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管的立式盘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6544发布日期:2022-07-20 00:53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铜管的立式盘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铜管的立式盘管装置。


背景技术:

2.钢管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目前市场上的钢管多数采用直管的形式。众所周知,空调铜管等长条形管件的自动化加工行业中,为了便于管件的运输和存放,需要采用盘管机对直形管件进行盘管弯曲成型。
3.常用的盘管机利用固定的盘管模具进行转轴旋转来进行盘管,但其存在盘管模具的首端固定不紧,首圈盘绕在盘管模具外围的铜管不贴合,后端盘管过程中出现松管的现象,导致盘管的质量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铜管的立式盘管装置,能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盘管过程中的铜管首端固定不紧以及盘管过程松管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铜管的立式盘管装置,包括工作台、夹持机构、盘管模组和驱动机构;
7.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盘管模组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上端,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底端;
8.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内部安装有可转动的轴承,所述夹持机构的上端为夹持端,所述夹持机构的下端为固定端,所述夹持机构的固定端穿设所述安装通孔的轴承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
9.所述盘管模组包括支柱、底盘、模具和限位块,所述底盘为圆形平板结构,所述底盘的上盘面固定有所述模具,所述模具与所述底盘同轴设置,所述底盘的下盘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柱的一端,所述支柱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夹持机构的夹持端,所述限位块固定焊接在所述底盘的外围,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模具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用于限制首次通过的铜管;
10.所述夹持机构的表面固定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铜管的起始端。
11.优选的,所述定位件呈中空柱型,所述定位件竖直安装于所述夹持机构的表面。
12.优选的,所述模具呈圆柱型,所述模具的环形侧面上开设螺旋环槽,所述螺旋环槽用于引导铜管向上盘管。
13.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三爪卡盘、固定盘和固定柱,所述固定盘为圆形平板结构,所述固定盘贴合固定在所述三爪卡盘的底部,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盘的中心端,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穿设所述安装通孔。
14.优选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端焊接有若干支脚,所述支脚焊接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
15.所述固定架的中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安装有转动的轴承,所述固定柱依
次穿设所述固定孔的轴承和所述固定通孔的轴承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16.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气控制箱、驱动电机和传动皮带,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转轮,所述夹持机构的固定端固定安装有被动转轮,所述传动皮带连接所述主动转轮和所述被动转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气控制箱电连接,所述电气控制箱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运转,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传动皮带带动所述夹持机构转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盘管操作前,待盘管的铜管起始端固定在定位件,然后沿支柱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将铜管的管体弯折卡向限位块与模具之间的空隙,铜管弯折方向与转动方向相反,使限位块的空隙辅助卡紧铜管,同时使首次通过的铜管贴合模具的侧面进行盘管,以便后续的铜管同步贴合模具的侧面,顺畅进行盘管操作,保证盘管的质量。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铜管的立式盘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铜管的立式盘管装置的三爪卡盘与盘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工作台1、夹持机构2、三爪卡盘21、固定盘22、固定柱23、盘管模组3、支柱31、底盘32、模具33、螺旋环槽331、限位块34、驱动机构4、电气控制箱41、驱动电机42、传动皮带43、主动转轮44、被动转轮45、定位件5、固定架6、支脚61、轴承11/62。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铜管的立式盘管装置,包括工作台1、夹持机构2、盘管模组3和驱动机构4;
26.所述夹持机构2和所述盘管模组3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所述驱动机构4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的底端;
27.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内部安装有可转动的轴承11,所述夹持机构2的上端为夹持端,所述夹持机构2的下端为固定端,所述夹持机构2的固定端穿设所述安装通孔的轴承11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4;
28.所述盘管模组3包括支柱31、底盘32、模具33和限位块34,所述底盘32为圆形平板结构,所述底盘32的上盘面固定有所述模具33,所述模具33与所述底盘32同轴设置,所述底盘32的下盘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柱31的一端,所述支柱31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夹持机构2的夹持端,所述限位块34固定焊接在所述底盘32的外围,所述限位块34与所述模具33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用于限制首次通过的铜管;
29.所述夹持机构2的表面固定设有定位件5,所述定位件5用于固定铜管的起始端。
30.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盘管操作前,待盘管的铜管起始端固定在定位件5,然后沿支柱31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将铜管的管体弯折卡向限位块34与模具33之间的空隙,铜管弯折方向与转动方向相反,使限位块34的空隙辅助卡紧铜管,同时使首次通过的铜管贴合模具33的侧面进行盘管,以便后续的铜管同步贴合模具33的侧面,顺畅进行盘管操作,保证盘管的质量;在盘管的过程中,驱动机构4驱动夹持机构2的固定端进行旋转,盘管模组3跟随夹持机构2的转动而转动,同时进料机构(未画出)在固定的方向以与驱动机构4同步的进料速度向盘管模组3进料,保证铜管顺利的向盘管模具33传递,并跟随沿模具33的外围进行上下方向移动,并在模具33表面形成盘管。
31.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定位件5呈中空柱型,所述定位件竖直安装于所述夹持机构2的表面。当待盘管的铜管直径大于呈中空柱型的定位件5的直径时,可将铜管套在定位件5的外部进行固定;当待盘管的铜管直径小于呈中空柱型的定位件5的直径时,可将铜管直接插在定位件5的内部固定;定位件5可满足不同直径的铜管首端的固定需求,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2.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模具33呈圆柱型,所述模具33的环形侧面上开设螺旋环槽331,所述螺旋环槽331用于引导铜管向上盘管。模具33的环形侧面上开设螺旋环槽331,螺旋环槽331是沿侧面螺旋向上的凹槽,不仅用于配合调整盘管间隙,且能够使铜管更加贴合模具33,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质量。
33.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三爪卡盘21、固定盘22和固定柱23,所述固定盘22为圆形平板结构,所述固定盘22贴合固定在所述三爪卡盘21的底部,所述固定柱2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盘22的中心端,所述固定柱23的另一端穿设所述安装通孔。三爪卡盘22适用于圆形工件的夹持及精确定位,当需更换不同的盘管模具33时,仅需手动调节三爪卡盘22的夹持空间,并重新夹持后,仍保证盘管模具33的中心轴始终同轴转动,重复定位性好,夹持点受力均匀。
34.更进一步的说明,还包括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的下端焊接有若干支脚61,所述支脚61焊接于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
35.所述固定架6的中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安装有转动的轴承62,所述固定柱23依次穿设所述固定孔的轴承62和所述固定通孔的轴承11与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固定架6的设计可以防止盘管过程中,盘管模组3与进料机构的铜管之间的拉扯力,使盘管模组3和夹持机构2发生倾斜或是倾倒的现象,保证盘管的生产质量以及生产安全。
36.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电气控制箱41、驱动电机42和传动皮带43,
所述驱动电机42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转轮44,所述夹持机构2的固定端固定安装有被动转轮45,所述传动皮带43连接所述主动转轮44和所述被动转轮45,所述驱动电机42与所述电气控制箱41电连接,所述电气控制箱41控制所述驱动电机42的运转,所述驱动电机42通过驱动所述传动皮带43带动所述夹持机构2转动。传动皮带43的传动可以给夹持机构2提供柔性启动,减少启动时的冲击,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主动转轮44和被动转轮45的直径可以不同设置,具体可以为主动转轮44的直径大于被动转轮45的直径,可以为夹持机构2提供更高的转速和更大的扭矩,提高生产效率。
3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