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41154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管的加工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空调设备机组之间通过金属连接管作为空调管来传递制冷剂,传统的空调管为等径管,在安装时由于需要穿墙或弯角,这种空调管容易因弯折而变形,造成管内制冷剂流通不畅,空调管使用寿命缩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及适应机组内部不同位置或部件结构的需要,会用到管径有粗细变化的异径空调管。
[0003]目前常见的异径空调管都是通过常规的扩经和缩径加工手段制成的,由于扩管缩管造成的材料压缩和拉伸,加工出的异径空调管各处的管壁壁厚不一致,导致异径空调管各处的耐压强度不一致,使空调管整体的耐压性能降低、材料利用率下降,壁厚较薄处容易变形,甚至容易破裂泄漏,壁厚的不一致也造成了内径的不一致,使制冷剂的流量、流速不均匀,不利于机组长时间的稳定运行。为解决上述异径空调管存在的问题,需要增加空调管整体的壁厚或者利用多根等厚的管子连接制成。壁厚的增加会使生产成本大幅增高,材料的利用率也较低,而且壁厚的增加使空调管难于弯曲,安装时难度较大;多根管子组合的形式则增加了焊点,降低了整体强度,在焊接连接处容易发生泄漏。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
[0005]本发明的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步骤如下:
[0006]第一步:选取设计长度所需的一段铜管。
[0007]第二步:将铜管固定,对两端的端部进行扩经,加工出两个扩径段,扩经过程中铜管端部夹持保护体,用芯棒从铜管两端由外向内轴向推入到铜管中,芯棒推入的过程中对铜管端部进行加热,并由外向内轴向推动铜管的端部。
[0008]第三步:对扩径段进行滚花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波纹形螺旋槽。
[0009]第四步:将扩径段外端进行变径和缩径处理到设计管径尺寸,形成直管状的管口段,在管口段上加工出螺纹。
[0010]其中,第二步中推动铜管端部的速度为10-55cm/分钟,推动施加的压力为50-250kg,控制铜管的温度为60-240°C。
[0011]优选的是,进行第二步之前,对铜管中段进行缩径,加工出一段缩径段,缩径过程中在铜管中段内同轴塞入支撑体,并在铜管中段的一端先套装上成型模具,在铜管上压制出一个环状凹槽,然后推动成型模具轴向铜管中段的另一端移动,使铜管管壁向内贴到支撑体上。
[0012]优选的是,推动成型模具移动的过程中,利用第一辅助夹具固定铜管,并向成型模具移动方向的反方向拉动铜管。
[0013]优选的是,所述成型模具内壁同一圆周上设置多个压辊,所述成型模具沿铜管移动的同时,以铜管管轴为心旋转;所述支撑体为球形,支撑体与成型模具对齐并同步移动。
[0014]优选的是,第二步中将铜管固定时,在铜管中部安装第二辅助夹具,第二辅助夹具的外侧边缘卡在缩径段和扩径段之间形成的变径段上。
[0015]优选的是,所述成型模具的移动速度为10-65cm/分钟。
[0016]优选的是,第二步中对铜管端部进行扩径时,多次塞入芯棒,并夹持与芯棒对应的保护体,每次塞入的芯棒的外径逐渐增大。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制成的等壁厚变径铜管为一体成型,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扩经同时推动管子,使管子各处壁厚适中且一致,易于弯曲,安装容易,管子各处耐压强度一致,管子整体的耐压性能均衡且较强,不易发生泄漏;管路的内径可保持均匀,使管内制冷剂的流速和流量均匀,空调机组可长时间稳定工作。
[0018]扩经前对中段缩径,可满足局部的直径要求,同时形成槽状结构,便于管子的固定,有利于扩管作业的进行,有效地避开缩管或扩管的最大允许范围,还可根据加工要求,采用较粗的铜管作为原料开始进行加工,提高制造的灵活性。缩径是利用模具从一端移动向另一端施压进行,使由于缩径堆积的金属材料更加容易分散开,保持铜管缩径部分的壁厚均匀一致。成型模具设置压辊,采用旋转辊压,铜管缩径作业更加容易,支撑体为球形,在铜管缩径后便与从铜管中取出。
[0019]扩经采用外径逐渐增大的多个芯棒逐级进行,避免管子内径变化过大,使推动管子可以匹配由于扩经造成的材料减少的速度,使材料能够及时补偿,保证铜管扩径段的壁厚均匀一致。扩经时所用的夹持保护体和缩径时所用的支撑体,用于扩经、缩径时配合对应的芯棒、成型模具对管厚进行控制,还对管子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管子加工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附图1为本发明的制造工艺对铜管一端进行扩经时铜管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1]附图2为本发明的制造工艺对铜管进行缩径时铜管结构剖视示意图一;
[0022]附图3为本发明的制造工艺对铜管进行缩径时铜管结构剖视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发明的等壁厚变径管的制造工艺,如图1至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24]第一步:选取设计长度所需的一段铜管I。
[0025]第二步:如图1所示,将铜管I中部固定,对两端的端部进行扩经,加工出两个扩径段2。扩经过程中铜管端部夹持保护体3,用芯棒4从铜管I两端由外向内以推力F2,轴向推入到铜管I中,芯棒4推入的过程中对铜管I端部进行加热至60-240°C,并由外向内轴向以50-250kg的推力Fl以及10-55cm/分钟的推进速度,推动铜管I的端部。扩经为多次逐级扩经,多次向铜管I的扩径段中塞入芯棒4,并夹持与芯棒4对应的保护体3,每次塞入的芯棒4的外径逐渐增大,使管径逐渐变大。
[0026]第三步:对扩径段2进行滚花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波纹形螺旋槽。
[0027]第四步:将扩径段2外端进行变径和缩径处理到设计管径尺寸,形成直管状的管口段,在管口段上加工出螺纹,制造成所需的等壁厚的变径空调管。通过螺纹,经过收口处理而形成的管口段可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
[0028]为应对一些管型的要求以及铜管原料的选择,进行第二步之前,要对铜管I中段进行缩径,加工出一段缩径段5。如图2所示,缩径过程中在铜管I中段内同轴塞入支撑体6,并在铜管I中段的一端先套装上成型模具7,在铜管I上压制出一个环状凹槽,作为起始点。然后如图3所示,以推力F3以及10-65cm/分钟的速度推动成型模具7轴向铜管I中段的另一端移动。推动成型模具7移动的过程中,利用第一辅助夹具9固定铜管1,并以F4的拉力向成型模具7移动方向的反方向拉动铜管1,成型模具7内壁同一圆周上设置多个压辊8,成型模具7沿铜管I移动的同时,以铜管I管轴为心旋转,使铜管I管壁向内贴到支撑体6上,完成缩径。
[0029]支撑体6为球形,支撑体6与成型模具7对齐并同步移动,支撑体6沿铜管I管轴移动,与成型模具7配合,使铜管I管壁向内贴到支撑体6上,并对铜管管厚进行控制。
[0030]进行完缩径后,再进行第二步中将铜管中部固定时,在铜管中部安装第二辅助夹具8,第二辅助夹具8的外侧边缘卡在缩径段5和扩径段2之间形成的变径段上。
【主权项】
1.一种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取设计长度所需的一段铜管; 第二步:将铜管固定,对两端的端部进行扩经,加工出两个扩径段,扩经过程中铜管端部夹持保护体,用芯棒从铜管两端由外向内轴向推入到铜管中,芯棒推入的过程中对铜管端部进行加热,并由外向内轴向推动铜管的端部; 第三步:对扩径段进行滚花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波纹形螺旋槽; 第四步:将扩径段外端进行变径和缩径处理到设计管径尺寸,形成直管状的管口段,在管口段上加工出螺纹; 其中,第二步中推动铜管端部的速度为10-55cm/分钟,推动施加的压力为50-250kg,控制铜管的温度为60-240 °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进行第二步之前,对铜管中段进行缩径,加工出一段缩径段,缩径过程中在铜管中段内同轴塞入支撑体,并在铜管中段的一端先套装上成型模具,在铜管上压制出一个环状凹槽,然后推动成型模具轴向铜管中段的另一端移动,使铜管管壁向内贴到支撑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推动成型模具移动的过程中,利用第一辅助夹具固定铜管,并向成型模具移动方向的反方向拉动铜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内壁同一圆周上设置多个压辊,所述成型模具沿铜管移动的同时,以铜管管轴为心旋转;所述支撑体为球形,支撑体与成型模具对齐并同步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将铜管固定时,在铜管中部安装第二辅助夹具,第二辅助夹具的外侧边缘卡在缩径段和扩径段之间形成的变径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的移动速度为10-65cm/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对铜管端部进行扩径时,多次塞入芯棒,并夹持与芯棒对应的保护体,每次塞入的芯棒的外径逐渐增大。
【专利摘要】一种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选取设计长度所需的一段铜管。将铜管固定,对两端的端部进行扩经,加工出两个扩径段,扩经过程中铜管端部夹持保护体,用芯棒从铜管两端由外向内轴向推入到铜管中,芯棒推入的过程中对铜管端部进行加热,并由外向内轴向推动铜管的端部。对扩径段进行滚花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波纹形螺旋槽。将扩径段外端进行变径和缩径处理到设计管径尺寸,形成直管状的管口段,在管口段上加工出螺纹。本方法制成的等壁厚变径铜管为一体成型,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扩经同时推动管子,使管子各处壁厚适中且一致,易于弯曲,安装容易,管子各处耐压强度一致,管子整体的耐压性能均衡且较强,不易发生泄漏;管路的内径可保持均匀,使管内制冷剂的流速和流量均匀,空调机组可长时间稳定工作。
【IPC分类】B21C37-16
【公开号】CN104874638
【申请号】CN201510345935
【发明人】左铁军, 杨训, 赵越, 孙德兴, 赵超
【申请人】左铁军, 赵越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