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焊接眼镜插针与合子的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5655发布日期:2022-11-15 17:1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焊接眼镜插针与合子的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焊接眼镜插针与合子的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2.眼镜插针又称铜芯,是制作眼镜脚丝不可或缺的金属,而合子则是作为眼镜铰链的一部分,当合子焊接于眼镜插针端部后,便可后期与眼镜镜框两侧的铰接端进行铰接,并形成铰链,从而实现眼镜脚丝的折叠,而插针与合子焊接的端部呈扁平状,因此实际上是将合子焊接在平面上,是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焊接工作,而非平面与圆面之间的焊接,有效降低了焊接难度,但即使降低了焊接难度,也很难保证焊接质量,是因为焊接眼镜插针与合子时一般采用人工焊接方式,将插针固定于工装上,然后工作人员利用专用夹子将合子放置于插针端部侧壁上,最后利用焊枪将合子焊接于插针上,这种人工焊接的方式极难保证焊接质量,在焊接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且人工焊接的效率极为有限,随着焊接工作时间变长,工作人员极易出现疲惫的感觉,焊接效率则会再次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焊接眼镜插针与合子的焊接设备,它不仅能够保证焊接质量,且能够始终保证高效的焊接效率。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焊接眼镜插针与合子的焊接设备,包括机体、设于机体上表面四个边角的立柱,立柱上端之间设有机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表面左侧设有一插针给料装置;所述插针给料装置右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插针送料装置;所述插针送料装置右侧依次设有插针感应定位装置、点焊膏涂刷装置、焊接装置;所述机体上表面右侧设有一振动盘;所述振动盘左侧设有与焊接装置相匹配的合子给料装置;所述机体上表面前侧设有一插针移料装置,插针移料装置的位置与插针送料装置、插针感应定位装置、点焊膏涂刷装置、焊接装置的位置皆相对应。
6.所述插针给料装置包括设于工作台上表面的振动机;所述振动机上表面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插针排列板;所述插针排列板上表面设有一排列槽,排列槽左右两侧槽口位于插针排列板左右两侧侧壁;所述排列槽中部设有一导向隔条;所述插针排列板后侧边沿上表面固定有位于排列槽后部的后高度调节结构;所述插针排列板前侧边沿上表面固定有位于排列槽前侧的前高度调节结构;所述插针排列板左端上表面设有一插针料斗;所述插针料斗左侧内壁设有一向着右下方倾斜的引导斜面;所述插针料斗底部设有一与排列槽上端槽口相贯通的出料口;所述插针料斗右侧外壁上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左端向左穿入至插针料斗内并设有一拍打板,拍打板下边沿高于排列槽上侧槽口;所述插针料斗右侧内壁前后两侧的固定螺孔;所述拍打板前后两侧设有与固定螺孔同轴的导向孔;一导向螺丝向右穿过导向孔并螺接于固定螺孔内,导向螺丝的头部位于拍打板左侧。
7.所述后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若干均匀设于排列槽后部槽底左右两侧的第一长圆孔;所述插针排列板后部上表面设有前后调节板;所述前后调节板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一长圆孔相贯通的第二长圆孔;所述前后调节板上表面左右两侧设有一上下调节座;所述上下调节座上设有第三长圆孔;所述前后调节板前侧设有一上下调节板;所述上下调节板左右两侧设有与左右两侧的上下调节座上的第三长圆孔位置相对应的穿孔;所述前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设于插针排列板前部上表面左右两侧的下螺孔;所述插针排列板前部上方设有一前限位板;所述前限位板左右两侧设有与下螺孔同轴的上螺孔。
8.所述插针送料装置包括设于插针排列板右端后侧侧壁的第一气缸安装座;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第一气动手指安装座;所述第一气动手指安装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气动手指;所述插针排列板右侧侧壁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固定块、后固定块;所述前固定块与后固定块之间通过一导向条相连接;所述导向条右侧侧壁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气动手指安装座左侧设有与第一滑轨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导向条左侧侧壁与插针排列板右侧侧壁之间具有活动间隙;所述导向条位于第一气动手指上下两侧的夹爪之间,第一气动手指上下两侧的夹爪端部位于活动间隙内;所述第一气动手指上侧夹爪的端部下表面与第一气动手指下侧夹爪的端部上表面设有互为对称的弧形卡槽;所述前固定块上部左侧设有一与弧形卡槽位置相对应的出针台阶。
9.所述插针感应定位装置包括设于机体上表面的第二滑轨座;所述第二滑轨座上表面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座后端设有第三气缸安装座;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第二滑轨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前端设有第二气动手指;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端设有位于第二气动手指正上方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上设有焊接面识别模块。
10.所述点焊膏涂刷装置包括设于机体上表面的第三滑轨座;所述第三滑轨座上表面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座后端设有第四气缸安装座;所述第四气缸安装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无杆气缸安装座;所述无杆气缸安装座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三滑轨相匹配的第三滑块;所述无杆气缸安装座上表面设有竖立的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的执行滑块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刷头安装座;所述刷头安装座前端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刷头;所述机体上表面设有一位于第三滑轨座前侧的点焊膏盛放桶,刷头位于点焊膏盛放桶正上方。
11.所述焊接装置包括设于机体上表面的焊接座;所述焊接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电加热焊接机;所述电加热焊接机前侧左右两边设有电加热管,左右两侧的电加热管前端通过一电加热件相连接;所述机体上表面设有一位于焊接座前侧的焊接托块;所述焊接托块上表面设有一支撑座,电加热件位于支撑座上表面。
12.所述合子给料装置包括设于机体上表面右侧的立架,振动盘位于立架右侧;所述立架中部设有一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前部上表面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合子导出块;所述合子导出块上表面设有一导出槽,导出槽前后两侧槽口分别位于合子导出块前后两端面;所述合子导出块右侧侧壁设有一与导出槽相贯通的进料口;所述振动盘左侧设有一与其相
匹配的合子输送轨道;所述合子输送轨道左端与进料口右端端口相贯通;所述下固定座后部上表面设有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一与导出槽相匹配的推板;所述合子导出块前端上表面设有一与导出槽相贯通的夹持凹槽;所述立架上端设有上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前侧侧壁上下两边设有互为对称的第四滑轨;所述上固定座右端设有第六气缸安装座;所述第六气缸安装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的活塞杆左端设有一横移板,横移板后侧侧壁设有与第四滑轨相匹配的第四滑块;所述横移板上端设有第七气缸安装座;所述第七气缸安装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七气缸;所述横移板前侧侧壁左右两边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五滑轨;所述第七气缸与第六气缸互为垂直,第七气缸的活塞杆下端设有一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后侧侧壁设有与第五滑轨相匹配的第五滑块;所述升降板下部前侧侧壁设有与夹持凹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三气动手指。
13.所述插针移料装置包括设于机体上表面的拉动口,拉动口与机体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机体上侧内壁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设有第八气缸安装座;所述第八气缸安装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八气缸;所述固定板前侧侧壁左右两边设有互为对称的第六滑轨;所述第八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设有一与拉动口相匹配的拉动板,拉动板上端向上穿过拉动口;所述拉动板后侧侧壁设有与第六滑轨相匹配的第六滑块;所述拉动板上端设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左端设有第九气缸安装座;所述第九气缸安装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九气缸;所述第九气缸的活塞杆右端设有一位于安装板正上方的移动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设有第七滑轨;所述移动板下表面设有与第七滑轨相匹配的第七滑块;所述移动板上表面设有至少四个呈横向均匀分布的第十气缸;所述机体上表面设有至少三个与右侧三个第十气缸位置相对应的第十一气缸安装座;所述第十一气缸安装座上表面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十一气缸;所述第十气缸与第十一气缸上皆设有一夹紧机构。
14.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于第十气缸上端面与第十一气缸上端面的夹持头;所述夹持头上表面设有一限位孔;所述第十气缸的活塞杆上端、第十一气缸的活塞杆上端皆向上穿入至限位孔内并设有一铰接头;所述铰接头铰接有位于其左侧的左下夹臂、位于其右侧的右下夹臂,左下夹臂上端向着左上方倾斜,右下夹臂上端向着右上方倾斜;所述左下夹臂上端向着右上方延伸出一左上夹臂,左下夹臂与左下夹臂之间呈v字型;所述右下夹臂上端向着左上方延伸出一右上夹臂,右下夹臂与右上夹臂之间呈v字型;所述左上夹臂上端右侧侧壁、右上夹臂上端左侧侧壁设有互为对称的夹紧槽,夹紧槽呈弧状;所述限位孔上端孔口前侧边沿与后侧边沿皆向上延伸出一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上端面设有一与夹紧槽位置相对应的v型槽;前后两侧的辅助板之间设有一铰接轴;所述左上夹臂铰接有一左铰接臂,左铰接臂右端与铰接轴相铰接;所述右上夹臂铰接有一右铰接臂,右铰接臂左端与铰接轴相铰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用于焊接眼镜插针与合子的焊接设备可通过多个装置完成插针与合子的自动上料以及一些焊接前所需的工序,待一切工序完成后便能够自动进行插针与合子之间的焊接工作,实现机械自动化,从而避免人工焊接易出现由于疲惫导致焊接效率逐渐递减的情况,始终保持高效的焊接效率,避免人工焊接时焊接质量的易受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的影响的情况,始终保证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焊接眼镜插针与合子的焊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焊接眼镜插针与合子的焊接设备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插针给料装置与插针送料装置装配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的a部的放大图;
21.图5是插针给料装置与插针送料装置装配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插针感应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点焊膏涂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合子给料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图9的b部的放大图;
27.图11是合子给料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是插针移料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是图12的c部的放大图;
30.图14是插针移料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5是夹紧机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6是插针与合子完成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请参阅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焊接眼镜插针与合子的焊接设备,包括机体1、设于机体1上表面四个边角的立柱2,立柱2上端之间设有机顶盖3,所述机体1上表面左侧设有一插针给料装置4;所述插针给料装置4右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插针送料装置5;所述插针送料装置5右侧依次设有插针感应定位装置6、点焊膏涂刷装置7、焊接装置8;所述机体1上表面右侧设有一振动盘9;所述振动盘9左侧设有与焊接装置8相匹配的合子给料装置10;所述机体1上表面前侧设有一插针移料装置11,插针移料装置11的位置与插针送料装置5、插针感应定位装置6、点焊膏涂刷装置7、焊接装置8的位置皆相对应。
35.所述插针给料装置4包括设于工作台上表面的振动机401;所述振动机401上表面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插针排列板402;所述插针排列板402上表面设有一排列槽403,排列槽403左右两侧槽口位于插针排列板402左右两侧侧壁;所述排列槽403中部设有一导向隔条404;所述插针排列板402后侧边沿上表面固定有位于排列槽403后部的后高度调节结构;所述插针排列板402前侧边沿上表面固定有位于排列槽403前侧的前高度调节结构;所述插针排列板402左端上表面设有一插针料斗405;所述插针料斗405左侧内壁设有一向着右下方倾斜的引导斜面406;所述插针料斗405底部设有一与排列槽403上端槽口相贯通的出料口407;所述插针料斗405右侧外壁上设有第二气缸408;所述第二气缸408的活塞杆左端向左穿入至插针料斗405内并设有一拍打板409,拍打板409下边沿高于排列槽403上侧槽口;所述插针料斗405右侧内壁前后两侧的固定螺孔410;所述拍打板409前后两侧设有与固定螺孔410同轴的导向孔411;一导向螺丝412向右穿过导向孔411并螺接于固定螺孔410内,导向螺丝412的头部位于拍打板409左侧。
36.所述后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若干均匀设于插针排列槽403后部槽底左右两侧的第一长圆孔413;所述插针排列板402后部上表面设有前后调节板414;所述前后调节板414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一长圆孔413相贯通的第二长圆孔415;所述前后调节板414上表面左右两侧设有一上下调节座416;所述上下调节座416上设有第三长圆孔417;所述前后调节板414前侧设有一上下调节板418;所述上下调节板418左右两侧设有与左右两侧的上下调节座416上的第三长圆孔417位置相对应的穿孔419;所述前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设于插针排列板402前部上表面左右两侧的下螺孔420;所述插针排列板402前部上方设有一前限位板421;所述前限位板421左右两侧设有与下螺孔420同轴的上螺孔422。
37.所述插针送料装置5包括设于插针排列板402右端后侧侧壁的第一气缸安装座501;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座501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气缸502;所述第一气缸502的活塞杆前端设有第一气动手指安装座503;所述第一气动手指安装座503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气动手指504;所述插针排列板402右侧侧壁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固定块505、后固定块506;所述前固定块505与后固定块506之间通过一导向条507相连接;所述导向条507右侧侧壁设有第一滑轨508;所述第一气动手指安装座503左侧设有与第一滑轨508相匹配的第一滑块509;所述导向条507左侧侧壁与插针排列板402右侧侧壁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10;所述导向条507位于第一气动手指504上下两侧的夹爪之间,第一气动手指504上下两侧的夹爪端部位于活动间隙510内;所述第一气动手指504上侧夹爪的端部下表面与第一气动手指504下侧夹爪的端部上表面设有互为对称的弧形卡槽511;所述前固定块505上部左侧设有一与弧形卡槽511位置相对应的出针台阶512。
38.所述插针感应定位装置6包括设于机体1上表面的第二滑轨座601;所述第二滑轨座601上表面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二滑轨602;所述第二滑轨座601后端设有第三气缸安装座603;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座603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三气缸604;所述第三气缸604的活塞杆前端设有电机安装座605;所述电机安装座605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第二滑轨602相匹配的第二滑块606;所述电机安装座605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电机607;所述电机607的电机轴前端设有第二气动手指608;所述电机安装座605上端设有位于第二气动手指608正上方的激光位移传感器609;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609上设有焊接面识别模块。
39.所述点焊膏涂刷装置7包括设于机体1上表面的第三滑轨座701;所述第三滑轨座701上表面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三滑轨702;所述第三滑轨座701后端设有第四气缸安装座703;所述第四气缸安装座703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四气缸704;所述第四气缸704的活塞杆前端设有无杆气缸安装座705;所述无杆气缸安装座705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三滑轨702相匹配的第三滑块706;所述无杆气缸安装座705上表面设有竖立的无杆气缸707;所述无杆气缸707的执行滑块7071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刷头安装座708;所述刷头安装座708前端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刷头709;所述机体1上表面设有一位于第三滑轨座701前侧的点焊膏盛放桶,刷头709位于点焊膏盛放桶正上方。
40.所述焊接装置8包括设于机体1上表面的焊接座801;所述焊接座801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电加热焊接机802;所述电加热焊接机802前侧左右两边设有电加热管803,左右两侧的电加热管803前端通过一电加热件804相连接;所述机体1上表面设有一位于焊接座801前侧的焊接托块805;所述焊接托块805上表面设有一支撑座806,电加热件804位于支撑座806上表面。
41.所述合子给料装置10包括设于机体1上表面右侧的立架1001,振动盘9位于立架1001右侧;所述立架1001中部设有一下固定座1002;所述下固定座1002前部上表面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合子导出块1003;所述合子导出块1003上表面设有一导出槽1004,导出槽1004前后两侧槽口分别位于合子导出块1003前后两端面;所述合子导出块1003右侧侧壁设有一与导出槽1004相贯通的进料口1005;所述振动盘9左侧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合子输送轨道1006;所述合子输送轨道1006左端与进料口1005右端端口相贯通;所述下固定座1002后部上表面设有第五气缸1007;所述第五气缸1007的活塞杆前端设有一与导出槽1004相匹配的推板1008;所述合子导出块1003前端上表面设有一与导出槽1004相贯通的夹持凹槽1009;所述立架1001上端设有上固定座1010;所述上固定座1010前侧侧壁上下两边设有互为对称的第四滑轨1011;所述上固定座1010右端设有第六气缸安装座1012;所述第六气缸安装座1012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六气缸1013;所述第六气缸1013的活塞杆左端设有一横移板1014,横移板1014后侧侧壁设有与第四滑轨1011相匹配的第四滑块1015;所述横移板1014上端设有第七气缸安装座1016;所述第七气缸安装座1016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七气缸1017;所述横移板1014前侧侧壁左右两边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五滑轨1018;所述第七气缸1017与第六气缸1013互为垂直,第七气缸1017的活塞杆下端设有一升降板1019;所述升降板1019后侧侧壁设有与第五滑轨1018相匹配的第五滑块1020;所述升降板1019下部前侧侧壁设有与夹持凹槽1009位置相对应的第三气动手指1021。
42.所述插针移料装置11包括设于机体上表面的拉动口1101,拉动口1101与机体1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机体1上侧内壁设有一固定板1102;所述固定板1102下端设有第八气缸安装座1103;所述第八气缸安装座1103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八气缸1104;所述固定板1102前侧侧壁左右两边设有互为对称的第六滑轨1105;所述第八气缸1104的活塞杆上端设有一与拉动口1101相匹配的拉动板1106,拉动板1106上端向上穿过拉动口1101;所述拉动板1106后侧侧壁设有与第六滑轨1105相匹配的第六滑块1107;所述拉动板1106上端设有一安装板1108;所述安装板1108左端设有第九气缸安装座1109;所述第九气缸安装座1109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九气缸1110;所述第九气缸1110的活塞杆右端设有一位于安装板1108正上方的移动板1111;所述安装板1108上表面设有第七滑轨1112;所述移动板1111下表面设有与第七滑轨1112相匹配的第七滑块1113;所述移动板1111上表面设有至少四个呈横向均匀分布的第十气缸1114;所述机体1上表面设有至少三个与右侧三个第十气缸位置相对应的第十一气缸安装座1115;所述第十一气缸安装座1115上表面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十一气缸1116;所述第十气缸1114与第十一气缸1116上皆设有一夹紧机构。
43.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于第十气缸1114上端面与第十一气缸1116上端面的夹持头1117;所述夹持头1117上表面设有一限位孔1118;所述第十气缸1114的活塞杆上端、第十一气缸1116的活塞杆上端皆向上穿入至限位孔1118内并设有一铰接头1119;所述铰接头1119铰接有位于其左侧的左下夹臂1120、位于其右侧的右下夹臂1121,左下夹臂1120上端向着左上方倾斜,右下夹臂1121上端向着右上方倾斜;所述左下夹臂1120上端向着右上方延伸出一左上夹臂1122,左下夹臂1120与左下夹臂1120之间呈v字型;所述右下夹臂1121上端向着左上方延伸出一右上夹臂1123,右下夹臂1121与右上夹臂1123之间呈v字型;所述左上夹臂1122上端右侧侧壁、右上夹臂1123上端左侧侧壁设有互为对称的夹紧槽1124,夹紧槽1124呈弧状;所述限位孔1118上端孔口前侧边沿与后侧边沿皆向上延伸出一辅助板1125;
所述辅助板1125上端面设有一与夹紧槽1124位置相对应的v型槽1126;前后两侧的辅助板1125之间设有一铰接轴1127;所述左上夹臂1122铰接有一左铰接臂1128,左铰接臂1128右端与铰接轴1127相铰接;所述右上夹臂1123铰接有一右铰接臂1129,右铰接臂1129左端与铰接轴1127相铰接。
4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45.需要使用焊接设备对眼镜插针12与合子13进行焊接时,可先将大量插针放入至位于机体1左侧的插针料斗405中,将大量合子放入至位于机体右侧的振动盘9内,在放置插针12时,需注意将插针12的扁平部1201朝后,将插针12的圆柱部1202朝前,接着便可启动振动机401以及振动盘9,振动机401与振动盘9皆属于现有设备,能够提供振动力,使物体能够在振动力的作用下有序的向着一个方向移动输送。
46.大量放入至插针料斗405内的插针12首先会顺着向右下方倾斜的引导斜面406向着右下方滑向出料口407,而出料口407与排列槽403上端槽口相贯通,因此插针12则会直接落入至排列槽403内,此时插针12的扁平部1201刚好处于导向隔条404与排列槽403后侧槽壁之间的空间内,在振动机401的振动力作用下,落入至排列槽403内的插针则会有序的向右移动,而上下调节板418下表面与排列槽403槽底之间的间隙能够对插针12的扁平部起到导向作用,前限位板421下表面与排列槽403槽底之间的间隙能够对插针12的圆柱部1202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保证插针12右移时的稳定性,在插针12移动过程中,由于导向隔条404的存在,导致插针12的扁平部处于悬空状态,而在重力作用下,扁平部1201无法保持平放的状态,随之翻转,转变为竖直状态,最终处于最前侧的插针在震动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插针排列板402最右侧,此时第一气动手指504上下两侧夹爪的端部正好处于插针排列板402最右侧,而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同样在导向隔条404的作用下处于悬空的状态,随着最前侧的插针12继续右移,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后端则会直接进入至第一气动手指504下侧夹爪端部上表面的弧形卡槽511内,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前端则会直接落入至出针台阶512上,此刻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前后两端位置皆得到支撑,插针12的扁平部1201依旧处于悬空竖直的状态,接着便可启动插针送料装置5对插针12进行送料。
47.启动插针送料装置5时,首先启动第一气动手指504,此时第一气动手指504上下两侧夹爪夹紧闭合,位于上下两侧的弧形卡槽511直接将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后端夹紧,插针12得到固定,接着便可启动第一气缸502,此时第一气缸502的活塞杆向前推动第一气动手指安装座503,使第一气动手指安装座503带着第一气动手指504顺着第一滑轨508的轨迹稳定的向前移动,当第一气动手指504前移时,被第一气动手指504夹紧的插针12随之向前移动,最终插针12的圆柱部1202的前端插入至位于最左侧的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内,此刻第十气缸1114启动,利用自身的夹紧机构将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夹紧,当插针12被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夹紧后,第一气动手指504上侧夹爪向上移动,第一气动手指504下侧夹爪向下移动,将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后端松开,此时第一气动手指504上下两侧夹爪之间的间距大于竖直状态下的扁平部1201的宽度,接着第一气缸502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一气动手指504后移复位,夹持下一个处于排列槽403最右侧的插针12。
48.当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将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夹紧后,启动第八气缸1104,此时第八气缸1104的活塞杆则会带动拉动板1106进行移动,使拉动板1106顺着第六滑轨1105的轨迹向上移动,当拉动板1106上移时,设于拉动板1106上端的安装板1108则会
带动设于移动板1111上的第十气缸1114向上移动,此时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则会夹持着插针12上移,此刻插针12离开出针台阶512,当被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夹紧的插针12移动至实际所需的高度时,第八气缸1104停止运行,然后启动第九气缸1110,此时第九气缸1110的活塞杆带动移动板1111顺着第七滑轨1112的轨迹稳定的向右移动,从而实现被夹持的插针12的右移,最终原本处于最左侧的第十气缸1114移动至与处于最左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相对的位置。
49.当最左侧的第十气缸1114移动至与最左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相对的位置时,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与第十一气缸1116上的夹紧机构位置相对应,此时第八气缸1104启动,第八气缸1104的活塞杆带动拉动板1106下移,从而实现最左侧的第十气缸1114的下移,此时最左侧的第十气缸1114的夹紧机构夹持着插针12下移,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后端落入至第十一气缸1116的夹紧机构内,紧接着最左侧的第十气缸1114控制自身的夹紧机构松开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前端,最左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则控制自身的夹紧机构将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后端夹紧,此刻第十一气缸1116上的夹紧机构的夹紧力并非很紧,在夹住插针12的圆柱部1202的同时能够保证圆柱部1202在外力作用下可进行旋转,而此时插针12的扁平部1201与第二气动手指608位置相对应,接着便可启动第三气缸604,使第三气缸604的活塞杆带动电机安装座605顺着第二滑轨602的轨迹稳定的向前移动,当电机安装座605前移时,电机607则会带动第二气动手指608向前移动,当第二气动手指608向前移动至一定行程后,插针12的扁平部1201的后端刚好处于第二气动手指608左右两侧夹爪之间,此时激光位移传感器609同时前移并处于插针12的扁平部1201正上方,紧接着开启第二气动手指608,第二气动手指608左右两侧的夹爪则会将插针12的扁平部1201后端夹紧,然后电机607则会通过电机轴带动第二气动手指608发生旋转,从而对扁平部1201进行旋转,由于最左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上的夹紧机构并非将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夹死,使扁平部1201能够顺畅的从竖直状态旋转至平放的状态,便于焊接工作的进行,此时激光位移传感器609则会投射出激光感应插针12的扁平部1201的平面度,若是无法满足实际所需,电机则会控制第二气动手指608再次对扁平部1201进行旋转,最大程度上保证插针12与合子13焊接时的质量,激光位移传感器609是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高精度传感器,当激光位移传感器感知到旋转后的扁平部1201满足实际所需后,第二气动手指608则会松开扁平部1201后端,且激光位移传感器609上设有焊接面识别模块,焊接面识别模块是一种现有的正反面识别装置,焊接面识别模块能够识别插针的偏平部1201的正反面,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将操作简单化,不仅能够提高焊接效率,且后期维修与维护,同时可根据实际加工需求对焊接面识别模块的数据进行设置。
50.在最左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的夹紧机构夹紧需要对扁平部1201进行旋转的插针12时,最左侧的第十气缸1114的夹紧机构则会在第九气缸1110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实现复位,再次处于与出针台阶512相对应的位置,夹持第二根插针12,而此刻第一根插针12被最左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的夹紧机构夹紧,位于左侧第二个的第十气缸1114则移动至与最左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相对应的位置,此时左侧第二个的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将第一根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前端夹紧,最左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的夹紧机构将第一根插针12的圆柱部1202后端松开,与此同时,最左侧的第十气缸1114的夹紧机构已经夹住第二根插针12的圆柱部1202的前端,随后便可启动第八气缸1104,此时第八气缸1104的活塞杆再次带
动拉动板1106上移,最左侧的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带着第二个插针12上移,左侧第二个的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带着第一个插针12上移,当第一根插针12与第二插针12上移至实际所需的位置后,便可再次通过第九气缸1110向右移动,接着最左侧的第十气缸1114移动至与最左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相对应的位置,左侧第二个的第十气缸1114移动至与左侧第二个的第十一气缸1116相对应的位置,随后重复第十一气缸1116上的夹紧机构将插针12夹紧、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将插针12松开的动作,完成插针12交接工作后,第九气缸1110则会通过移动板带动所有第十气缸1114复位,开始新一轮的送料工作,开始夹持第三根插针12。
51.当左侧第二个的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将完成扁平部1201旋转的第一根插针12移交给左侧第二个的第十一气缸1116上的夹紧机构时,左侧第二个的第十一气缸1116上的夹紧机构将第一根插针12夹紧,接着便可对第一根插针12的扁平部1201上表面进行点焊膏涂刷工作,首先启动无杆气缸707,无杆气缸707是一种现有气缸,本身不具备活塞杆,但能够利用自身活塞带动外界的执行滑块进行移动,随着无杆气缸707运行,无杆气缸707的执行滑块7071则会带动刷头安装座708下移,从而实现刷头709的下移,而点焊膏盛放桶放置于刷头的正下方,点焊膏盛放桶内盛放有点焊膏,随着刷头下移至一定程度,刷头709下端则会通过点焊膏盛放桶上端桶口进入至点焊膏盛放桶内并与点焊膏发生接触,此时刷头709下端表面则充满点焊膏,紧接着无杆气缸707控制刷头709上移复位,第四气缸704开始启动,第四气缸704的活塞杆则会带动无杆气缸安装座705前移,最终刷头709移动至插针12的扁平部1201的正上方,第四气缸704停止运行,无杆气缸707再次启动,无杆气缸707的执行滑块7071带动刷头709下移,最终刷头709下端与插针12的扁平部1201上表面相接触,无杆气缸707再次关闭,第四气缸704开始运行,此刻第四气缸704的活塞杆带动无杆气缸安装座705后移,从而实现刷头709的后移,随着刷头后移,刷头将自身下端的点焊膏涂刷于插针的扁平部上表面上,当刷头709在第四气缸704的作用下后移至最初的位置后,第四气缸704再次关闭,无杆气缸707启动带动刷头709上移复位,以备下侧点焊膏涂刷工作,点焊膏的存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合子13焊接于插针12的扁平部1201上表面时的质量,且能够一定程度上清理扁平部1201用于焊接的上表面的杂质。
52.当第一根插针12的扁平部1201上表面完成点焊膏涂刷工作后,左侧第三个的第十气缸1114刚好处于与左侧第二个的第十一气缸1116相对应的位置,此时左侧第三个的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夹紧第一根插针12的圆柱部1202的后端,左侧第二个的第十一气缸1116上的夹紧机构松开第一根插针12的圆柱部前端,此时第一根插针12则会在第八气缸1104以及第九气缸1110的作用下进行上移与右移的动作,最终将第一根插针12移送至与焊接装置位置相对应的最右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的正上方,然后第一根插针12在第八气缸1104的作用下再次下移卡入至最右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上的夹紧机构内,在左侧第三个的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将第一根插针12移送至最右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时,原本最右侧的第十气缸1114则会离开与最右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相对应的位置,向右移动,在实际移料过程中,可在左侧第二个的第十一气缸1116与最右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之间再设置一个或多个第十一气缸1116,在左侧第三个的第十气缸1114与最右侧的第十气缸1114再设置一个或多个第十气缸1114,如此则会多出一个或多个可用于夹持插针的夹紧机构,从而空余出一个或多个工位,可用于放置其他能够参与至焊接工作中的一些装置,同时能够预留
出足够时间以供插针12与合子13进行焊接。
53.当最右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上的夹紧机构将第一根插针12夹紧时,第一根插针12的扁平部1201被放置于电加热件804上表面上,与此同时,焊接装置8的焊丝输送机构则会将焊丝移送至第一根插针的扁平部的上表面,焊丝输送机构在焊接设备中的常规机构,因此不再多做描述,焊丝输送机构主要起到将焊丝端部送至两个需要焊接的部件之间,当合子给料装置10将合子13放在第一根插针12的扁平部1201上表面时,电加热焊接机802启动,此时电加热件804发热将位于扁平部1201上表面与合子13下表面之间的焊丝端部融化,从而利用融化的焊丝端部将合子13焊接在插针12的扁平部1201上表面上,从而完成焊接工作,当焊接工作结束时,原先右移的最右侧的第十气缸1114再次回到与最右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相对应的位置,此时最右侧的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将焊接完成的插针12夹住,最右侧的第十一气缸1116的夹紧机构将焊接完成的插针12松开,然后最右侧的第十气缸1114上的夹紧机构在第八气缸1104与第九气缸1110作用下上移以及右移,最终将焊接好的插针12移送至倾斜的成品下滑轨道,在成品下滑轨道下端可放置一个成品收集箱,便于焊接完的插针12的收集。
54.在插针移料装置11运行时,所有的第十气缸1114同步运行,所有的第十一气缸1116同步运行,从而使插针感应定位装置6、点焊膏涂刷装置7、焊接装置8时刻处于工作的状态,完成各自的工序,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高效的焊接效率,插针移料装置11的夹紧工作主要依靠夹紧机构,需要夹紧机构夹紧插针时,只需上顶铰接头1119,而左上夹臂1122铰接有左铰接臂1128,左铰接臂1128右端与铰接轴1127相铰接,右上夹臂1123铰接有右铰接臂1129,右铰接臂1129左端与铰接轴1127相铰接,随着铰接头1119上移,左上夹臂1122上端与右上夹臂1123上端不断靠近,从而实现夹紧机构的夹紧动作,因此下拉铰接头1119,左上夹臂1122上端与右上夹臂1123则会不断远离,从而实现夹紧机构的松开动作,而铰接头1119的上移与下移皆能够通过第十气缸1114的活塞杆与第十一气缸1116的活塞杆进行带动。
55.当合子给料装置运行时,振动盘9处于启动的状态,振动盘则会利用自身的振动力将自身内部的合子有序的引导至合子输送轨道1006内,使大量合子最终顺着合子输送轨道1006的轨迹向着进料口1005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最左侧的第一个合子13则会通过进料口1005进入至导出槽1004内,此时第五气缸1007启动,第五气缸1007的活塞杆则会向前推动推板1008,推板1008则会前移将导出槽1004内的合子推送至夹持凹槽1009的位置,此刻合子一部分暴露在夹持凹槽1009内,可供第三气动手指1021夹持,而此刻第三气动手指1021刚好处于夹持凹槽1009的正上方,然后便可启动第七气缸1017,第七气缸1017的活塞杆则会带动升降板1019顺着第五滑轨1018的轨迹向下移动,当第三气动手指1021下移至实际所需的位置后,第三气动手指1021启动将合子13夹紧,将合子13夹紧后,第七气缸1017再次控制第三气动手指1021上移,将合子13上移实际所需的高度后,启动第六气缸1013,第六气缸1013的活塞杆则会向左推动横移板1014,使横移板1014顺着第四滑轨1011的轨迹向左移动,此时横移板1014则会带着第三气动手指1021进行左移,最终被第三气动手指1021夹持的合子13移动至放置在电加热件804上表面上的插针12的扁平部1201的正上方,此刻第六气缸1013停止运行,第七气缸1017再次运行,带着合子13下移在与扁平部1201的焊接位置,此时焊接装置8启动,便能够完成插针12的扁平部1201与合子13之间的焊接工作。
56.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多个装置完成插针12与合子13的自动上料以及
一些焊接前所需的工序,待一切工序完成后便能够自动进行插针与合子之间的焊接工作,实现机械自动化,从而避免人工焊接易出现由于疲惫导致焊接效率逐渐递减的情况,始终保持高效的焊接效率,避免人工焊接时焊接质量的易受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的影响的情况,始终保证焊接质量。
57.在插针实际送料过程中,为了避免大量插针堆积插针料斗405内导致彼此挤压从而致使插针12无法在振动力作用下有序右移,可启动第二气缸408,此时第二气缸408的活塞杆则会带动拍打板409左移,从而将堆积在插针料斗405在的大量插针打散,当拍打板409在第二气缸408的活塞杆的作用下右移复位时,拍打板409则会再一次将堆积的插针12打散,如此往复,最大程度上避免大量插针12堆积的情况,从而便于插针12在振动力作用下进行右移,而导向螺丝412的存在能够有效保证拍打板409移动时的稳定性。
58.在实际焊接工作中,所需要焊接的眼镜插针的型号则会不同,此时插针的尺寸大小则会出现不同,原先上下调节板418下表面与排列槽403槽底之间的间隙、前限位板421下表面与排列槽403槽底之间的间隙则无法满足尺寸大小发生改变的插针12,此时便可通过后高度调节结构调节上下调节板418下表面与排列槽403槽底之间的间隙大小、通过前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前限位板下表面与排列槽403槽底之间的间隙大小,需要使用后高度调节结构时,可将螺栓穿过第一长圆孔413、第二长圆孔415并螺接一贴合于插针排列板402下表面上的螺母,此时前后调节板414与插针排列板402之间得到固定,而第一长圆孔413与第二长圆孔415之间的连接不同于圆孔与圆孔之间的连接,即使第一长圆孔413与第二长圆孔415不同轴,螺栓依旧能够同时穿过第一长圆孔413与第二长圆孔415完成插针排列板402与前后调节板414之间的固定,因此只需松动螺母,便能够前后移动前后调节板414,实现上下调节板418的前后位置的改变,而第三长圆孔417与穿孔419之间同样可利用螺栓螺母完成连接,从而实现上下调节板418与上下调节座416之间的固定,而在第三长圆孔417的作用下,上下调节板418可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上下调节板418的位置调节,最终实现上下调节板418下表面与排列槽403槽底之间的间隙大小的调节,需要使用前高度调节结构时,可将一螺丝同时螺接于上螺孔422与下螺孔420内,此时只需旋动螺丝,便能够快速控制前限位板421的上下移动,从而有效实现前限位板421下表面与排列槽403槽底之间的间隙大小的调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