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组装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5500发布日期:2023-11-06 20:5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组装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组装线,具体为一种摩托车组装线。


背景技术:

1、摩托车为一种十分常见的交通工具,因摩托车具有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巡逻、客货运输等场所,在对摩托车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各部分的零部件固定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达到对摩托车进行组装的目的。

2、公开号为:cn212886147u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组装线,包括轴承供给箱、油封供给箱、调速杆料仓、系统控制装置、一次气源接入装置、机器人控制装置和随行治具,所述随行治具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箱体供给机,所述随行治具远离箱体供给机的一端设置有排出输送机,所述随行治具的一侧设置有搬运机器人,所述搬运机器人的一侧设置有箱体取件手,所述搬运机器人远离随行治具的一侧设置有镶嵌机器人和压入设备,所述镶嵌机器人上安装有镶嵌机械手。本实用新型中,简化工作流程,节省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自动化发展;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降低工作危险系数,减轻工人劳动力;提高工作环境质量;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组装线只需要两个人工工位,降低了工人的数量,节约了人员成本。

3、但在对上述摩托车组装线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上述组装线在对零部件进行组装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将零部件始终抬举安装,在这过程中十分费时费力,特别在对发动机等较重的零部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因质量过重,工人抬举发力不平衡而造成发动机倾斜的情况,此时便会影响后续的安装效果。

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摩托车组装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组装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易从手中滑落,防水性能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组装线,包括组装台,其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底座,且所述组装台前端板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机,并且所述第一电动机输出端与带动转轴相互连接;

3、还包括:

4、输送带,安装在所述带动转轴上,且所述带动转轴通过所述组装台上安装的轴承与所述组装台构成转动机构;

5、分隔板,等距离安装在所述输送带上;

6、固定板,与所述组装台的后端相互连接,且所述固定板右上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机;

7、皮带轮组,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螺杆相互连接;

8、固定轨道,对称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且所述固定轨道通过其上端安装轴承与所述转动螺杆相互连接;

9、移动滑块,与所述固定轨道相互贴合,且所述移动滑块关于移动板的中心呈对称分布;

10、调节滑块,与所述移动板相互贴合,且所述移动板下端设置有放置板,并且所述放置板上安装有防滑板。

11、优选的,所述移动滑块通过所述固定轨道上开设的凹槽与所述固定轨道构成滑动连接,且所述移动滑块通过其上端开设的贯穿螺纹孔洞与所述转动螺杆相互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转动螺杆的转动带动移动滑块进行上下移动。

12、优选的,所述调节滑块下端安装结构上贯穿设置有紧固螺钉,且所述紧固螺钉通过所述放置板上开设的螺纹孔洞与所述放置板相互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紧固螺钉对放置板进行安装固定。

13、优选的,所述调节滑块设置为“t”字形板状结构,且所述调节滑块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杆,并且所述导向杆通过所述移动板上开设的凹槽与所述移动板构成滑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在导向杆的作用下可对调节滑块进行辅助支撑。

14、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下端对称设置有2组组装板,且每组所述组装板共设置有2个,并且所述组装板上开设的凹槽内设置有固定簧片,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固定簧片对卡合板进行卡合固定。

15、优选的,所述固定簧片安装在卡合板上,且所述卡合板对称设置在夹持板的下端,并且所述夹持板上开设有贯穿锥形凹槽,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卡合板对夹持板进行限位固定。

16、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其上端板状结构上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且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所述调节滑块相互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电动伸缩杆对调节滑块进行推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该摩托车组装线,设置有移动板、调节滑块、紧固螺钉、放置板和防滑板,通过将零部件放置在2个放置板上,此时便可达到对零部件进行抬举的作用,即在对零部件进行组装的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工进行抬举,更加省时省力,还可有效的避免在抬举过程中,因发力不平衡而造成零部件倾斜的情况,此时便可保证后续对零部件固定安装的效果;

19、(2)该摩托车组装线,设置有转动螺杆、固定轨道、移动滑块、调节滑块、电动伸缩杆和夹持板,通过转动螺杆的转动可实现对移动板的高度进行上下调节,此时便可保证对零部件的高度进行调节,更加便于安装,且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放置板进行移动,从而可实现对不同宽度的零部件进行稳定的放置,且通过夹持板可对组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工具进行放置,避免工具出现随意摆放的情况,可有效的提升组装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组装线,包括组装台(1),其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底座(2),且所述组装台(1)前端板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机(3),并且所述第一电动机(3)输出端与带动转轴(4)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滑块(12)通过所述固定轨道(11)上开设的凹槽与所述固定轨道(11)构成滑动连接,且所述移动滑块(12)通过其上端开设的贯穿螺纹孔洞与所述转动螺杆(10)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滑块(14)下端安装结构上贯穿设置有紧固螺钉(15),且所述紧固螺钉(15)通过所述放置板(16)上开设的螺纹孔洞与所述放置板(16)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滑块(14)设置为“t”字形板状结构,且所述调节滑块(14)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杆(18),并且所述导向杆(18)通过所述移动板(13)上开设的凹槽与所述移动板(13)构成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3)下端对称设置有2组组装板(19),且每组所述组装板(19)共设置有2个,并且所述组装板(19)上开设的凹槽内设置有固定簧片(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簧片(20)安装在卡合板(21)上,且所述卡合板(21)对称设置在夹持板(22)的下端,并且所述夹持板(22)上开设有贯穿锥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3)其上端板状结构上设置有电动伸缩杆(23),且所述电动伸缩杆(23)与所述调节滑块(14)相互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组装线,包括组装台,其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底座,且所述组装台前端板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机;还包括:输送带,安装在所述带动转轴上,且所述带动转轴通过所述组装台上安装的轴承与所述组装台构成转动机构。该摩托车组装线,通过将零部件放置在2个放置板上,便可达到对零部件抬举的作用,即在对零部件进行组装的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工抬举,更加省时省力,还可有效的避免在抬举过程中,因发力不平衡而造成零部件倾斜的情况;通过转动螺杆的转动可实现对移动板的高度进行上下调节更加便于安装,且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放置板进行移动,可实现对不同宽度的零部件进行稳定的放置,可有效的提升组装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管国斌,管林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乾新机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