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式弯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94013发布日期:2023-03-31 15:1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式弯管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式弯管机构。


背景技术:

2.授权公告号为“cn210231341u”的一种钢筋折弯装置,第一螺杆与安装板平行,第一螺杆靠近固定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弯折钢筋的顶块,导向杆和第一螺杆平行,导向杆靠近顶块的一端和顶块固定连接。该钢筋折弯装置,通过两个固定轮、顶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钢筋的弯折,通过控制顶块和两个固定轮之间的距离,实现钢筋不同角度的弯折,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也提高了折弯装置的实用性。
3.该设备通过两个固定轮、顶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钢筋的弯折,但该设备在进行折弯钢筋的时候,由于只设置了一个对固定轮,在对钢筋进行折弯的时候只能对一根钢筋折弯,在进行折弯的时候工作效率较低,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主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安装有压弯装置,所述压弯装置底端安装有传动装置,所述压弯装置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顶端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底板顶端面靠近前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第一底板顶端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夹板,所述滑板一侧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夹板,所述支撑板与移动夹板相对面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夹板一侧。
5.通过在设备中加入可以同时对多个钢筋进行同时固定的固定装置,实现了在进行钢筋折弯的时候可以,同时对多个钢筋进行固定,增加工作效率,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6.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固定一侧连接有拉动把手,所述滑板一侧贯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多个所述固定板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滑杆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一侧活动连接于滑板一侧,所述滑杆表面转动连接有多个限位板,多个所述限位板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多个所述限位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滑杆表面,所述限位板底端面活动连接于承载板顶端面。
7.通过设置的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可以在进行多个钢筋夹持的时候对其进行限位,不会因为没有操作经验,而无法进行弯折的情况出现。
8.更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旋转盘,所述旋转盘顶端面固定连接于支撑板底端,所述旋转盘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仓,所述液压仓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9.通过设置的液压仓、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实现了在进行压弯的时候可以对其
进行驱动。
10.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盘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顶端固定连接有折弯柱,所述旋转环内壁转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端面固定连接有折弯架,所述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块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贯穿固定柱后固定连接于另一个固定板一侧。
11.通过设置的固定杆和固定块可以对固定柱进行固定,达到良好的压弯效果。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为矩形,所述第二底板顶端面固定连接有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顶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底端。
13.通过设置的支撑腿可以使得设备在进行工作时达到良好的运作效果。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弯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底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顶部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a部分放大图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压弯装置;101、承载板;102、固定板;103、滑槽;104、支撑板;105、拉动把手;106、限位环;107、移动夹板;108、限位板;109、滑杆;110、液压伸缩杆;111、固定夹板;112、限位块;113、第一底板;114、滑板;2、传动装置;201、旋转盘;202、固定块;203、固定柱;204、固定杆;205、第一伸缩杆;206、连接头;207、第二伸缩杆;208、液压仓;209、连接管;210、折弯架;211、折弯柱;3、底座;301、支撑腿;302、第二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
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参照图2图6包括底座3,底座3顶端安装有压弯装置1,压弯装置1底端安装有传动装置2,压弯装置1包括第一底板113,第一底板113顶端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4,第一底板113顶端面靠近前端固定连接有滑板114,第一底板113顶端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夹板111,滑板114一侧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的滑槽103,滑槽103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夹板107,支撑板104与移动夹板107相对面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110,液压伸缩杆11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夹板107一侧。
26.参照图2图6支撑板104固定一侧连接有拉动把手105,滑板114一侧贯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09,滑杆109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2,多个固定板102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承载板101,滑杆109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2,限位块112一侧活动连接于滑板114一侧,滑杆109表面转动连接有多个限位板108,多个限位板108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06,多个限位环106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09表面,限位板108底端面活动连接于承载板101顶端面。
27.参照图3图5传动装置2包括旋转盘201,旋转盘201顶端面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04底端,旋转盘201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205,第一伸缩杆20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06,连接头206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207,第二伸缩杆207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仓208,液压仓20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9。
28.参照图3图5旋转盘201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环,旋转环顶端固定连接有折弯柱211,旋转环内壁转动连接有固定柱203,固定柱203顶端面固定连接有折弯架210,支撑板104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202,其中一个固定块202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4,固定杆204一端贯穿固定柱203后固定连接于另一个固定板102一侧。
29.参照图1至图6底座3包括第二底板302,第二底板302为矩形,第二底板302顶端面固定连接有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01,支撑腿301顶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04底端,在进行压弯钢筋的时候,由于需要进行手持并将多个钢筋同时对其后,放入折弯机折弯处,在同时拿取和整理多个钢筋后将其放入折弯机折弯处的时候需要操作人员经验较高,而且在进行折弯的同时需要操作人员双手对钢筋进行正位,操作人员双手距离压弯部分较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该设备可以在进行在钢筋进行折弯的时候将钢筋整理完成后之间将其放置到固定夹板111和移动夹板107之间,通过液压伸缩杆110推动移动板对其进行夹持,在夹持完成后,通过拉动把手105对钢筋固定端进行移动,调整折弯位置,通过滑杆109表面设置的限位板108对折弯位置进行确定,在确定后通过底端设置的传动装置2对钢筋进行折弯,在第一处折弯完成后通过旋转移开刚刚用来确定折弯位置的限位板108,在使用拉动把手105对钢筋另一端进行位置的改变,在第一次折弯位置在一次本限位板108进行限位后再一次对其进行折弯,在该折弯完成后,将刚才移开的限位板108进行回位操作,在限位板108回位后,通过拉动把手105对钢筋另一端在一次移动,在第二次折弯处接触到限位板108后通过,再一次打开折弯装置,对其进行折弯,在设备三次折弯完成后,将固定的钢筋取下,拉动把手105回位,在将钢筋取下后,将折弯完成一端安装到固定夹板111和移动夹板107之间再一次通过液压伸缩杆110对其进行固定,将拉动把手105回位,使用限位块112进行限位,后,再一次对其进行折弯,在该次折弯完成后再一次拉动把手105使得设备再一次向限位板108
进行移动,在第四次折弯处到达限位板108后对其进行第五次折弯,在该次折弯完成后,将其取下,拉动把手105回位,完成设备的使用,设备中设置的拉动把手105可以对其中的固定装置进行移动到达良好的折弯效果,设备中设置的滑杆109可以使得固定装置在表面进行滑动。
3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