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5159发布日期:2023-09-13 21:4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线导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导轨,具体为一种生产线导轨。


背景技术:

1、硅钢片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主要用来制作各种变压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铁芯。硅钢片在加工时,需要将硅钢片原料卷上的硅钢片通过导轨输送到切割机构处,通过切割机构进行切割加工。

2、现有的硅钢片生产线导轨上的限位机构一般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机架上,从而仅可对单一尺寸的硅钢片进行限位,而不能对不同尺寸的硅钢片原料进行限位,使用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产线导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产线导轨。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产线导轨,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通槽,两个通槽内部均等距设有若干输送轮,输送轮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通槽的侧壁上,且输送轮的一端均与外部动力机构相连;

3、所述底座的顶部位于通槽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两个立板,两个立板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移动板,移动板设为l型,且移动板与立板之间通过伸缩机构相连,所述移动板底部靠近通槽的一侧均等距设有若干限位轮,限位轮的顶部通过轴承固定在移动板上,且限位轮底部低于输送轮的顶部。

4、可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两个立板远离移动板的一侧均安装的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的移动端贯穿立板,并固定在移动板上。

5、可选的,两个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均对称安装有楔形块,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对称开设有楔形槽,楔形块的底部均位于楔形槽内,并与楔形槽滑动配合。

6、可选的,还包括剪切机构,剪切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顶部远离立板一端的外壳,外壳顶部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底部贯穿外壳,并连接有刀架,刀架两端均抵在外壳内壁上,并与外壳内壁滑动配合,刀架底部安装有切刀。

7、可选的,外壳靠近立板的一端延伸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顶部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的末端贯穿固定板,并连接有u型板,u型板内部设有压辊,压辊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u型板上,且压辊位于靠近外壳一端的输送轮正上方;

8、u型板的顶部对称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的顶部贯穿固定板,并与固定板滑动配合。

9、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两侧均等距安装有若干支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生产线导轨。



技术特征:

1.一种生产线导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通槽(2),两个通槽(2)内部均等距设有若干输送轮(3),输送轮(3)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通槽(2)的侧壁上,且输送轮(3)的一端均与外部动力机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两个立板(4)远离移动板(5)的一侧均安装的第一电动推杆(7),第一电动推杆(7)的移动端贯穿立板(4),并固定在移动板(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导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移动板(5)的底部均对称安装有楔形块(8),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对称开设有楔形槽(9),楔形块(8)的底部均位于楔形槽(9)内,并与楔形槽(9)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剪切机构,剪切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1)顶部远离立板(4)一端的外壳(10),外壳(10)顶部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1),第二电动推杆(11)的底部贯穿外壳(10),并连接有刀架(18),刀架(18)两端均抵在外壳(10)内壁上,并与外壳(10)内壁滑动配合,刀架(18)底部安装有切刀(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线导轨,其特征在于:外壳(10)靠近立板(4)的一端延伸设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顶部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14),第三电动推杆(14)的末端贯穿固定板(13),并连接有u型板(15),u型板(15)内部设有压辊(16),压辊(16)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u型板(15)上,且压辊(16)位于靠近外壳(10)一端的输送轮(3)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两侧均等距安装有若干支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线导轨,涉及导轨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通槽,通槽内部均等距设有输送轮,输送轮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通槽的侧壁上,且输送轮的一端均与外部动力机构相连,底座的顶部位于通槽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两个立板,两个立板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移动板,移动板设为L型,且移动板与立板之间通过伸缩机构相连,移动板底部靠近通槽的一侧均等距设有若干限位轮,限位轮的顶部通过轴承固定在移动板上,且限位轮底部低于输送轮的顶部。本申请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可推动移动板移动,使得移动板上的限位轮抵在硅钢片的两侧,可对不同宽度的硅钢片进行限位,提高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冯云词,张仲洪,于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创迈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