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3603发布日期:2024-04-08 11:27阅读:9来源:国知局
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轧机换辊装置,尤其涉及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1、板带轧机一般工作4~8小时就需要更换一次工作辊。目前主要的换辊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采用套筒方式换辊,其优点是设备简单,缺点是只能单辊更换,换辊较慢,换一对工作辊约需30~40分钟,而且必须占用吊车,工人劳动强度大,轧机设备经常受到冲击碰撞损伤。第二种:大型热轧机组的换辊作业,普遍采用矩形结构、外侧带有与轴承座一致的梯形导引定位换辊支架,以达到快速换辊的目的,其缺点是梯形引导定位换辊支架重量大,必须采用天车进行吊装。第三种:有些550mm及以上大型轧机机组的换辊设备采用定位柱换辊支架,换辊时,吊车落辊过程中需要人工肉眼观察支撑辊与换辊支架对位准确与否,费时、费力,又不安全;对于450mm及以下中小型轧机,主要采用的换辊支架形式一般为矩形结构,上轧辊完全依靠轴承座与支架间的摩擦力被下轧辊带动进入牌坊,换辊过程中往往造成下轧辊由于直接受换辊油缸的推拉力能准确到位,而上轧辊仅仅依靠摩擦力不能使轧辊轴头完全进入传动轴头内,给换辊造成很大影响,延长了换辊时间。

2、现有技术中,专利号cn204769883u一种轧机换辊支架,属于轧机换辊装置技术领域,用于快速方便地进行轧机换辊作业。其技术方案是:它由支撑板、筋板组成,两块支撑板的板面平行相对,支撑板的两端分别有向上和向下的凸起挡块,支撑板位于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支撑和稳定上轧辊,在换辊时将支撑板两端的挡块分别卡在上轧辊轴承座和下轧辊轴承座的两端,使得换辊小车或者换辊拖板在拖动下轧辊时能带动上轧辊一起进入牌坊,保证上轧辊和下轧辊同时进入牌坊时精确定位,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在热连轧机组换辊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多辊同时更换,大大缩短换辊时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通用性强,可适用于所有450mm及以下中小型轧机的换辊,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

3、上述方案中,由于该种轧机换辊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待换辊结束后,轧机换辊支架的拆卸较为麻烦,且轧机换辊支架重量的较重,给人工的移除造成负担。

4、为此,提出了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具备方便换辊支架拆卸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包括换辊支架,所述换辊支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组合而成,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相离端均设置挡块,所述上支架的侧面焊接固定套,且固定套内穿插设置有插杆,所述下支架的侧面焊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与插杆的一端相插接,所述上支架的底部一体浇铸有拼接条,所述下支架的顶面对应拼接条开设燕尾槽,所述换辊支架的上方设置上轧辊,且换辊支架的下方设置下轧辊,所述上轧辊和下轧辊的轴承座与挡块相抵。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内侧均开设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之中焊接有多个内撑板,多个所述内撑板呈棱形结构排布。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换辊支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多个挡块,且多个挡块均关于换辊支架垂直设置。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支架的底部一体设置两个拼接条,所述下支架的顶面对应拼接条开设两个燕尾槽。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轧辊和下轧辊平行设置,且上轧辊和下轧辊的轴承座间距与换辊支架的厚度相适配。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杆、固定套和固定座设置两组,且两组插杆、固定套和固定座分布在换辊支架的两侧,所述固定套和固定座关于换辊支架倾斜设置。

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下轧辊和上轧辊的轴承座处设置由上支架和下支架组合而成的换辊支架,待换辊结束后,通过抽离固定套和固定座上插接的插杆,再牵引换辊支架的上支架,使得上支架的拼接条脱离下支架的燕尾槽,实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依次抽离,由于换辊支架采用分体式结构,相较于现有一体式换辊支架,一方面能够增加换辊支架拆卸的便捷度,另一方面分体式结构的换辊支架可减轻人工移除的负担。



技术特征:

1.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包括换辊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支架(1)由上支架(2)和下支架(3)组合而成,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的相离端均设置挡块(7),所述上支架(2)的侧面焊接固定套(5),且固定套(5)内穿插设置有插杆(4),所述下支架(3)的侧面焊接有固定座(6),且固定座(6)与插杆(4)的一端相插接,所述上支架(2)的底部一体浇铸有拼接条(8),所述下支架(3)的顶面对应拼接条(8)开设燕尾槽(9),所述换辊支架(1)的上方设置上轧辊(11),且换辊支架(1)的下方设置下轧辊(10),所述上轧辊(11)和下轧辊(10)的轴承座与挡块(7)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内侧均开设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之中焊接有多个内撑板(12),多个所述内撑板(12)呈棱形结构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支架(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多个挡块(7),且多个挡块(7)均关于换辊支架(1)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2)的底部一体设置两个拼接条(8),所述下支架(3)的顶面对应拼接条(8)开设两个燕尾槽(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轧辊(11)和下轧辊(10)平行设置,且上轧辊(11)和下轧辊(10)的轴承座间距与换辊支架(1)的厚度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4)、固定套(5)和固定座(6)设置两组,且两组插杆(4)、固定套(5)和固定座(6)分布在换辊支架(1)的两侧,所述固定套(5)和固定座(6)关于换辊支架(1)倾斜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轧机工作辊的辅助更换装置,包括换辊支架,所述换辊支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组合而成,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相离端均设置挡块,所述上支架的侧面焊接固定套,且固定套内穿插设置有插杆;本技术中,通过在下轧辊和上轧辊的轴承座处设置由上支架和下支架组合而成的换辊支架,待换辊结束后,通过抽离固定套和固定座上插接的插杆,再牵引换辊支架的上支架,使得上支架的拼接条脱离下支架的燕尾槽,实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依次抽离,由于换辊支架采用分体式结构,相较于现有一体式换辊支架,一方面能够增加换辊支架拆卸的便捷度,另一方面分体式结构的换辊支架可减轻人工移除的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兴,荆明国,孙恒杰,祖小健,孙权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永通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