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用组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0413发布日期:2023-10-29 00:2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用组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集装箱制造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用组接工装。


背景技术:

1、集装箱,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成组工具;

2、现有的(如申请号:cn201620851241.1、一种非标集装箱顶底焊接工装),其中所述“但是因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不均衡以及一些集装箱使用者的个性要求,一些地区或者企业使用的集装箱的尺寸并不是标准尺寸,例如部分北美内陆使用的集装箱的外部宽度为2600毫米,顶孔或底孔的中心距为2448毫米,这就导致在将顶梁或者底梁与箱角连接时需要使用不同的焊接工装,从而导致集装箱的生产成本增加”;为此,提出采用扩展、收缩的夹持结构进行固定;

3、但上述的焊接工装,在进行同一规格或相似规格的集装箱组装固定时,其操作、结构繁琐,而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集装箱用组接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集装箱用组接工装,包括面板,面板底端固接有支脚,支脚设有多组且其均匀分布于面板底端外围;

5、所述多组的支脚内侧固装有支撑板,支撑板顶端固装有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顶端输出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且其设于面板底端中下方,面板设有调位组件,调位组件设有多组且其朝面板中部方向呈均匀环绕分布;

6、调位组件包括螺纹杆,螺纹杆贯穿固板两端,并且螺纹杆通过轴承与固板转动连接,螺纹杆的一杆端固接有第二锥齿轮且其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螺纹杆螺纹贯穿滑块两端,滑块外侧滑动连接有导条,导条固设于条状通槽内侧,条状通槽连通面板顶底两端,滑块顶端固接有夹持组件,固板固接于面板底端;

7、夹持组件包括l型板,l型板内侧固接有垫板,l型板和/或垫板与滑块顶端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固板设有两组且其分别分布于螺纹杆两端,滑块设于所述两组的固板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滑块顶端露出条状通槽顶端。

10、进一步的,所述l型板内侧和垫板顶端分别固设有保护层,保护层为橡胶层。

11、(三)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通过正反转电机4启动,即可带动第一锥齿轮5旋转,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63、螺纹杆61转动,滑块64在螺纹杆61处螺纹转动,滑块64在条状通槽66处限位并活动,即可带动夹持组件67同步活动,而调位组件6设有多组且其朝面板1中部方向呈均匀环绕分布,即可同时带动多组的夹持组件67收缩、扩展,以此进行调整夹持的空间,使用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集装箱用组接工装,包括面板(1),面板(1)底端固接有支脚(2),支脚(2)设有多组且其均匀分布于面板(1)底端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用组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板(62)设有两组且其分别分布于螺纹杆(61)两端,滑块(64)设于所述两组的固板(6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用组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4)顶端露出条状通槽(66)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用组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板(671)内侧和垫板(672)顶端分别固设有保护层,保护层为橡胶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集装箱制造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用组接工装,其结构包括面板,面板底端固接有支脚,支脚设有多组且其均匀分布于面板底端外围;所述多组的支脚内侧固装有支撑板,支撑板顶端固装有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顶端输出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且其设于面板底端中下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正反转电机启动,即可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螺纹杆转动,滑块在螺纹杆处螺纹转动,滑块在条状通槽处限位并活动,即可带动夹持组件同步活动,而调位组件设有多组且其朝面板中部方向呈均匀环绕分布,即可同时带动多组的夹持组件收缩、扩展,以此进行调整夹持的空间,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柯泽新,曾远辉,曾庭辉,张婉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八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