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钉座板弧面自动化顶升折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2267发布日期:2023-10-22 09:5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抵钉座板弧面自动化顶升折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折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抵钉座板弧面自动化顶升折弯设备。


背景技术:

1、抵钉座板是一种中部弯折成弧形的板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油缸驱动折弯压头对坯料板件进行折弯得到成品。

2、针对板件的折弯,现有公开号为cn218191892u的一种折弯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座上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架、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支架下方的承压座、固定设置在支架上的一号气缸以及固定设置在一号气缸输出端上且与支架滑动连接的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内套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上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头,所述导柱下端设置有用于产品进行按压的抵接块,所述压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承压座配合对产品进行折弯的折弯块,所述折弯块对产品进行折弯时抵接块上下两端分别与压板和产品相抵。

3、上述折弯机构通过设置导柱,使得抵接块可相对压板发生竖直位移,能够使得产品在被折弯之前被抵接块有效的固定,防止产品折弯时因冲击力过大导致产品在承压座上不稳定,影响产品的成型精度。

4、上述折弯机构在加工时,只能适应单一规格产品的定位弯折,而抵钉座板具有多种规格,不同规格抵钉座板弧面的弧度和整体长度均不相同,若制作多个折弯设备,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抵钉座板弧面自动化顶升折弯设备,设置有可拆卸的折弯下模和折弯上模,并配合可移动的定位块,能够适应不同规格抵钉座板的弯折成型加工,适用性较强,无需额外制作多套整机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抵钉座板弧面自动化顶升折弯设备,包括底板和安装座,所述底板下部设置有油缸,所述安装座上滑动连接有放置座,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放置座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座中部开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可拆卸连接有折弯下模,所述放置座的两端均开有滑槽,所述放置座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两个螺纹段上均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上可拆卸连接有折弯上模。

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油缸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折弯下模中部开有凹槽,所述折弯上模下端设置有弧形凸起。

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为匚形板,每个所述定位块的两端均穿过滑槽伸出至放置座外,且定位块的端部截面呈l形,所述定位块的两端位于折弯下模的两侧。

5、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座上位于折弯下模的两侧均开有第一让位槽,所述折弯上模上开有第二让位槽。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有可拆卸的折弯下模和折弯上模,并配合可移动的定位块,能够适应不同规格抵钉座板的弯折成型加工,适用性较强,无需额外制作多套整机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抵钉座板弧面自动化顶升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安装座(2),所述底板(1)下部设置有油缸(3),所述安装座(2)上滑动连接有放置座(4),所述油缸(3)的活塞杆与放置座(4)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座(4)中部开有定位槽(401),所述定位槽(401)内可拆卸连接有折弯下模(5),所述放置座(4)的两端均开有滑槽(402),所述放置座(4)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6),所述双向丝杆(6)的两个螺纹段上均连接有定位块(7),所述定位块(7)与滑槽(402)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2)上可拆卸连接有折弯上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钉座板弧面自动化顶升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油缸(3)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折弯下模(5)中部开有凹槽,所述折弯上模(8)下端设置有弧形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钉座板弧面自动化顶升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7)为匚形板,每个所述定位块(7)的两端均穿过滑槽(402)伸出至放置座(4)外,且定位块(7)的端部截面呈l形,所述定位块(7)的两端位于折弯下模(5)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钉座板弧面自动化顶升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4)上位于折弯下模(5)的两侧均开有第一让位槽(403),所述折弯上模(8)上开有第二让位槽(80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抵钉座板弧面自动化顶升折弯设备,包括底板和安装座,所述底板下部设置有油缸,所述安装座上滑动连接有放置座,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放置座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座中部开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可拆卸连接有折弯下模,所述放置座的两端均开有滑槽,所述放置座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两个螺纹段上均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上可拆卸连接有折弯上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置有可拆卸的折弯下模和折弯上模,并配合可移动的定位块,能够适应不同规格抵钉座板的弯折成型加工,适用性较强,无需额外制作多套整机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李武,严宝华,田金岭,甘念,郭福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强昇精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