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炉用焊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0452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补炉用焊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喷射粉料和燃气的喷射燃烧装置,是用于工业窑炉尤其是焦 炉炉墙进行火焰焊补的焊枪。
近十年来,焦炉修补技术已由传统的湿法喷补、抹补改为火焰焊补,焦炉火焰焊补是以乙炔气——氧气为燃气,以耐火粉料为焊料,对焦炉炉墙的损坏部位进行焊接修补的一项新工艺,焊枪则是此工艺中关键设备之一。
目前,国内修补焦炉所使用的焊枪仍是我院1979年设计的焊枪。这种焊枪,由于结构上的缺陷,使火焰不够集中,焊料在喷出时比较分散,这样火焰对焊料的加热强度低,因此焊枪的焊补能力小,焊补速度慢,焊补质量差。每小时的实际喷料量仅为7-8公斤,最多也只能达到10公斤左右。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新型焊枪,使其结构能保证焊料和火焰都比较集中,以调整火焰强度和改善火焰对焊料的加热条件,提高焊补速度和质量,使焊补能力增大近一倍。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是将焊枪的关键部位——喷头(1)和混合器(乙炔气和氧气)(2)的结构进行改进,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其发明要点和内容。


图1为补炉用焊枪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补炉用焊枪的乙炔气——氧气混合器结构图。
图3为补炉用焊枪的喷头结构图。

图1所示,补炉用焊枪是由喷头(1)、乙炔气——氧气混合器(2)、乙炔气管(3)、氧气管(4)、焊料输送管(5)、冷却水套管(6)、热水排出管(7)、乙炔气——氧气混合气输送管(8)组成的。
如图2所示,补炉用焊枪中的乙炔气——氧气混合器(2)是由乙炔气——氧气混合室(12)、乙炔气管(3)、氧气管(4)的氧气喷咀(11)组成的。由于乙炔气——氧气在混合室(12)通过时的阻力较大,影响进气量的增加,所以将原来的直管形的混合室(12)改成扩散型的锥形管,这样就可以减少焊枪内燃气系统的阻力,增大进气量。
乙炔气——氧气混合器(2)中的混合室(12)要求在安装时与氧气喷咀(11)同心,否则会影响正常操作。因为当不同心时,从氧气喷咀(11)喷出来的高压氧气流容易打到混合室(12)的侧壁上,这不仅影响了乙炔气和氧气的混合,甚至会造成氧气后返进入乙炔气管(3)中去,从而影响了乙炔气正常进入焊枪,使焊枪不能工作。所以为了确保混合室(12)与氧气喷咀(11)在安装时能同心,将原来的氧气喷咀上的一圈支撑翼改为两圈支撑翼,每圈上各有三个支撑翼(13)。为减小乙炔气通过时的阻力,将两圈支撑翼在园周上一一相对,三个支撑翼(13)在园周上每隔120度角一个。
如图3所示,补炉用焊枪中的喷头(1)是由喷咀(9)、焊料输送管(5)的焊料喷出口(5a)和(5b)、冷却水套管(6)、热水排出管(7)、乙炔气——氧气混合气输送管(8)组成的。在喷咀(9)的燃气(乙炔气——氧气混合气)环形喷出口(14)的外围设有1~3圈直径为2.0~0.5mm的小园孔(10),每圈开有8~12个小园孔即可。根据需要可随时更换不同的喷咀,以调节小园孔的圈数、个数和直径。这样在燃气喷出燃烧时,就会形成2圈、3圈或4圈火焰〔除了1、2或3圈小园孔(10)之外,中间还有一圈环形燃气出口(14)〕,从焊料输送管(5)的焊料喷出口(5a)喷出的焊料被这些火焰包围,均匀而充分地对焊料进行加热。
为使火焰集中,增强火焰的燃烧强度,使各圈上的小园孔(10)向着喷咀(9)的中心线倾斜,根据焊补需要,可更换不同的喷咀(9),在7°~12°的范围内调节小园孔(10)的倾斜度。
由于焊料输送管(5)的喷出口,根据焊补情况不同,需要经常进行更换,以调节其锥度,所以将焊料喷出口分解成(5a)和(5b)两个部分,二者之间用丝扣连接。这样更换就比较方便。
为了使焊料在喷出时比较集中,减少焊料的飞散损失和回弹量,所以将焊料输送管(5)的喷出口(5a)部分由原来的直通管改成具有一定收缩角度的锥形管。锥形管的锥度,可根据需要(墙面缺陷的不同)在0~30度范围内进行调节(即更换锥度不同的锥形管)。这样有利于火焰对焊料的加热,并能提高焊料的挂结率和焊补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补炉用焊枪的操作原理和过程如下将焊枪的所有外部连接管接通后,打开冷却水管阀门,使冷却水进入焊枪;当待修墙面清理完后,将焊枪伸入炉内,再打开乙炔气管阀门,乙炔气由焊枪喷出燃烧,而后调节助燃氧气量,使火炬达到中性火焰。这时将火焰对准待修墙面进行加热,当待修墙面被加热至软化融熔状态时,打开送料氧气管阀门,开始喷吹焊料,焊料在高温火焰的作用下与待修墙面粘结在一起,破损的部位便被修复,冷却水与焊枪进行热交换之后,将热水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由喷头(1)、乙炔气-氧气混合器(2)、乙炔气管(3)、氧气管(4)、焊料输送管(5)、冷却水套管(6)、热水排出管(7)、乙炔气-氧气混合气输送管(8)组成的补炉用焊枪,其特征在于a)焊料输送管(5)的焊料喷出口分成(5a)和(5b)两部分,二者用丝扣连接;b)在喷头(1)中,喷咀(9)的燃气(乙炔气-氧气混合)环形喷出口(14)的外围设有燃气喷出用小园孔(10);c)在乙炔气-氧气混合器(2)中,混合室(12)为扩散型的锥形管;d)在乙炔气-氧气混合器(2)中,氧气喷咀(11)上设两圈支撑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炉焊枪,其特征在于焊料喷出口(5a)设计成收缩型的锥形管,根据需要,锥形管的收缩角在0~30度范围内更换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炉焊枪,其特征在于燃气喷出用小园孔(10)设1~3圈,每圈为8~12个,小园孔直径为2.0~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补炉焊枪,其特征在于燃气喷出用小园孔(10)向着喷咀(9)的中心线倾斜,根据焊补需要,倾斜度可在7~12度范围内进行更换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炉焊枪,其特征在于乙炔气——氧气混合室(12)的锥形管之锥度在4~6度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补炉焊枪,其特征在于氧气喷咀(11)上的两圈支撑翼各设3个支撑翼(13),两圈支撑翼在园周上一一相对,在园周上每隔120度角的位置上设一个支撑翼(13)。
专利摘要一种以乙炔气——氧气为燃气、以耐火粉料为焊料的喷射燃烧装置,是广泛用于工业炉尤其是焦炉炉墙进行火焰焊补的焊枪。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对焊枪的关键部位——喷头和混合器的结构进行合理的改进,使燃烧完全,火焰集中,操作稳定,改善了火焰对焊料的加热条件,提高了焊补速度和焊补能力,可以满足焦炉维护的需要。
文档编号B23K5/00GK2043149SQ8821669
公开日1989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23日
发明者李增安, 杨开莲, 吴景生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