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极耳收拢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66086发布日期:2023-12-21 20:5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极耳收拢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加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极耳收拢治具。


背景技术:

1、电芯极耳焊接工序中,需要通过治具将电芯进行移载。现行电芯极耳收拢位置一般为两种,一种为在电芯厚度方向中间,一种为在电池厚度方向底部。生产不同类型的电芯需要根据极耳收拢位置的不同更换移载治具,来回更换治具占据生产时间,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同时频繁更换治具也容易造成治具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极耳收拢治具,能够兼容不同类型电芯对不同极耳收拢位置的需求,无需频繁更换治具,能够减少治具的磨损,提升产线整体生产效率。

2、一种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具有承载面;以及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与所述主体滑动连接,所述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分别设有上压刀和下压刀,所述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上压刀与下压刀相抵形成抵持面,所述抵持面与所述承载面齐平或位于所述承载面的第一方向的一侧。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均与主体滑动连接,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能够相向滑动,使上压刀与下压刀相抵,从而对放置在承载板上的产品的极耳进行收拢。通过控制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的行程,能够改变上压刀与下压刀的抵持面的位置,使抵持面与承载面齐平或位于承载面的第一方向的一侧,从而兼容不同类型电芯对不同极耳收拢位置的需求,大大提高治具的适用性,从而无需根据电芯类型更换治具,有效减少治具的磨损,提升产线整体生产效率。

4、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刀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主体滑动连接,所述上压刀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板与主体滑动连接,使得第一安装板能够相对于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上压刀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安装板连接,使上压刀的位置与产品的极耳相对,以便于收拢产品的极耳。

6、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个止动螺栓,所述止动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止动螺栓穿设于第一连接件,能够使上压刀在升降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用于压紧产品的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承载板相对。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块能够压紧放置于承载板上的产品,从而保持产品位置的稳定,避免产品在收拢极耳的过程中发生偏位。

10、进一步的,所述下压刀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主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槽体,所述承载板和所述上压刀组件穿设于所述槽体。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安装板设有槽体,承载板和上压刀组件能够穿过槽体并与主体连接,整体结构更加合理。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至少一个限位螺栓,所述主体设有凸台,所述限位螺栓与所述凸台相对。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二安装板移动至预设位置,限位螺栓与凸台相抵,从而限制第二安装板的最大位移。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主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件。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件能够对第二安装板形成一持续的拉力,使第二安装板保持远离上压刀组件的趋势,使的下压刀组件能够在加工后自动复位。

16、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所述主体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主体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第一方向滑动。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体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第一方向滑动,使得承载面的高度可调,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

1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与底座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缓冲件。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件能够在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起到稳定缓冲的作用。

20、进一步的,所述抵持面位于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产品放置在承载板上,产品的极耳从承载板远离主体的一端伸出,抵持面位于承载板远离主体的一端,使得上压刀和下压刀与伸出的极耳相对,从而有效对极耳进行收拢。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均与主体滑动连接,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能够相向滑动,使上压刀与下压刀相抵,从而对放置在承载板上的产品的极耳进行收拢。通过控制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的行程,能够改变上压刀与下压刀的抵持面的位置,使抵持面与承载面齐平或位于承载面的第一方向的一侧,从而兼容不同类型电芯对不同极耳收拢位置的需求,大大提高治具的适用性,从而无需根据电芯类型更换治具,有效减少治具的磨损,提升产线整体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刀组件(2)包括第一安装板(21)和第一连接件(22),所述第一安装板(21)与所述主体(1)滑动连接,所述上压刀(25)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2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止动螺栓(23),所述止动螺栓(23)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2)设有用于压紧产品的压块(24),所述压块(24)与所述承载板(4)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刀组件(3)包括第二安装板(31),所述第二安装板(31)与所述主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31)设有槽体(35),所述承载板(4)和所述上压刀组件(2)穿设于所述槽体(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设有至少一个限位螺栓(32),所述主体(1)设有凸台(11),所述限位螺栓(32)与所述凸台(11)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与所述主体(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件(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5),所述主体(1)与所述底座(5)滑动连接,所述主体(1)可相对于所述底座(5)沿第一方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与底座(5)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缓冲件(5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面(6)位于所述承载板(4)远离所述主体(1)的一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芯极耳收拢治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具有承载面;以及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与所述主体滑动连接,所述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分别设有上压刀和下压刀,所述上压刀组件和下压刀组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上压刀与下压刀相抵形成抵持面,所述抵持面与所述承载面齐平或位于所述承载面的第一方向的一侧。本技术能够兼容不同类型电芯对不同极耳收拢位置的需求,从而无需更换治具,减少治具的磨损,提升产线整体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市利元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