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4381发布日期:2022-07-12 17:2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带有侧开口的配件套装至杆体的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医用注射器包括管体以及可伸出和缩回于管体的推杆,推杆除了包括杆体,还会在杆体相对靠近管体出液口的一端套设配件。在一些医用注射器中,配件开设有连通其套设通孔的侧向开口,这类配件在与杆体组装时通过其侧向开口扩张变形来增大其套设通孔的孔径,从而抱夹在杆体侧壁。
3.在实际生产中,上述配件与杆体组装的难度大、效率低及良品率低。一方面,由于杆体对配件存在反作用力,且杆体通常是具有变化截面的柱体,配件沿杆体轴向套设杆体时会受到杆体的阻力,组装费力;另一方面,配件和杆体的尺寸较小,二者的定位夹紧困难,很容易出现定位不准导致组装失败。
4.除此之外,配件由轻质材料制成,并且被大量供给上料,其上料到位后的位置/朝向角度各异,很难恰好达到能够直接组装至杆体的位态,而且配件本身也极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改变位态。对此还需要分别调节每个配件的位态,使其位置/朝向角度均达到组装工艺的要求,由此会造成极大的时间浪费,严重拖累医用注射器的产能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带有侧开口的配件套设组装至杆体,其特征在于,组装装置包括:
6.导料部,用于供配件沿预设导料轨迹活动或排布于其上;
7.约束部,沿导料轨迹向导料部的出料端延伸;
8.推进机构,用于适配并且推动脱离出料端的配件至杆体,在推进机构的推动方向上,出料端与约束部的末端呈依次排布。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装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侧向推动配件同时,杆体向配件施加反作用力,迫使配件侧开口变大进而扩撑形变,形变后的配件更容易抱持在杆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配件与杆体的组装难度,组装省力;
11.2)由于配件形变方式是被迫扩大其侧开口,因此,配件的内应力是沿其周向分布的压应力和弯曲应力,待配件抱持在杆体之后,配件能较快地恢复至形变前的状态且不会产生其他形变,例如扭转形变,因而配件形变前后的形状和尺寸能够保持一致;
12.3)配件与杆体组装前的定位精度要求降低,容易达成,只要配件落料后其侧开口朝向杆体侧壁,则在推进配件过程中杆体便能直接作用于配件侧开口边缘从而使其扩撑,而采用配件与杆体同轴定位后沿轴向相对运动以套设杆体的组装方式则明显提高了二者组装前的定位难度;
13.4)在将配件推进至杆体之前导料部和约束部事先对配件进行有序排布以及位态预调整,使得每个落料配件的侧开口朝向以及端部朝向均一致,进而可以直接被推进机构推动,直至配件侧开口边缘接触到杆体侧壁。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节约用于调整配件位态的耗时,配件的落料和推进到位在时间上衔接紧凑,极大地提升了组装效率;
14.5)由于配件是配推进机构以侧向推进方式推动,因此配件对外界干扰以及推进机构的推进位移偏差的敏感性低,一方面,在被推进期间配件的位态基本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即使配件的位态出现轻微变化,也不会影响其形变和抱夹。
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推进机构包括推料单元,推料单元具有定位基准中心,用于限定配件沿径向相对于推进机构活动的自由度,推料单元能够带动定位基准中心指向出料端以获取配件。
16.如此设置,配件落料后即可与落料单元正确适配,一经被落料单元获取,其侧开口朝向便不会跟随配件径向运动而改变,有助于确保配件侧开口保持朝向杆体而不变化。
1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推进机构具有推出状态以及回缩状态,推进机构在推出状态下占据落料位置,并且在回缩状态下退出落料位置,落料位置包括出料端外侧与推进机构的运动扫掠空间相交汇的空间区域。
18.如此设置,推进机构在推出状态下可以阻止尚处于导料机构的配件继续沿导料轨迹移动并落料,而当推进机构处于回缩状态时,推进机构完全撤出落料位置从而允许处于导料机构的配件继续沿导料轨迹运动。不断在推出状态和回缩状态之间切换,便可以实现配件的间歇移送和逐个落料,落料过程更有序。
1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约束部包括跟随导料部顺弯成形的肋板,肋板至少在其末端沿推进机构的推动方向向外延展。
20.如此设置,肋板能够经过排布在导料部的配件侧开口中,肋板的两侧可以用于贴靠配件侧开口的边缘,因此肋板能够限制配件周转自由度以限制配件侧开口的朝向角度变化,通过肋板对落料前的配件进行位态预调整,最终到达出料端的配件具有朝向杆体开设的侧开口。
2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肋板为厚度尺寸均等的平板;及/或,肋板连接并且凸设于导料部的侧壁。
22.如此设置,对于每一个落料后的配件,其侧开口的朝向均保持一致,肋板对于尺寸较小的配件也能够发挥较好的落料前位态预调整。
2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组装装置还包括稳料机构,在推进机构的推动方向上,稳料机构设于约束部背离导料部的一侧之外,用于抵接杆体的侧壁以限制杆体活动。
24.如此设置,杆体的活动自由度被稳料机构限定,即便配件接触杆体侧壁并对其作用压力,杆体仍可以保持其位置形态稳定,不会相对于配件活动,以便配件能够迅速抱持于其周壁。
2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稳料机构包括可相互合拢以抱夹杆体的第一夹料部和第二夹料部;第一夹料部及/或第二夹料部设有用于避让推进机构靠近杆体运动的推料空间;或者,第一夹料部及/或第二夹料部偏离于推进机构的推进轨迹。
26.如此设置,推进机构的推进轨迹恰好能从推料空间经过,或者推进机构在推进运动过程中可以顺利避开稳料机构,有利于推进机构不受阻碍地推动配件至杆体。
2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组装装置还包括负压发生单元,并且具有连通负压发生单元的负压通道,负压通道具有开设于推进机构并且能够朝向杆体开设的进气开口。
28.如此设置,负压发生单元可以通过负压通道对配件作用吸附力,以使配件稳固地保持在推进机构上,消除配件和推进机构之间的相对活动自由度,因此,强化对配件的吸附作用可以使配件和推进机构更好地结合为整体,能够明显提高配件正确安装至杆体的成功率。
2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组装装置还包括接料机构,接料机构包括:
30.接料单元,能够停留于预设接料位置,以和出料端相对设置;
31.限位适配单元,连接于接料单元;
32.接料单元位于预设接料位置时,限位适配单元指向出料端,且突出于接料单元朝向出料端的一侧。
33.如此设置,在配件从出料端落料到正式连接在杆体的过程中,接料机构能够通过接料单元承接获取物料,避免物料丢失;还能够通过限位适配单元约束配件进而微调整或者限制配件位态。
3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限位适配单元能够沿自身轴向相对于接料单元活动,以切换至不突出于接料单元朝向出料端的一侧的状态;或者,接料单元能与限位适配单元能够沿限位适配单元的轴向同步地相对远离出料端活动。
35.如此设置,限位适配单元能够通过在其轴向上活动从而脱离物料通孔,以此来解除限位适配单元与物料的适配连接,二者相互脱离的过程容易,不会对配件造成损伤,物料从限位适配单元上脱离之后便可以被推进机构推进运动。
3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限位适配单元包括:
37.穿孔部,穿孔部在接料单元位于预设接料位置时指向出料端;
38.限位部,凸设于穿孔部外壁且位于穿孔部背离推进机构的侧向,用于和配件的侧开口边缘适配以限制配件转动。
39.如此设置,穿孔部可以穿设并占据配件通孔,而限位部则可以随着穿孔部进入配件通孔而占据配件侧开口,进而与侧开口边缘分别接触,而其与侧开口边缘适配则能进一步确保侧开口朝向角度不会变化,也可以纠正配件侧开口朝向角度偏差。
4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组装装置还包括稳料机构,在推进机构的推进轨迹方向上,稳料机构位于约束部背离导料部的一侧之外,接料机构能够相对靠近稳料机构运动并与稳料机构协同抱夹杆体。
41.如此设置,接料机构和稳料机构能够协同固定杆体从而避免其在配件挤压作用下偏斜活动,以确保配件和杆体组装过程平顺快速地完成,而且这样可以简化用于限制杆体的机构及布置。
4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推进机构包括能够在出料端外侧往复活动的推料单元,推料单元包括用于适配脱离导料部的配件的适配槽以及用于阻挡位于出料端的配件的阻料侧部;或者组装装置还包括能够往复活动以靠近和远离出料端外侧壁的末位配件阻拦部。
43.如此设置,推料单元的阻料侧部或者末位配件阻拦部可以在前一个配件离开出料端后对后一个递补到达出料端的配件进行暂时阻挡定位,以使前一个配件在推进过程中不
会出现导料部上更多配件落料脱离的问题,由此可以使配件逐个落料,落料更加有序且避免落料混乱。
附图说明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组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图1所示组装装置在x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组装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组装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接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9.附图标记说明:
50.100、组装装置;300、杆体;
51.10、导料机构;11、导料部;111、出料端;12、约束部;121、肋板;
52.20、推进机构;21、推料单元;22、推进驱动源;
53.30、稳料机构;311、推料空间;321、第一夹料部;322、第二夹料部;33、载具;
54.40、接料机构;41、限位适配单元;411、穿孔部;412、限位部;42、接料单元;421、承托面。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装置100,其用途是将具有侧开口的中空配件组装至杆体300上,以获得生产特定医用耗材所需的装配体。利用该组装装置100获得的装配体中,配件通过其通孔抱持于杆体300外周壁。由于医用耗材的类型多样,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为方便叙述,以下选取医用注射器推杆的组装过程为例来详细阐述组装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以及作动原理。
58.医用注射器推杆可以是普通注射器推杆,也可以是预灌封注射器推杆,包括可伸出并缩回于注射管的杆体300以及套设在杆体300相对靠近注射管出液口一端的中空卡簧。一般的,这类中空卡簧都会开设连通其通孔的侧开口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形变能力,通过形变使其侧开口扩大进而扩大其通孔尺寸,便可以将卡簧套设/抱夹至杆体300。组装装置100所要执行的任务便是在卡簧大批量上料后逐个将其套设至杆体300,组装完成后,卡簧恢复形变前的尺寸形状并继续抱夹于杆体300外周,在自然状态下不会脱离杆体300。
59.请参阅图1至图4,组装装置100包括导料机构10及推进机构20,前者用于将大批量上料的卡簧进行有序排布和定轨迹引导,直至卡簧离开导料机构10(为方便叙述,以下将卡
簧离开导料机构10简称为卡簧的落料);后者用于逐个获取完成落料并离开导料机构10的卡簧,然后对该卡簧施加侧向推力以将其推至杆体300侧壁,随后继续施加推力迫使杆体300侧壁反作用于卡簧侧开口边缘,待侧开口变大卡簧迅速套设杆体300。推进机构20作用在卡簧的推力方向,与该卡簧的侧开口朝向一致,均指向杆体300的侧壁。
60.卡簧逐个落料是导料机构10和推进机构20协调配合完成的。卡簧离开导料机构10后,推进机构20立即与该卡簧适配并在该卡簧背向侧开的外壁施加推力,同时推进机构20占据该卡簧的落料位置,从而阻止其余尚处于导料机构10的卡簧继续落料。落料卡簧被推进组装至杆体300后,推进机构20沿着与推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回退运动,继而离开落料位置,随后位于导料机构10的卡簧继续运动以落料。落料位置允许单个配件置于其中,但无法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件均置于其中。重复以上过程即可实现卡簧的逐个落料和推进组装,由此,推进机构20占据落料位置和退出落料位置的状态可分别定义为推出状态和回缩状态。
61.导料机构10包括导料部11及约束部12,导料部11跟随预设导料轨迹延伸成形,卡簧通孔能够套设在导料部11外侧壁,因此导料部11能够供配件沿着导料轨迹在其上活动或者排布,其包括靠近上料机构的上料端以及相对远离上料机构并靠近推进机构20的出料端111,约束部12同样跟随预设导料轨迹向出料端111所在位置延伸。优选地,导料轨迹为曲线,包含出料端111在内的导料部11下游部分指向地面,因而到达导料部11下游部分的卡簧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发地向出料端111滑动。
62.推进机构20包括用于适配离开出料端111的卡簧的推料单元21和驱动连接推料单元21从而侧向推动卡簧运动的推进驱动源22。推进驱动源22能够向推料单元21输出垂直于卡簧离开出料端111时的落料方向的驱动力,或者输出具有垂直于所述落料方向的分量的驱动力,以带动推料单元21伸出或者回缩。所述落料方向,即为预设导料轨迹在出料端111的外延方向,落料方向优选为指向地面;前述落料位置即包括出料端111外侧与推料单元21伸缩运动时扫掠过的空间交汇后的位置。
63.在推进机构20的推动方向,也即推料单元21进行伸缩运动的方向上,出料端111与约束部12的末端呈依次排布,如果假设出料端111和约束部12末端继续沿落料方向延伸,进而分别形成第一假想延伸段和第二假想延伸段,则推料单元21在进行伸出运动过程中会先触碰第一假想延伸段,随后再触碰第二假想延伸段。这样设置能够确保推卡簧向杆体300运动时,其侧开口始终朝向杆体300,避免卡簧侧开口偏斜并最终造成卡簧侧壁撞击杆体300侧壁。需要说明的是,约束部12末端既可以和出料端111平齐并同时终止,也可以先于出料端111终止,只要约束部12的末端在落料方向上不突出于出料端111即可。
64.可选地,卡簧约束部12包括跟随导料部11沿着预设导料轨迹顺弯延伸成形的肋板121,肋板121的作用在于,当卡簧排布在导料部11时,肋板121能够经过卡簧的侧开口,卡簧的侧开口边缘可以分别接触肋板121的两侧,肋板121从进入卡簧侧开口,到卡簧到达出料端111期间,肋板121始终占据卡簧侧开口,如此则肋板121能够限制卡簧在其周向上相对导料部11转动的自由度。
65.肋板121至少在其相对靠近落料位置的末端沿着推进机构20的推动方向/推料单元21伸出运动方向向外延展,而对于肋板121在除去所述末端的其它位置的延展方向,本实用新型并不作具体限定。肋板121在其末端沿推进机构20的推动方向向外延展,这一限定的
意义在于:在卡簧落料时和落料后,确保卡簧侧开口朝向杆体300。
66.作为优选,肋板121为平板,肋板121各个位置的延展方向相同,并且肋板121的厚度尺寸均等,肋板121直接连接导料部11并凸设于导料部11的侧壁。
67.作为优选,肋板121的厚度尺寸小于导料部11的宽度尺寸,或者肋板121的断面尺寸小于导料部11的断面尺寸,所谓断面即为利用导料轨迹上任意一点的法平面截取导料机构10所得的断面,导料部11的断面形状优选为圆形。
68.进一步地,组装装置100还包括用于限制杆体300径向及轴向活动自由度、侧向弯曲自由度的稳料机构30,稳料机构30与推进机构20分别位于出料端111径向的两侧,在推进机构20的推动方向上,稳料机构30设于约束部12背离导料部11的一侧之外,推料单元21在推出状态时到稳料机构30的距离,小于推料单元21在回缩状态时到稳料机构30的距离。
69.稳料机构30可以通过抵接杆体300侧壁来为杆体300提供辅助侧向支撑,以限制杆体300径向活动、轴向活动以及侧弯形变自由度,避免杆体300在卡簧侧开口边缘的挤压作用下活动或弯曲,确保卡簧与杆体300组装顺利进行;此外,稳料机构30可以避免杆体300因卡簧过度挤压而发生剪切损坏,具有保护杆体300的作用。
70.再次参阅图1、图3、图4,再次参阅图1、3-4,稳料机构30包括可相向运动合拢以共同抱夹杆体300的第一夹料部321和第二夹料部322,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杆体300保护的效果、限制杆体300运动或形变的效果。为了确保推料单元21能够被推进驱动源22顺利驱动推进,避免推料单元21和稳料机构30发生运动干涉,第一夹料部321和第二夹料部32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用于避让推料单元21靠近杆体300运动的推料空间311。当然,第一夹料部321和第二夹料部322也可以偏离于推料单元21的运动轨迹设置。
71.进一步地,推料单元21设有用于接触卡簧外侧壁的适配槽,适配槽的内壁/底壁形状与卡簧外侧壁形状相同,均为柱面,适配槽的轴线作为用于限定卡簧连接至推料单元21后相对于推料单元21径向运动的定位基准中心,卡簧与适配槽适配后,其轴线与定位基准中心重合,此时定位基准中心指向出料端111。
72.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组装装置100还包括限位拒止件,用于接触并阻挡推料单元21。推料单元21在运动至其推进轨迹的终点位置时抵接限位拒止件,此时卡簧也恰好抱夹于杆体300的外侧壁。由此,通过限位拒止件限定推料单元21沿推进方向继续运动,避免卡簧在杆体300侧壁和推料单元21的双向挤压下损坏,同时也可以保护杆体300不被推进机构20侧向挤压而发生剪切损坏。
73.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组装装置100还包括负压发生单元,并且具有连通该负压发生单元的负压通道,该负压发生通道朝向或者可通过调节朝向杆体300/稳料机构30设置的进气开口。启动负压发生单元后,随着气体不断经进气开口吸入,负压发生单元对卡簧产生吸附力。卡簧通过吸附作用被固定在推料单元21适配槽内,卡簧和推料单元21分离难度增大,二者结合为整体。这样不仅提高了卡簧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也使得推进驱动源22在输出动力时,卡簧和推料单元21结合紧密不容易分离,更加高效地推动卡簧组装至杆体300,此外,卡簧抵接至杆体300时,不容易被杆体300侧壁的反作用力带动而偏转。可选地,进气开口直接开设于推料单元21,并贯通适配槽底壁。
74.再次参阅图1、图4,本实施例中,组装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承载杆体300的载具33,载具33上排布设有多个供杆体300部分伸入的杆插孔,当然,载具33上还可以设置其它结构
来承载杆体300。导料机构10包括多个成排分布的导料部11,且多个导料部11的出料端111沿着平行于多个杆插孔的排布方向排列;推进机构20包括多个分别一一对应导料部11的推料单元21,多个推料单元21能够同步伸出并靠近载具33运动从而将多个卡簧推动至杆体300上,组装完成后多个推料单元21再同步相对远离载具33运动以使推进机构20切换至回缩状态。
75.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推进驱动源22的数量为一个,其动力输出端同时驱动连接多个推料单元21;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推进驱动源22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并且和推料单元21一一对应驱动连接,每个推料单元21能够被对应的推进驱动源22独立驱动运行。
76.进一步地,组装装置100还包括接料机构40,该机构的用途是:对脱离导料部11的卡簧进行临时承接防止其丢失,并且与卡簧形成短暂的适配连接,从而对卡簧的位置状态/朝向角度进行组装至杆体300前的最后一次约束限制和调节矫正,以确保被推料单元21推动过程中卡簧侧开口的朝向不变。接料机构40最晚于推料单元21接触到限位拒止件,或者卡簧接触杆体300侧壁时与卡簧解除适配连接。
77.接料机构40包括用于临时承接卡簧的接料单元42以及连接在接料单元42、用于和脱离出料端111的卡簧形成适配连接的限位适配单元41,接料单元42包括用于接触卡簧端面以承托卡簧的承托面421。当接料单元42位于预设接料位置时,承托面421与出料端111端面相对设置,出料端111能够在承托面421上形成完整的正投影,此时限位适配单元41相对于承托面421凸出设置,限位适配单元41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伸入卡簧通孔,以限制卡簧绕自身轴线转动。
78.参阅图5,限位适配单元41包括呈柱状或杆状的穿孔部411,还包括与穿孔部411相对固定的限位部412,限位部412从穿孔部411背离推料单元21的一侧向稳料机构30/杆体300凸出,穿孔部411和限位部412在接料单元42处于预设接料位置时均突出于承托面421,此时穿孔部411指向出料端111并与出料端111端面同轴,而且限位部412相对靠近导料部11的末端同样与约束部12的末端相对设置。在推进机构20的推动方向上,穿孔部411相对靠近导料部11的端部与限位部412相对靠近导料部11的末端呈依次排布。其中穿孔部411用于穿设并占据卡簧通孔,限位部412能够进入并占据卡簧的侧开口,卡簧离开出料端111后可以直接套设穿孔部411,套设穿孔部411的同时,卡簧的侧开口边缘与限位部412以面接触方式形成仿形适配连接,由此卡簧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自由度被限定,且径向运动自由度也被穿孔部411限定。
79.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穿孔部411与限位部412一体成形。此外,限位部412在垂直于穿孔部411轴线的方向以及垂直于推进机构20推动方向上的尺寸呈现出向远离穿孔部411侧壁的方向增大的趋势。具体而言,限位部412包括两个呈v形夹角的导向面,二者分别用于抵接卡簧的两个侧开口边缘,沿背离穿孔部411的方向,或者沿推进机构20的推动方向,两个导向面的距离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这样限位适配单元41可以更好地适应呈v字形的卡簧侧开口。
80.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适配单元41与卡簧形成适配连接后,限位部412既可以突出于卡簧外周壁所属的外柱面,也可以不突出于卡簧外周壁所述的外柱面。
81.进一步地,限位适配单元41能够沿穿孔部411的轴线方向运动,通过该运动使穿孔部411从卡簧通孔中退出,并且同步带动限位部412从卡簧侧开口中退出,以解除限位适配
单元41与卡簧的适配连接。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1)限位适配单元41相对于接料单元42沿穿孔部411轴向运动,当限位适配单元41运动至不突出于承托面421时,限位适配单元41与卡簧解除适配连接;2)限位适配单元41与接料单元42相对固定,二者共同沿穿孔部411轴向运动以使限位适配单元41脱离卡簧。
82.可选的,接料机构40被配置为能够跟随推料单元21推进运动而同步运动。卡簧从出料端111离开后,首先被接料单元42获取,随后限位适配单元41与卡簧适配连接,然后推料单元21伸出并抵接至卡簧外周壁,紧接着接料机构40与推料单元21保持相对固定并同步靠近稳料机构30/杆体300运动,在此过程中卡簧被穿孔部411、限位部412以及推料单元21共同固定。待卡簧接触或者即将接触杆体300侧壁时,限位适配单元41与卡簧解除适配连接,推料单元21最终将卡簧推动到位。
83.可选的,接料机构40也可以不必跟随推料单元21推进运动而运动。接料单元42获取卡簧,且限位适配单元41与卡簧适配连接后,推料单元21伸出并连接至卡簧外周壁,紧接着启动负压发生单元启动运行,其通过进气开口对卡簧作用吸附力,以使卡簧被固定吸附于推料单元21的适配槽内。当卡簧和推料单元21结合为整体后,限位适配单元41脱离卡簧从而与之解除适配连接,之后便由推料单元21独立推动卡簧靠近稳料机构30/杆体300运动。在推进运动过程中卡簧与推料单元21一直通过负压吸附力保持连接固定。接料机构40负责对离开出料端111的卡簧进行组装前最后一次位态限定/矫正。
84.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料单元42处于预设接料位置,使得穿孔部411与出料端111互相指向对方时,推料单元21首先推动卡簧朝向稳料机构30进行微量运动,以使卡簧侧开口的两端均抵接于限位部412,接着,推料单元21向远离稳料机构30的方向微量运动,此时卡簧在负压作用下被吸附回退,直至卡簧的内壁与穿孔部411背离推料单元21一侧的外壁接触。经过此轮操作,卡簧的侧开口角度的精确调节完成,其开口方向准确地指向杆体300,由此便完成了卡簧位态的微量调整,这也是卡簧在套设杆体300之前所进行的最后一次位态调节。
8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接料机构40能够靠近稳料机构30运动从而和稳料机构30共同抱夹杆体300,相较于前述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无需针对稳料机构30设置可相向运动并合拢抱夹杆体300的第一夹料部321和第二夹料部322,减少了组装装置100的元器件,简化了组装装置100的结构,稳料机构30和接料机构40共同抱夹杆体300的效果不输于第一夹料部321和第二夹料部322抱夹杆体300。
86.进一步的,推料单元21还包括阻料侧部,由于推料单元21的伸出极限位置以及回缩极限位置均位于出料端111外侧,且其活动范围也位于出料端111外侧,因此当推料单元21将前一个脱离出料端111的卡簧推动离开落料位置后,推料单元21便会占据落料位置,同时其阻料侧部接触后一个刚好递补到达出料端111的卡簧的端部,由此便对剩余卡簧提供暂时支撑和阻挡,以防止其他卡簧继续沿导料轨迹运动。直至推料单元21完成前一个卡簧的推进,并通过回缩运动退出落料位置,位于出料端111末端的卡簧便可以继续落料。
8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末位配件阻拦部,末位配件阻拦部与出料端111大致平齐,其能够进行往复活动从而不断靠近和远离出料端111侧壁。当前一个卡簧脱离出料端111后,末位配件阻拦部便迅速靠近出料端111侧壁活动以对位于出料端111末端的卡簧提供暂时支撑和阻挡,直至推料单元21完成一次推进动作并回缩运动离开落料位置,末
位配件阻拦部远离出料端111侧壁活动以使出料端111末端的卡簧落料。重复以上动作,即可控制卡簧逐个且有序落料,防止一次性超额落料。
88.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9.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