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2285发布日期:2022-11-15 19:1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折弯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随着自动化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抑制干扰获得“干净”的电源线和数据线已成为当务之急。此外,越来越多的设备、仪器成为潜在的干扰源。这些噪音和干扰信号能够引起系统故障或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意味着用户将要因系统的停工以及维修损坏的部件而付出巨大的代价。电源滤波器元件正是抑制这些“破坏性”干扰的关键器件。因其对干扰信号具有双向抑制作用,不仅对各种外部的干扰能进行有效衰减,并且抑制设备自身向外发射的电磁干扰,因此其在电子元件中占有很大分量。随着市场的需求,电源滤波器体积要求越来越小,从而出现了一种贴片式组装电源滤波器,其特点是:体积小,功能强大,输入输出引出脚需打扁折弯。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子元件,现有的针对引出脚的折弯工艺以手工为主。这样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现用力过大,使引脚折弯过头,断裂等不良现象,且操作灵活性差,使得产品质量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电子元件的折弯工艺效率低、灵活性差、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其中,包括:
5.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电子元件安放槽;
6.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所述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分别布置在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各自能够沿水平方向伸出运动至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上方以沿水平方向挤压放置在电子元件安放槽中的电子元件的引脚;
7.升降驱动施压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施压机构设置在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的上方,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下降运动至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上方以沿竖直方向向下挤压放置在电子元件安放槽中的电子元件的引脚。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产品容纳座,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设置在所述产品容纳座上。
9.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容纳座在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的两侧具有引导槽,所述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包括第二伸缩驱动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中,以分别通过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的水平伸缩运动沿所述引导槽移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贴靠于所述产品容纳座的上表面。
11.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容纳座上设置有产品顶出机构,所述产品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电子元件安放槽中的可升降运动的顶出件。
12.进一步地,所述产品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产品容纳座的按压弹片,所述按压弹片的一端连接所述顶出件,另一端伸出所述产品容纳座,所述按压弹片的中部下方设置有支撑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梁,以使所述按压弹片间隔于所述底板。
13.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的两侧壁上具有倾斜槽,所述倾斜槽布置在对应所述电子元件的引脚的位置,所述倾斜槽从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向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的外侧向上倾斜。
14.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立梁和连接于所述立梁的横梁,所述横梁间隔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升降驱动施压机构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1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施压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件的压块,所述压块位于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的正上方,且沿竖向在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上的投影面积覆盖所述电子元件安放槽。
16.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的控制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升降驱动施压机构的控制端信号连接。
17.本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中,由于设置了电子元件安放槽、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升降驱动施压机构,具体操作时,电子元件安放槽放置有待弯折的引脚的电子元件,其两侧的引脚分别正对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然后先使升降驱动施压机构下降挤压电子元件,使得电子元件的两端的引脚被电子元件安放槽的侧壁挤压弯折一定角度,然后使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同时朝向电子元件的两端的引脚运动,使电子元件的两端的引脚完全弯折至贴靠于该电子元件,从而通过本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电子元件的引脚的弯折作业。
19.与全自动装置相比,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与纯手引脚折弯操作相比,本装置的快捷、折弯效果显著,不损伤产品,工作效率高(适合中小批量的生产制造);并且本装置操作简单,可适用多种不同种类尺寸的产品。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中的产品容纳座的立
体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元件在引脚未弯折前的立体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元件在引脚弯折后的立体示意图。
25.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26.1-底板;
27.2-电子元件;
ꢀꢀꢀꢀꢀꢀꢀꢀꢀꢀꢀꢀꢀ
3-引脚;
28.4-第一气缸;
29.5-第一压板;
ꢀꢀꢀꢀꢀꢀꢀꢀꢀꢀꢀꢀꢀ
6-第二气缸;
30.7-第二压板;
31.8-第三气缸;
ꢀꢀꢀꢀꢀꢀꢀꢀꢀꢀꢀꢀꢀ
9-压块;
32.10-立梁;
33.11-横梁;
ꢀꢀꢀꢀꢀꢀꢀꢀꢀꢀꢀꢀꢀꢀꢀꢀ
12-第一控制阀;
34.13-第二控制阀;
35.14-按压弹片;
ꢀꢀꢀꢀꢀꢀꢀꢀꢀꢀꢀꢀ
15-顶出件;
36.16-支撑梁;
ꢀꢀꢀꢀꢀꢀꢀꢀꢀꢀꢀꢀꢀꢀ
100-产品容纳座
37.101-电子元件安放槽;
ꢀꢀꢀꢀꢀ
102-倾斜槽;
38.103-引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4.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电子元件2具体可以是贴片电感器,但不限于贴片电感器,其中,包括:
45.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置有电子元件安放槽101,其中支撑结构可以设计成一体式的支撑板、支撑架、支撑座的形式,也可以拆分成多个部件;
46.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
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分别布置在电子元件安放槽101的两侧,且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各自能够沿水平方向伸出运动至电子元件安放槽101上方以沿水平方向挤压放置在电子元件安放槽101中的电子元件2的引脚3;
47.升降驱动施压机构,升降驱动施压机构设置在电子元件安放槽101的上方,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下降运动至电子元件安放槽101上方以沿竖直方向向下挤压放置在电子元件安放槽101中的电子元件2的引脚3。
48.具体操作时,电子元件安放槽101放置有待弯折的引脚3的电子元件2,其两侧的引脚3分别正对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然后先使升降驱动施压机构下降挤压电子元件2,使得电子元件2的两端的引脚3被电子元件安放槽101的侧壁挤压弯折一定角度,然后使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同时朝向电子元件2的两端的引脚3运动,使电子元件2的两端的引脚3完全弯折至贴靠于该电子元件2,从而通过本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电子元件2的引脚3的弯折作业,虽然图1中未示出安放有电子元件2,但是结合图3和图4所示的电子元件2的两种状态,可以很好地理解本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的操作过程。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结构包括底板1和设置在底板1上的产品容纳座100,电子元件安放槽101设置在产品容纳座100上,可以理解的是,产品容纳座100既可以与底板1一体成型,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部件,即产品容纳座100可拆卸地安装在底板1上,并且优选为两个独立部件的形式,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产品容纳座100,也方便更换维护产品容纳座100。
50.参见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产品容纳座100在电子元件安放槽101的两侧具有引导槽103,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例如第一气缸4)和连接于第一伸缩驱动件的第一压板5,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包括第二伸缩驱动件和连接于第二伸缩驱动件(例如第二气缸6)的第二压板7,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7设置在引导槽103中,以分别通过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的水平伸缩运动沿引导槽103移动,这样使得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对电子元件2的两端的引脚3的挤压实现了很好地导向。
51.此外,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7分别贴靠于产品容纳座100的上表面,这样可以保证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很好地挤压电子元件2的两端的引脚3完全弯折至贴靠于该电子元件2。
52.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升降驱动施压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例如第三气缸8)以及连接于升降驱动件的压块9,压块9位于电子元件安放槽101的正上方,且沿竖向在电子元件安放槽101上的投影面积覆盖电子元件安放槽101,这样可以保证压块9可以完全挤压到电子元件2的引脚3上。
53.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立梁10和连接于立梁10的横梁11,横梁11间隔于支撑结构,升降驱动施压机构安装在横梁11上,具体地,可以是在底板1的两侧各布置一个立梁10,横梁11连接的两个立梁10之间,但是立梁1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
54.以上提到的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升降驱动施压机构均可以包括气缸,或采用电动推杆、丝杆机构等来替换气缸以实现水平方向的伸
缩运动,方便电器化、自动化地控制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升降驱动施压机构的操作。
55.参见图1,具体来说,以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升降驱动施压机构均包括气缸为例,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包括第一气缸4,第一气缸4的缸体设置在底板1上,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的伸出端朝向产品容纳座100并且连接第一压板5,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包括第二气缸6,第二气缸6的缸体设置在底板1上,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的伸出端朝向产品容纳座100并且连接第二压板7,升降驱动施压机构包括第三气缸8,第三气缸8的缸体设置在横梁11上,第三气缸8的活塞杆的伸出端朝向电子元件安放槽101的正上方并且连接压块9。
56.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子元件引脚折弯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第一控制阀12和第二控制阀13,第一控制阀12分别与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的控制端信号连接,第二控制阀13与升降驱动施压机构的控制端信号连接,针对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升降驱动施压机构均采用了气缸的情形,第一控制阀12和第二控制阀13可以是手动换向阀、电控换向阀等等,从而只需操作手动换向阀、电控换向阀即可快速完成第一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第二水平伸缩驱动施压机构和升降驱动施压机的施压操作。
57.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产品容纳座100上设置有产品顶出机构,产品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电子元件安放槽101中的可升降运动的顶出件15,例如产品容纳座100在电子元件安放槽101的底部具有通孔,顶出件15为贯穿在通孔中的顶柱,可以通过设置匹配的升降机构来实现顶柱的升降以方便顶出弯折好引脚3后的电子元件2。
58.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产品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产品容纳座100的按压弹片14,按压弹片14的一端连接顶出件15,另一端伸出产品容纳座100,按压弹片14的中部下方设置有支撑在底板1上的支撑梁16,以使按压弹片14间隔于底板1,这样,当手动或自动下压按压弹片14的另一端时,按压弹片14的一端会向上运动以使顶出件15向上运动从而顶出弯折好引脚3后的电子元件2。
59.参见图2,此外,电子元件安放槽101的两侧壁上具有倾斜槽102,倾斜槽102布置在对应电子元件2的引脚3的位置,倾斜槽102从电子元件安放槽101向电子元件安放槽101的外侧向上倾斜。倾斜槽102便于引导电子元件2在下压过程中通过此倾斜槽102使两边引脚3成上弯曲状态,倾斜槽102的数量根据电子元件2的引脚3的数量匹配设计。
60.具体地,倾斜槽102的底面的与电子元件安放槽101的底面的夹角为28
°
至32
°
,优选30
°
,但是即使该夹角的范围不再28
°
至32
°
,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6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