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旋转工具的筒夹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34979阅读:来源:国知局
和11)由筒夹夹头108的主体152上的壁结构形成,该壁结构大致垂直于筒夹夹头轴线Q定向。在图10和11的实施例中,壁结构204限定出从筒夹夹头108的安装部分156到筒夹接收部分154的过渡部。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任何合适类型的结构(包括槽、止锁部等)都可用来将楔形环110的移动约束成相对于筒夹夹头108处于预定限度内。
[0055]推压机构206被用于将楔形环110朝着筒夹夹头108向前推压并进入夹持位置。参照图3、4和16,推压机构206包括位于楔形环110的拖尾部分190和马达24之间的螺旋弹簧。如图16所示,弹簧206的引导端部部分208抵靠楔形环110的拖尾部分190。楔件110的拖尾部分190包括拖尾表面210,所述拖尾表面210提供了用于与弹簧206的引导部分208进行接合的壁。弹簧206的拖尾端部部分212抵靠垫圈214,所述垫圈214在马达24的输出轴34上由轴承216保持在位。推压式弹簧206的使用使得杠杆臂170能够借助于离心力相对于筒夹夹头的本体径向向外移动。随着筒夹夹头被驱动而旋转,离心力可径向向外推动杠杆臂,由此提供了间隙以使楔形环110能够通过弹簧206朝着筒夹夹头108轴向地移动。
[0056]尽管筒夹104已经被描述为可从筒夹夹头移除的单独构件,但是在一个替代性实施例中,筒夹104可被整合到筒夹夹头108中,从而使筒夹和筒夹夹头成为单一单元(未示出)。另外,可能的是,使筒夹夹头108可用于在没有筒夹104的情况下通过直接夹持到附件工具的柄部上而将附件工具固定至旋转工具。
[0057]表面涂层可设置在筒夹104、筒夹夹头108和附件工具的柄部38的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上,以增强金属部件之间的抓持力和摩擦接合。在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筒夹104的内表面120具有涂层或表面处理,以增强附件工具的柄部38与筒夹的内表面120之间的摩擦接合,从而有助于在使用过程中将柄部保持在筒夹104内。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筒夹夹头的筒夹接合表面184可设有表面涂层,以增强到筒夹的外表面122上的或附件工具的柄部38上的抓持力。类似地,筒夹的外表面122和/或附件工具的柄部的表面可设有表面涂层,以增强抓持力。
[0058]所述表面涂层具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能增强沉积有表面涂层的表面的摩擦特性。微结构是在高倍放大(例如25x-1500x)下的表面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筒夹104的内表面120涂覆有粘合材料140,这在图9中更清楚地示出。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图9中的具有涂层的表面可包括筒夹104的内表面120、筒夹104的外表面122、筒夹夹头108的筒夹接合表面184和附件工具的柄部38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在一个实施例中,粘合材料140包括镲基粘合材料。沉积到粘合材料上或粘合材料中的微结构包括磨蚀颗粒142。磨蚀颗粒142在内表面120的功能区域上在非电解操作中部分地埋置在粘合材料140中。磨蚀颗粒142在该实施例中是金刚石颗粒,所述金刚石颗粒的尺寸被选择成在大约20-50微米的范围。在另一实施例中,尺寸为大约20-30微米的颗粒被使用。该尺寸的磨料特别好地适合于提供增强的抓持力。
[0059]磨蚀颗粒142包括埋置式部分148和挤出式部分150。被施加于筒夹104的内表面120上的粘合材料140的量被控制以产生期望的粘结强度。在该实施例中,粘合材料140的量被控制成:能产生对位于圆筒形筒夹104上的磨蚀颗粒142而言的大约30% -55%的突出部。因此,尽管磨蚀颗粒142中的一些可能不处于期望的范围内,但是磨蚀颗粒142中的大多数将具备为相应的磨蚀颗粒142的大约30% -55%的挤出式部分150。
[0060]除了控制粘合材料140的量之外,磨蚀颗粒142的量也可被控制以提供期望的覆盖范围。在图9的实施例中,磨蚀颗粒142以如下的密集度粘合至筒夹104:该密集度导致相邻的磨蚀颗粒142之间的100%的平均间距或“全密集度”。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磨蚀颗粒142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这两个磨蚀颗粒142的半径的和。
[0061]参照图10,筒夹夹头108包括机头罩218,所述机头罩218可移除地附连至筒夹夹头108的引导部分164。机头罩218包括具有内表面220的圆筒形本体,所述内表面220限定出中空空间222,以便至少接收筒夹夹头108的引导部分164。机头罩218的后端部部分224向着中空空间222敞开,以使筒夹夹头108的引导部分164能够容易地嵌入机头罩218。机头罩218包括前壁部分226,所述前壁部分226在筒夹夹头108被接收到中空空间222中时定位于筒夹夹头108的引导部分164前方。机头罩218的前壁部分226限定出开口 228,所述开口 228通向并对正于筒夹夹头108的筒夹嵌入开口 166和通道162,并将机头罩的内部联接至外部环境。
[0062]机头罩218的内表面220包括附连结构特征(未示出),所述附连结构特征被构造成:能将机头罩218可释放地附连至筒夹夹头108。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头罩218的内表面220被构造用于与筒夹夹头108的引导部分的外表面进行压配合接合。然而,机头罩218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包括螺纹啮合和卡扣配合接合)来可移除地附连至筒夹夹头108。
[0063]机头罩218被构造成:在机头罩218附连至筒夹夹头108时,使筒夹104能够嵌入筒夹夹头108和从筒夹夹头108移除。类似地,机头罩218被构造成:在机头罩218附连至筒夹夹头108时,当筒夹104定位于筒夹夹头108中时,使附件工具12的柄部38能够嵌入筒夹104和从筒夹104移除。如下所述,筒夹104和机头罩218可被构造成:能协作以使筒夹104可释放地保持在筒夹夹头108的通道162内和/或保证筒夹104定位于筒夹夹头108的通道162内,且筒夹区段130与杠杆臂170适当地对齐,以促进筒夹夹头108的最佳性能。
[0064]用户接口系统设置在旋转工具上,以使该工具的用户能够操作楔形环110和控制由筒夹夹头108施加的夹持力。用户接口系统包括附连至楔形环110的释放机构112,从而使用户能够在释放位置和最大夹持位置之间轴向地移动楔形环110。参照图15-17,释放机构112包括托架件230和轴承232。托架件230可由旋转工具的用户接近且被构造成:可相对于旋转工具10的壳体12在前向和后向位置之间由工具的用户轴向地移动。轴承232用于将托架件230附连至楔形环110,同时将托架件230与楔形环110的旋转运动脱离。随着托架件230由用户在前向和后向位置之间移动,楔形环110相对于筒夹夹头108在释放位置和最大夹持位置之间移动。
[0065]参照图17,轴承232包括具有内表面234的滚珠轴承或滚动元件轴承,所述内表面234限定出一开口,楔形环110的拖尾部分190固定至该开口中。如图13和14中可见,楔形环的拖尾部分190具有外表面238,所述外表面238限定出环形凹槽或凹部240,轴承232的内表面234保持在所述环形凹槽或凹部240中。卡环(snap ring) 242或相似类型的结构可用于防止轴承232从楔形环110的拖尾部分190中的凹槽240移除。
[0066]托架件230附连至轴承232的外表面244。参照图17,托架件230包括具有内表面248的环形本体,所述内表面248限定出通道250,轴承232定位于所述通道250中。轴承232的外表面244固定至托架件230的内表面248。在一个实施例中,托架件230由塑料或聚合材料形成,所述塑料或聚合材料通过将托架件230包覆成型到轴承232上而固定至轴承232的外表面244。在该实施例中,轴承232的外表面244嵌入托架件230的内表面248,如图17中可见。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托架件230可以以任何合适方式(包括压配合或卡扣配合接合、通过粘合剂以及通过紧固件)固定至轴承232的外表面244。
[0067]参照图15,托架件230包括从环形本体246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杠杆结构252。杠杆结构252提供了一种可被旋转工具10的用户容易地接近和操作的机构,以移动楔形环110并由此控制由筒夹夹头108施加的夹持力。在图15-17的实施例中,两个杠杆结构252位于托架件230的环形本体246的相反侧上。每个杠杆结构252都包括把手部分254和连接部分256。把手部分254具有便于由用户操作的人体工程学构型。连接部分256将把手部分254连接至本体246,并用于将杠杆结构252的把手部分254远离托架件230的本体246偏移至靠近旋转工具的壳体12的外部的位置,在该位置处把手部分254可被接近(例如见图1)。
[0068]引导件258被构造成:能引导和帮助托架件230沿着大致平行于马达轴线M的线性路径移动。如图4所示,引导件258包括具有盘形中心部分260的壳体,所述盘形中心部分260限定出开口 262,筒夹夹头108的安装部分156和/或马达24的输出轴34延伸穿过所述开口 262。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件258的中心部分260由以上针对弹簧206所述的上述垫圈214和轴承216沿着安装部分/输出轴保持在固定的轴向位置(图16和17)。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引导件258可以以任何合适方式相对于输出轴保持在固定的轴向位置。
[0069]一对支架结构264在开口 262的相反侧上从中心部分260延伸。当定位于安装部分/输出轴上时,支架结构264大致平行于轴线M布置。每个支架结构264都包括一对臂266,在所述一对臂266之间限定出槽268,杠杆结构252中的一个的连接部分256延伸穿过所述槽268。支架结构264使槽268大致平行于轴线M定位,以便在托架件230由把手254在释放位置和最大夹持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