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机器人辅助送丝的送丝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9253发布日期:2023-02-01 00:2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焊接机器人辅助送丝的送丝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焊接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焊接机器人辅助送丝的送丝管。


背景技术:

2.焊接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的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定编排的程序,在机器人弧焊过程中,需要使用送丝管保护焊丝。
3.根据申请号为cn202021680482.7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焊枪节能送丝管和焊枪节能送丝管组件可知,该送丝管组件包括呈管状结构的送丝管本体,所述送丝管本体外壁上覆盖有第一耐高温密封绝缘层,送丝管本体内壁上覆盖有第二耐高温密封绝缘层;本实用新型焊枪节能送丝管内外壁均匀覆盖一层耐高温密封绝缘层,能使送丝管整体绝缘密封直达最前端,护气体不再会从内部回流渗漏,并且耐高温绝缘层能提高焊丝在内管中的顺畅度,在降低气体能源损耗的情况下提高焊接质量。
4.上述送丝管能使送丝管整体绝缘密封直达最前端,护气体不再会从内部回流渗漏,但传统的送丝管往往通过管壁绝缘层提供绝缘功能,但缺少耐磨功能,导致送丝管内焊丝的移动影响送丝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焊接机器人辅助送丝的送丝管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焊接机器人辅助送丝的送丝管,包括送丝管主体,所述送丝管主体的两端连接有连接头,所述送丝管主体的内部连接有耐磨组件;
8.所述耐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送丝管主体内部两端的滚动件,设于两个所述滚动件之间、且与所述送丝管主体内壁相连接的缓冲部件,以及与所述缓冲部件相连接的监测部件;
9.所述缓冲部件包括设于两个所述滚动件之间、且供焊丝穿插的耐磨管,以及设于所述耐磨管与送丝管主体内壁之间的多个挤压条,多个所述挤压条环绕所述。
10.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送丝管主体内壁表面的支撑环,以及嵌入于所述支撑环内壁的多个滚珠,多个所述滚珠环绕所述支撑环径向平面的轴线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件还包括嵌入于所述支撑环壳体上、且供所述滚珠穿插的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一端设有供所述滚珠延伸至外部的通孔。
12.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筒内部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筒内壁、另一端与所述滚珠相抵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监测部件包括嵌入于所述耐磨管内部、且沿螺旋线设置的断路报警铜丝,以及与所述断路报警铜丝延伸至外部的一端相连接的断路报警器。
14.进一步的,所述耐磨管的内表面设有聚氨酯耐磨层。
15.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连接头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安装有弹簧套。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焊丝与送丝管之间的摩擦,并提高送丝管的耐磨性,从而延长送丝效果,具体为:焊丝在耐磨管的内部移动,而与耐磨管之间产生摩擦时,耐磨管通过挤压挤压条,从而进行缓冲,以减小耐磨管与焊丝之间的摩擦,于此同时,通过滚珠在焊丝上的滚动,从而减小焊丝移动时,焊丝与丝管主体之间产生的摩擦。
18.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滚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聚氨酯耐磨层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0、送丝管主体;20、连接头;21、弹簧套;30、耐磨组件;31、滚动件;311、支撑环;312、滚珠;313、支撑筒;314、通孔;315、弹簧;32、缓冲部件;321、耐磨管;322、挤压条;323、聚氨酯耐磨层;33、监测部件;331、断路报警铜丝;332、断路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实施例,请着重参照附图1-4,焊接机器人辅助送丝的送丝管,包括送丝管主体10,所述送丝管主体10的两端连接有连接头20,所述送丝管主体10的内部连接有耐磨组件30;
28.所述耐磨组件30包括设于所述送丝管主体10内部两端的滚动件31,设于两个所述滚动件31之间、且与所述送丝管主体10内壁相连接的缓冲部件32,以及与所述缓冲部件32相连接的监测部件33;
29.所述缓冲部件32包括设于两个所述滚动件31之间、且供焊丝穿插的耐磨管321,以及设于所述耐磨管321与送丝管主体10内壁之间的多个挤压条322,多个所述挤压条322环绕所述。
30.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2和3,所述滚动件31包括安装于所述送丝管主体10内壁表面的支撑环311,以及嵌入于所述支撑环311内壁的多个滚珠312,多个所述滚珠312环绕所述支撑环311径向平面的轴线设置;
31.所述滚动件31还包括嵌入于所述支撑环311壳体上、且供所述滚珠312穿插的支撑筒313,所述支撑筒313的一端设有供所述滚珠312延伸至外部的通孔314;
32.所述滚动件31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筒313内部的弹簧315,所述弹簧315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筒313内壁、另一端与所述滚珠312相抵接;
33.进一步的,焊丝进行移动时,通过滚珠312在焊丝上的滚动,从而减小焊丝移动时,焊丝与丝管主体10之间产生的摩擦;
34.进一步的,通过支撑筒313为滚珠312提供安装空间,通过通孔314以使滚珠312的一部分延伸至外部与焊丝相接触;
35.进一步的,通过弹簧315的蓄能,推动与弹簧315相抵接的滚珠312与焊丝相抵接。
36.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2,所述监测部件33包括嵌入于所述耐磨管321内部、且沿螺旋线设置的断路报警铜丝331,以及与所述断路报警铜丝331延伸至外部的一端相连接的断路报警器332;
37.所述耐磨管321的内表面设有聚氨酯耐磨层323;
38.两个所述连接头2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安装有弹簧套21;
39.进一步的,当焊丝与断路报警铜丝331相接触而磨断断路报警铜丝331,或者耐磨管321受焊丝移动时的摩擦影响而裸露出断路报警铜丝331,断路报警铜丝331又因送丝管弯曲影响而折断时,通过与断路报警铜丝331相连接的断路报警器332对该信息进行监测,以通过断路报警器332及时提醒工人进行维修和更换送丝管;
40.进一步的,耐磨管321通过聚氨酯耐磨层323加强自身耐磨性能;
41.进一步的,连接头20通过包裹送丝管主体10两端的弹簧套21,为送丝管主体10提供支撑,从而增强送丝管主体10的强度,并抵御外部磨损。
4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43.焊丝在耐磨管321的内部移动,而与耐磨管321之间产生摩擦时,耐磨管321通过挤压挤压条322,从而进行缓冲,以减小耐磨管321与焊丝之间的摩擦,于此同时,通过滚珠312在焊丝上的滚动,从而减小焊丝移动时,焊丝与丝管主体10之间产生的摩擦;
44.当焊丝与断路报警铜丝331相接触而磨断断路报警铜丝331,或者耐磨管321受焊丝移动时的摩擦影响而裸露出断路报警铜丝331,断路报警铜丝331又因送丝管弯曲影响而折断时,通过与断路报警铜丝331相连接的断路报警器332对该信息进行监测,以通过断路报警器332及时提醒工人进行维修和更换送丝管。
45.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