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板材用快速定位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1267发布日期:2022-10-15 02:1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板材用快速定位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孔装置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板材用快速定位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2.不锈钢根据gb/t20878-2007中定义是以不锈、耐蚀性为主要特性,且铬含量至少为10.5%,碳含量最大不超过1.2%的钢,通过不锈钢制成的板材为不锈钢板材,而打孔装置顾名思义便是对物件进行打孔的一种工具,在不锈钢板材进行加工时,通常需要使用到打孔装置对不锈钢板材进行打孔处理,以便于使用人员后期对不锈钢板材的使用。
3.现有公考号为:cn212703958u的一种不锈钢板材等距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解决了现有的不锈钢打孔设备结构复杂,操作繁琐,需要工人手持工件在打孔设备上进行打孔加工,在加工时无法保证孔距一定,影响产品的使用,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且工作效率较低,无法保证生产效率的问题。
4.该现有打孔装置在对不锈钢板材进行打孔时,由于装置上缺乏定位装置,使得打孔装置在对不锈钢板材进行打孔时,通常为在不锈钢板材上需要进行打孔的位置进行标记,然后再进行打孔,在打孔过程中再反复调节钻头对准标记位置进行打孔,其较为费时费力,同时工作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板材用快速定位打孔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不锈钢板材用快速定位打孔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螺杆和滑动架,所述第一电机锁固于支撑架侧表面,且第一电机左侧输出轴穿过支撑架外侧端面后与第一螺杆相连接,所述辅助机构设置于滑动架底部,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固定板、转板、连接机构、红外线发射器、电动推杆和夹紧机构,所述固定板锁固于滑动架底端面,所述转板设置于固定板底部,且转板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于固定板,所述红外线发射器锁固于转板底部远离固定板一端,所述电动推杆安装于固定板顶部后端,所述夹紧机构设置于托板顶部。
7.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与支撑架内侧左端转动连接,且第一螺杆与滑动架右端面后部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所述滑动架沿着支撑架内侧左右滑动,且滑动架顶部锁固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底部输出轴穿过滑动架顶端面后与第二螺杆顶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滑动架内侧底部转动连接,且第二螺杆与连接架顶部后端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所述连接架沿着滑动架内侧上下滑动,且连接架前端面锁固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底部输出轴上安装有钻头,所述钻头底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支撑架锁固于底架顶端面边沿处,所述托板与电动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底架内侧左右两端各安装有一个电动导轨。
8.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传动板、导向架、齿条、齿轮和圆杆,所述传动板与电动
推杆左侧活塞杆相连接,且传动板贯穿于导向架内侧后端,所述齿条滑动安装于导向架内侧,且齿条与传动板前端面相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所述圆杆与齿轮内圈固定连接,且圆杆穿过固定板顶端面后连接于转板顶部远离红外线发射器一端。
9.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l型固定板、l型滑板、凸板、垫片、手轮、螺纹柱和导向杆,所述l型固定板安装于托板顶部右端,所述l型滑板与托板顶部滑动连接,且l型滑板位于l型固定板左侧,所述凸板安装于托板顶部左端,所述垫片粘贴于l型滑板内侧,所述手轮右端面中部紧固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凸板左端面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且螺纹柱与l型滑板外侧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穿过凸板左端面后边沿处后与l型滑板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顶部前端开设有相对应于圆杆的圆孔,且圆孔内侧与圆杆转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转板顶端面与固定板底端面设置有间距,且转板在工作状态下其底部的红外线发射器与钻头为同一z轴上。
12.优选的,所述l型固定板内侧设置有垫片,且l型固定板内侧的垫片与l 型滑板内侧的垫片为分开设置。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为l型结构,且固定板顶部后端高度高于电动推杆顶端面。
14.优选的,所述导向架内侧与齿条相平行,且导向架长度大于齿条长度。
15.优选的,所述导向杆设置有两个于l型滑板左端面,且两个导向杆分别位于l型滑板左端面前后两侧。
16.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辅助机构于滑动架底部,通过转板带动红外线发射器转动,而红外线发射器在转动之后与钻头处于同一z轴上,通过启动红外线发射器产生定位红线,并且在红外线发射器底部的不锈钢板上形成红点,此时的红点处则为钻头垂直移动之后对不锈钢板打孔的位置处,达到了不必反复调节钻头的位置,使得钻头能够快速定位于不锈钢板的打孔位置处,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紧机构于托板顶部,通过l型滑板向内移动而将不锈钢板材夹紧固定于l型固定板内,从而防止不锈钢板材在打孔过程中发生滑动而影响打孔质量。
1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圆杆于固定板上,通过圆杆可带动转板和红外线发射器进行转动,使得转板在转动之后与钻头发生错位,从而便于钻头向下移动对不锈钢板材进行打孔。
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架内侧与齿条相平行,且导向架长度大于齿条长度,便于齿条在导向架内侧进行稳定的水平移动。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第一电机-1、第一螺杆-2、滑动架-3、第二电机-4、第二螺杆
ꢀ‑
5、连接架-6、第三电机-7、钻头-8、辅助机构-9、支撑架-10、托板-11、电动导轨-12、底架-13、固定板-91、转板-92、连接机构-93、红外线发射器-94、电动推杆-95、夹紧机构-96、传动板-931、导向架-932、齿条-933、齿轮-934、圆杆-935、l型固定板-961、l型滑板-962、凸板-963、垫片-964、手轮-965、螺纹柱-966、导向杆-967。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不锈钢板材用快速定位打孔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第一螺杆2和滑动架3,第一电机1锁固于支撑架10侧表面,且第一电机1左侧输出轴穿过支撑架10外侧端面后与第一螺杆2相连接,第一螺杆2与支撑架10内侧左端转动连接,且第一螺杆2与滑动架3右端面后部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滑动架3沿着支撑架10内侧左右滑动,且滑动架3顶部锁固有第二电机4;
29.第二电机4底部输出轴穿过滑动架3顶端面后与第二螺杆5顶部相连接,第二螺杆5与滑动架3内侧底部转动连接,且第二螺杆5与连接架6顶部后端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连接架6沿着滑动架3内侧上下滑动,且连接架6 前端面锁固有第三电机7,第三电机7底部输出轴上安装有钻头8,钻头8底部设置有托板11,支撑架10锁固于底架13顶端面边沿处,托板11与电动导轨 12滑动连接,底架13内侧左右两端各安装有一个电动导轨12;
30.具体的,可通过启动第一电机1带动第一螺杆2转动,第一螺杆2转动配合滑动架3上的螺孔而带动滑动架3、第二电机4、第二螺杆5、连接架6、第三电机7和钻头8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实现对钻头8的左右水平位置进行调节,并且通过启动电动导轨12带动托板11进行前后位置调节,以及托板11带动顶部预设置的不锈钢板材进行前后水平移动,实现对不锈钢板材对准钻头8的位置发生改变。
31.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辅助机构9设置于滑动架3底部,辅助机构9包括固定板91、转板92、连接机构93、红外线发射器94、电动推杆95和夹紧机构96,固定板91锁固于滑动架3底端面,固定板91为l型结构,且固定板91顶部后端高度高于电动推杆95顶端面,便于固定板91稳定连接于滑动架3上,减少电动推杆95与滑动架3形成的碰撞,转板92设置于固定板91底部,且转板92通过连接机构93连接于固定板91,转板92可于固定板91底部进行水平转动,便于转板92在转动过程中的带动红外线发射器94进行转动定位,红外线发射器94锁固于转板92底部远离固定板91一端,电动推杆95安装于固定板91顶部后端,夹紧机构96设置于托板11顶部,便于对需要进行打孔的不锈钢板材进行夹紧固定;
32.其中,固定板91顶部前端开设有相对应于圆杆935的圆孔,且圆孔内侧与圆杆935转动连接,便于圆杆935沿着圆孔进行水平转动而带动转板92进行水平转动;
33.其中,转板92顶端面与固定板91底端面设置有间距,且转板92在工作状态下其底部的红外线发射器94与钻头8为同一z轴上,减少转板92转动过程与固定板91的摩擦,以及便于红外线发射器94对钻头8的打孔位置进行定位;
34.具体的,通过转板92带动红外线发射器94进行转动,使得红外线发射器 94在转动
之后对齐钻头8,此时红外线发射器94启动产生定位红外线,而定位红外线照射在不锈钢板材上时则形成红点,由于红外线发射器94与钻头8呈同轴设置,使得红外线发射器94于不锈钢板材上产生的红点便为钻头的打孔位置处,如此则可在控制第一电机1和电动导轨12时移动不锈钢板材,使得不锈钢板材在移动后需要进行打孔的位置正对红外线发射器94的底部的红点位置上,当不锈钢板材的需要打孔位置正对钻头后停止第一电机1和电动导轨12工作。
35.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93包括传动板931、导向架932、齿条 933、齿轮934和圆杆935,传动板931与电动推杆95左侧活塞杆相连接,且传动板931贯穿于导向架932内侧后端,齿条933滑动安装于导向架932内侧,且齿条933与传动板931前端面相连接;
36.齿条933可沿着导向架932内侧进行水平移动,齿轮934与齿条933相互啮合,用于带动齿条933进行转动,圆杆935与齿轮934内圈固定连接,且圆杆935穿过固定板91顶端面后连接于转板92顶部远离红外线发射器94一端,通过圆杆935在水平移动过程中带动转板932进行同步水平移动;
37.其中,导向架932内侧与齿条933相平行,且导向架932长度大于齿条933 长度,便于齿条933在导向架932内稳定水平移动;
38.具体的,通过控制电动推杆95带动传动板931水平移动,而传动板931则带动齿条933沿着导向架932移动,以及导向架932带动齿轮934转动,并且齿轮934带动圆杆935转动,从而实现圆杆935配合固定连接的转板92而带动红外线发射器94转动,当电动推杆95的活塞杆处于完全收放状态时转板92完全的向外转动,此时转板92与连接架6发生错位,同时转板92与钻头8发生错位,而在启动电动推杆95时其活塞杆在完全向外移动时动转板92带动红外线发射器94转动至与钻头8同z轴位置处。
39.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夹紧机构96包括l型固定板961、l型滑板962、凸板963、垫片964、手轮965、螺纹柱966和导向杆967,l型固定板961安装于托板11顶部右端,l型滑板962与托板11顶部滑动连接,l型滑板962可沿着托板11顶部水平移动,且l型滑板962位于l型固定板961左侧,凸板963 安装于托板11顶部左端,垫片964粘贴于l型滑板962内侧,手轮965右端面中部紧固有螺纹柱966,螺纹柱966与凸板963左端面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且螺纹柱966与l型滑板962外侧左端转动连接,用于带动l型滑板962水平移动将不锈钢板材夹紧固定,导向杆967穿过凸板963左端面后边沿处后与l 型滑板962固定连接,提高l型滑板962水平移动的稳定性;
40.其中,l型固定板961内侧设置有垫片964,且l型固定板961内侧的垫片 964与l型滑板962内侧的垫片964为分开设置,提高了l型滑板962和l型固定板961对不锈钢板材夹紧的稳定性;
41.其中,导向杆967设置有两个于l型滑板962左端面,且两个导向杆967 分别位于l型滑板962左端面前后两侧,提高了l型滑板962水平移动的稳定性;
42.本实施例中,垫片964采用采用橡胶材质,减少不锈钢板材接触到垫片964 时出现滑动情况。
43.具体的,通过将需要打孔的不锈钢板材放置于l型固定板961和l型滑板 962内,并且转动手轮965带动螺纹柱966转动,使得螺纹柱966配合凸板963 上的螺孔而带动l型滑板962向内移动将不锈钢板材夹紧固定于l型固定板961 和l型滑板962之间;
44.然后控制第一电机1和电动导轨12使得不锈钢板材需要打孔位置正对红外线发射器94的底部的红点处,以及控制电动推杆95带动转板92和红外线发射器94与钻头8发生错位,此时启动第二电机4配合第二螺杆5带动连接架6沿着滑动架3垂直向下移动,并且连接架6带动钻头8向下移动,以及在第三电机7启动后带动钻头8转动,从而实现钻头8在边向下移动时边转动,使得到钻头8向下移动接触到不锈钢板材时对不锈钢板材进行打孔。
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9.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