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多种铜管焊接的防氧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8409发布日期:2022-11-15 21:1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多种铜管焊接的防氧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焊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多种铜管焊接的防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空调内部的铜管是空调的冷媒管,主要作用是存储冷媒和散热。铜管在加工时,需要对铜管进行焊接,将较短的铜管焊接成较长的铜管。
3.相关技术中,在进行焊接时,工作人员在进行焊接时,采用焊枪对铜管加热,将焊条放于铜管的焊缝处,焊条熔化对焊缝进行填充,完成焊接。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进行焊接时,需要对铜管加热,当加热后铜管内部与氧气接触后容易发生氧化,从而影响铜管的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焊接铜管过程中发生氧化的可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多种铜管焊接的防氧化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多种铜管焊接的防氧化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应用于多种铜管焊接的防氧化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放置铜管的工作盘,所述工作盘上设置有多个通有惰性气体的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与铜管连通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工作盘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固定铜管的支撑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铜管进行焊接时,将铜管放置于支撑架,并将铜管与第一出气口接通,在焊接过程中朝向铜管内通有惰性气体,减少铜管内存在氧气的可能,减少铜管内部发生氧化的可能性。当某些规格的铜管不易通过支撑架固定时,在第二出气口的位置处接通气管,用于对铜管进行通气,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铜管的防氧化,提高铜管的焊接质量。
9.优选的,所述工作盘周壁上固定有多个中空的转接筒,所述三通阀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转接筒的一端,所述支撑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转接筒远离所述三通阀的一端,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转接筒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通的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的口径与铜管的管径相同。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接筒便于三通阀和支撑架在工作盘上的安装和拆卸,在进行铜管焊接时,将铜管的管口插入通气口,便于对铜管内部进行通惰性气体。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拆卸安装于三通阀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一侧,所述通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三通阀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三支撑板开设有卡接铜管的卡接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铜管固定于支撑架时,将铜管插入通气口,并将铜管的周壁卡接于卡接槽,使得铜管在焊接过程中不易活动,提高铜管焊接的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三通阀的一侧固定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所述通气口相通,所述连接筒抵紧于所述转接筒远离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内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筒便于支撑架在转接筒的安装与拆卸。
15.优选的,所述转接筒的周壁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设于所述转接筒和所述连接筒。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螺栓能够提高支撑架在转接筒上固定的稳定性,且锁紧螺栓方便拆装,能够提高支撑架在转接筒的拆装速率。
17.优选的,所述工作盘转动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工作盘转动的驱动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焊接工作时,将待加工的铜管与三通阀接通,工作人员对铜管进行焊接工作,当工作人员对铜管焊接后,驱动件带动工作盘转动,使得下一个待焊接铜管移动到工作人员面前,无需工作人员移动,提高了焊接速率。
19.优选的,所述工作盘上顶部设置有放置铜管的支撑网,所述支撑网与所述工作盘间隔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管进行焊接后,工作人员将铜管放置于支撑网,支撑网的网孔较多,提高铜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提高铜管的散热效率。
21.优选的,所述支撑网的顶端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支撑网分隔成多个放置区域。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将支撑网分隔成多个区域,不同区域能够放置不同规格的铜管,减少多种规格铜管混合的可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对铜管进行焊接时,将铜管放置于支撑架,并将铜管与第一出气口接通,在焊接过程中朝向铜管内通有惰性气体,减少铜管内存在氧气的可能,减少铜管内部发生氧化的可能性。当某些规格的铜管不易通过支撑架固定时,在第二出气口的位置处接通气管,用于对铜管进行通气,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铜管的防氧化,提高铜管的焊接质量;
25.2.通过在工作盘上设置支撑网,便于焊接后的铜管散热。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体现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体现工作盘底部结构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工作台;2、工作盘;3、驱动件;4、三通阀;41、第一出气口;42、第二出气口;5、支撑架;51、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第三支撑板;54、连接筒;6、转接筒;7、通气口;8、卡接槽;9、锁紧螺栓;10、支撑环;11、支撑网;12、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多种铜管焊接的防氧化装置。
31.参照图1和图2,一种应用于多种铜管焊接的防氧化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顶部转动安装有工作盘2和带动工作盘2转动的驱动件3。工作盘2的周壁上均匀的安装有多个三通阀4,工作台1内部具有存放惰性气体的气源装置,气源装置通过气管将惰性气体输送至三通阀4处。三通阀4具有用于与铜管连通的第一出气口41和第二出气口42,且第一出气口41的朝向竖直向上。工作盘2靠近第一出气口41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对铜管进行支撑的支撑架5,便于铜管与第一出气口41接通。
32.在对铜管进行焊接时,预先将与铜管相适配的支撑架5安装于工作盘2,将铜管放置于支撑架5,并使得第一出气口41与铜管接通。在进行焊接时,调整三通阀4,使得惰性气体进入铜管内,工作人员对铜管进行焊接工作,由于在焊接过程中,铜管内部充满了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气体,使得在焊接铜管过程中不易发生氧化,提高了焊接质量。当焊接完成后,驱动件3带动工作盘2转动,将下一个待焊接铜管转动至工作人员的面前,无需工作人员移动工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焊接速率。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选用步进电机,便于控制工作盘2每次转动的角度。
33.当待焊接铜管不易通过支撑架5进行固定时,可以在第二出气口42的位置处接通气管,用于对铜管内部通气。使得整体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铜管。
34.参照图1,工作盘2的周壁上均匀焊接有多个中空的转接筒6,且转接筒6的轴线沿竖直方向。三通阀4靠近第一出气口4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转接筒6的底端,支撑架5可拆卸安装于转接筒6的顶端。支撑架5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和第三支撑板53,第一支撑板51靠近转接筒6的顶端,且第一支撑板51上开设有与转接筒6相通的通气口7,通气口7的口径与铜管的端口位置处的外径相同。第一支撑板51的底部焊接有中空的连接筒54,连接筒54与通气口7相通,连接筒54抵紧于转接筒6远离三通阀4一端的内周壁。
35.第二支撑板52固定于第一支撑板51的顶部,第三支撑板53固定于第二支撑板52的上方位置,且第一支撑板51与第三支撑板53平行。第三支撑板53开设有卡接铜管的卡接槽8,卡接槽8与通气口7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将铜管固定于支撑架5时,将铜管插入通气口7,并将铜管的周壁卡接于卡接槽8,使得铜管在焊接过程中不易活动,提高了铜管焊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仅对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支撑架5进行描述,但支撑架5的结构不限于这一种,支撑架5的结构需要根据铜管的规格进行调整。
36.转接筒6靠近其上方的周壁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9,转接筒6的周壁上开设有与锁紧螺栓9配合的螺纹孔,连接筒54的周壁上开设有供锁紧螺栓9穿设的圆孔,锁紧螺栓9穿设于转接筒6和连接筒54。锁紧螺栓9能够提高支撑架5在转接筒6的固定效果,同时锁紧螺栓9拆装方便,能够提高支撑架5与转接筒6的拆装效率。
37.工作盘2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环10,支撑环10的内部焊接有放置铜管的支撑网11,且支撑网11与工作盘2具有间隔。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网11为耐热的金属网,但支撑网11不限于金属材料,支撑网11也可以选用其他耐温材料。当工作人员对铜管焊接后,将铜管放置于支撑网11,由于焊接后的铜管焊接处温度较高,支撑网11的网孔能够提高铜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提高了铜管的散热效率。
38.支撑网11的顶端焊接有分隔板12,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12为“十”字状,分隔板12将支撑网11分割成四个放置区域,工作人员能够将不同规格的铜管放置于不同的放置区域,便于区分不同的铜管,便于对铜管进行集中回收。分隔板12的形状不限于“十”字状,也
可以是其他结构,根据使用需求,确定支撑网11所需划分的区域数量,根据划分区域的数量确定分隔板12的结构。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应用于多种铜管焊接的防氧化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对铜管进行焊接时,预先将与铜管相适配的支撑架5安装于转接筒6,将铜管卡接于支撑架5,并使得第一出气口41与铜管接通。在进行焊接时,调整三通阀4,使得惰性气体进入铜管内。当待焊接铜管不易通过支撑架5进行固定时,可以在第二出气口42的位置处接通气管,用于对铜管内部通气。使得整体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铜管。当焊接完成后,驱动件3带动工作盘2转动,将下一个待焊接铜管转动至工作人员的面前,无需工作人员移动工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焊接速率。工作人员对铜管进行焊接工作,由于在焊接过程中,铜管内部充满了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气体,使得在焊接铜管过程中不易发生氧化,提高了焊接质量。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