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铰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8033阅读:17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铰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灵活使用的组合式铰杠。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铰杠都是人们自己制作的,手柄部位比较短,尤其是对于一些套头不容易套装的工件,使用一般的铰杠的话,非常不方便,主要是因为套头部位太短,这样套装的时候不方便,或者由于套头和铰杠的距离较短,因此,不容易形成套装,或者根本就用不上力气。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组合式铰杠,该组合式铰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根据场合的需要选择安装一个或者多个扭杆,可以提供更大的扭力。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组合式铰杠,包括铰杠本体,所述的铰杠本体包括铰杠、套头,所述的铰杠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方形通孔,所述的方形通孔的中心线与铰杠垂直,所述的套头上设置有方隼,所述的方隼与方形通孔紧密套装。
[0006]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方形通孔的下端口部边缘对接有圆形孔,对应的套头整体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方隼垂直设置在圆柱形套头的上端面,所述的方隼、圆柱形套头分别与方形通孔和圆形孔插接。
[0007]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铰杠本体还包括一扭杆,所述的扭杆一端设置有方隼一,另一端设置有方形盲孔,所述的方隼一与方形通孔对应插接,所述的套头上的方隼与方形盲孔对应插接。
[0008]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方隼一的形状与方形盲孔相同。
[0009]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扭杆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方隼一垂直设置在圆柱体结构的扭杆的上端面,所述的方形盲孔的口部边缘对接有圆形孔一,所述的方形通孔的下端口部边缘对接有圆形孔,对应的套头整体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方隼垂直设置在圆柱形套头的上端面,所述的方隼一、圆柱形扭杆分别与方形通孔和圆形孔插接,所述的方隼、圆柱形套头分别与方形盲孔和圆形孔一插接。
[0010]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铰杠的两端套装有加力管。
[0011]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加力管与铰杠之间螺纹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3]本实用新型使用灵活性好,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可以根据使用场合的需要选择安装一个或多个扭杆,或者不装扭杆,进行攻丝,也可以根据攻丝力的大小选装加力管,用以提供更大的扭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7]如图1、2所示,一种组合式铰杠,包括铰杠本体,所述的铰杠本体包括铰杠1、套头3,所述的铰杠I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方形通孔5,所述的方形通孔5的中心线与铰杠I垂直,所述的套头3上设置有方隼6,所述的方隼6与方形通孔5紧密套装。该种结构的铰杠结构是直接将套头3通过方隼6与方形通孔5的插接实现安装组合,这样就可以通过双手紧握铰杠I的两端从而能够很方便的转动铰杠实现攻丝等操作。
[0018]为了保证套头与铰杠之间能够更加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所述的方形通孔5的下端口部边缘对接有圆形孔9,对应的套头3整体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方隼6垂直设置在圆柱形套头3的上端面,所述的方隼6、圆柱形套头3分别与方形通孔5和圆形孔9插接。这样形成一个套头3的整体的插装,这样就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套头3与铰杠I的整体的插接,如果仅通过方隼6与方形通孔5的插装,这样的话,不能够充分的保证套头3始终处于一个竖直的状态,并且容易发生侧偏,但是再通过柱形套头3与圆形孔9的套装,就能够增加套头3与铰杠I的紧密配合,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套头3安装的稳定性。
[0019]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铰杠本体I还包括一扭杆2,所述的扭杆2 —端设置有方隼一 I,另一端设置有方形盲孔8,所述的方隼一 7与方形通孔5对应插接,所述的套头3上的方隼6与方形盲孔8对应插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扭杆2,等于说延长了套头3与铰杠I的间距,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间距越长,使用的力量越轻,等于说是力矩延长了,使用的力量相对小多了。当然,扭杆2的使用的个数根据实际的情况可以增加或者减少,比如如果需要工作的工件比较低的话,或者处于某个凹陷部位,就可以多接装几根扭杆2,这样就能够很方便的操作。
[0020]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方隼一 7的形状与方形盲孔8相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当需要超过两根的扭杆2的话,需要实现对接,因此,只有方隼一 7与方形盲孔8大小对应的时候,才能够很好的对接。
[0021]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扭杆2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方隼一 7垂直设置在圆柱体结构的扭杆2的上端面,所述的方形盲孔8的口部边缘对接有圆形孔一 10,所述的方形通孔5的下端口部边缘对接有圆形孔9,对应的套头3整体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方隼6垂直设置在圆柱形套头3的上端面,所述的方隼一 7、圆柱形扭杆2分别与方形通孔5和圆形孔9插接,所述的方隼6、圆柱形套头3分别与方形盲孔8和圆形孔一 10插接。扭杆2与铰杠1、套头3的对接的结构设计,主要也是为了保证能够有一个稳定的结实连接,尤其是圆柱形套头3与圆形孔一 10的套装以及圆柱形扭杆2与圆形孔9的套装,能够保证套头、扭杆和铰杠之间有一个稳定的插接,同时又不会在轴向发生转动。
[0022]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铰杠I的两端套装有加力管4。所述的加力管4与铰杠I之间螺纹连接。加力管4的安装是一个后备的设计,一旦铰杠I在转动的时候不容易发力,或者根本就用上力的时候,这时候主要是因为力矩太短了,因此这时候加装一个加力管4就可以很大程度的延长扭矩,省力。
【主权项】
1.一种组合式铰杠,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杠本体,所述的铰杠本体包括铰杠(I)、套头(3),所述的铰杠⑴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方形通孔(5),所述的方形通孔(5)的中心线与铰杠(I)垂直,所述的套头(3)上设置有方隼¢),所述的方隼(6)与方形通孔(5)紧密套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形通孔(5)的下端口部边缘对接有圆形孔(9),对应的套头(3)整体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方隼(6)垂直设置在圆柱形套头(3)的上端面,所述的方隼¢)、圆柱形套头(3)分别与方形通孔(5)和圆形孔(9)插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杠本体(I)还包括一扭杆(2),所述的扭杆(2) —端设置有方隼一(7),另一端设置有方形盲孔(8),所述的方隼一(7)与方形通孔(5)对应插接,所述的套头(3)上的方隼(6)与方形盲孔⑶对应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隼一(7)的形状与方形盲孔(8)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杆(2)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方隼一(7)垂直设置在圆柱体结构的扭杆(2)的上端面,所述的方形盲孔(8)的口部边缘对接有圆形孔一(10),所述的方形通孔(5)的下端口部边缘对接有圆形孔(9),对应的套头(3)整体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方隼(6)垂直设置在圆柱形套头(3)的上端面,所述的方隼一(7)、圆柱形扭杆⑵分别与方形通孔(5)和圆形孔(9)插接,所述的方隼(6)、圆柱形套头(3)分别与方形盲孔⑶和圆形孔一(10)插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杠(I)的两端套装有加力管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力管(4)与铰杠(I)之间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灵活使用的组合式铰杠,包括铰杠本体,所述的铰杠本体包括铰杠、套头,所述的铰杠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方形通孔,所述的方形通孔的中心线与铰杠垂直,所述的套头上设置有方隼,所述的方隼与方形通孔紧密套装,本实用新型使用灵活性好,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可以根据使用场合的需要选择安装一个或多个扭杆,或者不装扭杆,进行攻丝,也可以根据攻丝力的大小选装加力管,用以提供更大的扭力。
【IPC分类】B23G1/26
【公开号】CN204639358
【申请号】CN201520296833
【发明人】孙宝辉
【申请人】孙宝辉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