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021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感应器的有效圈加工困难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上模具上开设有上定位槽、下模具上开设有下定位槽,上模具、下模具配合后,上定位槽、下定位槽配合对有效圈进行定位;在定位过程中,上定位槽、下定位槽还可以校正有效圈的形状,提高了有效圈的形状精度;另外,通过上模具、下模具可以方便地将有效圈固定在铣床的工作台上,从而使得质地较软的有效圈可以采用铣床进行加工,提高了有效圈开口的加工精度,进而提高了有效圈的整体加工精度。
【专利说明】
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感应器在生产现场得到广泛的应用。感应器有效圈(感应圈)为感应器的关键部件,有效圈的性能制约着感应器的性能,有效圈的制造精度对有效圈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中有效圈均采用手工方法制得,即有效圈采用手工弯制,并且效圈两端的开口均为技术人员通过锯割的方法制得,但是有效圈的材质为铜质,铜材料比较柔软,技术人员加工开口时开口的精度难以保证,并且,采用锯割方式加工开口,很容易造成有效圈变形,从而造成感应器精度下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感应器的有效圈加工困难的不足。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上开设有上定位槽,所述下模具上开设有下定位槽,上模具与下模具配合后,上定位槽、下定位槽配合对有效圈进行定位,所述上模具在上定位槽的两端均开设有铣制有效圈开口时对铣刀让位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均与上定位槽相通,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设有导向结构。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上模具、下模具对有效圈进行定位,在定位过程中上定位槽、下定位槽还可以起到对有效圈进行校正的作用,提高了有效圈的形状精度,上模具、下模具对有效圈定位后,可以方便地将有效圈固定在铣床的工作台上,有效圈上的开口可以通过铣床进行加工,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效圈的开口加工精度高,并且在加工过程中有效圈不容易变形,提高了有效圈的加工精度。
[0007]—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至少一根导向柱和与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由导向柱配合导向孔对上模具、下模具进行导向,优化了上模具、下模具的使用性能。
[0008]—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导向柱有两根,两根导向柱均固定在下模具上,所述上模相上开设有两个与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两根导向柱具有更好的导向性能,优化了导向结构的导向精度。
[0009]—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导向柱通过螺纹连接在下模具上;或者,所述导向柱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下模具上;或者,所述导向柱与下模具为一体式结构。导向柱固定方式灵活,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0010]—种可选的方案,所述上模具上一体式设有凸出部,上模具与下模具配合后,所述凸出部位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并且,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形成对有效圈让位的让位缺口,所述让位缺口与上定位槽、下定位槽相通,所述导向孔开设在凸出部上并贯穿上模具。让位缺口使得上定位槽、下定位槽与外界相,并且让位缺口可以容纳有效圈,优化了模具的使用性能。
[0011]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导向柱有两根,两根导向柱均固定在上模具上,所述下模具上开设有两个与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导向柱固定位置灵活,优化了模具的使用性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具有如下优点:上模具上开设有上定位槽、下模具上开设有下定位槽,上模具、下模具配合后,上定位槽、下定位槽配合对有效圈进行定位;在定位过程中,上定位槽、下定位槽还可以校正有效圈的形状,提高了有效圈的形状精度;另外,通过上模具、下模具可以方便地将有效圈固定在铣床的工作台上,从而使得质地较软的有效圈可以采用铣床进行加工,提高了有效圈开口的加工精度,进而提高了有效圈的整体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中上模具的轴测图;
[0014]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中下模具的轴测图;
[0015]附图3是本发明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中上模具的主视图;
[0016]附图4是附图3的右视图;
[0017]附图5是本实施新型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中上模具与下模具配合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
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包括上模具I和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I上开设有上定位槽3,所述下模具2上开设有下定位槽4,上模具I与下模具2配合后,上定位槽
3、下定位槽4配合对有效圈进行定位,所述上模具I在上定位槽3的两端均开设有铣制有效圈开口时对铣刀让位的让位槽5,铣刀插入让位槽5内对有效圈进行加工,让位槽5与上定位槽3相通,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组成定位腔,定位腔的形状应与有效圈的最终形状相同,以使定位腔对有效圈进行定位时还可以校正有效圈的形状,从而提高有效圈的形状精度;
[0019]参见图1、图2、图3、图4,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的横截面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但在具体实施时,上定位槽3的横截面形状优先选择为V字形,下定位槽4的横截面形状优先选择为下窄上宽的梯形,下定位槽4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是指将下定位槽4的横截面形状用线条封闭后所得到的形状,下定位槽4横截面形状的上、下方位是指上模具I与下模具2配合后,远离上模具I的一端为下定位槽4的下,与上模具I接触的一端为下定位槽4的上;
[0020]参见图1、图2、图3,实际使用过程中,上模具1、下模具2应具有较高的配合精度,以使上模具1、下模具2可以对有效圈进行良好的定位,因此,上模具I与下模具2之间应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在下模具2上的两根导向柱6和开设在上模具I上与两根导向柱6配合的两个导向孔7,两根导向柱6均通过螺纹连接在下模具2上;上模具I与下模具2装配时,导向孔7与导向柱6配合实现导向功能。
[0021]参见图5,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将下模具2固定在铣床的工作台上,然后将有效圈放置在下模具2的下定位槽4内,再装配上模具I,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配合对有效圈进行定位,由于上模具I上具有让位槽5,因此,有效圈上的开口可以方便地利用铣刀进行加工,有效圈装夹方便,提高了有效圈的加工精度。
[0022]参见图4、图5,结合上述实施方式,所述上模具I上一体式设有凸出部8,上模具I与下模具2配合后,所述凸出部8位于上模具I与下模具2之间,并且,上模具I与下模具2之间形成对有效圈让位的让位缺口 9,所述让位缺口 9与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相通,所述导向孔7开设在凸出部8上并贯穿上模具I,让位缺口9使得有效圈被上模具1、下模具2定位后,有效圈还可以通过让位缺口 9与外界相通,对有效圈进行返修时,设置在有效圈上的配件可以置于让位缺口9内,优化了模具的使用性能。
[0023]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部分结构还可以做如下改变,以使模具具有更好的制造性能;
[0024]所述导向柱6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下模具2上;
[0025]所述导向柱6还可以与下模具2为一体式结构。
[0026]两根导向柱6也可以固定在上模具I上,所述下模具2上开设有两个与导向柱6配合的导向孔7。导向柱6设置位置灵活,优化了模具的加工性能。
[002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旨在体现本发明的突出技术效果和优势,并非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的是,一切基于本发明技术内容所做出的修改、变化或者替代技术特征,皆应涵盖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主张的技术范畴内。
【主权项】
1.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I)和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I)上开设有上定位槽(3),所述下模具(2)上开设有下定位槽(4),上模具(I)与下模具(2)配合后,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配合对有效圈进行定位,所述上模具(I)在上定位槽(3)的两端均开设有铣制有效圈开口时对铣刀让位的让位槽(5),所述让位槽(5)均与上定位槽(3)相通,所述上模具(I)与下模具(2)之间设有导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至少一根导向柱(6)和与导向柱(6)配合的导向孔(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6)有两根,两根导向柱(6)均固定在下模具(2)上,所述上模相上开设有两个与导向柱(6)配合的导向孔(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6)通过螺纹连接在下模具(2)上;或者,所述导向柱(6)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下模具(2)上;或者,所述导向柱(6)与下模具(2)为一体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I)上一体式设有凸出部(8),上模具(I)与下模具(2)配合后,所述凸出部(8)位于上模具(I)与下模具(2)之间,并且,上模具(I)与下模具(2)之间形成对有效圈让位的让位缺口(9),所述让位缺口(9)与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相通,所述导向孔(7)开设在凸出部(8)上并贯穿上模具(I)。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铣制有效圈开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6)有两根,两根导向柱(6)均固定在上模具(I)上,所述下模具(2)上开设有两个与导向柱(6)配合的导向孔(7)。
【文档编号】B23Q3/06GK105834787SQ201610368844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张松, 曹龙, 李海燕, 朱小龙
【申请人】浙江德福精密驱动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