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一字形钎头的合金槽用铣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95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铣一字形钎头的合金槽用铣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铣床,特别是一种铣一字形钎头上合金槽的专用铣床。
一字钎头被广泛地应用在开山、钻煤等领域,应用量很大。铣一字形钎头上的合金槽是钎头加工过程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现在国内一般都使用万能卧式铣床来铣削合金槽,加工过程中,先将钎头件固定在铣床上,开机,铣刀铣削合金槽,铣后退刀,再停机卸件。以此重复进行,每次一般只能安装10个钎头件,中间需经常地停机、开机,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停机即可连续作业的铣一字形钎头的合金槽用铣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铣一字形钎头的合金槽用铣床,主要由机架、钎头固定座和铣刀组成,铣刀固装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钎头固定座为一转轮,该转轮由旋转工作台轴提供动力转动,在该转轮的圆周上安装钎头件;上述转轮的二个侧面各设有一个固装在机架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与转轮之间设有一个磨擦板;所述铣刀通过铣刀动力轴固装在机架上,该铣刀与转轮反方向转动且与转轮相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将钎头固定座改为带磨擦板的转轮,转轮在旋转工作台轴带动下转动,同时铣刀反方向转动铣削合金槽,不用停机,只需装卸钎头件即可;又由于磨擦板与转轮之间强大的磨擦力,使得转轮可平稳、均速的转动,合金槽的铣削质量高,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工作强度低、铣削精确、迅速的效果,实现了不停机作业,提高了机械化程度,转轮为无级变速调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1为机架、2为转轮、3为固定板、4为磨擦板、5为钎头件、6为铣刀、7为旋转工作台轴、8为铣刀动力轴、9为调节装置、10为调节螺栓。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铣一字形钎头的合金槽用铣床,主要由机架1、钎头固定座和铣6组成,铣刀6通过铣刀动力轴8固装在机架1上,该铣刀6由铣刀动力轴8通过减速器带动转动,铣刀动力轴8为无级变速调整。所述的钎头固定座为一圆形的转轮2,该转轮2由旋转工作台轴7带动与铣6反方向转动;在转轮2的圆周上均匀设有钎头固定夹,钎头件5安放在固定夹内,通过斜铁紧固。铣刀6转动时与转轮2相切,使得铣刀6可在转轮2上的钎头件5上依次铣出合金槽。在转轮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板3,该固定板3固装在机架1上;在同定板3与转轮2之间各设有一个磨擦板4,磨擦板4紧靠转轮2,使得磨擦板4与转轮2之间产生一定的磨擦力。
被加工的钎头件5由斜铁等距离紧固在转轮2的圆周上;上述磨擦板4通过调节螺栓10紧固在固定板3上,这样调整调节螺栓10即可调整磨擦板4与转轮2之间的磨擦力;调节螺栓10设为12个,每个磨擦板4上等距离设置6个;磨擦板4及固定板3都可设计为圆形,其直径应略小于转轮2的直径。所述的铣刀6还设有一个固装在机架1上的调节装置9,该调节装置9为带手柄的螺纹结构,这样转动手柄即可调整铣刀6的位移来控制所铣合金槽的深浅。上述旋转工作台轴7及铣刀动力轴8由电机、减速器提供动力。
使用时,先调整好铣刀6的位移及磨擦板4的磨擦力,开动电机,转轮2和铣刀6反方向转动;在转轮2上依次安装钎头件5,当钎头件5与铣刀6相遇时,就会在钎头件5的端部铣削出固定深浅的合金槽。由于磨擦板4与转轮2之间强大的磨擦力,转轮2既使在钎头件5被铣削时也可保持均速、平稳地转动,保证了合金槽的质量和精度,这样只需装卸钎头件5即可。
权利要求1.铣一字形钎头的合金槽用铣床,主要由机架(1)、钎头固定座和铣刀(6)组成,铣刀(6)固装在机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钎头固定座为一转轮(2),该转轮(2)由旋转工作台轴(7)提供动力转动,在该转轮(2)的圆周上安装钎头件(5);上述转轮(2)的二个侧面各设有一个固装在机架(1)上的固定板(3),固定板(3)与转轮(2)之间设有一个磨擦板(4);所述铣刀(6)通过铣刀动力轴(8)固装在机架(1)上,该铣刀(6)与转轮(2)反方向转动且与转轮(2)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一字形钎头的合金槽用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轮(2)为无级变速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铣一字形钎头的合金槽用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擦板(4)及固定板(3)也为圆形,其直径小于转轮(2)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铣床,特别是一种铣一字形钎头的合金槽用铣床,主要包括机架、钎头固定座和铣刀,特点是固定座为一带有固定板的转轮,固定板及转轮之间设有摩擦板,铣刀固装在机架上与转轮反方向转动,实现了不停机作业,提高了机械化程度,转轮为无级变速调整,具有转轮转动平稳、均速,合金槽铣削质量高的效果。
文档编号B23C3/28GK2356791SQ9824371
公开日2000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7日
发明者李明锁, 刘玉海, 张乐林, 朱贵贞 申请人:李明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