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头旋压翻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894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封头旋压翻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头旋压翻边机。
封头旋压机一般由夹紧机构和主体部分组成,后者包括成形轮机构、调整机构、压力轮机构等。封头毛坯在夹紧机构夹持下,由成形轮靠摩擦力带动绕中轴线旋转,与此同时,压力轮机构作圆弧运动,施力于封头毛坯,使其贴靠成形轮从而完成翻边工艺。在翻边过程中,毛坯与主体部分之间需作相对水平和垂直两种运动。在现有技术中,上述两种运动分别由夹紧机构和主体部分来完成,即夹紧机构完成竖直运动,而主体部分完成水平运动,夹紧机构沿水平方向静止,夹紧机构与主体部分结构上各自独立、互相垂直,即总体结构成“T”形,但该总体结构有许多缺点。因主体部分重量很大,其运动接触表面及传动丝杠等磨损严重,势必影响设备精度,同时也给加工制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设备及地基结构比较复杂,能耗也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新型总体结构的封头旋压翻边机,以克服“T”字型结构带来的一系列弊病,保证设备的运动精度及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封头旋压翻边机,包括夹紧机构和主体部分;夹紧机构由上横梁2、下横梁1、立柱5、上夹紧油缸3、下夹紧油缸7等组成;主体部分由立板6、成形轮箱9、成形轮16、压力轮箱12、压力轮15、斜油缸10、前油缸14、后油缸13及调整机构11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部分沿下横梁1长度方向座落于下横梁1上并与其联接为一体,上横梁2一端也与主体部分用螺钉联接,即由上横梁2、下横梁1、立柱5与主体部分组成“一”字型的封闭框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一”字型总体结构,使运动部分质量大大减小,不仅可以避免因相关部件磨损而降低精度,提高运动可靠性,减少加工制造的难度,还具有节能的优点(节能20%),整机成本可以明显降低(一般可减少造价20~30%),而且更容易保证封头产品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简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体部分的结构简图。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旋压翻边机,主要包括夹紧机构和主体部分,如附
图1所示,夹紧机构包括下横梁1、上横梁2、上夹紧油缸3、立柱5、下夹紧油缸7,下横梁1、上横梁2、立柱5用螺钉联结为一体,上夹紧油缸3、下夹紧油缸7分别固定在上横梁2、下横梁1的导轨上;如附图2所示,主体部分包括两平行布置的立板6(前后各一扇,参见附
图1)、成形轮箱9、斜油缸10、调整机构11、压力轮箱12、后油缸13、前油缸14、压力轮15、成形轮16;成形轮箱9和调整机构11固定于两扇立板6上,前油缸14、后油缸13分别在E、F处固定于两立板6上,并分别在D、C处与压力轮箱12铰接,立板6通过螺钉与下横梁1和上横梁2联接为一体,上夹紧油缸3、下夹紧油缸7可夹持封头作升降运动,并可沿上横梁2、下横梁1上的导轨作水平运动;成形轮箱9通过电机带动成形轮16旋转;调整机构11可以改变斜油缸10的水平位置,压力轮箱12可沿两立板6间内侧滑动;当前油缸14、后油缸13作同步升降运动时,在斜油缸10约束下,压力轮12将按严格的圆弧轨迹运动。翻边工艺操作时,封头毛坯8在夹紧机构夹持下,由成形轮16靠磨擦力带动绕自身轴线旋转,与此同时,压力轮15作圆弧运动,施力于封头毛坯8侧边部,使其贴靠成形轮16,从而完成翻边工序,翻边过程中,封头毛坯8与主体部分间的相对运动(包括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由夹紧机构完成。本实用新型要点是主体部分沿下横梁1长度方向座落于下横梁1上并与其联接为一体,上横梁2一端也与主体部分用螺钉联接,即由上横梁2、下横梁1、立柱5与主体部分组成“一”字型的封闭框架。
权利要求1.一种封头旋压翻边机,主要包括夹紧机构和主体部分,夹紧机构包括下横梁1、上横梁2、上夹紧油缸3、立柱5、下夹紧油缸7,下横梁1、上横梁2、立柱5用螺钉联结为一体,上夹紧油缸3、下夹紧油缸7分别固定在上横梁2、下横梁1的导轨上;主体部分包括两平行布置的立板6、成形轮箱9、斜油缸10、调整机构11、压力轮箱12、后油缸13、前油缸14、压力轮15、成形轮16;成形轮箱9和调整机构11固定于两扇立板6上,前油缸14、后油缸13分别固定于两立板6上,并分别与压力轮箱12铰接,立板6通过螺钉与下横梁1和上横梁2联接为一体,其特征在于,主体部分沿下横梁1长度方向座落于下横梁1上,并与其联接为一体;上横梁2与主体部分用螺钉联接为一体;即上横梁2、下横梁1、立柱5与主体部分联接成“一”字形封闭框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头旋压翻边机,由夹紧机构和主体部分组成,夹紧机构包括上横梁、下横梁、立柱、上夹紧缸、下夹紧缸等;主体部分包括立板、成型轮箱、成型轮、压力轮箱、压力轮、斜油缸、前油缸、后油缸、调整机构等,主体部分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座落于下横梁上并与其联接为一体,上横梁一端也与主体部分联接,即由上横梁、下横梁、立柱与主体部分组成“一”字形的封闭框架;使运动部分质量大大减小,有利于提高封头质量。
文档编号B21D22/00GK2211863SQ9422172
公开日1995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10日
发明者汪涛, 宋全峰, 李强, 王仲仁, 姜周泰, 曹宗盛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