、多根连接在拉拔膜和安装板之间的第一弹簧,以及多个穿插在固定座上用于固定安装板的螺纹旋钮。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和第一转料筒之间设有用于驱动铜管本体接触拉拔膜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于固定座一侧的第一液压杆、设于第一液压杆输出杆上的安装架,以及一对设于安装架由电机驱动升降的升降爪手,两个所述升降爪手对立面接触铜管本体外圈。
11.优选的,所述抵触杆是由防滑软质材料制成,且每个所述抵触杆底部和多节固定辊之间均连接有伸缩弹簧。
12.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之间轴线和拉拔膜轴线对应一起。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多组第一伸缩杆之间放置铜管本体,便于不同直径大小的铜管固定和移动,再通过再铜管穿过加芯棒,由电机驱动驱动齿轮转动,带动齿轮自转,丝杆在齿轮内圈穿梭,使得加芯棒可以和铜管本体端部平齐,两者端部在平齐之后可由电机轴加大旋转速率转动,使得抵触杆离心抵触到铜管本体内圈,便于加芯棒和铜管本体端部暂时性固定,之后由第一液压杆输出使得升降爪手对铜管本体进行夹持,方便铜管本体和加芯棒穿过拉拔膜;在设备中可以通过根据不同直径大小的铜管来更换加芯棒,按压第二伸缩杆,将卡环和卡环块分离,即可选择合适尺寸的加芯棒,利于铜管本体的加工,在同一设备加工不同直径大小的铜管本体,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节省了设备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整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为设备中拉拔膜及其连接部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转料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转料筒内部驱动组组件、连接组件以及离心稳固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齿轮和齿轮安装座示意图。
15.图中:1-拉拔轨道;2-拉拔铜管固定器;3-第一转料筒;301-升降爪手;302-第一液压杆;4-第二液压杆组;401-第三液压杆组;5-底座;6-第二转料筒;7-机架;8-固定轨道;801-第一伸缩杆;9-丝杆;10-齿轮;11-固定座;12-安装板;13-第一弹簧;14-拉拔膜;15-螺纹旋钮;16-铜管本体;17-加芯棒;18-驱动齿轮;19-齿轮安装座;20-连接头;21-卡环块;2101-轴承连接套件;2102-第二伸缩杆;2103-安装孔;2104-卡环;22-轴承;23-多节固定辊;2301-抵触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铜管拉拔直径的固定装置,包括拉拔轨道1和放置在拉拔轨道1一侧的底座5(拉拔轨道1和底座5对齐安装,可由工程师进行调试,底座5顶部安装有一对放置台),拉拔轨道1底部安装有安装拉拔轨道1的机架7,所述底座5顶部一侧安放有第一转料筒3用于转移铜管,所述第一转料筒3内部安装有固定轨道8,所述第一转料筒3一侧安装有第二液压杆组4,固定轨道为多个三角形堆放在一起形成稳定结构,所述固定轨道8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一伸缩杆801(在实施安装的时候每个第一伸缩杆801一端均安装和铜管本体16接触的防滑块,图中未标出),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801对立面之间设有铜管本体16,所述铜管本体16内部安装有加芯棒17,所述固定轨道8上设有用于铜管本体16在转移时保证其稳定并且不打滑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于铜管本体16内圈的离心稳固组件和设于铜管本体16一端的驱动组件,以及设于驱动组件用于连接加芯棒17的连接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离心稳固组件转动使用弹性支撑在铜管本体16内壁,在装置安装的时候,首先将机架7上安装拉拔轨道1,在拉拔轨道1上面安装拉拔机,然后将底座5装入拉拔轨道1一端,最后将夹持装置放入到固定轨道8上。
18.装置开始运行的时候通过第二液压杆组4(分为上下和左右升降的液压杆),第一转料筒3由液压杆驱动上升,然后由液压杆驱动向左或者右移动,然后通过行车将铜管本体16推进一对第一伸缩杆801之间,随着铜管本体16在多对第一伸缩杆801之间滑动的时候,最后首先经过加芯棒17外圈,然后依次通过离心稳固组件、连接组件和驱动组件,等到铜管本体16一端抵触到驱动组件之后停止在第一伸缩杆801之间滑动,此时加芯棒17和铜管本体16端部处于平齐状态,然后再由牵引机构(牵引机构下文中具有相应的表述)对铜管本体16端部拉动,使得拉拔铜管固定器2和铜管本体16对准,之后开始对铜管本体16进行拉拔。
19.在铜管本体16牵引的过程中,由于加芯棒17不能够设置太长的原因,因此需要跟随着铜管本体16移动而移动,需要在铜管本体16进入到拉拔铜管固定器2上的时候加芯棒17刚好和铜管本体16端部平齐,因此,在方案中采用加芯棒17一端由驱动组件进行补偿,当驱动组件进行旋转的时候加芯棒17在铜管本体16内圈朝着端部进行移动,并且在加芯棒17移动的时候,驱动组件带着离心稳固组件进行旋转和铜管本体16内圈接触,铜管本体16内圈接触离心稳固组件之后,在第一伸缩杆801之间旋转前进,保证在铜管本体16在朝向拉拔
铜管固定器2移动的时候和加芯棒17外圈之间间距相等,防止铜管本体16在移动时候和加芯棒17之间偏移,从而导致对不准拉拔铜管固定器2情况出现,并且加芯棒17和铜管本体16之间没有滑动;其中连接组件可以连接不同直径大小的加芯棒17,这意味着,该设备可以更换不同直径大小的铜管本体16进行加工。
20.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固定轨道8一端的驱动齿轮18、一对靠近驱动齿轮18一旁并且设于固定轨道8一端的齿轮安装座19、和驱动齿轮18啮合一起的齿轮10、并且齿轮10侧边开设有和齿轮安装座19匹配转动的转槽、设于齿轮10内圈的螺纹、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在齿轮10上的丝杆9,以及设于丝杆9一端的连接头20,在加工中首先将驱动齿轮18轴连接电机,然后开启电机,电机轴带动驱动齿轮18转动,驱动齿轮18转动带动齿轮10在齿轮安装座19上转动,之后丝杆9在齿轮10内圈进行移动,当丝杆9移动的时候带动离心稳固组件和连接组件一起连带着加芯棒17在铜管本体16内圈移动,当等到丝杆9端部和齿轮10还有一段距离重叠的时候,加芯棒17和铜管本体16端部近似平齐,电机轴加大转速率,离心稳固组件将铜管本体16内圈抱死,然后铜管本体16外圈在第一伸缩杆801之间滑动,等到丝杆9端部快要和齿轮10重叠的时候,铜管本体16快要接触到铜管固定器2侧边,在这个过程中牵引机构快速的夹持铜管本体16。之后电机停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离心稳固组件不会快速脱离铜管本体16内圈,然后牵引机构拉动铜管本体16外圈附带着拉动第一转料筒3在底座5上滑动,最后让铜管本体16穿过拉拔铜管固定器2之后牵引机构停止(需要加芯棒17和铜管本体16端部错位,预留点空间,以便拉拔轨道1上拉拔机接触铜管本体16端部),由位于拉拔轨道1拉拔机直接拉拔铜管本体16即可。
21.所述离心稳固组件包括连接在连接头20一侧的多节固定辊23、多个开设于多节固定辊23上的分槽,以及多个设于每个分槽外圈的抵触杆2301,且所述抵触杆2301通过连接头20和丝杆9固定,所述抵触杆2301通过丝杆9旋转和铜管本体16内圈形成密封结构,其中,所述抵触杆2301是由防滑软质材料制成(端部进行渡胶处理,完成防滑性能,并且不会快速的和铜管本体16分离),且每个所述抵触杆2301底部和多节固定辊23之间均连接有伸缩弹簧;在丝杆9转动时带动连接头20转动,连接头20转动的时候带动多节固定辊23转动,多节固定辊23转动由于离心力将伸缩弹簧甩动张开,将抵触杆2301接触到铜管本体16,由于抵触杆2301渡胶处理方便和铜管本体16内圈接触。
22.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加芯棒17在朝向丝杆9一端的轴承22、设于轴承22内圈的轴承连接套件2101、设于轴承连接套件2101一侧的卡环2104、多个设于卡环2104外圈用于固定轴承连接套件2101的第二伸缩杆2102、设于丝杆9一侧的卡环块21、多个设于卡环块21上的多层环、以及多个等距开设于每个卡环块21上的安装孔2103,所述第二伸缩杆2102和安装孔2103匹配连接,由于所加工的铜管本体16不同,因此选择加芯棒17也需要不同,因此需要更换不同直径大小的加芯棒17,其中加芯棒17需要总是和卡环2104直径大小相等,以便于卡环2104插入到卡环块21内部,在卡环2104装进到卡环块21内部,第二伸缩杆2102由于弹性就会在多层环上卡死;另外当丝杆9旋转的时候,带动轴承22转动,加芯棒17安装在轴承22外圈处于静止状态,因此不会再铜管本体16内部转动。
23.所述底座5顶部另外一端安装有第二转料筒6,所述第二转料筒6一侧安装有第三液压杆组401,所述底座5和拉拔轨道1之间安装有用于给铜管本体16拉拔的拉拔铜管固定
器2,所述拉拔铜管固定器2包括设于拉拔轨道1一端的固定座11、滑动连接在固定座11上的安装板12、设于安装板12上的拉拔膜14、多根连接在拉拔膜14和安装板12之间的第一弹簧13,以及多个穿插在固定座11上用于固定安装板12的螺纹旋钮15,为了保证不同直径大小的铜管本体16拉拔,因此拉拔膜14需要进行更换,在更换的时候采用在固定座11上旋转螺纹旋钮15将螺纹杆拿出固定座11,再用手直接抽离安装板12,换上一块新的拉拔膜14即可,简单省事,另外为了铜管本体16更好的对准拉拔膜14,方案中采用到拉拔膜14在安装板12上用第一弹簧13进行悬空,方便铜管本体16端部易于接触到拉拔膜14入料口,在实施的时候需要在固定座11朝向拉拔轨道1的一侧安装有挡板,挡板上具有开口以便穿过铜管本体16,防止拉拔膜14突出拉拔轨道1,造成拉拔失败。
24.所述固定座11和第一转料筒3之间设有用于驱动铜管本体16接触拉拔膜14的传动组件(对应上述的牵引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于固定座11一侧的第一液压杆302、设于第一液压杆302输出杆上的安装架,以及一对设于安装架由电机驱动升降的升降爪手301,两个所述升降爪手301对立面接触铜管本体16外圈,在牵引的时候通过第一液压杆302输出杆上驱动安装架到合适的位置,然后由电机轴转动带动其中一个升降爪手301下降使得一对升降爪手301抓持到铜管本体16外圈,最后移送至拉拔铜管固定器2入料口即可。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