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2200发布日期:2023-03-22 08:0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经检索cn 215467525 u公开了公开了一种铝箔餐盒的快速成型模具,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通过支撑柱设置有横梁板,底座上设置有机台,机台两侧的中部均设置有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顶端设置有同一支撑板,机台上设置有第一下模具,支撑板的底部对应设置有第一上模具,横梁板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上模具,支撑板的顶部对应设置有第二下模具,横梁板的底部设置有放置板,放置板上开设有供第二下模具穿过的压膜口。本实用新型通依次使得两组模具先后工作,在一组模具工作的过程中,可将另一组模具冲压成型的铝箔餐盒取下,避免了传统模具工作过程中在取模的时候需要暂停冲压工作而造成时间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辅助机构,便于将冲压成型的铝箔餐盒顶出,方便工作人员取下,但是该操作方式还是需要人工将顶出的铝箔餐盒进行拿取,导致需要一定的工作量,并且该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使其可以利用装置本身的能量实现对滤网的清理,节约成本。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包括限位杆、第一驱动块、上模、第二固定组件以及第二驱动块,所述限位杆贯穿连接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驱动块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组件的一侧,所述上模焊接于第一固定组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于上模的一侧,且与上模卡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块固定于第二固定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块一侧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两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贯穿第二固定组件,并与第二固定组件一侧平齐,启动第二驱动块带动两组第二伸缩杆向前伸缩,在伸缩的同时即可将成模的铝箔餐盒推出,铝箔餐盒直接从第二固定组件一侧掉落。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滑动块,所述限位杆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块,限位杆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第二固定组件在同一水平线上滑动。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两侧分别设有凹槽,所述第一驱动块一侧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四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贯穿第一固定组件,并与上模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内设有压膜槽,所述压膜槽内设有铝箔餐盒,所述上模两侧分别设有卡槽,且卡槽位置与第一固定组件的凹槽相对应,卡槽外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于上模的两侧,铝箔餐盒的材料放置于上模的一侧,当铝箔餐盒成模后启动第一驱
动块,此时可通过第一伸缩杆将上模向外推出。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一侧设有下模,所述下模内设有通孔,所述下模与压膜槽卡合连接,所述下模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辅助杆,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两侧分别设有呈对称式分布的平衡杆,所述平衡杆贯穿上模的卡槽以及第一固定组件凹槽,第二固定组件向上模处移动,在移动的同时下模嵌合于压膜槽内,即可对铝箔餐盒进行挤压成模,并且第二固定组件的移动可带动辅助杆嵌合于上模内,以及平衡杆贯穿上模两侧分卡槽以及第一固定组件的凹槽内。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该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通过第二驱动块的设置,箔餐盒成模后,第二固定组件脱离上模并向右侧移动,随后启动第二驱动块通过第二伸缩杆将下模上的铝箔餐盒推出,此时铝箔餐盒收到推力即会掉落,工作人员将掉落的铝箔餐盒拾起即可,避免成模后还需要人工进行拿取,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并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12.2、该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通过第二固定组件的设有,第二固定组件向上模处移动,在移动的同时下模嵌合于压膜槽内,即可对铝箔餐盒进行挤压成模,并且第二固定组件的移动可带动辅助杆嵌合于上模内,以及平衡杆贯穿上模两侧分卡槽以及第一固定组件的凹槽内,通过辅助杆以及平衡杆的设置能够保证该装置在移动时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的上模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的第二固定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的第二驱动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限位杆;2、第一固定组件;3、第一驱动块;4、上模;5、第二固定组件;6、第二驱动块;101、第一滑动块;102、第二滑动块;301、第一伸缩杆;401、压膜槽;402、限位块;501、下模;502、通孔;503、辅助杆;504、平衡杆;601、第二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0.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1.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2.参照图1-4,一种自动脱模式铝箔餐盒成型模具,包括限位杆1、第一驱动块3、上模4、第二固定组件5以及第二驱动块6,限位杆1贯穿连接第一固定组件2,第一驱动块3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组件2的一侧,上模4焊接于第一固定组件2的另一侧,第二固定组件5设于上模4的一侧,且与上模4卡合连接,第二驱动块6固定于第二固定组件5的一侧,第二驱动块6一侧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两组第二伸缩杆601,第二伸缩杆601贯穿第二固定组件5,并与第二固定组件5一侧平齐。
23.在进行使用时,可启动第二驱动块6带动两组第二伸缩杆601向前伸缩,在伸缩的同时即可将成模的铝箔餐盒推出,铝箔餐盒直接从第二固定组件5一侧掉落,工人人员将掉落的铝箔餐盒进行拾取即可,避免成模后还需要人工进行拿取,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并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4.具体的,限位杆1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滑动块101,限位杆1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块102。
25.在使用时,限位杆1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固定组件2以及第二固定组件5在同一水平线上滑动,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正常工作,避免产生偏差,
26.具体的,第一固定组件2两侧分别设有凹槽,第一驱动块3一侧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四组第一伸缩杆301,第一伸缩杆301贯穿第一固定组件2,并与上模4一侧固定连接,上模4内设有压膜槽401,压膜槽401内设有铝箔餐盒,上模4两侧分别设有卡槽,且卡槽位置与第一固定组件2的凹槽相对应,卡槽外部设有限位块402,限位块402固定于上模4的两侧。
27.在进行使用时,铝箔餐盒的材料放置于上模4的一侧,当铝箔餐盒成模后启动第一驱动块3,此时可通过第一伸缩杆301将上模4向外推出,推出的同时能够有助于铝箔餐盒卡合于下模501上,便于进行脱模。
28.具体的,第二固定组件5一侧设有下模501,下模501内设有通孔502,下模501与压膜槽401卡合连接,下模501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辅助杆503,第二固定组件5两侧分别设有呈对称式分布的平衡杆504,平衡杆504贯穿上模4的卡槽以及第一固定组件2凹槽。
29.在进行使用时,第二固定组件5向上模4处移动,在移动的同时下模501嵌合于压膜槽401内,即可对铝箔餐盒进行挤压成模,并且第二固定组件5的移动可带动辅助杆503嵌合于上模4内,以及平衡杆504贯穿上模4两侧分卡槽以及第一固定组件2的凹槽内,通过辅助杆503以及平衡杆504的设置能够保证该装置在移动时的准确性,当铝箔餐盒成模后,第二固定组件5脱离上模4并向右侧移动,随后启动第二驱动块6通过第二伸缩杆601将下模501上的铝箔餐盒推出,此时铝箔餐盒即会掉落,工作人员将掉落的铝箔餐盒拾起即可,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30.工作原理:铝箔餐盒的材料放置于上模4的一侧,当铝箔餐盒成模后启动第一驱动块3,此时可通过第一伸缩杆301将上模4向外推出,推出的同时能够有助于铝箔餐盒卡合于下模501上,便于进行脱模,随后第二固定组件5向上模4处移动,在移动的同时下模501嵌合于压膜槽401内,即可对铝箔餐盒进行挤压成模,并且第二固定组件5的移动可带动辅助杆
503嵌合于上模4内,以及平衡杆504贯穿上模4两侧分卡槽以及第一固定组件2的凹槽内,通过辅助杆503以及平衡杆504的设置能够保证该装置在移动时的准确性,当铝箔餐盒成模后,第二固定组件5脱离上模4并向右侧移动,启动第二驱动块6带动两组第二伸缩杆601向前伸缩,在伸缩的同时即可将成模的铝箔餐盒推出,铝箔餐盒直接从第二固定组件5一侧掉落,工人人员将掉落的铝箔餐盒进行拾取即可,避免成模后还需要人工进行拿取,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并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