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焊接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8529发布日期:2023-04-21 19:4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圆筒焊接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焊接工装,尤其是涉及圆筒焊接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制造业中焊接工艺已经越来越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其焊接夹具也在生产和使用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焊接技术不断的成熟,焊接工装夹具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焊接工作中,成为焊接工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不仅能保障焊接零件位置的准确性,防比焊接处焊件的变形,而且能够将焊接的质量与效率双重把关,提高焊接的有效性。

2、现有的中国公开专利(授权公众号:cn213998380u)中所提到的焊接工装夹具,包括焊接工装、收集机构和横移机构,所述焊接工装内部开设有腔室,腔室内部设置有所述收集机构,所述焊接工装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定块,所述定块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所述固定环一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焊接工装表面设置有横移机构,且滑 块通过所述横移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焊接工装表面,所述滑块一侧通过所述螺钉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二。通过在固定环一内部设置有开关,将工件通过固定环一和固定环二固定在夹具内部的过程中,固定环二向固定环一的方向移动,使工件触碰到开关,当工件触碰到开关时,固定环二自动停止移动,从而防止夹具将工件夹变形,导致浪费。

3、但是焊接工装在对圆筒管件进行中线对齐焊接时,需要保证拼接成圆筒的两部分筒身稳定对齐,使得焊接更加牢固,上述专利中描述的焊接工装,需要通过人工将圆筒工件对齐后放置在固定环一与固定环二之间,再通过固定环二和固定环一相向移动对工件进行挤压固定,如果圆筒工件不用人工对齐后放置在固定环一与固定环二之间,容易出现圆筒工件受到固定环一与固定环二推动时倾倒的情况,导致装置的焊接效率较低,且影响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圆筒工件受到固定环一与固定环二推动时倾倒的情况,导致装置的焊接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圆筒焊接工装夹具。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圆筒焊接工装夹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铰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制动盘,且所述转盘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制动盘的顶部开设有与滑槽适配的弧形贯穿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抵触杆,所述制动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环,所述底座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驱动组件,带动制动盘进行旋转,同时使得弧形贯穿槽推动抵触杆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向夹环展开,并使得抵触杆配合夹环对待焊圆筒的筒身进行抵触夹持,以此使得圆筒在进行中线焊接时,可以对焊缝连接处进行快速稳定地对齐,提高成品质量。

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底座顶部的驱动齿轮,所述制动盘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驱动齿轮与齿环啮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驱动齿轮,使得驱动齿轮带动齿环驱动制动盘进行转动,以此完成对制动盘的驱动。

7、进一步地,所述夹环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环环相套的填充环,所述填充环外围安装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填充环外侧的卡环,所述填充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卡环呈中心对称的卡扣,相邻的两个所述填充环之间通过卡环与卡扣卡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环与卡扣的配合使用,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待焊圆筒的外径,增加或减少填充环,以此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9、进一步地,所述抵触杆的外围套设有橡胶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套与抵触杆的配合使用,增加了抵触杆与待焊工装之间的摩擦力,以此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底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所述底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啮合,且所述锥齿轮二的一端穿过底座,并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一端安装有顶出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顶出组件解除驱动齿轮与齿环的啮合,然后启动转动组件驱动转盘进行转动,并使得转盘带动待焊工装进行转动,以此方便对工装进行转动焊接,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开设在底座顶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转盘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滑块与环形轨道的配合使用,使得转盘在转动时,受到环形轨道的侧向支撑,使得转盘转动的更加稳定。

15、进一步地,所述顶出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驱动齿轮底部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与底座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向远离底座的方向顶出驱动齿轮,并使得驱动齿轮脱离与齿环的啮合,以此方便转动组件驱动转盘带动制动盘进行转动。

1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底部的连接耳,所述基座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调节耳,所述调节耳的一侧至少开设有三个螺纹槽,所述连接耳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连接耳,并与螺纹槽螺纹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螺栓与多个螺纹槽的配合使用,使得底座可以进行多档的角度调节,以此满足不同的焊接环境。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0、1.通过驱动驱动组件,带动制动盘进行旋转,同时使得弧形贯穿槽推动抵触杆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向夹环展开,并使得抵触杆配合夹环对待焊圆筒的筒身进行抵触夹持,以此使得圆筒在进行中线焊接时,可以对焊缝连接处进行快速稳定地对齐,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与成品质量。

21、2.通过驱动顶出组件解除驱动齿轮与齿环的啮合,然后启动转动组件驱动转盘进行转动,并使得转盘带动待焊工装进行转动,以此方便对工装进行转动焊接,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圆筒焊接工装夹具,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铰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3),所述转盘(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制动盘(4),且所述转盘(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滑槽(5),所述制动盘(4)的顶部开设有与滑槽(5)适配的弧形贯穿槽(6),所述滑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抵触杆(7),所述制动盘(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环(8),所述底座(2)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焊接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9)包括转动连接在底座(2)顶部的驱动齿轮(91),所述制动盘(4)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齿环(92),所述驱动齿轮(91)与齿环(92)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焊接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环(8)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环环相套的填充环(10),所述填充环(10)外围安装有卡接件(11),所述卡接件(11)包括固定连接在填充环(10)外侧的卡环(111),所述填充环(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卡环(111)呈中心对称的卡扣(112),相邻的两个所述填充环(10)之间通过卡环(111)与卡扣(112)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焊接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杆(7)的外围套设有橡胶套(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筒焊接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底部安装有转动组件(13),所述转动组件(13)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2)底部的电机(131),所述电机(1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132),所述底座(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锥齿轮二(133),所述锥齿轮二(133)与锥齿轮一(132)啮合,且所述锥齿轮二(133)的一端穿过底座(2),并与转盘(3)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轮(91)的一端安装有顶出组件(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焊接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件(14),所述支撑件(14)包括开设在底座(2)顶部的安装槽(141),所述安装槽(141)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轨道(142),所述环形轨道(14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43),所述滑块(143)与转盘(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筒焊接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15)包括转动连接在驱动齿轮(91)底部的螺纹杆(151),所述螺纹杆(15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套(152),所述螺套(152)与底座(2)固定连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焊接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底部安装有调节组件(16),所述调节组件(16)包括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2)底部的连接耳(161),所述基座(1)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调节耳(162),所述调节耳(162)的一侧至少开设有三个螺纹槽(163),所述连接耳(161)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部安装有螺栓(164),所述螺栓(164)穿过连接耳(161),并与螺纹槽(163)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圆筒焊接工装夹具,涉及焊接工装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铰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制动盘,且所述转盘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制动盘的顶部开设有与滑槽适配的弧形贯穿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抵触杆,所述制动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环,所述底座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组件。本申请通过使用驱动组件,带动制动盘进行旋转,同时使得弧形贯穿槽推动抵触杆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向夹环展开,并使得抵触杆配合夹环对待焊圆筒的筒身进行抵触夹持,以此使得圆筒在进行中线焊接时,可以对焊缝连接处进行快速稳定的对齐,提高成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杨能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易辰达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5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