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

文档序号:36322408发布日期:2023-12-09 02:1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基坑支护,具体为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1、由于型钢组合支撑具有可回收、施工便捷快速、高强连接和可施加预应力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的应用不断增多,而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也出现了许多工程问题。由于地质勘查信息不准确、土体渗流、土体管涌等会降低立柱的承载力,使得立柱在型钢组合支撑自重作用下发生较大的沉降,型钢组合支撑向下产生较大的竖向变形。竖向变形过大会降低型钢组合支撑的承载能力,导致基坑向坑内产生位移,甚至严重影响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及时的对产生较大竖向变形的型钢组合支撑进行修复对基坑工程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型钢组合支撑两侧的立柱,所述型钢组合支撑的两侧各布置有两根所述立柱;所述立柱靠近支撑的一侧和远离支撑的一侧均布置有承压梁,同侧的立柱通过所述承压梁相连接,四根承压梁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靠近支撑一侧的所述承压梁上放置有承压盒,远离支撑一侧的所述承压梁上放置有油压千斤顶,支撑两侧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油压千斤顶上方分别布置有托梁,且所述托梁位于型钢组合支撑的下方,用以承担型钢组合支撑的自重;所述承压盒位于所述托梁与承压梁之间;

4、所述油压千斤顶电性连接至一pc控制端,通过所述pc控制端控制所述油压千斤顶的输出行程;

5、位于所述型钢组合支撑上的h型钢拼接处两侧分别放置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当支撑竖向变形被修复后,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轴线重合,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

6、进一步的,同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布置有承压板。

7、进一步的,所述承压板布置在所述立柱与基坑坑底土体贴合的部位,所述承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托座件固设在同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并与基坑坑底土体紧密贴合。

8、进一步的,所述承压梁的底部通过托座件固设在所述立柱上。

9、进一步的,所述型钢组合支撑最外侧的两道h型钢梁上分别布置有一对相配合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

10、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轴线分别与其所在的h型钢梁的轴线平行。

11、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下方均放置承压盒以抬高其高度,避免被支撑上方的盖板、系杆等构件遮挡红外线。

12、进一步的,所述油压千斤顶的底部与承压梁之间设置有承压盒。

13、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托梁、承压梁与承压盒均为钢构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5、1、由于土体渗流、管涌等会很大程度降低立柱的承载力,故本发明在型钢组合支撑两侧各设置两根立柱,相比于单根立柱承载能力更强,立柱不易产生沉降。

16、2、本发明在支撑同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布置承压板,相当于增大立柱与土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提高立柱承载能力,防止在修复支撑竖向变形过程中立柱发生沉降,以保证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的工作效果;同时,在后续土体开挖中,针对立柱周边土体,应少量多次开挖,做到开挖一层土体,便在贴合土体位置重新布置承压板与托座件,然后拆除原有承压板与托座件,始终使承压板与土体之间保持较小距离,这样便可防止在后续开挖中由于不可预知的渗流、管涌等因素导致立柱突然大幅度下沉,进而导致支撑竖向变形过大,甚至是支撑坍塌事故的发生。

17、3、本发明通过设置油压千斤顶给托梁施加压力用以抬高托梁,通过托梁抬高型钢组合支撑。由于油压千斤顶行程有限,在油压千斤顶一次加压结束后,在靠近支撑一侧的承压梁上布置承压盒以保持托梁高度,在油压千斤顶下方布置承压盒以抬高油压千斤顶高度,如此经过多次加压,即可将支撑竖向变形修复。

18、4、本发明通过设置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当红外线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时,则表明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已修复。



技术特征:

1.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型钢组合支撑两侧的立柱,所述型钢组合支撑的两侧各布置有两根所述立柱;所述立柱靠近支撑的一侧和远离支撑的一侧均布置有承压梁,同侧的立柱通过所述承压梁相连接,四根承压梁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靠近支撑一侧的所述承压梁上放置有承压盒,远离支撑一侧的所述承压梁上放置有油压千斤顶,支撑两侧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油压千斤顶上方分别布置有托梁,且所述托梁位于型钢组合支撑的下方,用以承担型钢组合支撑的自重;所述承压盒位于所述托梁与承压梁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布置有承压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布置在所述立柱与基坑坑底土体贴合的部位,所述承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托座件固设在同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并与基坑坑底土体紧密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梁的底部通过托座件固设在所述立柱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组合支撑最外侧的两道h型钢梁上分别布置有一对相配合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轴线分别与其所在的h型钢梁的轴线平行。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下方均放置承压盒以抬高其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千斤顶的底部与承压梁之间设置有承压盒。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包括型钢组合支撑的两侧各布置的两根立柱,立柱靠近支撑的一侧和远离支撑的一侧均布置有承压梁;靠近支撑一侧的承压梁上放置有承压盒,远离支撑一侧的承压梁上放置有油压千斤顶,支撑两侧相对应的两个油压千斤顶上方分别布置有托梁,且托梁位于型钢组合支撑的下方;油压千斤顶电性连接至一PC控制端,通过PC控制端控制油压千斤顶的输出行程;位于型钢组合支撑上的H型钢拼接处两侧分别放置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当支撑竖向变形被修复后,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轴线重合,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

技术研发人员:刘笑敖,汪明元,杨波,陈刚,徐晓兵,胡琦,张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