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机的自动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95323发布日期:2024-04-30 17:05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机的自动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力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机的自动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1、压力机是通过对金属坯件施加强大的压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来加工成零件。现有的金属坯件进行锻压的时候都是需要人工通过叉车对金属坯件进行对中调整,这种方式既对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又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人工操作存在的误差会相对较大,产品规格精准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压力机的自动对中装置,其在现有的压力机上设置了自动对中装置,通过此装置对金属坯件进行自动对中,降低了对工人操作技术水平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误差提高了产品精准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压力机的自动对中装置,包括底板、转动臂支座、转动臂、举升油缸、夹紧油缸、伸缩框架、对中头,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压力机主体上,底板连同压力机工作台底部一起设置于水平面或者地面以下,以增强整体装置稳定性,所述转动臂支座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并且转动臂支座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转动臂相互配合,使得转动臂可以沿着转动轴进行转动,所述举升油缸设置在转动臂的一侧,可以将转动臂的一侧抬起或者降低以便调整转动臂的高度和倾斜度,所述夹紧油缸一侧跟夹紧油缸前支座连接,另一侧跟夹紧油缸后支座连接,所述夹紧油缸前支座与伸缩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油缸后支座与转动臂固定连接,所述对中头设置在伸缩框架的一侧,所述对中头上设有对中轮,可通过夹紧油缸推动伸缩框架,进而通过伸缩框架另一侧上的对中头推动金属坯件进行自动对中。

4、优选地,所述伸缩框架与转动臂之间设有重型滑轨,可使伸缩框架轻松的在转动臂上进行滑动。

5、优选地,所述对中头的工作面为圆弧形面,金属坯件为圆柱体,对中头的工作面为圆弧形面可增强对中效果与对中效率。

6、优选地,所述对中轮主体为圆柱形结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中头转动连接,对中轮可转动,在推动金属坯件进行对中时根据受力情况进行转动,方便金属坯件进行位置移动,提高对中效率。

7、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8、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实际使用中为对称设置在压力机两侧,其对金属坯件进行对中时,为两个对称且在一条直线上的对中头一起对金属坯件进行推进,使得圆柱形金属坯件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对中装置设定的中间位置进行移动,并且最终被推动到正中间位置,从而实现自动对中的作用,无需人工操作,也无需工人有一定的操作技术水平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误差提高了产品精准度。

9、显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10、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压力机的自动对中装置,包括底板(1)、转动臂支座(2)、转动臂(3)、举升油缸(4)、夹紧油缸(5)、伸缩框架(6)、对中头(7),所述底板(1)固定安装在压力机主体上,所述转动臂支座(2)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并且转动臂支座(2)上设有转动轴(21),所述转动轴(21)与转动臂(3)相互配合,所述举升油缸(4)设置在转动臂(3)的一侧,所述夹紧油缸(5)一侧跟夹紧油缸前支座(51)连接,另一侧跟夹紧油缸后支座(52)连接,所述夹紧油缸前支座(51)与伸缩框架(6)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油缸后支座(52)与转动臂(3)固定连接,所述对中头(7)设置在伸缩框架(6)的一侧,所述对中头(7)上设有对中轮(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机的自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框架(6)与转动臂(3)之间设有重型滑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机的自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头(7)的工作面为圆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力机的自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轮(71)主体为圆柱形结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中头(7)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机的自动对中装置,包括底板、转动臂支座、转动臂、举升油缸、夹紧油缸、伸缩框架、对中头,其中底板固定安装在压力机主体上,转动臂支座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并且转动臂支座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转动臂相互配合,举升油缸设置在转动臂的一侧,夹紧油缸一侧跟夹紧油缸前支座连接,另一侧跟夹紧油缸后支座连接,夹紧油缸前支座与伸缩框架固定连接,夹紧油缸后支座与转动臂固定连接,对中头设置在伸缩框架的一侧,对中头上设有对中轮。本技术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自动对中的作用,无需人工操作,也无需工人有一定的操作技术水平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误差提高了产品精准度。

技术研发人员:闫仁理,于磊,王世阳,赵春慧,史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武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9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